第427章 (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27章(2)
这里挖了一个个的大坑,这些坑的面积都很大,足足比一个牛皮帐篷还要大,旁边堆着大量的石料和木头。每个坑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三十丈,看起来似乎有些远。好多战士都在悄悄的猜测这些坑的作用,他们的想法都和刘飞差不多,觉得可能是集体埋葬突厥人的尸体用的。在谜底正式揭晓之前,他们是不会知道确切答案的。
韦国勇说道:“这些碉堡的数量,大约在一百个左右,每个碉堡里面可以驻守一个小队的战士,由一名队正负责指挥。这些队正,全部都是各部队的骨干,不少都是从鬼雨都出来的老兵,可以值得信赖。即使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他们也不会擅自撤退的。”
刘鼎说道:“突厥人都在马背上,砍不到我们的人,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到时候,他们将地雷从这里滚出去就是了。至于弓箭,恐怕效果不会很大,突厥人疾驰的速度太快,除非是正面,否则很难射中。还是炸药包和震天雷来得痛快,只是要防止突厥人使用火攻。”
韦国勇说道:“针对突厥人使用的火攻,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例如在里面囤积清水等。这些清水既可以保证里面人员的饮用需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灭火。这些碉堡一旦启用,对突厥人的打击肯定很大,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前来破坏它的。”
刘鼎若有所思的说道:“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火油。”
韦国勇喟然长叹:“不如意事常**,大人也不用事事强求,只要这些措施运用得当,属下觉得挡住突厥骑兵的进攻,是完全可能的。突厥人在我们面前嚣张了几百年的时间,也应该吃点苦头了。”
刘鼎并没有马上被劝解出来,他依然是思考火油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鹰扬军始终没有找到足够数量的火油。现在鹰扬军占领的区域,都不出产火油,偶尔能够找到一点点,也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高价从别人手中买来的。根据三眼都的情报,还有刘鼎自己的认识,出产火油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庞右道的西北等地,距离鹰扬军的辖地,实在是太远了。
刘鼎沿着整个阵地转了一圈,对韦国勇的安排相当的满意。他的确是正规战的行家,兵力部署滴水不漏,各部队之间衔接紧密,指挥顺畅,信息顺畅,预备队也留得非常的充分,如果李克用没有什么非常高超的战法,恐怕要撕开王满渡大营的防御,根本是不太可能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东风,就是苦等的水泥。
九月二十六,数艘来自后方的船只,终于驶到了王满渡的汴水西岸。
这些商船的吃水都很深,船上装载的乃是一袋袋的灰色粉末。
水泥来了。
按照之前的规划,大量的工匠和士兵,都被临时动员起来,将大量的水泥从船上搬下来。同时,相当部分的工匠,也来到了王满渡大营。首批水泥被送到王满渡大营的最外围,这里是铁枪都防御的位置,在大营的外面,鹰扬军燃烧起来一堆堆的秸秆,用来麻痹突厥斥候的视线,半个天空都被浓烟笼罩了。
鹰扬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水泥和铁条,建起一根根的水泥柱。那些长宽都是一个胳膊,深三个胳膊的坑,就是用来打水泥柱的。铁条被竖起来,放在坑里,它们一早就被铁丝缠绕好了,深深的插在深坑里面,再浇灌上简单的混凝土,就成了丑陋的水泥柱。
这些水泥柱的高度,比人头稍微低一些。水泥柱分为好几排,前后排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五丈。每根水泥柱左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两丈。前后各排的水泥柱,都是互相错开的。远远的看过去,这些水泥柱并没有任何的排列规律,看起来相当的凌乱,却刚好能够堵住直线前进的距离。如果一枚箭镞从远方射过来的话,说不定啪的一声,就会撞到哪根水泥柱的上面。
其实,这些水泥柱的主要作用,就是给突厥骑兵的进攻带来障碍。它们耸立在战场的前方,挡在铁枪都防御阵地的中间。在刚刚开战的时候,它们会被铁枪都掩盖起来,不让突厥骑兵提早发现。一旦铁枪都后撤,它们就会全部暴露在疾驰的突厥骑兵面前,成为突厥骑兵最头痛的杀手锏。
突厥骑兵无论之前前进得多快,在经过这些水泥柱的时候,都必须将速度降下来,否则,他们就会一头撞死在水泥柱上。因为这些水泥柱的排列是很不规律的,没有任何一条可以直线前进的路线,直线前进只有送死的份。幸存的突厥骑兵,必然在水泥柱里面缓慢的绕道前行。
这样一来,突厥骑兵的机动性,还有冲击力,就被完全遏制住了。而没有了冲击力和机动性的骑兵,是没有什么威胁的。突厥骑兵即使占据了这些水泥柱的区域,想要将水泥柱破坏掉,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水泥柱的后面,就是严阵以待的鹰扬军,他们是绝对不会让突厥人轻松的破坏这些水泥柱的。
考虑到突厥骑兵进攻的可能性,这些水泥柱的密度,在不同的方向是不同的。最密集的乃是西北方向,这里将是突厥骑兵发起进攻的主要路线,突厥骑兵从这里发起进攻,机动性和冲击力都将得到最完美的发挥。从平原上看起来,高速疾驰的突厥骑兵,只要向前面一推,就可以将所有的鹰扬军,都全部推到汴水里面去淹死。
但是,突厥骑兵未必会那么守规矩,只从正面进攻。这场决战不但关系到鹰扬军的未来,同样关系到李克用的未来。他已经在开封城下犯了两次错误,不可能还继续犯错误。要是发现正面进攻不凑效,他肯定会立刻改变进攻方式的。
事实上,从交战的那一刻开始,整个王满渡的鹰扬军,都处于突厥骑兵的打击之下,除了后面的汴水,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突厥人进攻的方向。因此,在王满渡大营的外围,基本上都要修建这样的水泥柱,以防止突厥骑兵的迂回包抄。
在工匠和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混凝土被浇灌下去,最后变成一条条外表丑陋的水泥柱。水泥柱的外面,都用木板夹着,这是建造水泥柱的需要,也是为了迷惑突厥骑兵。从外表看起来,这些水泥柱仿佛是木头做成的,挥刀就可以砍碎。
鹰扬军的人手非常充足,因此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所有的水泥柱,都全部浇灌起来了,但是,这些水泥柱需要时间来凝结,在完全凝固之前,它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而混凝土凝结的时间,最少需要七天的时间。当所有水泥柱都浇灌好了以后,连刘鼎也不免有点紧张,李克用千万不要背信弃义,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否则,这些水泥柱就要失去作用了。
同时,在水泥柱的后面,碉堡的修建也在继续。碉堡的修建,显然要比水泥柱困难得多,普通的士兵不能帮忙,只能让工匠逐个修建。幸好韦国勇早有准备,组织了几百个有工匠经验的老兵,帮忙修建碉堡,用了三天的时间,碉堡的轮廓总算基本上搭建起来了。
碉堡的作用,不是阻挡突厥骑兵的前进,而是寻机将震天雷、炸药包从碉堡里面滚出来,对密集的突厥骑兵构成致命的打击。同时,这些碉堡也是鹰扬军的防御支撑体系。佽飞营的将士,他们将在水泥柱的后面,构成最坚固的防御体系,埋伏在里面的弓箭手,强弩手,同时可以袭击前进中的突厥骑兵,重点是射杀突厥人的百夫长。
鱼多均从后方调来了大量的工匠,帮助鹰扬军在短短的数天内,完成了防御体系。很快,原本平坦的原野,耸立起一条条的水泥柱,还有一座座的碉堡。这些暗灰色的防御工事,显然极大的增强了鹰扬军将士的信心,对于突厥骑兵的蜂拥进攻,也不再那么恐惧了。
刘鼎在视察中发现,水泥经过不断的改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只要产量不断的提升,鹰扬军在黑色火药之外,又多了一项秘密武器。刘鼎和鱼多均研究过,利用混凝土的特性,在平原地区,如果有必要的话,鹰扬军可以在三个月之内,修建一座坚固的要塞。
后方来的工匠,完成了水泥柱和碉堡的建设以后,连夜撤走了。汴水停泊的船只,也陆续的撤退。龙孟尧等人带领的水军舰队,也都撤退到了开封的附近。所有和作战无关的人员,都在陆续的撤退。一切的信号都在表明,决战的日子就要来临了。
然而,外部传来的消息,似乎不太美妙。
九月二十九,龙春昊来到了王满渡,报告了一个令人寻味的消息:“契丹人和宣武军停战了。”
刘鼎深沉的点点头:“知道了。”
慕容光敬离开了开封以后,果然去找了朱温,兜售契丹人的阴谋。此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契丹人和宣武军就逐渐的脱离了接触,如果说和慕容光敬没有关系,谁也不会相信。
很显然,契丹人和朱温达成了某种协议。
这个协议,绝对和幽云十六州有关。
契丹人的策略,是稳扎稳打的步步紧逼,他们没有一下子要求得到整个河北,得到整个山东,这样的条件,是目前的朱温绝对可以接受的,他答应契丹人的条件,也在情理之中。
契丹人和宣武军停战,这就意味着,突厥人和鹰扬军之间的战斗,增加了无数的变数。他们在相互死掐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来自身边的灭顶之灾。即使是李克用,也不能不考虑到周边局势的变化,他如果得知契丹人和宣武军停战,他首先会考虑到云州和潞州的安全。
如果突厥人和鹰扬军正在交战的当口,突然遭受契丹人的袭击,突厥人和鹰扬军都将受到重大的损失。宣武军也有可能秘密向西移动,袭击鹰扬军的后背。不过无论如何,突厥骑兵和鹰扬军的交手,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狠狠的打一仗,李克用无法对部下交代。
不狠狠的打一仗,刘鼎就无法摆脱突厥人对汉人的强大压力。
尽管有外敌环伺,这一仗都不可避免。
十月初一,鹰扬军的各个部队再次进行决战前的战斗动员。
站在中军的高台上,刘鼎语调激昂的号召大家奋发起来,争取决战的胜利,被鼓动起来的将士,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大风将旌旗吹得猎猎作响,每个人的热血都在上涌。
突厥人可能也选择了相同的日子作为战斗动员,北方的天空,始终都是黑沉沉的,那是突厥骑兵马蹄扬起的灰尘,雷鸣般的马蹄声不断的传来,始终是部分鹰扬军将士心头无法抹去的噩梦。
十月初二,刘鼎带着鬼雨都战士进入火字营的阵地,坐镇中军。
所有的备战工作,全部准备就绪。
所有和战斗无关的人员,都全部撤离。
但是最紧张的,似乎不是王满渡的鹰扬军,而是在中牟观战的势力代表,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王满渡的消息,却发现现在的王满渡,已经陷入了绝对的封闭,谁也不许进出。他们只能站在中牟的城头上,焦急的等待决战时刻的到来。
十月初二的夜晚,对于绝大多数的鹰扬军将士来说,都是最漫长的一个夜晚,多少人辗转反侧,翻来翻去的都睡不着。这个晚上,有凛冽的凉意,寒风不断的吹过,带来阵阵好像是死神般的怒吼。启明星不见了,仿佛完全消失了,天地间漆黑一片,只有火把在风中疯狂的摇曳。战士刀尖和枪尖上散发的寒光,仿佛也被黑暗完全吞噬了,再也感觉不到往日的杀意。
数万人的王满渡军营,仿佛完全沉寂下来了,再也听不到任何人的声音。北方的突厥人,同样显得非常的寂静,雷鸣般的马蹄声,完全消失了,让人再也察觉不到突厥人的存在。到后半夜,仿佛风也停止了,原本高高飘扬的鹰扬军军旗,都直挺挺的垂落下来,耷拉着缠绕在旗杆的上面,好像是凝结了一样。
十月初三,决战的日子来临。
第427章(2)
这里挖了一个个的大坑,这些坑的面积都很大,足足比一个牛皮帐篷还要大,旁边堆着大量的石料和木头。每个坑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三十丈,看起来似乎有些远。好多战士都在悄悄的猜测这些坑的作用,他们的想法都和刘飞差不多,觉得可能是集体埋葬突厥人的尸体用的。在谜底正式揭晓之前,他们是不会知道确切答案的。
韦国勇说道:“这些碉堡的数量,大约在一百个左右,每个碉堡里面可以驻守一个小队的战士,由一名队正负责指挥。这些队正,全部都是各部队的骨干,不少都是从鬼雨都出来的老兵,可以值得信赖。即使是打到最后一个人,他们也不会擅自撤退的。”
刘鼎说道:“突厥人都在马背上,砍不到我们的人,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到时候,他们将地雷从这里滚出去就是了。至于弓箭,恐怕效果不会很大,突厥人疾驰的速度太快,除非是正面,否则很难射中。还是炸药包和震天雷来得痛快,只是要防止突厥人使用火攻。”
韦国勇说道:“针对突厥人使用的火攻,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例如在里面囤积清水等。这些清水既可以保证里面人员的饮用需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来灭火。这些碉堡一旦启用,对突厥人的打击肯定很大,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前来破坏它的。”
刘鼎若有所思的说道:“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火油。”
韦国勇喟然长叹:“不如意事常**,大人也不用事事强求,只要这些措施运用得当,属下觉得挡住突厥骑兵的进攻,是完全可能的。突厥人在我们面前嚣张了几百年的时间,也应该吃点苦头了。”
刘鼎并没有马上被劝解出来,他依然是思考火油的事情。
到目前为止,鹰扬军始终没有找到足够数量的火油。现在鹰扬军占领的区域,都不出产火油,偶尔能够找到一点点,也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高价从别人手中买来的。根据三眼都的情报,还有刘鼎自己的认识,出产火油最多的地方,应该是庞右道的西北等地,距离鹰扬军的辖地,实在是太远了。
刘鼎沿着整个阵地转了一圈,对韦国勇的安排相当的满意。他的确是正规战的行家,兵力部署滴水不漏,各部队之间衔接紧密,指挥顺畅,信息顺畅,预备队也留得非常的充分,如果李克用没有什么非常高超的战法,恐怕要撕开王满渡大营的防御,根本是不太可能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个东风,就是苦等的水泥。
九月二十六,数艘来自后方的船只,终于驶到了王满渡的汴水西岸。
这些商船的吃水都很深,船上装载的乃是一袋袋的灰色粉末。
水泥来了。
按照之前的规划,大量的工匠和士兵,都被临时动员起来,将大量的水泥从船上搬下来。同时,相当部分的工匠,也来到了王满渡大营。首批水泥被送到王满渡大营的最外围,这里是铁枪都防御的位置,在大营的外面,鹰扬军燃烧起来一堆堆的秸秆,用来麻痹突厥斥候的视线,半个天空都被浓烟笼罩了。
鹰扬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水泥和铁条,建起一根根的水泥柱。那些长宽都是一个胳膊,深三个胳膊的坑,就是用来打水泥柱的。铁条被竖起来,放在坑里,它们一早就被铁丝缠绕好了,深深的插在深坑里面,再浇灌上简单的混凝土,就成了丑陋的水泥柱。
这些水泥柱的高度,比人头稍微低一些。水泥柱分为好几排,前后排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五丈。每根水泥柱左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两丈。前后各排的水泥柱,都是互相错开的。远远的看过去,这些水泥柱并没有任何的排列规律,看起来相当的凌乱,却刚好能够堵住直线前进的距离。如果一枚箭镞从远方射过来的话,说不定啪的一声,就会撞到哪根水泥柱的上面。
其实,这些水泥柱的主要作用,就是给突厥骑兵的进攻带来障碍。它们耸立在战场的前方,挡在铁枪都防御阵地的中间。在刚刚开战的时候,它们会被铁枪都掩盖起来,不让突厥骑兵提早发现。一旦铁枪都后撤,它们就会全部暴露在疾驰的突厥骑兵面前,成为突厥骑兵最头痛的杀手锏。
突厥骑兵无论之前前进得多快,在经过这些水泥柱的时候,都必须将速度降下来,否则,他们就会一头撞死在水泥柱上。因为这些水泥柱的排列是很不规律的,没有任何一条可以直线前进的路线,直线前进只有送死的份。幸存的突厥骑兵,必然在水泥柱里面缓慢的绕道前行。
这样一来,突厥骑兵的机动性,还有冲击力,就被完全遏制住了。而没有了冲击力和机动性的骑兵,是没有什么威胁的。突厥骑兵即使占据了这些水泥柱的区域,想要将水泥柱破坏掉,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水泥柱的后面,就是严阵以待的鹰扬军,他们是绝对不会让突厥人轻松的破坏这些水泥柱的。
考虑到突厥骑兵进攻的可能性,这些水泥柱的密度,在不同的方向是不同的。最密集的乃是西北方向,这里将是突厥骑兵发起进攻的主要路线,突厥骑兵从这里发起进攻,机动性和冲击力都将得到最完美的发挥。从平原上看起来,高速疾驰的突厥骑兵,只要向前面一推,就可以将所有的鹰扬军,都全部推到汴水里面去淹死。
但是,突厥骑兵未必会那么守规矩,只从正面进攻。这场决战不但关系到鹰扬军的未来,同样关系到李克用的未来。他已经在开封城下犯了两次错误,不可能还继续犯错误。要是发现正面进攻不凑效,他肯定会立刻改变进攻方式的。
事实上,从交战的那一刻开始,整个王满渡的鹰扬军,都处于突厥骑兵的打击之下,除了后面的汴水,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突厥人进攻的方向。因此,在王满渡大营的外围,基本上都要修建这样的水泥柱,以防止突厥骑兵的迂回包抄。
在工匠和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混凝土被浇灌下去,最后变成一条条外表丑陋的水泥柱。水泥柱的外面,都用木板夹着,这是建造水泥柱的需要,也是为了迷惑突厥骑兵。从外表看起来,这些水泥柱仿佛是木头做成的,挥刀就可以砍碎。
鹰扬军的人手非常充足,因此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将所有的水泥柱,都全部浇灌起来了,但是,这些水泥柱需要时间来凝结,在完全凝固之前,它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而混凝土凝结的时间,最少需要七天的时间。当所有水泥柱都浇灌好了以后,连刘鼎也不免有点紧张,李克用千万不要背信弃义,在这个时候发起进攻,否则,这些水泥柱就要失去作用了。
同时,在水泥柱的后面,碉堡的修建也在继续。碉堡的修建,显然要比水泥柱困难得多,普通的士兵不能帮忙,只能让工匠逐个修建。幸好韦国勇早有准备,组织了几百个有工匠经验的老兵,帮忙修建碉堡,用了三天的时间,碉堡的轮廓总算基本上搭建起来了。
碉堡的作用,不是阻挡突厥骑兵的前进,而是寻机将震天雷、炸药包从碉堡里面滚出来,对密集的突厥骑兵构成致命的打击。同时,这些碉堡也是鹰扬军的防御支撑体系。佽飞营的将士,他们将在水泥柱的后面,构成最坚固的防御体系,埋伏在里面的弓箭手,强弩手,同时可以袭击前进中的突厥骑兵,重点是射杀突厥人的百夫长。
鱼多均从后方调来了大量的工匠,帮助鹰扬军在短短的数天内,完成了防御体系。很快,原本平坦的原野,耸立起一条条的水泥柱,还有一座座的碉堡。这些暗灰色的防御工事,显然极大的增强了鹰扬军将士的信心,对于突厥骑兵的蜂拥进攻,也不再那么恐惧了。
刘鼎在视察中发现,水泥经过不断的改善,质量是越来越好了,只要产量不断的提升,鹰扬军在黑色火药之外,又多了一项秘密武器。刘鼎和鱼多均研究过,利用混凝土的特性,在平原地区,如果有必要的话,鹰扬军可以在三个月之内,修建一座坚固的要塞。
后方来的工匠,完成了水泥柱和碉堡的建设以后,连夜撤走了。汴水停泊的船只,也陆续的撤退。龙孟尧等人带领的水军舰队,也都撤退到了开封的附近。所有和作战无关的人员,都在陆续的撤退。一切的信号都在表明,决战的日子就要来临了。
然而,外部传来的消息,似乎不太美妙。
九月二十九,龙春昊来到了王满渡,报告了一个令人寻味的消息:“契丹人和宣武军停战了。”
刘鼎深沉的点点头:“知道了。”
慕容光敬离开了开封以后,果然去找了朱温,兜售契丹人的阴谋。此后不到两天的时间,契丹人和宣武军就逐渐的脱离了接触,如果说和慕容光敬没有关系,谁也不会相信。
很显然,契丹人和朱温达成了某种协议。
这个协议,绝对和幽云十六州有关。
契丹人的策略,是稳扎稳打的步步紧逼,他们没有一下子要求得到整个河北,得到整个山东,这样的条件,是目前的朱温绝对可以接受的,他答应契丹人的条件,也在情理之中。
契丹人和宣武军停战,这就意味着,突厥人和鹰扬军之间的战斗,增加了无数的变数。他们在相互死掐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来自身边的灭顶之灾。即使是李克用,也不能不考虑到周边局势的变化,他如果得知契丹人和宣武军停战,他首先会考虑到云州和潞州的安全。
如果突厥人和鹰扬军正在交战的当口,突然遭受契丹人的袭击,突厥人和鹰扬军都将受到重大的损失。宣武军也有可能秘密向西移动,袭击鹰扬军的后背。不过无论如何,突厥骑兵和鹰扬军的交手,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狠狠的打一仗,李克用无法对部下交代。
不狠狠的打一仗,刘鼎就无法摆脱突厥人对汉人的强大压力。
尽管有外敌环伺,这一仗都不可避免。
十月初一,鹰扬军的各个部队再次进行决战前的战斗动员。
站在中军的高台上,刘鼎语调激昂的号召大家奋发起来,争取决战的胜利,被鼓动起来的将士,发出阵阵的欢呼声。大风将旌旗吹得猎猎作响,每个人的热血都在上涌。
突厥人可能也选择了相同的日子作为战斗动员,北方的天空,始终都是黑沉沉的,那是突厥骑兵马蹄扬起的灰尘,雷鸣般的马蹄声不断的传来,始终是部分鹰扬军将士心头无法抹去的噩梦。
十月初二,刘鼎带着鬼雨都战士进入火字营的阵地,坐镇中军。
所有的备战工作,全部准备就绪。
所有和战斗无关的人员,都全部撤离。
但是最紧张的,似乎不是王满渡的鹰扬军,而是在中牟观战的势力代表,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王满渡的消息,却发现现在的王满渡,已经陷入了绝对的封闭,谁也不许进出。他们只能站在中牟的城头上,焦急的等待决战时刻的到来。
十月初二的夜晚,对于绝大多数的鹰扬军将士来说,都是最漫长的一个夜晚,多少人辗转反侧,翻来翻去的都睡不着。这个晚上,有凛冽的凉意,寒风不断的吹过,带来阵阵好像是死神般的怒吼。启明星不见了,仿佛完全消失了,天地间漆黑一片,只有火把在风中疯狂的摇曳。战士刀尖和枪尖上散发的寒光,仿佛也被黑暗完全吞噬了,再也感觉不到往日的杀意。
数万人的王满渡军营,仿佛完全沉寂下来了,再也听不到任何人的声音。北方的突厥人,同样显得非常的寂静,雷鸣般的马蹄声,完全消失了,让人再也察觉不到突厥人的存在。到后半夜,仿佛风也停止了,原本高高飘扬的鹰扬军军旗,都直挺挺的垂落下来,耷拉着缠绕在旗杆的上面,好像是凝结了一样。
十月初三,决战的日子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