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宝钗没有说话,只拿眼睛看着孙穆、张嬷嬷等人,一脸的求助之意。
女孩家婚姻嫁娶的大事,自然是不好自己开口做主的。虽然薛姨妈已经同宝钗彻底断绝了母女关系,但是张嬷嬷是她奶妈,孙穆是她师父,这两人在宝钗眼中,便如同父母一般。
孙穆和张嬷嬷也知道宝钗的意思,互相对望一眼,张嬷嬷探身开口说道:“我薛家皇商出身,讲究一个一诺千金,既是先前早有许诺,嫁是自然是要嫁的。只不过我家姑娘这等人品,断乎委屈不得,三媒六聘,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个也不能少。”
宝钗在一旁尴尬不已,心想自己已经被从薛家逐出,再无亲族,况且许嫁冯渊,本是权宜之计,只求相敬如宾,从来未有过白首不离、琴瑟和鸣的念头。她自谓已经是普天下第一不遵礼法之人,又何必在意三媒六聘、纳彩、问名等事?
孙穆在一旁听得,也微微皱眉,心中暗道不妥,只是张嬷嬷是宝钗的奶娘,身份地位与旁人不同,更不好轻易在人前驳了她的面子。正思忖间,就听到纱帐外冯渊连声叫好,道:“这个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姑娘委屈了才是。”
孙穆听冯渊一口答应,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她见冯渊满脸欣喜,确乎出自本心,心下稍安,向他道:“先前已经议定,姑娘嫁入冯家,为你操持家务、打理后院自是分内之事,她虽没多少嫁妆,但只要我在一日,日常衣食自是由我这边出,不消你供养。日后你若是看中哪家的女子,纳为姬妾,聘礼也可由我们这里出,决计影响不了你冯家开枝散叶,传宗接代。”
冯渊听了更加喜欢,满面笑容道:“诸位奶奶言重了。”他隔着纱帘,不知道里面说话人的身份,于是索性都以奶奶称呼,以表敬重之意。可巧莺儿、小红等正当妙龄却尚未出嫁的姑娘们也在纱帘后,闻言暗笑不已。
其后的几日里,众人但看冯家人络绎不绝来往于宅院之中,显是为了求娶宝钗紧锣密鼓,不遗余力。便是那送来的聘礼,比起小康之家来,也毫不逊色,令张嬷嬷等人大呼意外,惊喜连连。
“如此可见冯家看重姑娘,郑重其事迎娶。虽是冯家门第差了点,但若有这份心意,姑娘将来也能过上好日子了。”张嬷嬷激动得老泪纵横,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
然而宝钗看了那聘礼,却更觉心烦意乱。她暗地里向孙穆道:“冯家既是如此,显是郑重其事,倾力而为。但我将来何以相酬?”
孙穆心中也觉得诧异,安慰宝钗道:“不妨事。他本是乡下的土财主,原本压根和你沾不上边的,如今因缘际会,竟有了这般奇遇,是他前世里修来的福分。我知道你在烦恼什么,但似这等没有根基的乡宦公子,最好拿捏不过,大喜之日,便是与他分房而睡,也是没什么的,横竖他一早都答应过的。咱们也绝不仗势欺人,自会为他纳了可心合意的姬妾,又不吃他的用他的,说白了只是寻个地方落脚罢了,你做生意赚了银子,难道还能少了他的好处?似这等面子也有的事情,他若不知进退,也就白长那一脸聪明相了。”
宝钗见孙穆如此说,心下方安定起来。
姚静又指给她看冯渊送来的聘礼,以及她们给宝钗充作嫁妆的箱笼。自宝钗脱离薛家之后,张嬷嬷等人憋着一口气,这次命冯渊送了几十担聘礼来,大肆操办。姚静她们便从日前从薛家分得的银子里拿出一部分,照数置办了相当的嫁妆,预备着大喜之日一起送过去。
孙穆心细,又寻了金银匠打造了几只中空的银簪子,将薄薄一张几十两的银票塞了进去,又如法炮制,于银镯子里也塞了银票,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几百两银子,道:“若是家里缺衣少食,或是要买人,只管往这里要。静儿那里收着你上万两银子呢,都是你上次分家时候应得的。这几百两不过预备你应急。”
时下几十两银子足够一个庄户人家吃一年有余,几百两便是对乡宦冯家而言,也是极大的数字。孙穆往银簪子、银镯里塞银票的时候,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和姚静等人反复商议,既怕银票少了,委屈了宝钗,又怕银票多了,不慎将银簪子、银镯遗失后,引得小贼觊觎,反而引火上身。
宝钗冰雪聪明,不消细想,便知道孙穆、姚静的用意,感动着说道:“什么上次分家时候应得的?若不是师父和姚先生为我出头,只怕我早就一文不名,流落街头了。大恩不言谢,师父和姚先生的好处,宝钗铭记于心,永世不敢忘。”
姚静见她说的诚恳,想起她的遭遇,心下叹息,脸上却笑嘻嘻地说道:“既是如此,这银子可就算我的了。你不许反悔。”
孙穆笑着止道:“静儿——”
姚静也笑着说:“天底下人有可救的,也有不可救的,有可帮的,也有不可帮的。我愿意帮你,也是看在你才华学识人品心性俱是上上之选,能为我打理生意,免却后顾之忧。你若谢时,就谢你自个儿好了。”
只是虽是万事俱备,备嫁诸事□□的齐全,宝钗心中却越发焦躁不安。姚静素来是个好事闲不住的,见宝钗面色,往屋里翻了半天,翻出一个帖子来,却是修国公侯家某位小姐发的帖子。写明某年某月某日,将于府里某地开赏花宴,请姚静携家眷前往赏脸。
却原来姚静自成为皇太妃娘娘面前红人以后,深得京中豪门贵妇推崇,一时拜帖如雨,都是想跟这位传说比太医还有学问的女先生搭上关系的。也有些人有陈年旧疾不便宣之于口,借了拜帖的名头,想请姚静前往府中诊治,都被姚静推下了。
“这种帖子我以往是不接的。只是听闻她家园子的菊花开得特别好,故而才接下来。我想着菊花是个有诗性的,这样的赏花宴须得你这样的诗文行家压阵,方不露怯。你以为如何?”姚静面露恳求之色。
宝钗未曾多想,因姚静说得恳切,便应了。又过了几日,方听说贾府里的姑娘们也要去的,才知道姚静体贴自己的深意,不免又是感激,又是忐忑。想起即将与黛玉重逢,然各自有了归宿,将来注定殊途,不免惆怅。
孙穆看在眼中,从旁提点道:“凡事须得有始有终,总要有个交代才好。难道你不见她时,就能终生无憾吗?”
宝钗低头道:“师父放心,我早就盼着再见她一面了。”
就在宝钗紧锣密鼓同冯渊议定了亲事的时候,茜雪那边也传过来消息,说宝玉和黛玉指婚之事已是定下来了。贵妃娘娘有意给宝玉一个大脸面,认定自己出面指婚还不够光彩,故而打定主意,要在重阳之日,前去拜见太上皇与皇太后娘娘,欲讨得他们金口玉言。宝钗心中如明镜似的,今上以孝为先,若是太上皇和皇太后娘娘开了金口,这于贾家自是莫大的恩典,这也就意味着这桩亲事如板上钉钉,再无翻盘的可能性了。
孙穆看在眼中,何尝不知道宝钗那股子欲语还休、惆怅无奈的心境?但是她阅尽世事,同宝钗有着相同的观点,知道该怎样为黛玉好,因而叹了口气道:“宝钗,你须知道,咱们这种人,到底不是正途。我同静儿一时光鲜,但身后事又如何?凄凉难免。故而我才不顾将来被你怨恨,一力做主,将你许配给冯家,不图别的,权当买门口,有个出身罢了。林姑娘出身名门,一身傲骨,又是个玲珑剔透的水晶样人,若是跟我同静儿似的,私下里被人指指点点,受尽褒贬,莫说你心中不忍,便是我们看了,也过意不去。你从小到大都是个坚强的孩子,凡事理应多担待些……”
宝钗起初只是淡淡的,垂首恭恭敬敬地听孙穆说话,然而孙穆越说越恳切,字字句句都似说在她心中一般。宝钗原本小时候就是极依恋信赖孙穆的,如今再也忍不住,竟直接扑到孙穆怀里,呜呜咽咽抽泣起来。孙穆心中亦是心酸,就那般由着她抱着,等到她渐渐收住了泪,才给她递了块绢子,安慰道:“宝钗,你可还记得师父常说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
“记得,自是记得。”宝钗一边抹泪,一边说道,“老天爷既赐予我这么多苦难做考验,全因他也知晓,我扛得住。”她这般说着,情绪终于稳定下来。
然后宝钗不等孙穆再说话,就自顾自地往铜盘里打了一盆水,挽了袖子净面,重新梳妆。她又恢复了平日里镇定自若的模样,依旧是人前那个温和细致、时时处处为她人着想的薛宝钗。
“说起来,许久不同几位姑娘们见面了,再见面自然是好的。”宝钗最后微笑着说道,一派温文尔雅,云淡风轻,“况且如今绸缎庄都还给哥哥了,新的铺子还没开起来,三姑娘她们寄放在铺子里的针线,也该交割明白了。总不好失信于人的。”
宝钗没有说话,只拿眼睛看着孙穆、张嬷嬷等人,一脸的求助之意。
女孩家婚姻嫁娶的大事,自然是不好自己开口做主的。虽然薛姨妈已经同宝钗彻底断绝了母女关系,但是张嬷嬷是她奶妈,孙穆是她师父,这两人在宝钗眼中,便如同父母一般。
孙穆和张嬷嬷也知道宝钗的意思,互相对望一眼,张嬷嬷探身开口说道:“我薛家皇商出身,讲究一个一诺千金,既是先前早有许诺,嫁是自然是要嫁的。只不过我家姑娘这等人品,断乎委屈不得,三媒六聘,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个也不能少。”
宝钗在一旁尴尬不已,心想自己已经被从薛家逐出,再无亲族,况且许嫁冯渊,本是权宜之计,只求相敬如宾,从来未有过白首不离、琴瑟和鸣的念头。她自谓已经是普天下第一不遵礼法之人,又何必在意三媒六聘、纳彩、问名等事?
孙穆在一旁听得,也微微皱眉,心中暗道不妥,只是张嬷嬷是宝钗的奶娘,身份地位与旁人不同,更不好轻易在人前驳了她的面子。正思忖间,就听到纱帐外冯渊连声叫好,道:“这个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姑娘委屈了才是。”
孙穆听冯渊一口答应,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她见冯渊满脸欣喜,确乎出自本心,心下稍安,向他道:“先前已经议定,姑娘嫁入冯家,为你操持家务、打理后院自是分内之事,她虽没多少嫁妆,但只要我在一日,日常衣食自是由我这边出,不消你供养。日后你若是看中哪家的女子,纳为姬妾,聘礼也可由我们这里出,决计影响不了你冯家开枝散叶,传宗接代。”
冯渊听了更加喜欢,满面笑容道:“诸位奶奶言重了。”他隔着纱帘,不知道里面说话人的身份,于是索性都以奶奶称呼,以表敬重之意。可巧莺儿、小红等正当妙龄却尚未出嫁的姑娘们也在纱帘后,闻言暗笑不已。
其后的几日里,众人但看冯家人络绎不绝来往于宅院之中,显是为了求娶宝钗紧锣密鼓,不遗余力。便是那送来的聘礼,比起小康之家来,也毫不逊色,令张嬷嬷等人大呼意外,惊喜连连。
“如此可见冯家看重姑娘,郑重其事迎娶。虽是冯家门第差了点,但若有这份心意,姑娘将来也能过上好日子了。”张嬷嬷激动得老泪纵横,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
然而宝钗看了那聘礼,却更觉心烦意乱。她暗地里向孙穆道:“冯家既是如此,显是郑重其事,倾力而为。但我将来何以相酬?”
孙穆心中也觉得诧异,安慰宝钗道:“不妨事。他本是乡下的土财主,原本压根和你沾不上边的,如今因缘际会,竟有了这般奇遇,是他前世里修来的福分。我知道你在烦恼什么,但似这等没有根基的乡宦公子,最好拿捏不过,大喜之日,便是与他分房而睡,也是没什么的,横竖他一早都答应过的。咱们也绝不仗势欺人,自会为他纳了可心合意的姬妾,又不吃他的用他的,说白了只是寻个地方落脚罢了,你做生意赚了银子,难道还能少了他的好处?似这等面子也有的事情,他若不知进退,也就白长那一脸聪明相了。”
宝钗见孙穆如此说,心下方安定起来。
姚静又指给她看冯渊送来的聘礼,以及她们给宝钗充作嫁妆的箱笼。自宝钗脱离薛家之后,张嬷嬷等人憋着一口气,这次命冯渊送了几十担聘礼来,大肆操办。姚静她们便从日前从薛家分得的银子里拿出一部分,照数置办了相当的嫁妆,预备着大喜之日一起送过去。
孙穆心细,又寻了金银匠打造了几只中空的银簪子,将薄薄一张几十两的银票塞了进去,又如法炮制,于银镯子里也塞了银票,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几百两银子,道:“若是家里缺衣少食,或是要买人,只管往这里要。静儿那里收着你上万两银子呢,都是你上次分家时候应得的。这几百两不过预备你应急。”
时下几十两银子足够一个庄户人家吃一年有余,几百两便是对乡宦冯家而言,也是极大的数字。孙穆往银簪子、银镯里塞银票的时候,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和姚静等人反复商议,既怕银票少了,委屈了宝钗,又怕银票多了,不慎将银簪子、银镯遗失后,引得小贼觊觎,反而引火上身。
宝钗冰雪聪明,不消细想,便知道孙穆、姚静的用意,感动着说道:“什么上次分家时候应得的?若不是师父和姚先生为我出头,只怕我早就一文不名,流落街头了。大恩不言谢,师父和姚先生的好处,宝钗铭记于心,永世不敢忘。”
姚静见她说的诚恳,想起她的遭遇,心下叹息,脸上却笑嘻嘻地说道:“既是如此,这银子可就算我的了。你不许反悔。”
孙穆笑着止道:“静儿——”
姚静也笑着说:“天底下人有可救的,也有不可救的,有可帮的,也有不可帮的。我愿意帮你,也是看在你才华学识人品心性俱是上上之选,能为我打理生意,免却后顾之忧。你若谢时,就谢你自个儿好了。”
只是虽是万事俱备,备嫁诸事□□的齐全,宝钗心中却越发焦躁不安。姚静素来是个好事闲不住的,见宝钗面色,往屋里翻了半天,翻出一个帖子来,却是修国公侯家某位小姐发的帖子。写明某年某月某日,将于府里某地开赏花宴,请姚静携家眷前往赏脸。
却原来姚静自成为皇太妃娘娘面前红人以后,深得京中豪门贵妇推崇,一时拜帖如雨,都是想跟这位传说比太医还有学问的女先生搭上关系的。也有些人有陈年旧疾不便宣之于口,借了拜帖的名头,想请姚静前往府中诊治,都被姚静推下了。
“这种帖子我以往是不接的。只是听闻她家园子的菊花开得特别好,故而才接下来。我想着菊花是个有诗性的,这样的赏花宴须得你这样的诗文行家压阵,方不露怯。你以为如何?”姚静面露恳求之色。
宝钗未曾多想,因姚静说得恳切,便应了。又过了几日,方听说贾府里的姑娘们也要去的,才知道姚静体贴自己的深意,不免又是感激,又是忐忑。想起即将与黛玉重逢,然各自有了归宿,将来注定殊途,不免惆怅。
孙穆看在眼中,从旁提点道:“凡事须得有始有终,总要有个交代才好。难道你不见她时,就能终生无憾吗?”
宝钗低头道:“师父放心,我早就盼着再见她一面了。”
就在宝钗紧锣密鼓同冯渊议定了亲事的时候,茜雪那边也传过来消息,说宝玉和黛玉指婚之事已是定下来了。贵妃娘娘有意给宝玉一个大脸面,认定自己出面指婚还不够光彩,故而打定主意,要在重阳之日,前去拜见太上皇与皇太后娘娘,欲讨得他们金口玉言。宝钗心中如明镜似的,今上以孝为先,若是太上皇和皇太后娘娘开了金口,这于贾家自是莫大的恩典,这也就意味着这桩亲事如板上钉钉,再无翻盘的可能性了。
孙穆看在眼中,何尝不知道宝钗那股子欲语还休、惆怅无奈的心境?但是她阅尽世事,同宝钗有着相同的观点,知道该怎样为黛玉好,因而叹了口气道:“宝钗,你须知道,咱们这种人,到底不是正途。我同静儿一时光鲜,但身后事又如何?凄凉难免。故而我才不顾将来被你怨恨,一力做主,将你许配给冯家,不图别的,权当买门口,有个出身罢了。林姑娘出身名门,一身傲骨,又是个玲珑剔透的水晶样人,若是跟我同静儿似的,私下里被人指指点点,受尽褒贬,莫说你心中不忍,便是我们看了,也过意不去。你从小到大都是个坚强的孩子,凡事理应多担待些……”
宝钗起初只是淡淡的,垂首恭恭敬敬地听孙穆说话,然而孙穆越说越恳切,字字句句都似说在她心中一般。宝钗原本小时候就是极依恋信赖孙穆的,如今再也忍不住,竟直接扑到孙穆怀里,呜呜咽咽抽泣起来。孙穆心中亦是心酸,就那般由着她抱着,等到她渐渐收住了泪,才给她递了块绢子,安慰道:“宝钗,你可还记得师父常说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
“记得,自是记得。”宝钗一边抹泪,一边说道,“老天爷既赐予我这么多苦难做考验,全因他也知晓,我扛得住。”她这般说着,情绪终于稳定下来。
然后宝钗不等孙穆再说话,就自顾自地往铜盘里打了一盆水,挽了袖子净面,重新梳妆。她又恢复了平日里镇定自若的模样,依旧是人前那个温和细致、时时处处为她人着想的薛宝钗。
“说起来,许久不同几位姑娘们见面了,再见面自然是好的。”宝钗最后微笑着说道,一派温文尔雅,云淡风轻,“况且如今绸缎庄都还给哥哥了,新的铺子还没开起来,三姑娘她们寄放在铺子里的针线,也该交割明白了。总不好失信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