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宝钗次日再去香菱那里看孙穆时候,却见孙穆和姚静已经和好了。孙穆向宝钗提及此事的时候,一脸的尴尬:“到底是多年的姐妹,她再三哀求,我实在硬不下心肠来。再者,她也说知道错了,前些时候又吃了不少苦,世道艰难,以她的脾气秉性,若无我在旁看着,只怕她走不下去。故而……实在是对不住了。等到我病好之时,便带她回金陵老家去,隐居了过日子。”
以孙穆的玲珑剔透、精于世故,说这段话的时候竟然毫无章法,其窘迫可想而知。
想想看也知道,孙穆和宝钗名为师徒,实际上孙穆在外行走时,颇受宝钗照拂。现如今她的义妹对宝钗做出了这种事情,她理应割袍断义犹恐不及,如今却藕断丝连,又和好了,这叫她如何向宝钗分说。便是千灵百巧的性格,滴水不漏的一张巧嘴,如今也全然无用武之地。
宝钗早知道孙穆狠不下心来,这等结局却是她早料到了。当下连忙赶着安抚孙穆,让她千万别往心里去,想了想又惊道:“师父何必急着回金陵去?徒儿原先想着,徒儿绸缎庄里揽下的绣活,尚要请师父为那些绣娘们指点一二,把一把关。那女儿谷之事,其实大有可为,若是严进宽出,便是功德一件。期间还有不少事,须得姚先生大展身手才是。怎地就这般匆匆要回金陵了?”
孙穆见她说得恳切,却也吃惊,道:“我在绣活上苦练了这么二十几年,虽不好入大家法眼,但若是搪塞搪塞外面的绣娘,只怕也是够的。倘若你果有此意,我便厚着脸皮揽了下来,又有何难?只是那女儿谷之事,那女儿谷之事恐怕……”
宝钗笑道:“若依了姚先生的意思,凡进了女儿谷的女儿家终生不得出谷,不得嫁人,不得同从前父兄家有瓜葛,有悖人性,是强人所难。便是有女儿家为奸人所害,一时心灰意冷,躲入谷中,但一旦峰回路转,难免没有梅开二度的时候,难道非要逼着她舍了大好姻缘,老死在这谷中不成?便是看破红尘、遁入佛道二门的姑子,还有还俗一说呢。只能进不能出的,那是邪教。只许跟女儿好,女孩子之间亲亲热热,以为上等之人,却视世间须眉如浊物,动辄大肆褒贬,那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世间无论男女,还是人品忠厚、脚踏实地的多。否则咱们这身上衣裳,盘中之餐从何而来,亭台楼阁之美景、驿道漕运之通途,何人修得,市井巷陌之律令、朝廷国家之法度,又是何人修订,何人践行?难道都靠我们巾帼女儿不成?纵有外面男子花天酒地、不学无术,但深闺之中,又何尝没有贵妇不事生产,搬弄是非的呢?”
孙穆想了想笑道:“你说得很好。只是那严进宽出,又如何解释?”
宝钗道:“世间女子,不幸者甚多。但有些女儿家,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百无一能不说,还心地奸猾,喜欢搬弄是非,说长道短,这等女子,若进谷中,只怕非福是祸。咱们既然劳心劳力,建了这女儿谷,自然不能让这等人轻易进得谷中来,若是实在可怜时,施粥舍衣暗中接济接济她也就是了。此乃严进。谷中女儿,或与父母重逢,或得遇良人,或另有奇遇,欲出谷一展抱负,咱们万万不可阻挠,只能祝福,若她从此得意便罢,若不得意时,这女儿谷便如同她的娘家一般,随时都可回来。”
宝钗说这些的时候,孙穆的老姐妹赵芳就在旁边。宝钗也没有要避她的意思,又不是聚众造反,何事不可与人言?赵芳听得心旷神怡,连连点头,孙穆尚未开口,赵芳已经说道:“如此甚好。倘若女儿老死谷中之时,自有谷中人代为受葬,不必买什么门口,受那死人的龌蹉窝囊气。倘若果真能成事时,算我一个!”
孙穆却不若赵芳般欣喜若狂,低头想了一回,问宝钗道:“谷中作何行业,何以谋生?我知你腰缠万贯,薛家怕有万金之富,开创之初,少不得请你多多扶持,但若细水长流之时,总要有开源之法才好。”
宝钗微笑道:“开源之法自是有的。说起来,这法子却是隔壁刘姥姥的女儿出的主意。她说那姥姥前几年凭着倒腾棉衣、纺纱织布的行当赚了许多银钱,说女儿家大多都是心灵手巧的,果真要开什么女儿谷的,便教投奔而来的女儿家纺纱织布,或者跟师父你学几手绣活,岂不两得其美?”
香菱也在一边插嘴道:“百样米养百样人。若有那天生不善纺纱织布绣工的,也可做别的事情。看看我香菱便知道了。如今我烹饪的手艺,连我们家姑娘都说好呢。只要存了自食其力的心思,挑水、劈柴、做饭、种地,这些寻常人都能干的活计,咱们又有什么不能干的?又不是非要上阵杀敌、科举取士才叫本事。”
赵芳忙道:“如此说得甚是。我原本就在京城揽些绣活,此后自然也是做这个。孙姐姐要教学生时,我也能帮衬些。便是我人到老了眼睛花了,挑水、劈柴、种地也是能做的,棺材钱我也自会攒了,不叫大家为我费事。”
孙穆听她说得如此迫切,心中却也心酸。她们是多年的老姐妹,彼此知根知底的。她是眼睁睁看着赵芳如何从年轻不知事的少女一步步被生活磨砺成眼前这般模样的。若非深谙飘零之苦,赵芳又怎会如此迫切,如此卑微?
几个人正闲聊些未来之事间,姚静端着一碗药款款走了进来。大抵是孙穆私下里教训过她一通的缘故,姚静身上那种张狂、骄傲、不可一世的气势尽敛,她看着宝钗的时候,甚至有些小心翼翼的讨好的神情。
但是这样的姚静,却仍然是有着自己的坚持的。说到专业领域,她立即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起来:“原来宫中的太医也不过如此!下手太软,给的方子尽是些温补调养的,虽说平和中正,不过不失,可若照了那方子,几时才能痊愈?故而我给改了几样药。孙姐姐平日的身子骨颇好,用这药最适宜不过。”
宝钗见姚静说得确凿,冷眼旁观她对孙穆的模样,料得她必是有十足的把握,方敢如此配药,不由得对她高看了一眼。
孙穆却笑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哪里知道深浅,这里头却有个缘故。如今大家都是自己人,关起门来,我才好细说呢。”
赵芳也难得笑得一脸神秘:“正是呢。这里头有个缘故。若非孙姐姐那样玲珑剔透的,又有谁猜得透呢。”
原来,京城之中的所谓太医往往都是世家传承,给贵人请脉、开方煎药,自有独到之秘。这独到之秘,并非是说他们开方论药,多么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而是走的安全的路数,怎么安全怎么来。有的时候宁可医不好病,也不能太过激进,让皇家抓住了把柄,自己丢了性命不说,还祸及家族。在这种情况下,用些温补调养的方子,就是他们不假思索习惯性的动作。
宝钗听了这番论断,禁不住对姚静的医术又多了一层期待,便说道:“虽是如此说,但若非有高过一筹的医术,也不敢轻易改这方子。姚先生不知师承何人,年纪轻轻,竟能到如此地步,着实令人钦佩!”
姚静闻言也是一愣,心中有些淡淡的欢喜。从前她和宝钗两人见面,总是唇枪舌剑、暗含着火药味,那时候宝钗从来没有赞美过她,或者明褒实贬。却想不到在这个时候,突然被她如此赞美。
姚静却不想她从前对待宝钗,何等不是各种讽刺,宝钗纵然谦和些,却不是个任人欺负的性子。姚静这般待她,她拿言语压制,自是常理。
人皆是喜欢听好话的。姚静刚刚受过那么一场折辱惊吓,又被孙穆好生料理过一顿,正有些无所适从间,冷不丁听见宝钗对她的医术居然推崇至此,心中欢喜,面上却谦虚道:“过奖过奖,恰好我对这伤寒的症状略有研究罢了。”
她这般谦虚,别人尤可,莺儿和香菱都睁大了眼睛。莺儿到底是宝钗的丫鬟,这种场合她为了给主子争脸,颇守规矩,一言不发,香菱却是和姚先生混熟了的,当下便笑着说道:“姚先生竟然有这么谦和的时候!真真是奇闻了!”
姚静被她笑得有些窘,红了脸说道:“香菱姑娘又在取笑我了。我虽然素来张狂,但这药理之事,关乎伤患性命,又岂敢掉以轻心?我自幼通读医术,最擅伤寒、痰症之类,这才敢改了药方。若是别的,也要斟酌再三,才敢尝试了。”
宝钗见姚静难得这般好说话,趁机问道:“不知姚先生可擅治不足之症?”
姚静闻言,转头过来看着宝钗,听她缓缓说道:“我有一挚友,身有不足之症,从会吃饭时开始就会吃药,一年里倒有多半年是病中的。不知姚先生可有法子,替她调理调理?”
宝钗次日再去香菱那里看孙穆时候,却见孙穆和姚静已经和好了。孙穆向宝钗提及此事的时候,一脸的尴尬:“到底是多年的姐妹,她再三哀求,我实在硬不下心肠来。再者,她也说知道错了,前些时候又吃了不少苦,世道艰难,以她的脾气秉性,若无我在旁看着,只怕她走不下去。故而……实在是对不住了。等到我病好之时,便带她回金陵老家去,隐居了过日子。”
以孙穆的玲珑剔透、精于世故,说这段话的时候竟然毫无章法,其窘迫可想而知。
想想看也知道,孙穆和宝钗名为师徒,实际上孙穆在外行走时,颇受宝钗照拂。现如今她的义妹对宝钗做出了这种事情,她理应割袍断义犹恐不及,如今却藕断丝连,又和好了,这叫她如何向宝钗分说。便是千灵百巧的性格,滴水不漏的一张巧嘴,如今也全然无用武之地。
宝钗早知道孙穆狠不下心来,这等结局却是她早料到了。当下连忙赶着安抚孙穆,让她千万别往心里去,想了想又惊道:“师父何必急着回金陵去?徒儿原先想着,徒儿绸缎庄里揽下的绣活,尚要请师父为那些绣娘们指点一二,把一把关。那女儿谷之事,其实大有可为,若是严进宽出,便是功德一件。期间还有不少事,须得姚先生大展身手才是。怎地就这般匆匆要回金陵了?”
孙穆见她说得恳切,却也吃惊,道:“我在绣活上苦练了这么二十几年,虽不好入大家法眼,但若是搪塞搪塞外面的绣娘,只怕也是够的。倘若你果有此意,我便厚着脸皮揽了下来,又有何难?只是那女儿谷之事,那女儿谷之事恐怕……”
宝钗笑道:“若依了姚先生的意思,凡进了女儿谷的女儿家终生不得出谷,不得嫁人,不得同从前父兄家有瓜葛,有悖人性,是强人所难。便是有女儿家为奸人所害,一时心灰意冷,躲入谷中,但一旦峰回路转,难免没有梅开二度的时候,难道非要逼着她舍了大好姻缘,老死在这谷中不成?便是看破红尘、遁入佛道二门的姑子,还有还俗一说呢。只能进不能出的,那是邪教。只许跟女儿好,女孩子之间亲亲热热,以为上等之人,却视世间须眉如浊物,动辄大肆褒贬,那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世间无论男女,还是人品忠厚、脚踏实地的多。否则咱们这身上衣裳,盘中之餐从何而来,亭台楼阁之美景、驿道漕运之通途,何人修得,市井巷陌之律令、朝廷国家之法度,又是何人修订,何人践行?难道都靠我们巾帼女儿不成?纵有外面男子花天酒地、不学无术,但深闺之中,又何尝没有贵妇不事生产,搬弄是非的呢?”
孙穆想了想笑道:“你说得很好。只是那严进宽出,又如何解释?”
宝钗道:“世间女子,不幸者甚多。但有些女儿家,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百无一能不说,还心地奸猾,喜欢搬弄是非,说长道短,这等女子,若进谷中,只怕非福是祸。咱们既然劳心劳力,建了这女儿谷,自然不能让这等人轻易进得谷中来,若是实在可怜时,施粥舍衣暗中接济接济她也就是了。此乃严进。谷中女儿,或与父母重逢,或得遇良人,或另有奇遇,欲出谷一展抱负,咱们万万不可阻挠,只能祝福,若她从此得意便罢,若不得意时,这女儿谷便如同她的娘家一般,随时都可回来。”
宝钗说这些的时候,孙穆的老姐妹赵芳就在旁边。宝钗也没有要避她的意思,又不是聚众造反,何事不可与人言?赵芳听得心旷神怡,连连点头,孙穆尚未开口,赵芳已经说道:“如此甚好。倘若女儿老死谷中之时,自有谷中人代为受葬,不必买什么门口,受那死人的龌蹉窝囊气。倘若果真能成事时,算我一个!”
孙穆却不若赵芳般欣喜若狂,低头想了一回,问宝钗道:“谷中作何行业,何以谋生?我知你腰缠万贯,薛家怕有万金之富,开创之初,少不得请你多多扶持,但若细水长流之时,总要有开源之法才好。”
宝钗微笑道:“开源之法自是有的。说起来,这法子却是隔壁刘姥姥的女儿出的主意。她说那姥姥前几年凭着倒腾棉衣、纺纱织布的行当赚了许多银钱,说女儿家大多都是心灵手巧的,果真要开什么女儿谷的,便教投奔而来的女儿家纺纱织布,或者跟师父你学几手绣活,岂不两得其美?”
香菱也在一边插嘴道:“百样米养百样人。若有那天生不善纺纱织布绣工的,也可做别的事情。看看我香菱便知道了。如今我烹饪的手艺,连我们家姑娘都说好呢。只要存了自食其力的心思,挑水、劈柴、做饭、种地,这些寻常人都能干的活计,咱们又有什么不能干的?又不是非要上阵杀敌、科举取士才叫本事。”
赵芳忙道:“如此说得甚是。我原本就在京城揽些绣活,此后自然也是做这个。孙姐姐要教学生时,我也能帮衬些。便是我人到老了眼睛花了,挑水、劈柴、种地也是能做的,棺材钱我也自会攒了,不叫大家为我费事。”
孙穆听她说得如此迫切,心中却也心酸。她们是多年的老姐妹,彼此知根知底的。她是眼睁睁看着赵芳如何从年轻不知事的少女一步步被生活磨砺成眼前这般模样的。若非深谙飘零之苦,赵芳又怎会如此迫切,如此卑微?
几个人正闲聊些未来之事间,姚静端着一碗药款款走了进来。大抵是孙穆私下里教训过她一通的缘故,姚静身上那种张狂、骄傲、不可一世的气势尽敛,她看着宝钗的时候,甚至有些小心翼翼的讨好的神情。
但是这样的姚静,却仍然是有着自己的坚持的。说到专业领域,她立即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起来:“原来宫中的太医也不过如此!下手太软,给的方子尽是些温补调养的,虽说平和中正,不过不失,可若照了那方子,几时才能痊愈?故而我给改了几样药。孙姐姐平日的身子骨颇好,用这药最适宜不过。”
宝钗见姚静说得确凿,冷眼旁观她对孙穆的模样,料得她必是有十足的把握,方敢如此配药,不由得对她高看了一眼。
孙穆却笑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哪里知道深浅,这里头却有个缘故。如今大家都是自己人,关起门来,我才好细说呢。”
赵芳也难得笑得一脸神秘:“正是呢。这里头有个缘故。若非孙姐姐那样玲珑剔透的,又有谁猜得透呢。”
原来,京城之中的所谓太医往往都是世家传承,给贵人请脉、开方煎药,自有独到之秘。这独到之秘,并非是说他们开方论药,多么立竿见影,药到病除,而是走的安全的路数,怎么安全怎么来。有的时候宁可医不好病,也不能太过激进,让皇家抓住了把柄,自己丢了性命不说,还祸及家族。在这种情况下,用些温补调养的方子,就是他们不假思索习惯性的动作。
宝钗听了这番论断,禁不住对姚静的医术又多了一层期待,便说道:“虽是如此说,但若非有高过一筹的医术,也不敢轻易改这方子。姚先生不知师承何人,年纪轻轻,竟能到如此地步,着实令人钦佩!”
姚静闻言也是一愣,心中有些淡淡的欢喜。从前她和宝钗两人见面,总是唇枪舌剑、暗含着火药味,那时候宝钗从来没有赞美过她,或者明褒实贬。却想不到在这个时候,突然被她如此赞美。
姚静却不想她从前对待宝钗,何等不是各种讽刺,宝钗纵然谦和些,却不是个任人欺负的性子。姚静这般待她,她拿言语压制,自是常理。
人皆是喜欢听好话的。姚静刚刚受过那么一场折辱惊吓,又被孙穆好生料理过一顿,正有些无所适从间,冷不丁听见宝钗对她的医术居然推崇至此,心中欢喜,面上却谦虚道:“过奖过奖,恰好我对这伤寒的症状略有研究罢了。”
她这般谦虚,别人尤可,莺儿和香菱都睁大了眼睛。莺儿到底是宝钗的丫鬟,这种场合她为了给主子争脸,颇守规矩,一言不发,香菱却是和姚先生混熟了的,当下便笑着说道:“姚先生竟然有这么谦和的时候!真真是奇闻了!”
姚静被她笑得有些窘,红了脸说道:“香菱姑娘又在取笑我了。我虽然素来张狂,但这药理之事,关乎伤患性命,又岂敢掉以轻心?我自幼通读医术,最擅伤寒、痰症之类,这才敢改了药方。若是别的,也要斟酌再三,才敢尝试了。”
宝钗见姚静难得这般好说话,趁机问道:“不知姚先生可擅治不足之症?”
姚静闻言,转头过来看着宝钗,听她缓缓说道:“我有一挚友,身有不足之症,从会吃饭时开始就会吃药,一年里倒有多半年是病中的。不知姚先生可有法子,替她调理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