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相逼】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了这样的心理,元帝看太子就怎么都不顺眼,见了就冷脸相对,没好气。他甚至动起了改易太子的念头,而且这个念头在他心里翻腾了好多年,傅昭仪也极力撺掇。幸好元帝的表兄弟史丹还算是个正直的人,一直为太子说话。
竟宁元年,元帝病重,身边只留最爱的傅昭仪跟皇子刘康,皇后跟太子在外边记得团团转,想要见元帝一面,就是不被允许。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人在昏乱的时候,最容易做出昏乱的决定。
王皇后领着太子忐忑不安地回到宫中,接受命运的抉择。这种压力太大了,不是他们孤儿寡母所能承受的。刘骜的大舅王凤闻讯赶来了,他不断安慰皇后:“没事,不会出什么状况的!放心。”然后又安慰太子:“有舅舅在,你什么都别怕。”这样的情形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正是在艰难中的这种患难与共,让刘骜从小对舅舅们心存依赖,将他们视作自己的靠山。
元帝去世后,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汉成帝登基后,马上拜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并且领尚书事,总摄朝政。
在西汉历史上,这是第二次设置这种职位。第一次是在昭帝时期,由霍光担任。当时汉昭帝仅有八岁,没有太后,宫中的事情以及小皇帝都有姐姐盖长公主照顾,朝政由霍光辅佐,这一职位几同摄政。霍光去世后,宣帝就取消了此等职位,将职责分开。终宣帝元帝两朝,在没设立过大司马大将军。
论年龄,继位是的汉成帝已经二十岁,足以处理朝政。不过这个人比较不靠谱,他对美酒有兴趣,对美女有兴趣,对游乐更有兴趣,就是对处理朝政没兴趣。但朝政总得处理啊!于是他找了他最信任的人——大舅王凤替他分忧,他做起了甩手掌柜。
成帝共有八个舅舅,其中王曼早卒。在给予王凤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同时,成帝也给了他极高的封赏,王凤已经是阳平侯,成帝又加赐五千户。另一个舅舅王崇,成帝封他为安成侯,食邑万户。王凤、王崇跟太后是同母异父,赏赐最隆,其他几个舅舅也都有封赏,同时被赐爵关内侯。到了河平二年六月,又同时封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列侯,这就是著名的五侯。从此,西汉历史进入五侯时代,刘家式微,王家发达。
(待续)
【正文】
其实王家的兴盛从成帝即位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大将军王凤总领朝政,在某些时候,权力几乎比皇帝还要大。从朝臣的任免,到宫中的开销,事无巨细,都要经过王凤。有一次,成帝跟刘向的儿子刘歆聊天,很谈得来,成帝一高兴,就喊左右,将中常侍的衣服拿来,要将这个人留在自己身边。成帝身边的人一看,皇帝头脑热了,赶紧说:“这事儿还没禀报大将军,怕不好吧。”但是成帝年轻人,遇事冲动,只是催促左右赶紧取衣服。这下不好办了,皇帝左右谁也不敢去取,赶紧跪下磕头,说让先请示一下大将军。成帝这才冷静下来,。后来他跟大舅说起这事,王凤坚决不同意,成帝也只好作罢。
中常侍尚且得经过王凤,其他官员就更不用说。王凤在朝中的威望,几乎超过成帝。
成帝对朝政的关心远不及美色,他是个纵情声色的人,后宫佳丽无数,但是努力了好几年,始终没有孩子——不是没有,而是夭折了。成帝的身体在一天天的放荡中渐渐亏空了。年纪轻轻的他,头发大把大把的落,牙齿一颗颗地掉,身体素质差到这种程度。
身体差了,就爱胡思乱想。这一年,定陶王刘康来朝请,刘康是元帝最宠爱的儿子,当年他几乎替代成帝的位子,给成帝造成很大的威胁,但是成帝跟王太后并没有因为这些事情就疏远刘康,相反,他们热情招待刘康一行人,成帝又赐给刘康丰厚的财物。按照规定,诸侯王在京城只能呆一定的时间,但是成帝一再挽留刘康,还对刘康说:“人生无常,我没有儿子,如果我不幸归西,就再也见不到你了,你就多待一段时间吧。”
但是王凤对刘康的久留非常不满意,过去的事情,成帝可以忘记,但是王凤一直记着,他从来都没忘记刘康对外甥的威胁,一直将他视作敌人。而且因为当初元帝的宠爱,朝中肯定有很多大臣都寄希望于刘康,让他在京城呆得时间长了,只怕会发生变故。王凤处心积虑要将刘康赶出去。
凑巧的是,这个时候发生了日食。在过去,天灾是皇帝收拾大臣最好的借口,也是臣子约束皇帝最好的机会。王凤马上对成帝说:“定陶王虽然跟你关系最亲,但是他本应该呆在他的封国,你留他在京师,这是违背天理的,你看,上天震怒了吧!”成帝没办法,只好送刘康回去。离别的那一天,两人相视无言,唯有泪千行。王凤虽然成功地借助天相逼走了定陶王,但也引起了成帝的极大不满。从小到大,成帝对王凤,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的,从来都不违背大舅的意思,但是这一次,成帝是真的生气了,他将不满写在了脸上,对王凤冷眼相向,冷言冷语。
成帝对王凤的态度变化被那些嗅觉敏锐的朝臣们捕捉到了,一些一直看王家、看王凤不顺眼的大臣认为机会好、终于到来了,于是蠢蠢欲动,打算扳倒王凤,让皇帝亲政。这是对皇室的忠诚,对皇帝的忠心。孔圣人对于权臣都持反对态度,他的徒子徒孙更是将这种观点继承并发扬光大。匡扶皇室对每一个自认为忠臣的人来说都是责无旁贷。道义在肩,舍我其谁!其中动静最大、几乎成功的是京兆尹王章。
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人,到京城太学学习。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不幸又生了病,自以为死路一条,躺在麦秸堆,哭着跟妻子永别。妻子怒气冲冲地说道:“朝廷那些官员,有谁能超过你!现在你受了这么一点儿小罪,就哀哀戚戚,像什么话!”后来此人时来运转,一步步走上来,此人向来忠正敢言,在元帝时期就跟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关系很好,两人曾经一起弹劾当时的大红人石显,结果陈咸被诬陷致死,王章免官。成帝登基后,他成为司隶校尉,后来升任京兆尹,是西汉著名的五个京兆尹之一。
他二度出山,依然不改初衷,以抗击强权为己任。王凤专权,他早就看不下去,打算给皇帝上书。他的妻子经历了上次的打击报复之后,心有余悸,对他说:“难道你忘了当初躺在麦秸中的时光?人应该知足,不要太过分!”王章不听,他有他男子汉大丈夫的治世梦想,他要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他给成帝上书,说知道日食发生的原因。成帝马上召见了王章,详细询问原因。在王章看来,这是他的幸运,但事实是,这恰恰是他不幸的开始。
王章见了成帝,马上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天道聪明,佑善而灾恶,以瑞异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义善事,当有祥瑞,何故致灾异?灾异之发,为大臣颛政者也。今闻大将军猥归日蚀之咎于定陶王,建遣之国,苟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颛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且日蚀,阴侵阳、臣颛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凤不内省责,反归咎善人,推远定陶王。且凤诬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诎节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凤所罢,身以忧死,众庶愍之。又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于礼不宜配御至尊,托以为宜子,内之后宫,苟以私其妻弟。闻张美人未尝任身就馆也。且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肠正世,况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知其余,及它所不见者。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大将军王凤秉持朝政,疏远皇亲,诋毁丞相,他不是个忠臣,应该找个贤人将他换下来。王章的话,全都说到了成帝的心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以前怎么看怎么觉得大舅做法都对,现在怎么想怎么觉得他过分。成帝一下子觉得王章就像自己多年未见的知音:“没有你,我哪里能听到这样为国着想的话?那你为我找个能够辅佐我的人。”
王章早有人选。元帝时期冯奉世将军的儿子冯野王就是最佳人选。而且冯野王跟皇室也有关系,他的姐姐是元帝的昭仪,拐弯抹角算起来,冯野王也算是成帝的舅舅。但此舅非彼舅,这个舅舅是个贤才,这是朝野臣民的共识。
成帝对王章的建议非常满意,他对冯野王也早有耳闻,知道此人很有才能,于是也下定决心,要改易大臣。但这事不像换衣服那么容易,还需从长计议。
王章忙起来了,他不断受到成帝的召见,而且两人非常神秘,每次一见面,成帝总要屏退左右,跟王章在暗室里叨什么鬼。两人在里面悄悄说话,却不知道此时正有人隔墙偷听。偷听的这个人名叫王音,是个侍中,也是王凤的堂弟。他是个嗅觉极其灵敏的人,这段时间成帝对王凤的不满,他早就看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成帝又不断接触向来以不怕死弹劾大臣的王章,这事儿值得怀疑啊!于是他趁着两人在东窗密谋,隔墙偷听,没想到果然给他听到一个惊天阴谋——他堂兄王凤要落架了。
有了这样的心理,元帝看太子就怎么都不顺眼,见了就冷脸相对,没好气。他甚至动起了改易太子的念头,而且这个念头在他心里翻腾了好多年,傅昭仪也极力撺掇。幸好元帝的表兄弟史丹还算是个正直的人,一直为太子说话。
竟宁元年,元帝病重,身边只留最爱的傅昭仪跟皇子刘康,皇后跟太子在外边记得团团转,想要见元帝一面,就是不被允许。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人在昏乱的时候,最容易做出昏乱的决定。
王皇后领着太子忐忑不安地回到宫中,接受命运的抉择。这种压力太大了,不是他们孤儿寡母所能承受的。刘骜的大舅王凤闻讯赶来了,他不断安慰皇后:“没事,不会出什么状况的!放心。”然后又安慰太子:“有舅舅在,你什么都别怕。”这样的情形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正是在艰难中的这种患难与共,让刘骜从小对舅舅们心存依赖,将他们视作自己的靠山。
元帝去世后,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汉成帝。汉成帝登基后,马上拜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并且领尚书事,总摄朝政。
在西汉历史上,这是第二次设置这种职位。第一次是在昭帝时期,由霍光担任。当时汉昭帝仅有八岁,没有太后,宫中的事情以及小皇帝都有姐姐盖长公主照顾,朝政由霍光辅佐,这一职位几同摄政。霍光去世后,宣帝就取消了此等职位,将职责分开。终宣帝元帝两朝,在没设立过大司马大将军。
论年龄,继位是的汉成帝已经二十岁,足以处理朝政。不过这个人比较不靠谱,他对美酒有兴趣,对美女有兴趣,对游乐更有兴趣,就是对处理朝政没兴趣。但朝政总得处理啊!于是他找了他最信任的人——大舅王凤替他分忧,他做起了甩手掌柜。
成帝共有八个舅舅,其中王曼早卒。在给予王凤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同时,成帝也给了他极高的封赏,王凤已经是阳平侯,成帝又加赐五千户。另一个舅舅王崇,成帝封他为安成侯,食邑万户。王凤、王崇跟太后是同母异父,赏赐最隆,其他几个舅舅也都有封赏,同时被赐爵关内侯。到了河平二年六月,又同时封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为列侯,这就是著名的五侯。从此,西汉历史进入五侯时代,刘家式微,王家发达。
(待续)
【正文】
其实王家的兴盛从成帝即位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大将军王凤总领朝政,在某些时候,权力几乎比皇帝还要大。从朝臣的任免,到宫中的开销,事无巨细,都要经过王凤。有一次,成帝跟刘向的儿子刘歆聊天,很谈得来,成帝一高兴,就喊左右,将中常侍的衣服拿来,要将这个人留在自己身边。成帝身边的人一看,皇帝头脑热了,赶紧说:“这事儿还没禀报大将军,怕不好吧。”但是成帝年轻人,遇事冲动,只是催促左右赶紧取衣服。这下不好办了,皇帝左右谁也不敢去取,赶紧跪下磕头,说让先请示一下大将军。成帝这才冷静下来,。后来他跟大舅说起这事,王凤坚决不同意,成帝也只好作罢。
中常侍尚且得经过王凤,其他官员就更不用说。王凤在朝中的威望,几乎超过成帝。
成帝对朝政的关心远不及美色,他是个纵情声色的人,后宫佳丽无数,但是努力了好几年,始终没有孩子——不是没有,而是夭折了。成帝的身体在一天天的放荡中渐渐亏空了。年纪轻轻的他,头发大把大把的落,牙齿一颗颗地掉,身体素质差到这种程度。
身体差了,就爱胡思乱想。这一年,定陶王刘康来朝请,刘康是元帝最宠爱的儿子,当年他几乎替代成帝的位子,给成帝造成很大的威胁,但是成帝跟王太后并没有因为这些事情就疏远刘康,相反,他们热情招待刘康一行人,成帝又赐给刘康丰厚的财物。按照规定,诸侯王在京城只能呆一定的时间,但是成帝一再挽留刘康,还对刘康说:“人生无常,我没有儿子,如果我不幸归西,就再也见不到你了,你就多待一段时间吧。”
但是王凤对刘康的久留非常不满意,过去的事情,成帝可以忘记,但是王凤一直记着,他从来都没忘记刘康对外甥的威胁,一直将他视作敌人。而且因为当初元帝的宠爱,朝中肯定有很多大臣都寄希望于刘康,让他在京城呆得时间长了,只怕会发生变故。王凤处心积虑要将刘康赶出去。
凑巧的是,这个时候发生了日食。在过去,天灾是皇帝收拾大臣最好的借口,也是臣子约束皇帝最好的机会。王凤马上对成帝说:“定陶王虽然跟你关系最亲,但是他本应该呆在他的封国,你留他在京师,这是违背天理的,你看,上天震怒了吧!”成帝没办法,只好送刘康回去。离别的那一天,两人相视无言,唯有泪千行。王凤虽然成功地借助天相逼走了定陶王,但也引起了成帝的极大不满。从小到大,成帝对王凤,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的,从来都不违背大舅的意思,但是这一次,成帝是真的生气了,他将不满写在了脸上,对王凤冷眼相向,冷言冷语。
成帝对王凤的态度变化被那些嗅觉敏锐的朝臣们捕捉到了,一些一直看王家、看王凤不顺眼的大臣认为机会好、终于到来了,于是蠢蠢欲动,打算扳倒王凤,让皇帝亲政。这是对皇室的忠诚,对皇帝的忠心。孔圣人对于权臣都持反对态度,他的徒子徒孙更是将这种观点继承并发扬光大。匡扶皇室对每一个自认为忠臣的人来说都是责无旁贷。道义在肩,舍我其谁!其中动静最大、几乎成功的是京兆尹王章。
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人,到京城太学学习。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不幸又生了病,自以为死路一条,躺在麦秸堆,哭着跟妻子永别。妻子怒气冲冲地说道:“朝廷那些官员,有谁能超过你!现在你受了这么一点儿小罪,就哀哀戚戚,像什么话!”后来此人时来运转,一步步走上来,此人向来忠正敢言,在元帝时期就跟陈万年的儿子陈咸关系很好,两人曾经一起弹劾当时的大红人石显,结果陈咸被诬陷致死,王章免官。成帝登基后,他成为司隶校尉,后来升任京兆尹,是西汉著名的五个京兆尹之一。
他二度出山,依然不改初衷,以抗击强权为己任。王凤专权,他早就看不下去,打算给皇帝上书。他的妻子经历了上次的打击报复之后,心有余悸,对他说:“难道你忘了当初躺在麦秸中的时光?人应该知足,不要太过分!”王章不听,他有他男子汉大丈夫的治世梦想,他要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他给成帝上书,说知道日食发生的原因。成帝马上召见了王章,详细询问原因。在王章看来,这是他的幸运,但事实是,这恰恰是他不幸的开始。
王章见了成帝,马上将心中想法和盘托出:“天道聪明,佑善而灾恶,以瑞异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义善事,当有祥瑞,何故致灾异?灾异之发,为大臣颛政者也。今闻大将军猥归日蚀之咎于定陶王,建遣之国,苟欲使天子孤立于上,颛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且日蚀,阴侵阳、臣颛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凤不内省责,反归咎善人,推远定陶王。且凤诬罔不忠,非一事也。前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诎节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凤所罢,身以忧死,众庶愍之。又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于礼不宜配御至尊,托以为宜子,内之后宫,苟以私其妻弟。闻张美人未尝任身就馆也。且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肠正世,况于天子而近已出之女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知其余,及它所不见者。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选忠贤以代之。”大将军王凤秉持朝政,疏远皇亲,诋毁丞相,他不是个忠臣,应该找个贤人将他换下来。王章的话,全都说到了成帝的心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以前怎么看怎么觉得大舅做法都对,现在怎么想怎么觉得他过分。成帝一下子觉得王章就像自己多年未见的知音:“没有你,我哪里能听到这样为国着想的话?那你为我找个能够辅佐我的人。”
王章早有人选。元帝时期冯奉世将军的儿子冯野王就是最佳人选。而且冯野王跟皇室也有关系,他的姐姐是元帝的昭仪,拐弯抹角算起来,冯野王也算是成帝的舅舅。但此舅非彼舅,这个舅舅是个贤才,这是朝野臣民的共识。
成帝对王章的建议非常满意,他对冯野王也早有耳闻,知道此人很有才能,于是也下定决心,要改易大臣。但这事不像换衣服那么容易,还需从长计议。
王章忙起来了,他不断受到成帝的召见,而且两人非常神秘,每次一见面,成帝总要屏退左右,跟王章在暗室里叨什么鬼。两人在里面悄悄说话,却不知道此时正有人隔墙偷听。偷听的这个人名叫王音,是个侍中,也是王凤的堂弟。他是个嗅觉极其灵敏的人,这段时间成帝对王凤的不满,他早就看出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成帝又不断接触向来以不怕死弹劾大臣的王章,这事儿值得怀疑啊!于是他趁着两人在东窗密谋,隔墙偷听,没想到果然给他听到一个惊天阴谋——他堂兄王凤要落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