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自相残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在出使秦国的丕郑,听见里克被逼死的消息,三魂出窍。这不是要拿我们这些申生党人祭刀了吗?那“负葵之地七十万”,原来是钓鱼的饵!
——他为砧板,我决不去做那条鱼。
于是,丕郑与秦穆公商量,我就给你们当卧底吧。有夷吾在,你们就别想得到河西地盘,这都是夷吾的两个亲信吕省、郤芮在搞鬼。若除掉这两人,夷吾就没了左膀右臂,又能何为?
秦穆公正咬牙恨着他这无赖的舅子,听了眼睛一亮。
丕郑献计说,请您出具公函一份,由臣下捎回晋国。信中就说,吕省、郤芮是舅子的功臣,您十分仰慕他二人,想见见,另附上一份重礼。您舅子贪利,收到礼品必遣二人来,来了您就赏他们一人一刀!剪除了您舅子的这两只翅膀,您再以重兵护送公子重耳归国。而我呢,则联络申生党诸大夫做内应,里应外合,您的夷吾舅子,就只有出逃的份儿啦。
秦穆公正被忘恩负义的晋国气得肝颤,又苦于投鼠忌器,不敢得罪齐国,一听此计,大叫一声好。于是,挥笔修书一封,说秦晋是何等关系?甥舅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河西之地在晋,与在秦国无异,此事不用提了。另外,我国最近要举办大比武,久闻吕省、郤芮功夫了得,我十分想与他二人当面切磋,请给我这个面子。
晋惠公收到秦国公函和聘礼,乐不可支,出示给吕省、郤看。那吕省、郤芮跟随惠公流离多年,是何等精明,立刻看出不对。
第一,丕郑使秦,带去的礼薄,怎么带回来的礼反而厚?
第二,里克死,丕郑竟无兔死狐悲之情,出使回来后为何一声不吭?
这太不合常情了!
吕省、郤芮两人一碰头,马上有了共识:丕郑这老狐狸,必是在秦国说了我们什么坏话,什么大比武,分明是诱我上钩。这样的人不杀,必为后患!
不过,杀,也要有理。吕省、郤芮发现,丕郑回国后交往频繁,府邸里人来人往。于是将此异常情况密禀晋惠公。
晋惠公也起了疑心,同意派卧底打入丕郑府中,没几天,就把情况摸个一清二楚:原来是丕郑联络了申生旧党——世称“七舆大夫”的几个人,日夜谋划怎么响应秦国,迎回重耳!
这还了得!
晋惠公下令,将丕郑与共华、贾华、叔坚、骓歂、缧虎、特宫、山祁等“七舆大夫”一伙,先后收捕,全部宰掉。
丕郑在回国途中,一度很担心自己的安全,曾在途中向同伙共华询问:“我可以回国吗?”共华说:“我们几个在国内,都没有受里克案株连,你是出使秦国的,当然可以放心回来。”结果,这判断全错,晋惠公杀了丕郑。
共华的哥哥共赐得到消息,连忙跑去找弟弟:“兄弟,跑吧!快要轮到你了!”共华倒还是一条汉子,说:“让丕郑大人放心回来,是我出的主意。是死是活,我都要在这儿等着。”
共赐顿足道:“嗨,迂腐吗不是!这事儿有谁知道啊?”
共华说:“不行!”
随后,他抛出了落地有声的三句话——
“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无勇。”
啥叫“春秋大义”?这就是。他意思是说:我是知情者却瞒着,这是不讲诚信。我给人出谋划策却让人身陷罗网,这是不聪明。我遭遇困境却不敢面对死亡,这是没勇气!
然后他又说:“我担着这三大恶名,又有什么地方可去?你跑吧,我姑且在此等死。”
里丕之党就这么被一网打尽。只有丕郑的儿子丕豹,侥幸脱逃,出奔秦国。
丕豹满怀杀父之仇,跪在秦穆公面前哭诉:“晋君已经没有群众基础了。他赖您的账,杀死里克,忌恨身边大臣,大家本来就不满。如今他又杀死我父亲和七舆大夫,他在全国的党羽马上就散了一半了。您要是去讨伐他,他一定会被群众逐出晋国。”
秦穆公虽然年轻,但早已不是愤青了,多年历练,已使他学会了做事留半步。沉吟半响,才答复说:“要是他真的没有拥护者了,怎么还能杀这么多人?他的罪,还不到该死的程度吧,罪足以死的人,不会稳坐。稳坐的人,那就是罪还不足死。胜败那可是变化无常的哦!那些可能被晋君杀掉的人,都逃离了晋国,谁还能起来把晋君赶跑呢?你还是等我考虑考虑吧。”
秦穆公这段话,充满了大智慧。
他按下了愤青丕豹,没有发兵去讨逆——没把握成功的事,先不忙做。至于丕豹,精神可嘉,秦穆公留他在秦国做官,封了个大夫。
此后,秦晋并未交恶,姐夫、小舅子照常联络。两国还曾联合出兵,去救过一次周王室。那是在周襄王三年,几个戎人部落攻入王城,把东门一把火给烧了。
周王室积弱如此,舞台就只能让给诸侯。秦穆公的这次勤王,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声望。无论是周王室,还是诸侯国,都不再敢小瞧他。
甥舅两国撕破脸皮开打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遭了殃,年成不好,民间发生大饥荒。舅子没办法,只好向姐夫借粮。
强邻之灾,就是我之福祉,这是一般的世俗逻辑。借还是不借,秦穆公征求臣下的意见。
丕豹不忘复仇,提出可以趁此机会出兵,讨伐晋国。他们都没粮食吃了,哪还能拿得动长枪大戟?
但是蹇叔、百里奚不同意。两位老臣过去在民间吃过苦,说的话很有深度。
蹇叔说:“灾荒无常,谁都难免。应该借。”
百里奚补充说:“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穆公一听,心里有数了,立刻命令援助晋国。大米、小米调集了数万斛,从雍城到绛城,舟楫相接。运粮船出了渭水入黄河,出了黄河进汾水,几十天连轴转,其规模之大,竟被秦人命名为“泛舟之役”。
秦国的国君,在我们印象中似乎都不大仁义,可能是如此。但秦穆公确实就这么仁义。大批的粮食送给人家救灾,解救的大部分还是草民吧。等草民们缓过神来,对秦国自然有感恩之心,这就是军力之外的影响力,也算国力之一。现在的人们比较务实,不大好理解这个。
可巧隔了一年,秦国也遭遇旱灾,发生了大饥荒,而晋国却是丰年。老天爷在压跷跷板,轮流着折腾这甥舅两国。
秦穆公按照常人逻辑,想当然地去向舅子借粮。
这事儿,晋惠公也需要和臣下商量。近臣虢射建议说:“乘秦之大饥,可以攻打,必有收获。”
这是晋国愤青的思路了,晋惠公想不到太远的事,一听就高兴。不但粮食不给,还要请你们尝尝我长枪大戟的滋味。紧接着,他就招兵买马,调集队伍,准备第二年狠狠打击饥饿的老秦。
这个夷吾舅子,欺人太甚!秦穆公获得情报,大怒,干脆先发制人,就在秦穆公十五年九月,率领秦军强渡黄河,杀入晋国的韩原(今山西河津东)。晋惠公早就把军队集结好,浩浩荡荡来迎战,两军就在这里展开决战。
阵前,双方都是剑拔弩张,就等主帅一声令下。
春秋时打仗是真正的先礼而后兵,两国国君要交换宣战通知书。晋惠公在通知书上写道:“寡人不想欺负您(毕竟看姐姐面子),仅带战车六百乘,但打您怕不在话下。您要是知难而退,那么正合寡意。如果您不退,我也想退,只是将士们不让啊!”秦穆公被奚落,不想玩文字游戏,回信道:“我陪您玩。你要当国,我陪您;您要粮食,我借给您;您要开战,我哪能溜啊?玩吧咱们!”
晋惠公并不是废物,你想,他的亲随吕省、郤芮都是天下第一功夫高手,他也错不了。大战一起,他挺立战车,横戈长啸,冲到了前头。秦军也有薄弱环节,被他一冲,纷纷败退,盔甲、旗帜散落满地。晋惠公越战越勇,冲到前头去抢东西,竟然脱离了自己的队伍,车子陷在泥泞中拖不出来了。
秦穆公远远望见,立刻率卫队赶来,将晋惠公团团围住。
晋惠公不孬,被打得鼻青脸肿也还在搏斗,眼看就要被秦军生擒。恰在此时,晋军一支主力战车队撵了上来,反而把秦穆公和他的卫队围在了核心。
晋军见围住了敌军统帅,兴奋得大叫。一士卒冒死上前,一把揪住了秦穆公战车左侧的战马。一位晋军将领杀到近前,挥戟猛刺,一家伙刺中了秦穆公的胸甲。
“噗”地一声,戳进去六层牛皮甲,只剩最后一层没透,否则秦穆公就成了羊肉串。
情势万分危急!就在此时,忽然战场上一阵狂呼,从阵角不要命地杀进来一彪人马,共有三百人。一阵狂砍把晋军击溃,救下了胸甲开裂的秦穆公。又一阵狂砍,竟然杀上了晋惠公的战车,活捉了晋惠公!
这是哪来的神兵天降?再看,这三百勇士,连正规铠甲都没有,原来是老百姓!
秦穆公定了定神,下了战车,问他们从哪里来?一问才知,这是自愿随军作战的岐下地方的老百姓。穆公一下就记起来了,以前有一次去岐山脚下游玩,一没留神,走失了一匹心爱的战马。寻了半天,才发现,马已经被当地一群老百姓给抓住杀了,正架起大锅熬马肉吃呢!
侍从警卫长大怒,要把这三百多馋嘴的老百姓送到衙门去治罪。
秦穆公断然制止,走近村民说:“老乡,吃马肉不喝酒,要伤身啊,你们知道不?”说罢,挥手叫部下拿酒来。
村民们不但没受罚,反而喝了宫廷酒,都感激涕零,总想找个机会报答君恩,这次随军参战就是为了报恩,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
秦军押解着战俘晋惠公,得胜还朝,一路上歌声嘹亮自不必说。回到首都,秦穆公就向全国发布公告:“全体国民一律斋戒,晚上独宿,寡人将以晋君祭祀天帝!”
夷吾小子,姐夫要送你去见见我们的白帝了。
要杀大国的国君?这事惊动了周王室,周天子从洛邑派使者来说情:“晋侯与我,我们三百年前是一家,看我的面子,可饶恕乎?”
秦穆公还没想好怎么答复,夫人穆姬、也就是夷吾的姐姐也来求情了。穆姬和已故太子申生是同母姐弟,和夷吾是异母姐弟。虽不是一个妈生的,毕竟是一个爹,她不能坐视。
穆夫人一身丧服,从头白到脚。脚上啥也没穿,在古代叫“跣足”,表示至为诚恳、至为哀伤。
穆夫人态度很坚决:“我要是救不了我弟弟,就一直穿这身丧气的衣服,君上要是不怕倒运,就看着办吧。”
秦穆公长叹一声:“寡人原想,捉住晋君怎么也是为天下除害立功,却不料周天子来说情,你也让我郁闷。罢罢罢!”
就这样,舅子的命,被姐姐从姐夫手里救出。
秦穆公把夷吾安排到国宾馆住下,还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管饱。
穆公之所以不杀舅子,倒不完全是听了枕头风,而是考虑到,以秦国之蛇,还吞不下晋国这头象。那么杀了晋君也确实没有实际意义,不如放回去。有了这次教训,夷吾自然会心有惧意,秦国再控制晋国也就会容易一些。
夷吾果然是怕了,最后与秦国签订了屈辱条约,内容是:秦国答应放夷吾回国,继续做晋君;晋国割让河西八城以示感谢;晋国太子圉入秦为质;秦穆公将宗室一个女孩怀嬴作为女儿,嫁给晋太子圉为妻,秦晋两家成为世代联姻。
这条约的实质,就是割地。河西之地,一纸而得。
从此大秦的疆域,往东就达到了黄河。秦晋两国,以黄河为界。
晋国,我看你还能威风多少年?
正在出使秦国的丕郑,听见里克被逼死的消息,三魂出窍。这不是要拿我们这些申生党人祭刀了吗?那“负葵之地七十万”,原来是钓鱼的饵!
——他为砧板,我决不去做那条鱼。
于是,丕郑与秦穆公商量,我就给你们当卧底吧。有夷吾在,你们就别想得到河西地盘,这都是夷吾的两个亲信吕省、郤芮在搞鬼。若除掉这两人,夷吾就没了左膀右臂,又能何为?
秦穆公正咬牙恨着他这无赖的舅子,听了眼睛一亮。
丕郑献计说,请您出具公函一份,由臣下捎回晋国。信中就说,吕省、郤芮是舅子的功臣,您十分仰慕他二人,想见见,另附上一份重礼。您舅子贪利,收到礼品必遣二人来,来了您就赏他们一人一刀!剪除了您舅子的这两只翅膀,您再以重兵护送公子重耳归国。而我呢,则联络申生党诸大夫做内应,里应外合,您的夷吾舅子,就只有出逃的份儿啦。
秦穆公正被忘恩负义的晋国气得肝颤,又苦于投鼠忌器,不敢得罪齐国,一听此计,大叫一声好。于是,挥笔修书一封,说秦晋是何等关系?甥舅一家,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河西之地在晋,与在秦国无异,此事不用提了。另外,我国最近要举办大比武,久闻吕省、郤芮功夫了得,我十分想与他二人当面切磋,请给我这个面子。
晋惠公收到秦国公函和聘礼,乐不可支,出示给吕省、郤看。那吕省、郤芮跟随惠公流离多年,是何等精明,立刻看出不对。
第一,丕郑使秦,带去的礼薄,怎么带回来的礼反而厚?
第二,里克死,丕郑竟无兔死狐悲之情,出使回来后为何一声不吭?
这太不合常情了!
吕省、郤芮两人一碰头,马上有了共识:丕郑这老狐狸,必是在秦国说了我们什么坏话,什么大比武,分明是诱我上钩。这样的人不杀,必为后患!
不过,杀,也要有理。吕省、郤芮发现,丕郑回国后交往频繁,府邸里人来人往。于是将此异常情况密禀晋惠公。
晋惠公也起了疑心,同意派卧底打入丕郑府中,没几天,就把情况摸个一清二楚:原来是丕郑联络了申生旧党——世称“七舆大夫”的几个人,日夜谋划怎么响应秦国,迎回重耳!
这还了得!
晋惠公下令,将丕郑与共华、贾华、叔坚、骓歂、缧虎、特宫、山祁等“七舆大夫”一伙,先后收捕,全部宰掉。
丕郑在回国途中,一度很担心自己的安全,曾在途中向同伙共华询问:“我可以回国吗?”共华说:“我们几个在国内,都没有受里克案株连,你是出使秦国的,当然可以放心回来。”结果,这判断全错,晋惠公杀了丕郑。
共华的哥哥共赐得到消息,连忙跑去找弟弟:“兄弟,跑吧!快要轮到你了!”共华倒还是一条汉子,说:“让丕郑大人放心回来,是我出的主意。是死是活,我都要在这儿等着。”
共赐顿足道:“嗨,迂腐吗不是!这事儿有谁知道啊?”
共华说:“不行!”
随后,他抛出了落地有声的三句话——
“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无勇。”
啥叫“春秋大义”?这就是。他意思是说:我是知情者却瞒着,这是不讲诚信。我给人出谋划策却让人身陷罗网,这是不聪明。我遭遇困境却不敢面对死亡,这是没勇气!
然后他又说:“我担着这三大恶名,又有什么地方可去?你跑吧,我姑且在此等死。”
里丕之党就这么被一网打尽。只有丕郑的儿子丕豹,侥幸脱逃,出奔秦国。
丕豹满怀杀父之仇,跪在秦穆公面前哭诉:“晋君已经没有群众基础了。他赖您的账,杀死里克,忌恨身边大臣,大家本来就不满。如今他又杀死我父亲和七舆大夫,他在全国的党羽马上就散了一半了。您要是去讨伐他,他一定会被群众逐出晋国。”
秦穆公虽然年轻,但早已不是愤青了,多年历练,已使他学会了做事留半步。沉吟半响,才答复说:“要是他真的没有拥护者了,怎么还能杀这么多人?他的罪,还不到该死的程度吧,罪足以死的人,不会稳坐。稳坐的人,那就是罪还不足死。胜败那可是变化无常的哦!那些可能被晋君杀掉的人,都逃离了晋国,谁还能起来把晋君赶跑呢?你还是等我考虑考虑吧。”
秦穆公这段话,充满了大智慧。
他按下了愤青丕豹,没有发兵去讨逆——没把握成功的事,先不忙做。至于丕豹,精神可嘉,秦穆公留他在秦国做官,封了个大夫。
此后,秦晋并未交恶,姐夫、小舅子照常联络。两国还曾联合出兵,去救过一次周王室。那是在周襄王三年,几个戎人部落攻入王城,把东门一把火给烧了。
周王室积弱如此,舞台就只能让给诸侯。秦穆公的这次勤王,又进一步提高了他的声望。无论是周王室,还是诸侯国,都不再敢小瞧他。
甥舅两国撕破脸皮开打
秦穆公十二年,晋国遭了殃,年成不好,民间发生大饥荒。舅子没办法,只好向姐夫借粮。
强邻之灾,就是我之福祉,这是一般的世俗逻辑。借还是不借,秦穆公征求臣下的意见。
丕豹不忘复仇,提出可以趁此机会出兵,讨伐晋国。他们都没粮食吃了,哪还能拿得动长枪大戟?
但是蹇叔、百里奚不同意。两位老臣过去在民间吃过苦,说的话很有深度。
蹇叔说:“灾荒无常,谁都难免。应该借。”
百里奚补充说:“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穆公一听,心里有数了,立刻命令援助晋国。大米、小米调集了数万斛,从雍城到绛城,舟楫相接。运粮船出了渭水入黄河,出了黄河进汾水,几十天连轴转,其规模之大,竟被秦人命名为“泛舟之役”。
秦国的国君,在我们印象中似乎都不大仁义,可能是如此。但秦穆公确实就这么仁义。大批的粮食送给人家救灾,解救的大部分还是草民吧。等草民们缓过神来,对秦国自然有感恩之心,这就是军力之外的影响力,也算国力之一。现在的人们比较务实,不大好理解这个。
可巧隔了一年,秦国也遭遇旱灾,发生了大饥荒,而晋国却是丰年。老天爷在压跷跷板,轮流着折腾这甥舅两国。
秦穆公按照常人逻辑,想当然地去向舅子借粮。
这事儿,晋惠公也需要和臣下商量。近臣虢射建议说:“乘秦之大饥,可以攻打,必有收获。”
这是晋国愤青的思路了,晋惠公想不到太远的事,一听就高兴。不但粮食不给,还要请你们尝尝我长枪大戟的滋味。紧接着,他就招兵买马,调集队伍,准备第二年狠狠打击饥饿的老秦。
这个夷吾舅子,欺人太甚!秦穆公获得情报,大怒,干脆先发制人,就在秦穆公十五年九月,率领秦军强渡黄河,杀入晋国的韩原(今山西河津东)。晋惠公早就把军队集结好,浩浩荡荡来迎战,两军就在这里展开决战。
阵前,双方都是剑拔弩张,就等主帅一声令下。
春秋时打仗是真正的先礼而后兵,两国国君要交换宣战通知书。晋惠公在通知书上写道:“寡人不想欺负您(毕竟看姐姐面子),仅带战车六百乘,但打您怕不在话下。您要是知难而退,那么正合寡意。如果您不退,我也想退,只是将士们不让啊!”秦穆公被奚落,不想玩文字游戏,回信道:“我陪您玩。你要当国,我陪您;您要粮食,我借给您;您要开战,我哪能溜啊?玩吧咱们!”
晋惠公并不是废物,你想,他的亲随吕省、郤芮都是天下第一功夫高手,他也错不了。大战一起,他挺立战车,横戈长啸,冲到了前头。秦军也有薄弱环节,被他一冲,纷纷败退,盔甲、旗帜散落满地。晋惠公越战越勇,冲到前头去抢东西,竟然脱离了自己的队伍,车子陷在泥泞中拖不出来了。
秦穆公远远望见,立刻率卫队赶来,将晋惠公团团围住。
晋惠公不孬,被打得鼻青脸肿也还在搏斗,眼看就要被秦军生擒。恰在此时,晋军一支主力战车队撵了上来,反而把秦穆公和他的卫队围在了核心。
晋军见围住了敌军统帅,兴奋得大叫。一士卒冒死上前,一把揪住了秦穆公战车左侧的战马。一位晋军将领杀到近前,挥戟猛刺,一家伙刺中了秦穆公的胸甲。
“噗”地一声,戳进去六层牛皮甲,只剩最后一层没透,否则秦穆公就成了羊肉串。
情势万分危急!就在此时,忽然战场上一阵狂呼,从阵角不要命地杀进来一彪人马,共有三百人。一阵狂砍把晋军击溃,救下了胸甲开裂的秦穆公。又一阵狂砍,竟然杀上了晋惠公的战车,活捉了晋惠公!
这是哪来的神兵天降?再看,这三百勇士,连正规铠甲都没有,原来是老百姓!
秦穆公定了定神,下了战车,问他们从哪里来?一问才知,这是自愿随军作战的岐下地方的老百姓。穆公一下就记起来了,以前有一次去岐山脚下游玩,一没留神,走失了一匹心爱的战马。寻了半天,才发现,马已经被当地一群老百姓给抓住杀了,正架起大锅熬马肉吃呢!
侍从警卫长大怒,要把这三百多馋嘴的老百姓送到衙门去治罪。
秦穆公断然制止,走近村民说:“老乡,吃马肉不喝酒,要伤身啊,你们知道不?”说罢,挥手叫部下拿酒来。
村民们不但没受罚,反而喝了宫廷酒,都感激涕零,总想找个机会报答君恩,这次随军参战就是为了报恩,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起了大作用。
秦军押解着战俘晋惠公,得胜还朝,一路上歌声嘹亮自不必说。回到首都,秦穆公就向全国发布公告:“全体国民一律斋戒,晚上独宿,寡人将以晋君祭祀天帝!”
夷吾小子,姐夫要送你去见见我们的白帝了。
要杀大国的国君?这事惊动了周王室,周天子从洛邑派使者来说情:“晋侯与我,我们三百年前是一家,看我的面子,可饶恕乎?”
秦穆公还没想好怎么答复,夫人穆姬、也就是夷吾的姐姐也来求情了。穆姬和已故太子申生是同母姐弟,和夷吾是异母姐弟。虽不是一个妈生的,毕竟是一个爹,她不能坐视。
穆夫人一身丧服,从头白到脚。脚上啥也没穿,在古代叫“跣足”,表示至为诚恳、至为哀伤。
穆夫人态度很坚决:“我要是救不了我弟弟,就一直穿这身丧气的衣服,君上要是不怕倒运,就看着办吧。”
秦穆公长叹一声:“寡人原想,捉住晋君怎么也是为天下除害立功,却不料周天子来说情,你也让我郁闷。罢罢罢!”
就这样,舅子的命,被姐姐从姐夫手里救出。
秦穆公把夷吾安排到国宾馆住下,还送给他牛、羊、猪各七头,管饱。
穆公之所以不杀舅子,倒不完全是听了枕头风,而是考虑到,以秦国之蛇,还吞不下晋国这头象。那么杀了晋君也确实没有实际意义,不如放回去。有了这次教训,夷吾自然会心有惧意,秦国再控制晋国也就会容易一些。
夷吾果然是怕了,最后与秦国签订了屈辱条约,内容是:秦国答应放夷吾回国,继续做晋君;晋国割让河西八城以示感谢;晋国太子圉入秦为质;秦穆公将宗室一个女孩怀嬴作为女儿,嫁给晋太子圉为妻,秦晋两家成为世代联姻。
这条约的实质,就是割地。河西之地,一纸而得。
从此大秦的疆域,往东就达到了黄河。秦晋两国,以黄河为界。
晋国,我看你还能威风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