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奋斗】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代下后事
褒姒的后事幽王死后,褒姒被戎主拿住,“带归毡帐取乐”。戎主是不是需要千金买褒姒一笑,没有记载。但是,个人以为,西戎是小数民族,威武雄壮的男人最擅长驯马,尤其是最喜欢驯服烈马。而驯服烈马时,一般不用金子,而是用鞭子。
所以,女人啊,当男人用金子哄你开心的时候,多多珍惜吧,万一将来不慎换成鞭子,就很麻烦了。申侯的悲剧申侯借西戎的兵力,灭了西周,扶持宜臼继位,建立了东周。并被外孙加封一级,由侯爵升为公爵。不过,伊尹、周公的梦是醒了,只是天天做噩梦。
因为西戎认为申侯不讲信义,引兵攻打自己(后来,申侯控制不住西戎,便请兵赶走西戎,从此结仇,后文会交代),没事就找申侯麻烦。而中原诸侯认为是申侯将西戎引进中原,灭了西周,所以,从来不加救援。申侯只能天天水深火热。所以,做事先动动脑子,不要太冲动,冲动是魔鬼。
石父的启示石父通过冷枪打到了赵叔带,又扶持伯服为太子,取得了褒姒的支持,掌握了朝政。但是自此以后,坏事干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敢挖周朝的墙角。结果,墙倒了,自己也死了。还落了个千古骂名,何苦呢。
石父的启示就不展开写了,怕被封。平王的奋斗1、平王初立申侯打下镐京,杀了幽王,就开始做伊尹、周公的梦了。扶持宜臼继位,自己加封贤相,国泰民安,青史留名。申侯的梦很美,可是很快就醒了,因为小弟不给面子。
这个小弟就是戎主。杀入镐京后,戎主很高兴,总算可以报仇了。打砸掠夺烧,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把。百姓杀了无数,王宫也给点着了。“宫阙焚烧后,十不存五,颓墙败栋,光景甚是凄凉”。申侯要阻止,戎主一瞪眼,申侯害怕了。申侯这才知道西戎不是小弟,而是狼。自己借兵灭幽王这一招,也不叫借兵复仇,而是叫引狼入室。
请神容易送神难,但申侯凭着自己的斗争经验,想出了“送神”的妙招。申侯下令将镐京国库内所有的金银财宝送给戎主。意思是:哥们,拿了钱就走吧。结果是:戎主把钱拿了,不走。照旧在镐京吃喝玩乐。
想想也是,西戎哪有镐京好。在西戎,除了驯马,就看狼打架,一出门就得喝风,还是西北风。而在镐京,有各种娱乐节目,虽然褒姒觉得不咋地,但是对于喝够了西北风的草原汉子们而言,就是一个字:爽!所以,戎主不走。
申侯也没脾气。但是,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别说做不成贤相了,自己一个人出门,都可能让老百姓黑了。“百姓皆归怨申侯”。申侯想了半天,脑子里空荡荡的。
得,还是请救兵吧。申侯便求救:晋国、卫国和秦(此时秦还算不上诸侯国,只是附庸),再告诉郑国,你爹郑伯友被杀了,快来报仇吧。
这就是申侯的斗争经验:自己打不过,就找帮手。有人说了,所谓斗争不就是联合多数人打击少数人么?那我要说,你已经进入了斗争的初步阶段,但尚未得到真髓。
斗争的确是联合多数人打击少数人,但是将多数人联合在一起,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让多数人为你所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更不是把人召来以后,让人控制你。
四国诸侯接到申侯求救的消息,才知道:这次,幽王点烽火不是为了耍耍,而是真的出事了。诸侯惊怒之下,带兵杀过来了。
戎主杀了幽王,自以为天下无敌。出兵迎战,跟诸侯交手几个回合后,大败逃亡。褒姒也就此死在乱军之中。戎主大败,申侯很高兴。申侯借西戎灭了幽王,又借诸侯之力赶走了西戎,也算有一定的手段。
申侯高兴之余,便决定进行最关键的一步:扶持宜臼继位!申侯大摆筵席,宴请卫武公,郑武公(郑伯友的儿子),晋文侯和秦国赢开。申侯以主人公身份主持了开宴仪式,发表了开宴演说,申侯喊道:好兄弟,干了杯中酒。赶走了西戎,申侯又把自己当成了伊尹、周公。诸侯一听,不乐意了!
这谁啊?不就是一伯爵么(幽王下旨贬了申侯)?我们两个侯爵(卫武公此时还没有接受封赏,只是一个侯爵)还没说话,你也敢来管事?!!再说了,幽王再不咋地,那也是天下的共主,你说杀就杀了?弄出个烂摊子,还要我们收拾。要不是看在宜臼要继位的份上,早就收拾你了。卫武公资格最老,首先发难。
卫武公把酒杯一顿,说:现在陛下死了,国家破了,还喝得什么酒!对于申侯这等乱臣,卫武公很反感,东周成立后,申侯被西戎骚扰,申侯向宜臼请救兵。卫武公就说了:申侯有办法将西戎请来,就有办法退兵,不救!结果,宜臼就不救。诸侯也说:恭听卫武公教诲。诸侯完全不把做着伊尹梦的申侯放在眼里。
卫武公又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咱们将宜臼迎回来,扶持宜臼继位如何?诸侯又说:好,妙计!最后,由郑武公将宜臼从申国迎接回来(迎立之功),做了周王,也就是周平王。就这样,申侯结结实实地当了一把群众。宜臼的伟大举措周朝亡而复立,宜臼做了平王,能焕发出什么样的光彩呢?答案是啥光彩也没有,尽是一堆丢人的事。
平王上台第一件事情:报恩报仇。这事还凑合。报恩:宜臼封赏卫国为公爵;晋国、郑国加了封地;将秦国从附庸提升为诸侯,伯爵;封自己的母亲为王太后,给申侯升一级,从申伯提升为申侯(本来要封申侯为公爵,申侯辞了)。
春秋诸侯的姓名,一般都是死后追封,比如说卫武公,应该说卫武公在接受平王的封赏前,应当称作卫侯。封赏以后才能称作卫公,死后被人加谥号才是卫武公。本文为了称呼方便,统一用死后谥号称呼。报仇:追贬褒姒、伯服为老百姓。
第二件事:东迁。一生败笔之精华。镐京被戎主打砸掠夺烧之后,已经成了废弃之地,而且那个时候戎主还没被秦国歼灭,还有点战斗力,时不时地来骚扰一下。一来,平王没有钱修复宫殿(钱都被舅舅送给戎主了);二来,戎主实在烦人。所以,平王大人不高兴了!我爹在的时候那么奢华,为啥我要过这种破日子。所以,平王准备东迁,东迁至洛邑(现在的洛阳附近)。
平王要东迁,大臣很高兴。谁也不愿意过苦日子不是。但是,卫武公不高兴。卫武公老成谋国,就劝谏:镐京左面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右面有陇(甘肃)、蜀(四川),两个地方有山有水,沃土千里。这是帝王之地。如果迁都洛邑,周朝就要失去天下了。平王说:镐京残破,不够奢华,而且,西戎时不时来骚扰一下,担惊受怕的。
我东迁也是情非得已。卫武公叹口气,再劝:昔年,尧舜在位的时候,也就是茅草屋,禹也就住在土房子了,也没觉得简陋。
再者说了,西戎杀了幽王,这是周朝的耻辱。你只有励精图治,练兵习武,打败西戎,杀了戎主祭奠幽王,才能洗去这个耻辱,才能振兴周朝。而如果你因为西戎侵犯就要东迁,恐怕周朝就真的要亡了。
卫武公分析得合情合理,进谏方法也成熟圆滑。先用尧舜禹来比喻平王,给平王戴个高帽子。然后再分析东迁的坏处,并为平王振兴指出道路。
如果,平王能够按照卫武公说的来做,历史肯定又要一变。但是,不要忘记了平王的水平。现在的平王就是当初的宜臼,虽然身份变了,官大了,但是人还是那个人,就是那个褒姒惹申后不高兴了,上去动手就打的宜臼。
愣头青本色十足。所以,卫武公不论怎么劝,平王还是东迁洛邑。卫武公也没办法了:迁就迁吧。
就这样,平王放弃了帝王之地。值得一提的是:秦伯听闻平王东迁,立马派兵护送。平王为了答谢秦伯,便将岐、丰之地(镐京以西的土地,也是周朝的发源地)赠送给了秦伯。当然平王也是有条件的:现在这几块地方已经被西戎占据了,秦伯能打败西戎,这些地方就是秦国的了。后来,秦国灭了西戎,既得了岐、丰之地,又得了西戎的土地,自此成为了大国,也为将来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平王东迁洛邑后,占地才六百多里,只能算是中等诸侯国。自此,东周开始。作者:鹿林1209时间:2014-02-1708:54(三)从始至终,东周就只是个空壳子纵观中国历史,抛开五代十国不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虽然跳不出兴亡的循环周期,但在建国之初,却总是具备很高的武力与政治生命力。
就连秦朝、隋朝、元朝这三个最短命的朝代,在建国初期都具备了无比的武力(元朝的政治生命力差点)。即使是南宋,还有岳飞扛着一杆抗金的大旗。东周却恰恰相反。
东周从始至终,都很弱,不论是武力,还是政治生命力。东周的建国是迫于无奈的避难,武力基本消亡殆尽,占地不过六百里,而且,洛邑还是一个“地势平衍,四面受敌之地”,说白了也就是个“易攻难守”之地。
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是很难发展武力。东周的政治生命力也很弱。西周开始之初,周文王、周武王凭借井田制以及仁政,取得了诸侯的支持,但到西周末期,井田制已经被严重侵蚀(参考宣王留下的烂摊子),西周的政治生命力已经陷入低谷。
代下后事
褒姒的后事幽王死后,褒姒被戎主拿住,“带归毡帐取乐”。戎主是不是需要千金买褒姒一笑,没有记载。但是,个人以为,西戎是小数民族,威武雄壮的男人最擅长驯马,尤其是最喜欢驯服烈马。而驯服烈马时,一般不用金子,而是用鞭子。
所以,女人啊,当男人用金子哄你开心的时候,多多珍惜吧,万一将来不慎换成鞭子,就很麻烦了。申侯的悲剧申侯借西戎的兵力,灭了西周,扶持宜臼继位,建立了东周。并被外孙加封一级,由侯爵升为公爵。不过,伊尹、周公的梦是醒了,只是天天做噩梦。
因为西戎认为申侯不讲信义,引兵攻打自己(后来,申侯控制不住西戎,便请兵赶走西戎,从此结仇,后文会交代),没事就找申侯麻烦。而中原诸侯认为是申侯将西戎引进中原,灭了西周,所以,从来不加救援。申侯只能天天水深火热。所以,做事先动动脑子,不要太冲动,冲动是魔鬼。
石父的启示石父通过冷枪打到了赵叔带,又扶持伯服为太子,取得了褒姒的支持,掌握了朝政。但是自此以后,坏事干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敢挖周朝的墙角。结果,墙倒了,自己也死了。还落了个千古骂名,何苦呢。
石父的启示就不展开写了,怕被封。平王的奋斗1、平王初立申侯打下镐京,杀了幽王,就开始做伊尹、周公的梦了。扶持宜臼继位,自己加封贤相,国泰民安,青史留名。申侯的梦很美,可是很快就醒了,因为小弟不给面子。
这个小弟就是戎主。杀入镐京后,戎主很高兴,总算可以报仇了。打砸掠夺烧,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把。百姓杀了无数,王宫也给点着了。“宫阙焚烧后,十不存五,颓墙败栋,光景甚是凄凉”。申侯要阻止,戎主一瞪眼,申侯害怕了。申侯这才知道西戎不是小弟,而是狼。自己借兵灭幽王这一招,也不叫借兵复仇,而是叫引狼入室。
请神容易送神难,但申侯凭着自己的斗争经验,想出了“送神”的妙招。申侯下令将镐京国库内所有的金银财宝送给戎主。意思是:哥们,拿了钱就走吧。结果是:戎主把钱拿了,不走。照旧在镐京吃喝玩乐。
想想也是,西戎哪有镐京好。在西戎,除了驯马,就看狼打架,一出门就得喝风,还是西北风。而在镐京,有各种娱乐节目,虽然褒姒觉得不咋地,但是对于喝够了西北风的草原汉子们而言,就是一个字:爽!所以,戎主不走。
申侯也没脾气。但是,问题必须要解决,否则,别说做不成贤相了,自己一个人出门,都可能让老百姓黑了。“百姓皆归怨申侯”。申侯想了半天,脑子里空荡荡的。
得,还是请救兵吧。申侯便求救:晋国、卫国和秦(此时秦还算不上诸侯国,只是附庸),再告诉郑国,你爹郑伯友被杀了,快来报仇吧。
这就是申侯的斗争经验:自己打不过,就找帮手。有人说了,所谓斗争不就是联合多数人打击少数人么?那我要说,你已经进入了斗争的初步阶段,但尚未得到真髓。
斗争的确是联合多数人打击少数人,但是将多数人联合在一起,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让多数人为你所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更不是把人召来以后,让人控制你。
四国诸侯接到申侯求救的消息,才知道:这次,幽王点烽火不是为了耍耍,而是真的出事了。诸侯惊怒之下,带兵杀过来了。
戎主杀了幽王,自以为天下无敌。出兵迎战,跟诸侯交手几个回合后,大败逃亡。褒姒也就此死在乱军之中。戎主大败,申侯很高兴。申侯借西戎灭了幽王,又借诸侯之力赶走了西戎,也算有一定的手段。
申侯高兴之余,便决定进行最关键的一步:扶持宜臼继位!申侯大摆筵席,宴请卫武公,郑武公(郑伯友的儿子),晋文侯和秦国赢开。申侯以主人公身份主持了开宴仪式,发表了开宴演说,申侯喊道:好兄弟,干了杯中酒。赶走了西戎,申侯又把自己当成了伊尹、周公。诸侯一听,不乐意了!
这谁啊?不就是一伯爵么(幽王下旨贬了申侯)?我们两个侯爵(卫武公此时还没有接受封赏,只是一个侯爵)还没说话,你也敢来管事?!!再说了,幽王再不咋地,那也是天下的共主,你说杀就杀了?弄出个烂摊子,还要我们收拾。要不是看在宜臼要继位的份上,早就收拾你了。卫武公资格最老,首先发难。
卫武公把酒杯一顿,说:现在陛下死了,国家破了,还喝得什么酒!对于申侯这等乱臣,卫武公很反感,东周成立后,申侯被西戎骚扰,申侯向宜臼请救兵。卫武公就说了:申侯有办法将西戎请来,就有办法退兵,不救!结果,宜臼就不救。诸侯也说:恭听卫武公教诲。诸侯完全不把做着伊尹梦的申侯放在眼里。
卫武公又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咱们将宜臼迎回来,扶持宜臼继位如何?诸侯又说:好,妙计!最后,由郑武公将宜臼从申国迎接回来(迎立之功),做了周王,也就是周平王。就这样,申侯结结实实地当了一把群众。宜臼的伟大举措周朝亡而复立,宜臼做了平王,能焕发出什么样的光彩呢?答案是啥光彩也没有,尽是一堆丢人的事。
平王上台第一件事情:报恩报仇。这事还凑合。报恩:宜臼封赏卫国为公爵;晋国、郑国加了封地;将秦国从附庸提升为诸侯,伯爵;封自己的母亲为王太后,给申侯升一级,从申伯提升为申侯(本来要封申侯为公爵,申侯辞了)。
春秋诸侯的姓名,一般都是死后追封,比如说卫武公,应该说卫武公在接受平王的封赏前,应当称作卫侯。封赏以后才能称作卫公,死后被人加谥号才是卫武公。本文为了称呼方便,统一用死后谥号称呼。报仇:追贬褒姒、伯服为老百姓。
第二件事:东迁。一生败笔之精华。镐京被戎主打砸掠夺烧之后,已经成了废弃之地,而且那个时候戎主还没被秦国歼灭,还有点战斗力,时不时地来骚扰一下。一来,平王没有钱修复宫殿(钱都被舅舅送给戎主了);二来,戎主实在烦人。所以,平王大人不高兴了!我爹在的时候那么奢华,为啥我要过这种破日子。所以,平王准备东迁,东迁至洛邑(现在的洛阳附近)。
平王要东迁,大臣很高兴。谁也不愿意过苦日子不是。但是,卫武公不高兴。卫武公老成谋国,就劝谏:镐京左面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右面有陇(甘肃)、蜀(四川),两个地方有山有水,沃土千里。这是帝王之地。如果迁都洛邑,周朝就要失去天下了。平王说:镐京残破,不够奢华,而且,西戎时不时来骚扰一下,担惊受怕的。
我东迁也是情非得已。卫武公叹口气,再劝:昔年,尧舜在位的时候,也就是茅草屋,禹也就住在土房子了,也没觉得简陋。
再者说了,西戎杀了幽王,这是周朝的耻辱。你只有励精图治,练兵习武,打败西戎,杀了戎主祭奠幽王,才能洗去这个耻辱,才能振兴周朝。而如果你因为西戎侵犯就要东迁,恐怕周朝就真的要亡了。
卫武公分析得合情合理,进谏方法也成熟圆滑。先用尧舜禹来比喻平王,给平王戴个高帽子。然后再分析东迁的坏处,并为平王振兴指出道路。
如果,平王能够按照卫武公说的来做,历史肯定又要一变。但是,不要忘记了平王的水平。现在的平王就是当初的宜臼,虽然身份变了,官大了,但是人还是那个人,就是那个褒姒惹申后不高兴了,上去动手就打的宜臼。
愣头青本色十足。所以,卫武公不论怎么劝,平王还是东迁洛邑。卫武公也没办法了:迁就迁吧。
就这样,平王放弃了帝王之地。值得一提的是:秦伯听闻平王东迁,立马派兵护送。平王为了答谢秦伯,便将岐、丰之地(镐京以西的土地,也是周朝的发源地)赠送给了秦伯。当然平王也是有条件的:现在这几块地方已经被西戎占据了,秦伯能打败西戎,这些地方就是秦国的了。后来,秦国灭了西戎,既得了岐、丰之地,又得了西戎的土地,自此成为了大国,也为将来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平王东迁洛邑后,占地才六百多里,只能算是中等诸侯国。自此,东周开始。作者:鹿林1209时间:2014-02-1708:54(三)从始至终,东周就只是个空壳子纵观中国历史,抛开五代十国不言,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虽然跳不出兴亡的循环周期,但在建国之初,却总是具备很高的武力与政治生命力。
就连秦朝、隋朝、元朝这三个最短命的朝代,在建国初期都具备了无比的武力(元朝的政治生命力差点)。即使是南宋,还有岳飞扛着一杆抗金的大旗。东周却恰恰相反。
东周从始至终,都很弱,不论是武力,还是政治生命力。东周的建国是迫于无奈的避难,武力基本消亡殆尽,占地不过六百里,而且,洛邑还是一个“地势平衍,四面受敌之地”,说白了也就是个“易攻难守”之地。
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是很难发展武力。东周的政治生命力也很弱。西周开始之初,周文王、周武王凭借井田制以及仁政,取得了诸侯的支持,但到西周末期,井田制已经被严重侵蚀(参考宣王留下的烂摊子),西周的政治生命力已经陷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