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更笨的人】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闷了,问:王后,你喜欢什么?褒姒就说:我觉得撕锦缎的声音非常好听。撕锦缎的声音能比乐器演奏好听?鬼才信!不过,就是折腾你。幽王一听,得嘞。就这么干。“嚓、嚓、嚓”一百匹锦缎撕完了。褒姒嘴角咧了一下,没多大反应。
折腾的就是你!幽王又问:王后,还不满意?褒姒:我生平就不愿意笑。幽王头疼了,接着想办法。幽王也不是有办法的人,让幽王杀个人放个火啥的,幽王肯定有招,让他哄王后开心,这种技术活,幽王扛不住。但是,幽王毕竟是周王啊。自己没招,还有钱呢。
没钱,还有大臣呢。幽王下令:能让褒姒一笑的,赏千金。话说,褒晌当时一个直谏,“贤豪尽散”,朝中也没啥高人了。也就石父琢磨半天,整出一个馊主意:烽火戏诸侯。查了许多史料,想弄清楚:石父与西周到底有何过节,为什么这么坑害幽王。史料太少,没查到。
从石父斗争赵叔带,以及与褒姒结盟掌权的手段,可以看出石父是极具政治敏感性和斗争经验的高手。石父不应该看不到烽火戏诸侯的后果:这对周朝的威信是个致命的打击。而且,周朝败落了,对石父只有坏处,没有好处!那么,石父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是只是单纯地给自己弄顶奸臣的帽子,搞个乱世,让后人可以煮酒论史?如果是这样,只能说石父的觉悟太高了。
石父把烽火戏诸侯的想法说了:宣王在位时,怕被西戎袭击,在骊山下设置了二十几个烽火台,又放了数十个大鼓。一旦西戎袭击,则点起烽火,报警求援;擂起大鼓,催促诸侯快行。现在是太平时代,这些东西也搁置不用了。所以,陛下可假意带着娘娘去骊山游玩,然后于夜间点起烽火,擂起大鼓,相信诸侯定会手忙脚乱赶来…到时候,娘娘肯定会笑。幽王一听,好主意!还是石父脑子好使。
幽王就带着褒姒去了骊山。大晚上,就要点烽火。大臣郑伯友(郑是诸侯国名,伯是封地,友是名字,东周人物大多如此命名),赶忙进谏:烽火是求援诸侯的信号,也代表着陛下的信誉。一旦陛下无故点起烽火,戏弄诸侯,就会失信。将来镐京真的受到攻击,诸侯也不会再救援了。
幽王听了,笑道:没事,现在是太平时代,不会再打仗了。而且,我跟王后出游,就是要拿诸侯来耍耍。分析幽王的回答。第一,幽王相信此举会失信于诸侯,但是幽王不害怕,因为这是太平时代。第二,诸侯就是拿来耍耍的。幽王对未来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对诸侯没有一点尊敬之心,肆意妄为。
本来宣王就留下一个烂摊子,励精图治尚恐救援不及,幽王还要踹上一脚。西周不灭亡,那才是老天不开眼。幽王说完,下令:点火,擂鼓。镐京附近的诸侯国,看到骊山烽火,听到鼓声,立即奋不顾身地带兵来救。救驾之功,升官发财。大晚上的,一群人往骊山跑,一路上人仰马翻,气急败坏,你蹭着我了,我擦着你了,你被马踢了,我被马踹了…乱七八糟。
呼拉拉地跑到骊山,却看到一副优美的画面:幽王正陪着美人喝酒。就在诸侯以为自己是梦游的时候,幽王霸气地一指:你看,人仰马翻!褒姒哈哈大笑。褒姒心头这口气总算出了。幽王看王后笑了,也乐了:赏石父!石父受了重赏,也很开心。
幽王、褒姒、石父都很满意,但诸侯不乐意。在诸侯国内,诸侯也是呼风唤雨,跋扈惯了。今天气势汹汹地尽忠救驾,却被当猴耍。生气!生气归生气,也不敢把幽王怎么地,灰溜溜地走吧。
大不了,下次不再上当了!下次?幽王以为绝不会有下次!事实证明:下次来得如此之快。总结一下烽火戏诸侯,可以说: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君王,一个满肚子怨气的王后,一个脑子缺了弦的奸臣,三个人联合上演了一处悲剧。悲剧是以大笑开始,以死亡终结。
东周就是个幌子西周从武王建国到幽王,前后近三百年,气数也基本到此为止。西周到了幽王手里,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倾倒,王朝延续如风前残烛。如果幽王能够励精图治,或许,还可以延续王朝寿命。但幽王自私自利,还立了一个能折腾的王后,经过地震、废太子、烽火戏诸侯后,西周已经摇摇欲坠,只差最后一根稻草。最后这一根稻草却来源于申侯。
西周灭亡申侯脾气倔、性子急。从进谏幽王,幽王不听,申侯一气归国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申侯有点莽张飞的性格,但申侯只有张飞的粗,没有张飞的细。
在王朝末期、乱世开始的时代,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一生悲剧。前面说,褒姒与石父、尹球三人联手,借申后一封书信的契机,废了申后、太子,扶持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这不失为政治斗争的一个绝妙手段。从现在权谋斗争的角度分析,应当称好。但在当时,却有人很不乐意。这便是申侯。申侯不高兴。宜臼的太子身份可是申家唯一的指望,废了宜臼也就是断了申家的希望。申侯不服,决定斗争。
申侯斗争的手法与宜臼旗鼓相当。宜臼对褒姒不满,斗争办法就是揍褒姒。申侯对废太子一事不满,就是上疏(奏报的一种形式,比如疏、表等),大意是:当初,夏桀王宠爱妹喜,所以夏王亡国了。纣王宠爱妲己,所以商朝亡国了。
现在,你宠爱褒姒,为了褒姒废了太子王后,既伤了夫妻之情,又违背父子之义,你也快完蛋了。所以,我劝你立马收回乱命,或许还能免除亡国之祸。简而言之,一句话:幽王,你这个昏君,你要是不复立废太子,周朝早晚亡在你手里。
这道疏,怎么看,怎么像挑战书。也不知是申侯手下的哪个人才捉刀的,绝对算是《古今挑战书记录大全》中的上品。后世的陈琳估计都没这本事。幽王览表一看,很生气,怎么我就成了纣王了?虽然事实表明,幽王还不如纣王。纣王在姜子牙、哪吒、杨戬等一干狠人的综合打击下,尚且坚持了数年,幽王却没坚持过一夜。
幽王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知道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幽王很生气。幽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幽王把石父找来,把申侯的挑战书丢给石父。意思是申侯都下战书了,你说怎么办吧。两人一商量,得出结论:那就打吧。打仗是技术活。这方面的专业论述太多,比如兵贵神速;出其不备,攻其不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总之,就是要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捅个冷刀子。但是,幽王准备怎么打这一仗呢?幽王先下令,贬了申侯的官爵,从侯爵贬到伯爵。然后,让石父准备兵马,过几天去打申国。怎么说,宣王也是把打仗的好手。
怎么就没遗传给幽王一丁点的优秀基因?申侯虽然不善于斗争,但还是留了密探在镐京打探消息。当听到幽王正在调集兵马,准备攻打申国的消息时,申侯懵了:不是说得好好的么?怎么要动手了?申侯搞不明白。
但问题总是要解决,申侯就问群臣:幽王要打申国了,我们怎么办?申国大臣吕章献计:向西戎借兵,灭了幽王,扶持宜臼为周王。这是伊尹、周公的伟业啊。伊尹、周公是谁?伊尹是商汤的老师,帮助商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周公是谁?周公是周朝的明相,在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建立东都,制礼作乐,周成王年长后,主动辞职,将权力归还给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人是世间臣子的最高追求。按照吕章的逻辑,申侯可以与伊尹、周公比肩的唯一共同点就是:灭亡了一个朝代。
但问题不在于灭亡了一个朝代,而是如何建设好一个朝代!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治国策略,如何号召人心,如何安定百姓,鼓励农业发展等等。
要想做伊尹、周公,就必须先考虑好如何处理上述的问题。否则,就只能称作:乱臣贼子!申侯是否有这个觉悟?让我们看看申侯的思考轨迹:伊尹,周公?嗯,妙计!前后不过两秒钟,思路简单明了。
或许,乱臣贼子这个称谓太现代化了,申侯不知道。所以,申侯决定向西戎借兵,灭了幽王。申侯准备好了一车金银财宝,派人送给戎主(西戎的老大),请求借兵灭了幽王。
并说:破了镐京,镐京国库内所有金银珠宝都是你的。戎主接了消息,心里很高兴:被宣王修理了许多次,总算找到机会,报报仇,修理修理他儿子啦。戎主马上同意,亲自带兵出征。就这样,戎主和申侯带着两国(部)的大军,杀向镐京。等大军围住了镐京,石父调兵遣将还没有完成。所以说,效率很重要,放在哪个朝代都一样。幽王一看镐京被围攻,懵了。
就问石父,怎么办吧?石父又拿出老主意:要不咱们放烽火吧。幽王也没招,得,还是烽火。点吧!烽火点了,火光冲天。附近的诸侯一看,嘿嘿笑了:还来这招,烦不烦!不去,绝对不去。
申侯和戎主日夜攻打,诸侯也不来救援,幽王扛不住了,就对石父说:既然诸侯不来,要不你下去试试敌人的战斗力,如何?石父没办法,听命行事。石父权谋斗争手段还可以,但是打仗的手段就有点对不起人了,否则,也不会让申侯和西戎攻到镐京城下。
石父带兵出征,结果很简单:石父丢了性命,还把镐京的守卫丢了。申侯和西戎联军杀进镐京,幽王和褒姒带着伯服从后门跑了。幽王出了城,黑灯瞎火的,往哪个方向跑?幽王也不知道。正在幽王犯难的时候,郑伯友带着兵赶上来护驾了。郑伯友建议往骊山跑,再点烽火,活马当作死马医吧。几个人又跑到骊山。
郑伯友又令人点起烽火,诸侯还是没来。诸侯没来,申侯和戎主杀过来了。郑伯友见事情危急,就说:请陛下和娘娘到郑国避难,以图后举。幽王可以不听郑伯友阻止“烽火戏诸侯”的劝告,但是,不能不听避难郑国的建议。
幽王又带着老婆孩子,跟着郑伯友到郑国避难。一行人刚下骊山,便被敌军碰上。两方交战,结果:幽王、伯服被杀,褒姒被擒。郑伯友、尹球战死。应当说尹球死有余辜,郑伯友却死得悲壮,英雄所为。就这样,西周稀里糊涂地灭亡了。一个笨人凭着一个笨主意打败了一群更笨的人。如此而已!
闷了,问:王后,你喜欢什么?褒姒就说:我觉得撕锦缎的声音非常好听。撕锦缎的声音能比乐器演奏好听?鬼才信!不过,就是折腾你。幽王一听,得嘞。就这么干。“嚓、嚓、嚓”一百匹锦缎撕完了。褒姒嘴角咧了一下,没多大反应。
折腾的就是你!幽王又问:王后,还不满意?褒姒:我生平就不愿意笑。幽王头疼了,接着想办法。幽王也不是有办法的人,让幽王杀个人放个火啥的,幽王肯定有招,让他哄王后开心,这种技术活,幽王扛不住。但是,幽王毕竟是周王啊。自己没招,还有钱呢。
没钱,还有大臣呢。幽王下令:能让褒姒一笑的,赏千金。话说,褒晌当时一个直谏,“贤豪尽散”,朝中也没啥高人了。也就石父琢磨半天,整出一个馊主意:烽火戏诸侯。查了许多史料,想弄清楚:石父与西周到底有何过节,为什么这么坑害幽王。史料太少,没查到。
从石父斗争赵叔带,以及与褒姒结盟掌权的手段,可以看出石父是极具政治敏感性和斗争经验的高手。石父不应该看不到烽火戏诸侯的后果:这对周朝的威信是个致命的打击。而且,周朝败落了,对石父只有坏处,没有好处!那么,石父为何要这么做,难道是只是单纯地给自己弄顶奸臣的帽子,搞个乱世,让后人可以煮酒论史?如果是这样,只能说石父的觉悟太高了。
石父把烽火戏诸侯的想法说了:宣王在位时,怕被西戎袭击,在骊山下设置了二十几个烽火台,又放了数十个大鼓。一旦西戎袭击,则点起烽火,报警求援;擂起大鼓,催促诸侯快行。现在是太平时代,这些东西也搁置不用了。所以,陛下可假意带着娘娘去骊山游玩,然后于夜间点起烽火,擂起大鼓,相信诸侯定会手忙脚乱赶来…到时候,娘娘肯定会笑。幽王一听,好主意!还是石父脑子好使。
幽王就带着褒姒去了骊山。大晚上,就要点烽火。大臣郑伯友(郑是诸侯国名,伯是封地,友是名字,东周人物大多如此命名),赶忙进谏:烽火是求援诸侯的信号,也代表着陛下的信誉。一旦陛下无故点起烽火,戏弄诸侯,就会失信。将来镐京真的受到攻击,诸侯也不会再救援了。
幽王听了,笑道:没事,现在是太平时代,不会再打仗了。而且,我跟王后出游,就是要拿诸侯来耍耍。分析幽王的回答。第一,幽王相信此举会失信于诸侯,但是幽王不害怕,因为这是太平时代。第二,诸侯就是拿来耍耍的。幽王对未来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对诸侯没有一点尊敬之心,肆意妄为。
本来宣王就留下一个烂摊子,励精图治尚恐救援不及,幽王还要踹上一脚。西周不灭亡,那才是老天不开眼。幽王说完,下令:点火,擂鼓。镐京附近的诸侯国,看到骊山烽火,听到鼓声,立即奋不顾身地带兵来救。救驾之功,升官发财。大晚上的,一群人往骊山跑,一路上人仰马翻,气急败坏,你蹭着我了,我擦着你了,你被马踢了,我被马踹了…乱七八糟。
呼拉拉地跑到骊山,却看到一副优美的画面:幽王正陪着美人喝酒。就在诸侯以为自己是梦游的时候,幽王霸气地一指:你看,人仰马翻!褒姒哈哈大笑。褒姒心头这口气总算出了。幽王看王后笑了,也乐了:赏石父!石父受了重赏,也很开心。
幽王、褒姒、石父都很满意,但诸侯不乐意。在诸侯国内,诸侯也是呼风唤雨,跋扈惯了。今天气势汹汹地尽忠救驾,却被当猴耍。生气!生气归生气,也不敢把幽王怎么地,灰溜溜地走吧。
大不了,下次不再上当了!下次?幽王以为绝不会有下次!事实证明:下次来得如此之快。总结一下烽火戏诸侯,可以说: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君王,一个满肚子怨气的王后,一个脑子缺了弦的奸臣,三个人联合上演了一处悲剧。悲剧是以大笑开始,以死亡终结。
东周就是个幌子西周从武王建国到幽王,前后近三百年,气数也基本到此为止。西周到了幽王手里,统治基础已经开始倾倒,王朝延续如风前残烛。如果幽王能够励精图治,或许,还可以延续王朝寿命。但幽王自私自利,还立了一个能折腾的王后,经过地震、废太子、烽火戏诸侯后,西周已经摇摇欲坠,只差最后一根稻草。最后这一根稻草却来源于申侯。
西周灭亡申侯脾气倔、性子急。从进谏幽王,幽王不听,申侯一气归国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申侯有点莽张飞的性格,但申侯只有张飞的粗,没有张飞的细。
在王朝末期、乱世开始的时代,这样的性格注定了一生悲剧。前面说,褒姒与石父、尹球三人联手,借申后一封书信的契机,废了申后、太子,扶持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这不失为政治斗争的一个绝妙手段。从现在权谋斗争的角度分析,应当称好。但在当时,却有人很不乐意。这便是申侯。申侯不高兴。宜臼的太子身份可是申家唯一的指望,废了宜臼也就是断了申家的希望。申侯不服,决定斗争。
申侯斗争的手法与宜臼旗鼓相当。宜臼对褒姒不满,斗争办法就是揍褒姒。申侯对废太子一事不满,就是上疏(奏报的一种形式,比如疏、表等),大意是:当初,夏桀王宠爱妹喜,所以夏王亡国了。纣王宠爱妲己,所以商朝亡国了。
现在,你宠爱褒姒,为了褒姒废了太子王后,既伤了夫妻之情,又违背父子之义,你也快完蛋了。所以,我劝你立马收回乱命,或许还能免除亡国之祸。简而言之,一句话:幽王,你这个昏君,你要是不复立废太子,周朝早晚亡在你手里。
这道疏,怎么看,怎么像挑战书。也不知是申侯手下的哪个人才捉刀的,绝对算是《古今挑战书记录大全》中的上品。后世的陈琳估计都没这本事。幽王览表一看,很生气,怎么我就成了纣王了?虽然事实表明,幽王还不如纣王。纣王在姜子牙、哪吒、杨戬等一干狠人的综合打击下,尚且坚持了数年,幽王却没坚持过一夜。
幽王没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知道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幽王很生气。幽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幽王把石父找来,把申侯的挑战书丢给石父。意思是申侯都下战书了,你说怎么办吧。两人一商量,得出结论:那就打吧。打仗是技术活。这方面的专业论述太多,比如兵贵神速;出其不备,攻其不意;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总之,就是要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捅个冷刀子。但是,幽王准备怎么打这一仗呢?幽王先下令,贬了申侯的官爵,从侯爵贬到伯爵。然后,让石父准备兵马,过几天去打申国。怎么说,宣王也是把打仗的好手。
怎么就没遗传给幽王一丁点的优秀基因?申侯虽然不善于斗争,但还是留了密探在镐京打探消息。当听到幽王正在调集兵马,准备攻打申国的消息时,申侯懵了:不是说得好好的么?怎么要动手了?申侯搞不明白。
但问题总是要解决,申侯就问群臣:幽王要打申国了,我们怎么办?申国大臣吕章献计:向西戎借兵,灭了幽王,扶持宜臼为周王。这是伊尹、周公的伟业啊。伊尹、周公是谁?伊尹是商汤的老师,帮助商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周公是谁?周公是周朝的明相,在周成王年幼的时候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建立东都,制礼作乐,周成王年长后,主动辞职,将权力归还给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人是世间臣子的最高追求。按照吕章的逻辑,申侯可以与伊尹、周公比肩的唯一共同点就是:灭亡了一个朝代。
但问题不在于灭亡了一个朝代,而是如何建设好一个朝代!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治国策略,如何号召人心,如何安定百姓,鼓励农业发展等等。
要想做伊尹、周公,就必须先考虑好如何处理上述的问题。否则,就只能称作:乱臣贼子!申侯是否有这个觉悟?让我们看看申侯的思考轨迹:伊尹,周公?嗯,妙计!前后不过两秒钟,思路简单明了。
或许,乱臣贼子这个称谓太现代化了,申侯不知道。所以,申侯决定向西戎借兵,灭了幽王。申侯准备好了一车金银财宝,派人送给戎主(西戎的老大),请求借兵灭了幽王。
并说:破了镐京,镐京国库内所有金银珠宝都是你的。戎主接了消息,心里很高兴:被宣王修理了许多次,总算找到机会,报报仇,修理修理他儿子啦。戎主马上同意,亲自带兵出征。就这样,戎主和申侯带着两国(部)的大军,杀向镐京。等大军围住了镐京,石父调兵遣将还没有完成。所以说,效率很重要,放在哪个朝代都一样。幽王一看镐京被围攻,懵了。
就问石父,怎么办吧?石父又拿出老主意:要不咱们放烽火吧。幽王也没招,得,还是烽火。点吧!烽火点了,火光冲天。附近的诸侯一看,嘿嘿笑了:还来这招,烦不烦!不去,绝对不去。
申侯和戎主日夜攻打,诸侯也不来救援,幽王扛不住了,就对石父说:既然诸侯不来,要不你下去试试敌人的战斗力,如何?石父没办法,听命行事。石父权谋斗争手段还可以,但是打仗的手段就有点对不起人了,否则,也不会让申侯和西戎攻到镐京城下。
石父带兵出征,结果很简单:石父丢了性命,还把镐京的守卫丢了。申侯和西戎联军杀进镐京,幽王和褒姒带着伯服从后门跑了。幽王出了城,黑灯瞎火的,往哪个方向跑?幽王也不知道。正在幽王犯难的时候,郑伯友带着兵赶上来护驾了。郑伯友建议往骊山跑,再点烽火,活马当作死马医吧。几个人又跑到骊山。
郑伯友又令人点起烽火,诸侯还是没来。诸侯没来,申侯和戎主杀过来了。郑伯友见事情危急,就说:请陛下和娘娘到郑国避难,以图后举。幽王可以不听郑伯友阻止“烽火戏诸侯”的劝告,但是,不能不听避难郑国的建议。
幽王又带着老婆孩子,跟着郑伯友到郑国避难。一行人刚下骊山,便被敌军碰上。两方交战,结果:幽王、伯服被杀,褒姒被擒。郑伯友、尹球战死。应当说尹球死有余辜,郑伯友却死得悲壮,英雄所为。就这样,西周稀里糊涂地灭亡了。一个笨人凭着一个笨主意打败了一群更笨的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