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令人惊讶的声望值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过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就算是做了这利益的缓冲区,罗彦也认了。
罗彦和沈继先两个新人,罗彦被分到了陈叔达的手下,沈继先则分到令狐德棻的手底下。这自然也是秉承着势力划分的原则。这真要是把罗彦放到裴矩或者袁朗的手底下,不说这两人到底是不是李渊的人,光是传出去的名声就能给这编修院带来不少麻烦。
现在编写这本《艺文类聚》,工程浩大,虽然有了这么多人手,但是并不好分工。因为这类书里边到底要分什么类别,采用怎样的方式分类,这些事情都需要编纂者们仔细讨论。当然,对于罗彦这些副手来说,这件事情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那么这闲下来的时间要做什么呢?
上官们吩咐了,闲着没事,去看看书。
对于类书罗彦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他想要看的有两本,都是为了学习到底什么是类书。第一本《修文殿御览》。这本成书于北齐后主武平三年的类书,基本上是除了《皇览》之外最好的一本了。不过可惜的是,《皇览》一方面年代久远卷帙失散,另一方面罗彦的本事还没有从其他人手里把这本书借过来。
秘书省的书也不是那种量产的,好多都是孤本,即便收录之后会有专门的一些人抄录副本。但是这样的副本也不多。
第二本就是虞世南在隋朝任秘书郎的时候编修的《北堂书钞》。这可是整整一百六十卷的大家伙。罗彦心里想着,自己的任务只要把虞世南的这本书读完,第三阶段的读书破万卷很轻松就能完成。
打定主意之后,罗彦也顾不上仔细读《修文殿御览》了。草草翻了一遍,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编修方式,就放过了。
注意力最后还是放到了《北堂书钞》。
潇洒地看了一天书,罗彦晚上回到陆府,当下就跟陆德明说了这件事情。
师徒两人坐在书房里,气氛有些沉默。毕竟,罗彦这样的年龄,不管欧阳询是否出于把罗彦当做利益缓冲,这件事情都有些不寻常。陆德明虽然以前和欧阳询同朝为官,但是毕竟欧阳询最近才在唐朝为官,目前在李渊这些儿子的争斗中还没有明确站队,因为也就不好判断。
陆德明沉吟许久,终于开口:“不论他出于什么目的,总之暂时是没有恶意的,你就放心去修书。何况,对你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修书的盛名,可是一点也不比你写文章来的少。”
确定自己暂时没有什么坏事,罗彦那颗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总不能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自己就被人家给弄死了,这也实在太亏了。
说完了白天的事情,陆德明就开始履行他作为老师的责任——教学生。
这第一堂课,陆德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教授具体的经义。而是把现有的这些经义,按照著述的时间早晚,论述了这些经典的演变史。
《易》起于伏羲氏,因此是群经之首。随后《尚书》起于五帝之末,《毛诗》是周文兼商颂。三礼再次之,《春秋》是孔子所著,三传再次之。《孝经》在《春秋》之后,而《论语》是孔子门徒所记载,在最后。这便是儒家经典的演变过程。
虽然仅仅是这么十二本书的介绍,但是其中包含的历史过程也足足让陆老夫子给罗彦讲了一个时辰。这期间罗彦给陆夫子可是倒了不少次水,不然真这么下去,就陆德明这老迈的身体,这一个时辰绝对能要了老命。
以前罗彦只顾着读书,但关于儒家经典的演变,根本就没关心过。这会儿听着陆夫子这么一讲,感觉这经典的时间跨度,确实也可以好好研究一番。不过对于喜欢听故事的罗彦来说,陆德明明天要讲的内容才算得上是吸引人。
在陆德明讲完十二经的演变史之后,告诉罗彦明天要讲这十二经的传承史。
罗彦喜欢听故事,自然不知道陆德明讲的这些有什么重要的,只觉得有故事听远比讲经义要有趣的多。但是罗彦并没有因为这是故事而就松懈,《唐书》上面能把陆德明讲的东西写上去,那就说明这两样对儒学发展还是有重要影响的。
其实,在造纸和印刷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传承有序对于儒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汉末刘备听了卢植的几堂课,就敢四处装大头。在刘备发展的初期,这卢植学生的身份,远远要比他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好用的多。为什么?就因为卢植是当世大儒,而卢植的老师又是大儒马融。
现在人都说有个好老子怎么怎么的,但是当时就算没好爹,有个好老师照样管用。
这初唐的好多名士,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传承有序的。除了孔颖达那种多少年了一直屹立不倒的世家,这些人把自己的传承往上追溯,肯定有些人的祖辈估计都是师兄弟。
不过好故事都在明天,罗彦也就按下心中的期待,把陆夫子送到后院,自己回到房间,继续他的读书事业。
今天的《北堂书钞》罗彦在陆老夫子的书房里找到了一套,跟陆夫子说明之后,罗彦就拿到了他没读完的那本。这也是拜师的一个好处,像陆夫子这样的大儒,家藏丰富不是一般人可比。这要是罗彦孤身一人的时候,想要读到这本《北堂书钞》,怕是只能通过秘书省来实现。而没有罗彦这么好运的,怕是要等上一两年,自己有点银两只有再去买。
不过这书也不是一般的贵。一套《北堂书钞》,没有几百两根本买不到。雕版印刷的年代,《北堂书钞》这样卷帙过百的,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想象。
《艺文类聚》的分类方式讨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没有任务的日子里,罗彦就这样每天抱着一卷书看着。想必其他人无聊的时候聊聊天喝喝茶混日子,罗彦反而把这里当成一个安静学习的地方。反正一边读书一遍还有工资拿,这样逍遥的日子,多好。
这天罗彦在读完又一卷书之后,想起了很久没有动静的系统。
说来也真是,这系统嘴上说要帮助自己成为一代文宗,但是平时就是简简单单发放几个耗时特别长的任务,然后就扔下自己不管了。简直就是懒得要命,前世看到的系统文,人家隔三差五弄点小任务,各种福利应有尽有,逢年过节还有礼包。哪像自己遇到的这一个
吐槽归吐槽,罗亚还是看了看自己的声望值。自打告诉陆夫子帮自己扬名之后,罗彦因为读书破万卷的任务,早把声望值这回事忘到脑后了。这会儿想起来,罗彦就想看看,毕竟算起来好像也差不多有二十来天,这么长时间到底能积攒多少声望值,罗彦心里其实还蛮期待的。
一看之下,罗彦惊喜到快要跳起来。
这二十来天,声望值居然达到了一百二十万。这个数据让罗彦实在有些难以接受,太多了,多到罗彦感觉这是出了问题。
当下罗彦就询问系统声望值突然变这么多的原因。
“宿主在今天以前所作的诗赋,经过归乡士子的宣传,在大唐境内引起来众多士子的注意。其中兰陵和新丰两地,因为宿主的诗作为美酒扬名,已经把这两首诗作为对外宣传的手段。《留侯论》在各地州学府学都有博士专门让士子抄送。因此一个月以来,宿主虽然人在长安,但是声望值却是在整个大唐境内获取。”
听了系统这样的解释,罗彦倒是有些了然了。自己的那些作品,在整个大唐境内,每一件作品都会获取一次声望值,这样下来,只需要有十来二十万人听过自己的作品就够了,一个月时间,也确实可以做到。
这下罗彦可以放心用这些声望值了。
不过反正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就算是做了这利益的缓冲区,罗彦也认了。
罗彦和沈继先两个新人,罗彦被分到了陈叔达的手下,沈继先则分到令狐德棻的手底下。这自然也是秉承着势力划分的原则。这真要是把罗彦放到裴矩或者袁朗的手底下,不说这两人到底是不是李渊的人,光是传出去的名声就能给这编修院带来不少麻烦。
现在编写这本《艺文类聚》,工程浩大,虽然有了这么多人手,但是并不好分工。因为这类书里边到底要分什么类别,采用怎样的方式分类,这些事情都需要编纂者们仔细讨论。当然,对于罗彦这些副手来说,这件事情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那么这闲下来的时间要做什么呢?
上官们吩咐了,闲着没事,去看看书。
对于类书罗彦并不是很了解。所以他想要看的有两本,都是为了学习到底什么是类书。第一本《修文殿御览》。这本成书于北齐后主武平三年的类书,基本上是除了《皇览》之外最好的一本了。不过可惜的是,《皇览》一方面年代久远卷帙失散,另一方面罗彦的本事还没有从其他人手里把这本书借过来。
秘书省的书也不是那种量产的,好多都是孤本,即便收录之后会有专门的一些人抄录副本。但是这样的副本也不多。
第二本就是虞世南在隋朝任秘书郎的时候编修的《北堂书钞》。这可是整整一百六十卷的大家伙。罗彦心里想着,自己的任务只要把虞世南的这本书读完,第三阶段的读书破万卷很轻松就能完成。
打定主意之后,罗彦也顾不上仔细读《修文殿御览》了。草草翻了一遍,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编修方式,就放过了。
注意力最后还是放到了《北堂书钞》。
潇洒地看了一天书,罗彦晚上回到陆府,当下就跟陆德明说了这件事情。
师徒两人坐在书房里,气氛有些沉默。毕竟,罗彦这样的年龄,不管欧阳询是否出于把罗彦当做利益缓冲,这件事情都有些不寻常。陆德明虽然以前和欧阳询同朝为官,但是毕竟欧阳询最近才在唐朝为官,目前在李渊这些儿子的争斗中还没有明确站队,因为也就不好判断。
陆德明沉吟许久,终于开口:“不论他出于什么目的,总之暂时是没有恶意的,你就放心去修书。何况,对你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好事。修书的盛名,可是一点也不比你写文章来的少。”
确定自己暂时没有什么坏事,罗彦那颗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总不能连李世民的面都没见,自己就被人家给弄死了,这也实在太亏了。
说完了白天的事情,陆德明就开始履行他作为老师的责任——教学生。
这第一堂课,陆德明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教授具体的经义。而是把现有的这些经义,按照著述的时间早晚,论述了这些经典的演变史。
《易》起于伏羲氏,因此是群经之首。随后《尚书》起于五帝之末,《毛诗》是周文兼商颂。三礼再次之,《春秋》是孔子所著,三传再次之。《孝经》在《春秋》之后,而《论语》是孔子门徒所记载,在最后。这便是儒家经典的演变过程。
虽然仅仅是这么十二本书的介绍,但是其中包含的历史过程也足足让陆老夫子给罗彦讲了一个时辰。这期间罗彦给陆夫子可是倒了不少次水,不然真这么下去,就陆德明这老迈的身体,这一个时辰绝对能要了老命。
以前罗彦只顾着读书,但关于儒家经典的演变,根本就没关心过。这会儿听着陆夫子这么一讲,感觉这经典的时间跨度,确实也可以好好研究一番。不过对于喜欢听故事的罗彦来说,陆德明明天要讲的内容才算得上是吸引人。
在陆德明讲完十二经的演变史之后,告诉罗彦明天要讲这十二经的传承史。
罗彦喜欢听故事,自然不知道陆德明讲的这些有什么重要的,只觉得有故事听远比讲经义要有趣的多。但是罗彦并没有因为这是故事而就松懈,《唐书》上面能把陆德明讲的东西写上去,那就说明这两样对儒学发展还是有重要影响的。
其实,在造纸和印刷技术不发达的时候,传承有序对于儒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汉末刘备听了卢植的几堂课,就敢四处装大头。在刘备发展的初期,这卢植学生的身份,远远要比他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好用的多。为什么?就因为卢植是当世大儒,而卢植的老师又是大儒马融。
现在人都说有个好老子怎么怎么的,但是当时就算没好爹,有个好老师照样管用。
这初唐的好多名士,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传承有序的。除了孔颖达那种多少年了一直屹立不倒的世家,这些人把自己的传承往上追溯,肯定有些人的祖辈估计都是师兄弟。
不过好故事都在明天,罗彦也就按下心中的期待,把陆夫子送到后院,自己回到房间,继续他的读书事业。
今天的《北堂书钞》罗彦在陆老夫子的书房里找到了一套,跟陆夫子说明之后,罗彦就拿到了他没读完的那本。这也是拜师的一个好处,像陆夫子这样的大儒,家藏丰富不是一般人可比。这要是罗彦孤身一人的时候,想要读到这本《北堂书钞》,怕是只能通过秘书省来实现。而没有罗彦这么好运的,怕是要等上一两年,自己有点银两只有再去买。
不过这书也不是一般的贵。一套《北堂书钞》,没有几百两根本买不到。雕版印刷的年代,《北堂书钞》这样卷帙过百的,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想象。
《艺文类聚》的分类方式讨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没有任务的日子里,罗彦就这样每天抱着一卷书看着。想必其他人无聊的时候聊聊天喝喝茶混日子,罗彦反而把这里当成一个安静学习的地方。反正一边读书一遍还有工资拿,这样逍遥的日子,多好。
这天罗彦在读完又一卷书之后,想起了很久没有动静的系统。
说来也真是,这系统嘴上说要帮助自己成为一代文宗,但是平时就是简简单单发放几个耗时特别长的任务,然后就扔下自己不管了。简直就是懒得要命,前世看到的系统文,人家隔三差五弄点小任务,各种福利应有尽有,逢年过节还有礼包。哪像自己遇到的这一个
吐槽归吐槽,罗亚还是看了看自己的声望值。自打告诉陆夫子帮自己扬名之后,罗彦因为读书破万卷的任务,早把声望值这回事忘到脑后了。这会儿想起来,罗彦就想看看,毕竟算起来好像也差不多有二十来天,这么长时间到底能积攒多少声望值,罗彦心里其实还蛮期待的。
一看之下,罗彦惊喜到快要跳起来。
这二十来天,声望值居然达到了一百二十万。这个数据让罗彦实在有些难以接受,太多了,多到罗彦感觉这是出了问题。
当下罗彦就询问系统声望值突然变这么多的原因。
“宿主在今天以前所作的诗赋,经过归乡士子的宣传,在大唐境内引起来众多士子的注意。其中兰陵和新丰两地,因为宿主的诗作为美酒扬名,已经把这两首诗作为对外宣传的手段。《留侯论》在各地州学府学都有博士专门让士子抄送。因此一个月以来,宿主虽然人在长安,但是声望值却是在整个大唐境内获取。”
听了系统这样的解释,罗彦倒是有些了然了。自己的那些作品,在整个大唐境内,每一件作品都会获取一次声望值,这样下来,只需要有十来二十万人听过自己的作品就够了,一个月时间,也确实可以做到。
这下罗彦可以放心用这些声望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