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开幕式(二)--汉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了清嗓子,扶柳姐举着话筒,用她那百灵鸟般的嗓音道:“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话音刚落,木台周边,齐齐作响。一串焰火冲上高空,拼成一条金光四射的神龙图案。这是大明的图腾,也是大明的国家象征。展现出大明睥睨世界的雄心!
待场上的欢呼声稍稍减弱后,扶柳姐才接着说了一段语句优美的开幕词,大概有五分钟。跟着就是开幕式的第一曲舞-《明光初升》!
这是一曲史诗性质的集体舞,讲述了大明建立者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夏州这片新的土地。然后困境中求存建国,逆境中发展壮大,烘托出大明建立者们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演员们细致的肢体动作,将这段坎坷的历程,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那些悲与喜、笑与泪,传递给了所有观看的民众。
本来喧闹的运动场,也不自觉的安静了下来。就是那些场外民众,也都深受感染。好像自己被带入了这段坎坷的历程中。
直到千人齐诵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民众们才惊觉木台上已换了人。这是个个头戴冠帽,身着曲裙深衣,腰缠玉佩的男子。捧着竹简,声音洪亮。
同时琵琶乐曲缓缓响起,随诵读声走弱,慢慢走高。最后响彻全场。许多身着汉朝宫廷装束的女子,开始在场上跳动着优柔的舞姿。
等乐曲声渐歇,舞女退去,诵读声再次响起。不过装束稍稍改变,诗歌也变成魏晋时的陶渊明《归田园居》。乐器由琵琶换成了古筝,空灵婉转,欢快闲适,与台上的舞曲融为一体。
接下来,南北二朝、隋唐宋元,朱氏大明,依次登场。配上每个朝代的诗篇,精美的服饰,特有的乐舞。将华夏历经千年的文化底蕴,起承转合的展现出来。
形成一副厚重的历史画卷,激荡在众人心底。
最后一个节目是扶柳姐和王嫣然携手登场,代表大明共和国。
只见扶柳姐已换了一套紫色的齐胸襦裙,裙摆更长,透着典雅。头饰更少,长发及腰。胸前更低,春·光半露。那些举着望远镜的小伙子,眼睛都盯在扶柳姐的双峰上,喉结蠕动,吞着口水。
王嫣然则穿着米黄色的曲裙,盘着双环鬓,插着簪花,看着温婉雅静。随着充满古典气息的背景音乐响起,二人开始倾情演唱《玉满堂》。
“双手十指紧扣,长远未来轻构
领家少女巧逗,明日斑斓隐候
微微情愫悄悄留,你可知否
不曾伤悲天地忧,只怕年华休
行侠仗义日夜谋,身心立抖擞
抒胸臆宣扬自我,四海任周游
和谐丝竹紧凑,明丽笑意轻透
此处美好巧收,今天光明隐守
淡淡情愫渐渐镂,你可知否
不曾悲切天地佑,惟恐岁月纠
惩恶扬善日夜求,身心立抖擞
尽情怀潇洒自我,铿锵撼神州。”两人你一句我一句,配合默契。歌声动人,乐曲动听。活泼欢快,灵动愉悦。轻松中,又不失典雅。很符合运动会的气氛。
至此,这场被命名为‘穿过时间隧道,越过历史长河’的开幕式晚会,正式结束。
必须提到的是,整场晚会,演员们都身着汉服。这也是彰显大明和清国的不同,体现出大明作为中华文明继承者的正统性。
毕竟自1683年,明郑亡于台湾。汉服这个传承千年,代表汉人身份的传统服饰,就正式在满清的屠刀下,消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明如今将汉服提高到国服的标准,并在海外来宾齐聚的开幕式上,大肆宣扬汉服。
就是要传递出大明是正统的讯号!
虽然汉服样式随着朝代的变迁,演变并不明显。但每套汉服,都确实是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
为此,大明还特意从四大名绣之乡的广东、江苏、四川、湖南‘请来’一大批绣艺精湛的绣娘。花费了数个日日夜夜,才做好开幕式的万套演出服。
用料是清国江南地区的丝绸,布料精美。把大明的存货,耗费了一大半。
很多从清国来的华人,还沉寖在已经闭幕的汉服节目中。一股酸·涩之感涌上心头,双眼竟有些热泪盈眶。由于满清的奴化政策,他们都不知道汉人竟然有自己的服装。直到扎根在大明,才从职校老师那里,得知汉人的传统服装叫汉服。
它的样式之美,也只从书上窥见一二。想不到,今天的开幕式,着实让他们惊艳了一把。原来汉服的款式如此多种多样,外观又是如此华贵精美。那丑不拉几的长袍马褂,真是连汉服的袖子都比不上。
还有那发饰。难怪一来大明,移民官就强逼着他们减掉长辫子。原来那根本就不是汉人的发饰!
“这些可恶的满人,竟敢如此灭汉人的种!”,在场的华人,大多恶狠狠的咒骂道。牛八一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也跟着华人大骂。他的老爹牛七榔坐在一旁,看着周围华人的反应,神情有些恍惚。
但最终只有一声长叹!
杨崇坐在贵宾台上,看着周围的人对汉服的讨论,嘴角轻弯,露出一抹轻松的微笑。
尽管大明早就把汉服定位成国服,但一来会汉服的绣工太少,二来丝绸的价格较高,三来民众们根本就不了解汉服。这种种因素,也让大明推行汉服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绣工已经有了,丝、帛制品,也随着金煞海盗团掌控东海,大肆从日本购进,使得价格降低了不少。而且今日的汉服盛宴,从历史发展、文明起源等方面,都详细介绍了汉服的特点。再说不了解,就有些糊弄人了。
以前大明只对外族移民强硬推行汉服政策,现在范围要扩大到华人以及澳洲土著头上来。等日后举行重大庆典时,没有身着汉服的人,就要治罪了!
他已经想好,非得将这一条写进《大明宪·法》中来。反正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内阁的部长们,也应该不会反对。
清了清嗓子,扶柳姐举着话筒,用她那百灵鸟般的嗓音道:“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
话音刚落,木台周边,齐齐作响。一串焰火冲上高空,拼成一条金光四射的神龙图案。这是大明的图腾,也是大明的国家象征。展现出大明睥睨世界的雄心!
待场上的欢呼声稍稍减弱后,扶柳姐才接着说了一段语句优美的开幕词,大概有五分钟。跟着就是开幕式的第一曲舞-《明光初升》!
这是一曲史诗性质的集体舞,讲述了大明建立者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夏州这片新的土地。然后困境中求存建国,逆境中发展壮大,烘托出大明建立者们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演员们细致的肢体动作,将这段坎坷的历程,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出来。那些悲与喜、笑与泪,传递给了所有观看的民众。
本来喧闹的运动场,也不自觉的安静了下来。就是那些场外民众,也都深受感染。好像自己被带入了这段坎坷的历程中。
直到千人齐诵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民众们才惊觉木台上已换了人。这是个个头戴冠帽,身着曲裙深衣,腰缠玉佩的男子。捧着竹简,声音洪亮。
同时琵琶乐曲缓缓响起,随诵读声走弱,慢慢走高。最后响彻全场。许多身着汉朝宫廷装束的女子,开始在场上跳动着优柔的舞姿。
等乐曲声渐歇,舞女退去,诵读声再次响起。不过装束稍稍改变,诗歌也变成魏晋时的陶渊明《归田园居》。乐器由琵琶换成了古筝,空灵婉转,欢快闲适,与台上的舞曲融为一体。
接下来,南北二朝、隋唐宋元,朱氏大明,依次登场。配上每个朝代的诗篇,精美的服饰,特有的乐舞。将华夏历经千年的文化底蕴,起承转合的展现出来。
形成一副厚重的历史画卷,激荡在众人心底。
最后一个节目是扶柳姐和王嫣然携手登场,代表大明共和国。
只见扶柳姐已换了一套紫色的齐胸襦裙,裙摆更长,透着典雅。头饰更少,长发及腰。胸前更低,春·光半露。那些举着望远镜的小伙子,眼睛都盯在扶柳姐的双峰上,喉结蠕动,吞着口水。
王嫣然则穿着米黄色的曲裙,盘着双环鬓,插着簪花,看着温婉雅静。随着充满古典气息的背景音乐响起,二人开始倾情演唱《玉满堂》。
“双手十指紧扣,长远未来轻构
领家少女巧逗,明日斑斓隐候
微微情愫悄悄留,你可知否
不曾伤悲天地忧,只怕年华休
行侠仗义日夜谋,身心立抖擞
抒胸臆宣扬自我,四海任周游
和谐丝竹紧凑,明丽笑意轻透
此处美好巧收,今天光明隐守
淡淡情愫渐渐镂,你可知否
不曾悲切天地佑,惟恐岁月纠
惩恶扬善日夜求,身心立抖擞
尽情怀潇洒自我,铿锵撼神州。”两人你一句我一句,配合默契。歌声动人,乐曲动听。活泼欢快,灵动愉悦。轻松中,又不失典雅。很符合运动会的气氛。
至此,这场被命名为‘穿过时间隧道,越过历史长河’的开幕式晚会,正式结束。
必须提到的是,整场晚会,演员们都身着汉服。这也是彰显大明和清国的不同,体现出大明作为中华文明继承者的正统性。
毕竟自1683年,明郑亡于台湾。汉服这个传承千年,代表汉人身份的传统服饰,就正式在满清的屠刀下,消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明如今将汉服提高到国服的标准,并在海外来宾齐聚的开幕式上,大肆宣扬汉服。
就是要传递出大明是正统的讯号!
虽然汉服样式随着朝代的变迁,演变并不明显。但每套汉服,都确实是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
为此,大明还特意从四大名绣之乡的广东、江苏、四川、湖南‘请来’一大批绣艺精湛的绣娘。花费了数个日日夜夜,才做好开幕式的万套演出服。
用料是清国江南地区的丝绸,布料精美。把大明的存货,耗费了一大半。
很多从清国来的华人,还沉寖在已经闭幕的汉服节目中。一股酸·涩之感涌上心头,双眼竟有些热泪盈眶。由于满清的奴化政策,他们都不知道汉人竟然有自己的服装。直到扎根在大明,才从职校老师那里,得知汉人的传统服装叫汉服。
它的样式之美,也只从书上窥见一二。想不到,今天的开幕式,着实让他们惊艳了一把。原来汉服的款式如此多种多样,外观又是如此华贵精美。那丑不拉几的长袍马褂,真是连汉服的袖子都比不上。
还有那发饰。难怪一来大明,移民官就强逼着他们减掉长辫子。原来那根本就不是汉人的发饰!
“这些可恶的满人,竟敢如此灭汉人的种!”,在场的华人,大多恶狠狠的咒骂道。牛八一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也跟着华人大骂。他的老爹牛七榔坐在一旁,看着周围华人的反应,神情有些恍惚。
但最终只有一声长叹!
杨崇坐在贵宾台上,看着周围的人对汉服的讨论,嘴角轻弯,露出一抹轻松的微笑。
尽管大明早就把汉服定位成国服,但一来会汉服的绣工太少,二来丝绸的价格较高,三来民众们根本就不了解汉服。这种种因素,也让大明推行汉服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绣工已经有了,丝、帛制品,也随着金煞海盗团掌控东海,大肆从日本购进,使得价格降低了不少。而且今日的汉服盛宴,从历史发展、文明起源等方面,都详细介绍了汉服的特点。再说不了解,就有些糊弄人了。
以前大明只对外族移民强硬推行汉服政策,现在范围要扩大到华人以及澳洲土著头上来。等日后举行重大庆典时,没有身着汉服的人,就要治罪了!
他已经想好,非得将这一条写进《大明宪·法》中来。反正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内阁的部长们,也应该不会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