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自力更生破僵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按照常理来说,张靖要寻找借力点,自然要寻官职大的,整个占城,官职最大的是太守蒋琬。张靖调查过蒋琬的人脉关系,经过深思熟虑,否定了借蒋琬发力的可能。从这半年在郡衙受到的冷遇判断,虽然看不出蒋琬刻意打压,但若没有他的默认,张靖怎会受到郡衙官吏的集体排斥?
毋丘俭与费祎是连襟,费祎与蒋琬是密友,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张靖根据关系网络推断,毋丘俭通过费祎打压张靖一事,蒋琬肯定知道部分内情。蒋琬或许不会刻意打压属下,但也肯定不会因为张靖而得罪费祎。倘若对张靖有成见,蒋琬根本不用明言,只需做些暗示,惯会见风使舵的属官属吏,自然不会给张靖好脸色。
鲍旭平常沉默寡言,十分低调。寻找鲍旭借力,鲍旭能给张靖什么支持?鲍旭凭什么帮助张靖?鲍旭与蒋琬虽有矛盾,凭什么因为张靖硬憾蒋琬?
张靖想到这里,不由苦笑一下,心道难不成折戟此地,非要返回京城不成?张靖拿着鲍旭的官凭,看了又看,忽然捕捉到一丝灵感:“鲍旭,夔州人,曾任炮兵……莫非鲍旭有后宫背景?”
夔州鲍家门户不大,却是个特殊的存在,皇妃鲍三娘就是鲍家嫡女,鲍姓并不多见,两者又是同郡,鲍旭应是鲍三娘族人。炮兵是特殊兵种,首批炮兵都是姜述族人或家丁,后来补充的炮兵,主要有两个出处,一是东莱原居民,二是姜述心腹亲信的族人。
一经分析,鲍旭与鲍妃的关系显而易见,同族是肯定的,只是不知远支还是近支,也可能是鲍妃的直系亲属。倘若鲍旭与鲍妃关系够近,对上曾为姜述亲随的蒋琬,也有硬憾的实力。思虑至此,张靖决定抓住鲍旭破局,既然已经到了最底层,就要做出个样子来,凭借个人能力升迁上去。
要让鲍旭接纳他,就要在鲍旭和蒋琬的暗中对抗中,坚定地站在鲍旭一方,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如果帮助鲍旭在占城大放异彩,鲍旭和蒋琬之间,势必要进行一场政治搏杀。如果成功,张靖可能成为鲍旭的知己下属;但若不成功,有背景的鲍旭可以换个地方为官,张靖极有可能成为弃子,在占城再无容身之地,南州历练将以失败告终。
从个人感观上讲,鲍旭为人冷淡,言语很少,很少露出笑脸,让人感觉不好接近。蒋琬则相反,言语温和,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根据张靖平常的观察,鲍旭与蒋琬之间面和心不和,在不少事物认识和看法上,都有原则性分岐。表面上,每次出现争执的时候,鲍旭都会尊重太守的权威做出让步,两人并未真正撕破脸皮,但鲍旭是个十分坚持个人看法的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暗渡陈仓体现自己的意志,也许这就是导致两人越走越远的关键点。两人共事的时间越长,矛盾积怨就会越多,最终肯定会有一场或明或暗的激烈冲突。
蒋琬的思想趋入保守,有些想法与新政不合,许多思想张靖难以接受。也许同属国学兵科弟子的原因,在许多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上,张靖与鲍旭的治军思路暗合,有成为朋友的思想基础。
蒋琬曾经随从姜述左右,这段经历衙门中人无人不知,所有人都在冷眼相观,认为鲍旭与蒋琬相斗,最终鲍旭会以失败告终。张靖以前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鲍旭没有和蒋琬抗衡的实力,但在他察觉鲍旭的出身背景以后,已经改变了原先的看法,最终决定将赌注下在鲍旭身上。
因为军队福利、日常训练开支、器械采购等问题,鲍旭和蒋琬的分岐已经摆到明面上,矛盾十分尖锐,已经到了很难调和的地步。在一般人看来,现在选择向鲍旭靠拢,绝对不是好时机,但是张靖思来想去,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种紧要关头,才是靠拢的最佳时机。
理河不是久居之地,不想借助背景力量,若想冲出此地,就要放手一搏,无论如何,都要在太守和郡尉之间拉拢一个同盟。站在郡尉衙门门前,张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冷静地将可能出现的后果理顺一遍,最终下定决心,尽早向鲍旭表达善意。
张靖来到鲍旭公房门口,道:“理河县尉张靖求见鲍大人。”
“请进!”鲍旭的话语很硬,他是标准的军人,行事说话干脆利落。鲍旭虽然面冷,但是没有架子,在郡中官员中几乎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官兵中威信却很高。
张靖推门进来,将手中厚厚的一叠文件放在鲍旭案头,行个军礼,大声说道:“报告大人,我县新编部分文件,请大人审核批准。”
鲍旭面部线条很硬,浑身透出一股强悍与自信,站起身来,还个军礼,道:“我先看看。”继而坐下身来,继续批示其他文件。
张靖心态十分平和,情绪并未因鲍旭的冷漠而受影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大人若无指示,属下先行告退。”
“嗯。”鲍旭只是答了一声,这次连起身都免了。
张靖转身就走,走到门口,就要迈出门时,身后忽然传来鲍旭的问话:“清平,有一个问题问你一下,你为何主动要求下基层?”
清平是张靖的字,张靖闻言站住,一个标准的回转,语气谦和地说道:“报告大人,属下认为若是基础不牢,浮在上面,只是空中楼阁,于以后发展不利。”
鲍旭又道:“你是国学兵科毕业,结业时文武成绩都名列前茅,又有军功在身,担任县尉有些大材小用。”
张靖一时没弄清鲍旭的意思,摸了摸鼻子,还未来得及答话,鲍旭挥了挥手,道:“你先回吧。”
张靖迈着标准的军步穿过院落,走出尉衙大门。鲍旭一直站在窗前,望着张靖的背影消失不见才收回目光,拿起张靖送来的材料,随意翻了翻,神情忽然一变,迅速地拿起材料,认真细致地通读了一遍。鲍旭的表情由冷峻变成惊愕,继而变成惊喜,又重新读了一遍,才轻轻合上材料,脸上露出许久不见的笑容。
按照常理来说,张靖要寻找借力点,自然要寻官职大的,整个占城,官职最大的是太守蒋琬。张靖调查过蒋琬的人脉关系,经过深思熟虑,否定了借蒋琬发力的可能。从这半年在郡衙受到的冷遇判断,虽然看不出蒋琬刻意打压,但若没有他的默认,张靖怎会受到郡衙官吏的集体排斥?
毋丘俭与费祎是连襟,费祎与蒋琬是密友,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张靖根据关系网络推断,毋丘俭通过费祎打压张靖一事,蒋琬肯定知道部分内情。蒋琬或许不会刻意打压属下,但也肯定不会因为张靖而得罪费祎。倘若对张靖有成见,蒋琬根本不用明言,只需做些暗示,惯会见风使舵的属官属吏,自然不会给张靖好脸色。
鲍旭平常沉默寡言,十分低调。寻找鲍旭借力,鲍旭能给张靖什么支持?鲍旭凭什么帮助张靖?鲍旭与蒋琬虽有矛盾,凭什么因为张靖硬憾蒋琬?
张靖想到这里,不由苦笑一下,心道难不成折戟此地,非要返回京城不成?张靖拿着鲍旭的官凭,看了又看,忽然捕捉到一丝灵感:“鲍旭,夔州人,曾任炮兵……莫非鲍旭有后宫背景?”
夔州鲍家门户不大,却是个特殊的存在,皇妃鲍三娘就是鲍家嫡女,鲍姓并不多见,两者又是同郡,鲍旭应是鲍三娘族人。炮兵是特殊兵种,首批炮兵都是姜述族人或家丁,后来补充的炮兵,主要有两个出处,一是东莱原居民,二是姜述心腹亲信的族人。
一经分析,鲍旭与鲍妃的关系显而易见,同族是肯定的,只是不知远支还是近支,也可能是鲍妃的直系亲属。倘若鲍旭与鲍妃关系够近,对上曾为姜述亲随的蒋琬,也有硬憾的实力。思虑至此,张靖决定抓住鲍旭破局,既然已经到了最底层,就要做出个样子来,凭借个人能力升迁上去。
要让鲍旭接纳他,就要在鲍旭和蒋琬的暗中对抗中,坚定地站在鲍旭一方,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如果帮助鲍旭在占城大放异彩,鲍旭和蒋琬之间,势必要进行一场政治搏杀。如果成功,张靖可能成为鲍旭的知己下属;但若不成功,有背景的鲍旭可以换个地方为官,张靖极有可能成为弃子,在占城再无容身之地,南州历练将以失败告终。
从个人感观上讲,鲍旭为人冷淡,言语很少,很少露出笑脸,让人感觉不好接近。蒋琬则相反,言语温和,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根据张靖平常的观察,鲍旭与蒋琬之间面和心不和,在不少事物认识和看法上,都有原则性分岐。表面上,每次出现争执的时候,鲍旭都会尊重太守的权威做出让步,两人并未真正撕破脸皮,但鲍旭是个十分坚持个人看法的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暗渡陈仓体现自己的意志,也许这就是导致两人越走越远的关键点。两人共事的时间越长,矛盾积怨就会越多,最终肯定会有一场或明或暗的激烈冲突。
蒋琬的思想趋入保守,有些想法与新政不合,许多思想张靖难以接受。也许同属国学兵科弟子的原因,在许多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上,张靖与鲍旭的治军思路暗合,有成为朋友的思想基础。
蒋琬曾经随从姜述左右,这段经历衙门中人无人不知,所有人都在冷眼相观,认为鲍旭与蒋琬相斗,最终鲍旭会以失败告终。张靖以前也有类似的想法,认为鲍旭没有和蒋琬抗衡的实力,但在他察觉鲍旭的出身背景以后,已经改变了原先的看法,最终决定将赌注下在鲍旭身上。
因为军队福利、日常训练开支、器械采购等问题,鲍旭和蒋琬的分岐已经摆到明面上,矛盾十分尖锐,已经到了很难调和的地步。在一般人看来,现在选择向鲍旭靠拢,绝对不是好时机,但是张靖思来想去,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种紧要关头,才是靠拢的最佳时机。
理河不是久居之地,不想借助背景力量,若想冲出此地,就要放手一搏,无论如何,都要在太守和郡尉之间拉拢一个同盟。站在郡尉衙门门前,张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冷静地将可能出现的后果理顺一遍,最终下定决心,尽早向鲍旭表达善意。
张靖来到鲍旭公房门口,道:“理河县尉张靖求见鲍大人。”
“请进!”鲍旭的话语很硬,他是标准的军人,行事说话干脆利落。鲍旭虽然面冷,但是没有架子,在郡中官员中几乎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官兵中威信却很高。
张靖推门进来,将手中厚厚的一叠文件放在鲍旭案头,行个军礼,大声说道:“报告大人,我县新编部分文件,请大人审核批准。”
鲍旭面部线条很硬,浑身透出一股强悍与自信,站起身来,还个军礼,道:“我先看看。”继而坐下身来,继续批示其他文件。
张靖心态十分平和,情绪并未因鲍旭的冷漠而受影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大人若无指示,属下先行告退。”
“嗯。”鲍旭只是答了一声,这次连起身都免了。
张靖转身就走,走到门口,就要迈出门时,身后忽然传来鲍旭的问话:“清平,有一个问题问你一下,你为何主动要求下基层?”
清平是张靖的字,张靖闻言站住,一个标准的回转,语气谦和地说道:“报告大人,属下认为若是基础不牢,浮在上面,只是空中楼阁,于以后发展不利。”
鲍旭又道:“你是国学兵科毕业,结业时文武成绩都名列前茅,又有军功在身,担任县尉有些大材小用。”
张靖一时没弄清鲍旭的意思,摸了摸鼻子,还未来得及答话,鲍旭挥了挥手,道:“你先回吧。”
张靖迈着标准的军步穿过院落,走出尉衙大门。鲍旭一直站在窗前,望着张靖的背影消失不见才收回目光,拿起张靖送来的材料,随意翻了翻,神情忽然一变,迅速地拿起材料,认真细致地通读了一遍。鲍旭的表情由冷峻变成惊愕,继而变成惊喜,又重新读了一遍,才轻轻合上材料,脸上露出许久不见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