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创刊建社 (二合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邸报?时报?
面对沉以诚突然话锋一转说起这个,何闻道跟岳正两人都下意识的愣了一下。
其实报纸这种东西,放在华夏并不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新鲜玩意,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类似的文抄,古代称之为邸报。它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播时事,而是向全国州县刊登皇帝谕旨、大臣奏章、朝廷法令、官员任免等等信息。
但是这类纯粹的官方信息,存在着一种时效性上的落后,以及过于专业化的弊端。想想看百姓就连字都不认识,你要他们去阅读朝廷那文绉绉的法令,不是强人所难吗?
沉忆辰想要改变这种弊端,办一份偏向于后世的时报,内容更贴切于底层市井,大幅度的增强时效性,使之成为百姓了解天下事的一个渠道。
当然,沉忆辰同样还有着私心,那就是后世记者很多时候被称之为“无冕之王”,就在于他们掌控了话语权。时代这玩意只要诞生出来,不仅仅能帮助沉忆辰掌控话语权,还能结合他的身份去掌控儒家的“释经权”。
“沉学”从今日状况来看,确实在大明发展的如火如荼。可哪怕如此对于沉忆辰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朝廷中保守的传统理学家,依旧占据着绝大多数。
有了时报的加持跟扩展,任何一家学派的传播速度,都远远不能与“沉学”抗衡。可能一切顺利的话最多只要个三五年时间,就能把“经世致用”的学术思维给传播到大明各地,从根本上解决人亡政息的弊端!
“邸报学生倒是了解,家父曾经在县衙里面担任过文书,经常要整理朝廷下发的谕令,然后誊抄下来公之于众。”
“可时报这种,学生就没听说过了。”
岳正谨慎的回答了沉忆辰的提问,他心中隐约能猜测到老师的意图,却不敢擅自做出定义。
“时报的传播方式跟邸报一样,不过内容却可以用更通俗的方式,去把朝堂发生的事情告知百姓。除此之外还能把自己对于朝廷的理解刊登在时报上面,就像现在大兴隆寺士子们讨论为师的《宗藩条例》,择其精华部分发表出来公之于众。”
沉忆辰这么一解释,岳正瞬间就理解了“时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确实相比较以往公文性质的“邸报”,时报能更快速的传播以及吸引天下众人的目光!
理解了时报的本质,岳正的思路立马就被打开了:“恩师,除了刊登时政外,学生认为还可以刊登老师的科举笔记,以及对于四书五经的集注,这样能大幅度吸引文人士子争相品读,把‘沉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要知道沉忆辰在世人眼中,崇拜点除了治水平叛的赫赫功绩外,还有一个堪称无法撼动的核心点,那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功名成就。
沉忆辰在乙丑科的试卷,早就不知道被各大书院“出版商”翻印了多少册,基本上大明文人士子人均一本。
如果沉忆辰能亲自下场,把关于科举考试的经验,以及对于四书五经的讲解注释刊登在时报上面,将毫无悬念的引发起一场风潮,不愁报纸名声打不出去。
岳正这边的话音刚落下,何闻道那便即刻补充道:“恩师,学生也有一些愚见。”
“学术无高低之分,但说无妨。”
沉忆辰当即就给了何闻道肯定,先秦为何能出现思想狂潮,就在于百家争鸣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直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没有了新鲜血液的诸如,整个华夏思维才愈发的保守腐朽,最终到程朱理学走进了死胡同。
时报的诞生,就是为了给思想碰撞提供一个场所,彻底打破儒家的固型思维。路起始于脚下,沉忆辰希望自己能给门生一个表率,那就是人人皆可畅所欲言!
“大明千千万万百姓,能读书识字者十不存一,如果仅是刊登朝堂之事跟文人笔记,那么绝大多数的乡野村夫根本就看不懂时报内容,时间日久就与朝廷的邸报无异。”
“学生认为,除了时政外还可以刊登小说、话本等等内容,让说书人去更为广泛的传播给普通百姓,这样才能做到哪怕出身于乡野村夫,依旧能得知时报上的内容。”
何闻道举一反三的建议,算是补充了沉忆辰想法上的不足,他立马点头赞许道:“闻道你的想法很好,确实可以刊登小说、话本等等内容,甚至还能刊登商贾的广告,从而降低发行时报的成本。”
“另外为师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时报文体尽量用话本小说的口语形式,不再拘泥于格式对仗!”
古代除了识字率外,文言文的文体,同样是阻碍底层思想传播的障碍。这个时代还没有白话文运动,但是明朝小说话本等等文体格式,早就已经在市井坊间流行,普罗大众更容易接受。
“恩师高见,确实底层百姓更喜欢话本格式。”
何闻道、岳正两人均是点头认可,明朝小说、戏曲等等偏向于白话文的内容,正朝着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如果时报能顺应潮流的话,必然会受众大卫扩展。
“闻道、季方,创刊建社为师可以出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理编修。”
“如果可以的话,为师希望把报社交到你俩手中。”
对于报社沉忆辰注定是没有时间跟精力去打理的,能偶尔用个笔名在上面发表两篇文章就不错了。何闻道跟岳正两人,能举办并且延续大兴隆寺讲学,就意味着他们在能力上面没有任何问题。
把报社托付于他们,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恩师,学生……”
面对沉忆辰突然的嘱托,何闻道两人有些惶恐,下意识想要推辞。
不过话刚说出口,就被沉忆辰打断道:“为师相信你们能做好报社,发扬文字的力量让大明士子不再迂腐,让大明百姓不再愚昧!”
对视着沉忆辰那期待的眼神,一种文人的使命感涌上心头,何闻道、岳正两人没有再过多的推辞,用着坚定的神情回应道:“学生定不辜负恩师所托!”
“好。”
沉忆辰点了点头后,就把目光方向了身后的卞和说道:“卞先生,挑选一家现成的书社购买下来,不论价钱多少一定要用上最好的活字铜版印刷,保证每一份时报的笔墨清晰度。”
“至于时报的名称就叫《文报》吧,取‘文以载道’之意。”
沉忆辰始终记得后世有一篇新闻,在南朝鲜挖掘出了金属活字,于是乎对方就恬不知耻的宣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并且还有了申遗的想法。
铜版金属活字其实早在赵宋时期,就已经在华夏大地有过大规模的应用,只是很可惜作为完整的文物没有整套保存下来。如今恰好自己要创办报社,就得用上最好的铜版活字印刷术,哪怕初期成本要高上许多,沉忆辰依旧在所不惜!
“是,东主。”
卞和点了点头,当即就吩咐郑祥等人去处理此事。
交代完这些后,沉忆辰再度把目光望向道场内的士子,聆听着他们的康慨陈词。
曾几何时自己还是一个低微小官的时候,也就如同在场的青年才俊那样,只能靠着言语去抗争,眼睁睁看着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却无力去更改。
如今身居高位,掌控了梦寐以求的权势,那些不能做、不敢做、不会做的改革,即将要一件件的在自己手中完成,人生在世总算没有荒度一生。
报社这边在紧锣密鼓的筹办着,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五月十五的望日大朝,这次上朝沉忆辰穿上了绯红的飞鱼服,走在文官的队列中引发了无数双羡慕的眼神。
还未到而立之年,就已经穿上了飞鱼赐服,配上了犀牛带。那么异日官居一品身穿蟒袍,配上腰玉,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大丈夫生当如此啊!
作为几个月来皇帝唯一举办的大常朝,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成国公朱勇,此次也来到了上朝的武勋队列之中,新贵忠国公石亨第一时间便迎了上去问好。
“成国公,久违了,近来身体可还安好?”
石亨满脸的笑容,把姿态给放的很低,要知道现如今他位极人臣,加上骄横的性格。一般人别说让他主动问好,哪怕是对方过来恭维,往往都只能得到敷衍的摆手。
“身体还行,一点老毛病,忠国公如今看起来是容光焕发。”
成国公朱勇客气的回了一句,其实当年在边关的时候,他很看好骁勇善战的石亨,认为他将成为下一位大明的当世名将。
事实证明,论战功石亨确实当之无愧,可他的野心却膨胀的更快,屠龙者终成恶龙。
“人逢喜事精神爽,可能是最近与沉阁老把酒言欢了一场,心情愉快吧。”
石亨笑哈哈的说出这件事,他与沉忆辰联手看中就是背后成国公朱勇代表的老牌勋戚势力,现在到了试探一下对方态度的时候。
听到石亨说出这句话,成国公朱勇脸上神情闪现过一丝不自然,他完全不知道沉忆辰会跟石亨混在一起,可对方既然这么多了,那肯定确有此事。
沉忆辰想要做什么?
朱勇脸上神情细微的变化,立马就被石亨捕捉到眼中,他心中立马浮现出一股不满情绪。很明显沉忆辰没有把联手之事告诉成国公,代表着此子对自己有所保留。
当然,这种不满石亨是不会表达出来的,他依旧借势道:“成国公真乃虎父无犬子,沉阁老的才华学识令本公敬佩不已,特别是在一些国事上简直不谋而合,堪称为忘年知己!”
石亨把沉忆辰一顿夸赞,同时流露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与沉忆辰在“国事”上面达成了一致,双方成为了政治上的盟友。
至于是什么“国事”,想必今日参与朝会的官员均心知肚明,老牌勋戚跟文官集团是共同反对易储的,石亨希望能凭借这番话语,让成国公朱勇改变态度。
说实话石亨的话语,确实让成国公朱勇大感意外,他复爵之后已经很少参与朝政,更多是把展露头角的机会让给了嫡长子朱仪,为他日后顺利袭爵打下扎实的基础。
易储这件事情上面,朱勇跟沉忆辰没有任何沟通,他相信以对方的才能不需要自己过多叮嘱。另外哪怕身为父子,双方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跟倔犟,不可能就轻易的改变选择。
身为老牌勋戚之首,成国公朱勇必须捍卫嫡长子继承制,否则礼法崩坏后国将不国。但是沉忆辰如果真的跟忠国公石亨达成了某种协议,双方成为了政治上的盟友,那么朱勇就得考虑自己的决定,会不会站在儿子的对立面。
曾经亏欠了沉忆辰太多,褪去了锋芒的成国公朱勇,不想再与儿子成为“敌人”。
就在成国公朱勇心中思索权衡的时候,上朝的景阳钟声敲响,文武百官依次从午门左右两掖进入。沉忆辰如今身为内阁大臣兼兵部尚书,已然可以站在了文官的前排,恰好遥遥望见朱勇神情复杂的盯着自己。
文武有别加之隔着一扇巨大的午门,沉忆辰不知道成国公朱勇的眼神有何含义。只能说石亨在鲁莽武夫的形象下,隐藏着狡诈心机的一面,已经抢先沉忆辰一步开始借“势”了。
长长的百官队列来到奉天殿内外站立,很快伴随着一声鞭响钟鼓司开始奏乐,景泰帝朱祁玉在一众锦衣卫跟大汉将军的簇拥之下,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皇帝登上御座,朝臣们三呼万岁行礼,按照惯例来说就将进行到“奏事”环节。
奏章内容早就由内阁跟通政司选定,就等着大臣们照本宣科即可。不过这一次,却没有让通政司跟鸿胪寺官员进行引导“奏事”,相反司礼监掌印太监兴安来到了御台的中间,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
景泰帝朱祁玉今日上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昭告天下易储!
邸报?时报?
面对沉以诚突然话锋一转说起这个,何闻道跟岳正两人都下意识的愣了一下。
其实报纸这种东西,放在华夏并不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新鲜玩意,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类似的文抄,古代称之为邸报。它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播时事,而是向全国州县刊登皇帝谕旨、大臣奏章、朝廷法令、官员任免等等信息。
但是这类纯粹的官方信息,存在着一种时效性上的落后,以及过于专业化的弊端。想想看百姓就连字都不认识,你要他们去阅读朝廷那文绉绉的法令,不是强人所难吗?
沉忆辰想要改变这种弊端,办一份偏向于后世的时报,内容更贴切于底层市井,大幅度的增强时效性,使之成为百姓了解天下事的一个渠道。
当然,沉忆辰同样还有着私心,那就是后世记者很多时候被称之为“无冕之王”,就在于他们掌控了话语权。时代这玩意只要诞生出来,不仅仅能帮助沉忆辰掌控话语权,还能结合他的身份去掌控儒家的“释经权”。
“沉学”从今日状况来看,确实在大明发展的如火如荼。可哪怕如此对于沉忆辰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朝廷中保守的传统理学家,依旧占据着绝大多数。
有了时报的加持跟扩展,任何一家学派的传播速度,都远远不能与“沉学”抗衡。可能一切顺利的话最多只要个三五年时间,就能把“经世致用”的学术思维给传播到大明各地,从根本上解决人亡政息的弊端!
“邸报学生倒是了解,家父曾经在县衙里面担任过文书,经常要整理朝廷下发的谕令,然后誊抄下来公之于众。”
“可时报这种,学生就没听说过了。”
岳正谨慎的回答了沉忆辰的提问,他心中隐约能猜测到老师的意图,却不敢擅自做出定义。
“时报的传播方式跟邸报一样,不过内容却可以用更通俗的方式,去把朝堂发生的事情告知百姓。除此之外还能把自己对于朝廷的理解刊登在时报上面,就像现在大兴隆寺士子们讨论为师的《宗藩条例》,择其精华部分发表出来公之于众。”
沉忆辰这么一解释,岳正瞬间就理解了“时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确实相比较以往公文性质的“邸报”,时报能更快速的传播以及吸引天下众人的目光!
理解了时报的本质,岳正的思路立马就被打开了:“恩师,除了刊登时政外,学生认为还可以刊登老师的科举笔记,以及对于四书五经的集注,这样能大幅度吸引文人士子争相品读,把‘沉学’的观念深入人心。”
要知道沉忆辰在世人眼中,崇拜点除了治水平叛的赫赫功绩外,还有一个堪称无法撼动的核心点,那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功名成就。
沉忆辰在乙丑科的试卷,早就不知道被各大书院“出版商”翻印了多少册,基本上大明文人士子人均一本。
如果沉忆辰能亲自下场,把关于科举考试的经验,以及对于四书五经的讲解注释刊登在时报上面,将毫无悬念的引发起一场风潮,不愁报纸名声打不出去。
岳正这边的话音刚落下,何闻道那便即刻补充道:“恩师,学生也有一些愚见。”
“学术无高低之分,但说无妨。”
沉忆辰当即就给了何闻道肯定,先秦为何能出现思想狂潮,就在于百家争鸣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直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没有了新鲜血液的诸如,整个华夏思维才愈发的保守腐朽,最终到程朱理学走进了死胡同。
时报的诞生,就是为了给思想碰撞提供一个场所,彻底打破儒家的固型思维。路起始于脚下,沉忆辰希望自己能给门生一个表率,那就是人人皆可畅所欲言!
“大明千千万万百姓,能读书识字者十不存一,如果仅是刊登朝堂之事跟文人笔记,那么绝大多数的乡野村夫根本就看不懂时报内容,时间日久就与朝廷的邸报无异。”
“学生认为,除了时政外还可以刊登小说、话本等等内容,让说书人去更为广泛的传播给普通百姓,这样才能做到哪怕出身于乡野村夫,依旧能得知时报上的内容。”
何闻道举一反三的建议,算是补充了沉忆辰想法上的不足,他立马点头赞许道:“闻道你的想法很好,确实可以刊登小说、话本等等内容,甚至还能刊登商贾的广告,从而降低发行时报的成本。”
“另外为师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时报文体尽量用话本小说的口语形式,不再拘泥于格式对仗!”
古代除了识字率外,文言文的文体,同样是阻碍底层思想传播的障碍。这个时代还没有白话文运动,但是明朝小说话本等等文体格式,早就已经在市井坊间流行,普罗大众更容易接受。
“恩师高见,确实底层百姓更喜欢话本格式。”
何闻道、岳正两人均是点头认可,明朝小说、戏曲等等偏向于白话文的内容,正朝着一个新的高度发展,如果时报能顺应潮流的话,必然会受众大卫扩展。
“闻道、季方,创刊建社为师可以出力,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理编修。”
“如果可以的话,为师希望把报社交到你俩手中。”
对于报社沉忆辰注定是没有时间跟精力去打理的,能偶尔用个笔名在上面发表两篇文章就不错了。何闻道跟岳正两人,能举办并且延续大兴隆寺讲学,就意味着他们在能力上面没有任何问题。
把报社托付于他们,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恩师,学生……”
面对沉忆辰突然的嘱托,何闻道两人有些惶恐,下意识想要推辞。
不过话刚说出口,就被沉忆辰打断道:“为师相信你们能做好报社,发扬文字的力量让大明士子不再迂腐,让大明百姓不再愚昧!”
对视着沉忆辰那期待的眼神,一种文人的使命感涌上心头,何闻道、岳正两人没有再过多的推辞,用着坚定的神情回应道:“学生定不辜负恩师所托!”
“好。”
沉忆辰点了点头后,就把目光方向了身后的卞和说道:“卞先生,挑选一家现成的书社购买下来,不论价钱多少一定要用上最好的活字铜版印刷,保证每一份时报的笔墨清晰度。”
“至于时报的名称就叫《文报》吧,取‘文以载道’之意。”
沉忆辰始终记得后世有一篇新闻,在南朝鲜挖掘出了金属活字,于是乎对方就恬不知耻的宣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并且还有了申遗的想法。
铜版金属活字其实早在赵宋时期,就已经在华夏大地有过大规模的应用,只是很可惜作为完整的文物没有整套保存下来。如今恰好自己要创办报社,就得用上最好的铜版活字印刷术,哪怕初期成本要高上许多,沉忆辰依旧在所不惜!
“是,东主。”
卞和点了点头,当即就吩咐郑祥等人去处理此事。
交代完这些后,沉忆辰再度把目光望向道场内的士子,聆听着他们的康慨陈词。
曾几何时自己还是一个低微小官的时候,也就如同在场的青年才俊那样,只能靠着言语去抗争,眼睁睁看着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却无力去更改。
如今身居高位,掌控了梦寐以求的权势,那些不能做、不敢做、不会做的改革,即将要一件件的在自己手中完成,人生在世总算没有荒度一生。
报社这边在紧锣密鼓的筹办着,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五月十五的望日大朝,这次上朝沉忆辰穿上了绯红的飞鱼服,走在文官的队列中引发了无数双羡慕的眼神。
还未到而立之年,就已经穿上了飞鱼赐服,配上了犀牛带。那么异日官居一品身穿蟒袍,配上腰玉,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大丈夫生当如此啊!
作为几个月来皇帝唯一举办的大常朝,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的成国公朱勇,此次也来到了上朝的武勋队列之中,新贵忠国公石亨第一时间便迎了上去问好。
“成国公,久违了,近来身体可还安好?”
石亨满脸的笑容,把姿态给放的很低,要知道现如今他位极人臣,加上骄横的性格。一般人别说让他主动问好,哪怕是对方过来恭维,往往都只能得到敷衍的摆手。
“身体还行,一点老毛病,忠国公如今看起来是容光焕发。”
成国公朱勇客气的回了一句,其实当年在边关的时候,他很看好骁勇善战的石亨,认为他将成为下一位大明的当世名将。
事实证明,论战功石亨确实当之无愧,可他的野心却膨胀的更快,屠龙者终成恶龙。
“人逢喜事精神爽,可能是最近与沉阁老把酒言欢了一场,心情愉快吧。”
石亨笑哈哈的说出这件事,他与沉忆辰联手看中就是背后成国公朱勇代表的老牌勋戚势力,现在到了试探一下对方态度的时候。
听到石亨说出这句话,成国公朱勇脸上神情闪现过一丝不自然,他完全不知道沉忆辰会跟石亨混在一起,可对方既然这么多了,那肯定确有此事。
沉忆辰想要做什么?
朱勇脸上神情细微的变化,立马就被石亨捕捉到眼中,他心中立马浮现出一股不满情绪。很明显沉忆辰没有把联手之事告诉成国公,代表着此子对自己有所保留。
当然,这种不满石亨是不会表达出来的,他依旧借势道:“成国公真乃虎父无犬子,沉阁老的才华学识令本公敬佩不已,特别是在一些国事上简直不谋而合,堪称为忘年知己!”
石亨把沉忆辰一顿夸赞,同时流露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与沉忆辰在“国事”上面达成了一致,双方成为了政治上的盟友。
至于是什么“国事”,想必今日参与朝会的官员均心知肚明,老牌勋戚跟文官集团是共同反对易储的,石亨希望能凭借这番话语,让成国公朱勇改变态度。
说实话石亨的话语,确实让成国公朱勇大感意外,他复爵之后已经很少参与朝政,更多是把展露头角的机会让给了嫡长子朱仪,为他日后顺利袭爵打下扎实的基础。
易储这件事情上面,朱勇跟沉忆辰没有任何沟通,他相信以对方的才能不需要自己过多叮嘱。另外哪怕身为父子,双方依然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跟倔犟,不可能就轻易的改变选择。
身为老牌勋戚之首,成国公朱勇必须捍卫嫡长子继承制,否则礼法崩坏后国将不国。但是沉忆辰如果真的跟忠国公石亨达成了某种协议,双方成为了政治上的盟友,那么朱勇就得考虑自己的决定,会不会站在儿子的对立面。
曾经亏欠了沉忆辰太多,褪去了锋芒的成国公朱勇,不想再与儿子成为“敌人”。
就在成国公朱勇心中思索权衡的时候,上朝的景阳钟声敲响,文武百官依次从午门左右两掖进入。沉忆辰如今身为内阁大臣兼兵部尚书,已然可以站在了文官的前排,恰好遥遥望见朱勇神情复杂的盯着自己。
文武有别加之隔着一扇巨大的午门,沉忆辰不知道成国公朱勇的眼神有何含义。只能说石亨在鲁莽武夫的形象下,隐藏着狡诈心机的一面,已经抢先沉忆辰一步开始借“势”了。
长长的百官队列来到奉天殿内外站立,很快伴随着一声鞭响钟鼓司开始奏乐,景泰帝朱祁玉在一众锦衣卫跟大汉将军的簇拥之下,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皇帝登上御座,朝臣们三呼万岁行礼,按照惯例来说就将进行到“奏事”环节。
奏章内容早就由内阁跟通政司选定,就等着大臣们照本宣科即可。不过这一次,却没有让通政司跟鸿胪寺官员进行引导“奏事”,相反司礼监掌印太监兴安来到了御台的中间,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
景泰帝朱祁玉今日上朝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昭告天下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