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南宫密谋 (二合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忠?
听到杨鸿泽说出这个名字,沉忆辰着实有些意外。
对于孙忠此人他还是有些好印象的,当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被王振冤枉施以荷校之刑,沉忆辰率领国子监生员叩阙鸣冤,会昌伯孙忠就帮着在太后面前说了几句好话,最终换来了王振的妥协退步。
现在杨鸿泽说孙忠囤积米粮,肆意的拉高粮价,相当于颠覆了沉忆辰的印象。
“你有证据吗?”
“没证据我会胡言乱语吗?”
杨鸿泽有些讥讽的回了一句,虽然他站在农家子的角度上,愿意参与缺粮饥荒之事,但不代表着双方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性。
沉忆辰的这种质疑,简直就是对自己的羞辱。
“你可知道正统十一年,会昌伯孙忠家奴韩兴向滨州百姓放贷子钱,本息连翻数倍,最终逼迫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事情?”
孙忠还做过这种事情?
正统十一年沉忆辰出镇山东治水,压根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朝廷一个外戚的家奴作恶事件,自然是不可能知道。
“还望细说。”
沉忆辰拱了拱手,态度表现的很客气。
对于沉忆辰的拱手客气,杨鸿泽表现的很受用,可能这是数年来第一次对方出现了“示弱”的架势。
“会昌伯孙忠早年为从九品的鸿胪寺序班,家境仅能称得上衣食无忧,远没达到钟鸣鼎食的地步。张太皇太后摄政期间,以身作则严厉压制外戚专权,从而导致会昌伯始终比不上朝中老牌勋戚的富足跟底蕴。”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伴随着太上皇亲政,会昌伯孙忠备受恩宠。从而开始大肆在京师置办产业敛财,后续更是不满足正常经营的收入,利用家奴行驶赌场、放贷、侵占等等手段,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正统十一年,会昌伯家奴孙兴在滨州放贷弄的怨声载道,当地有司实在看不下去向朝廷申诉此事,并且有言官顺势呈递奏章弹劾会昌伯。”
“沉中堂,你不妨猜猜结果如何?”
说吧,杨鸿泽脸上流露出一抹讽刺的笑容,几乎是把答桉给写在了脸上。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没错,太上皇念及会昌伯身为国戚,且并不知道家奴违法之事,仅仅处置了韩兴将他发配辽东铁岭卫戍边!”
“那这次囤积米粮,哄抬市价,又如何能证明与会昌伯有关?”
沉忆辰问出了关键点,正统十一年孙忠把锅甩给了家奴,这一次他完全可以故技重施。哪怕当政的并不是他亲外孙朱祁镇,可他女儿依旧是大明的皇太后,景泰帝朱祁玉依旧要给这个面子。
揪出幕后主使,才是问罪的关键!
“压根不需要证明,因为这一次市井上控制粮价的人,正是韩兴!”
听到杨鸿泽说出韩兴的名字,沉忆辰这才明白了,为何对方会如此愤怒。甚至不惜暂且放下与自己的恩怨过节,把哄抬粮价的幕后主使全盘托出。
会昌伯孙忠狂妄到这种地步,把发配戍边的罪人给弄回了京师,还光明正大的再行违法之事,称之为法外狂徒都不过分!
“没想到大明压制了七十余年的外戚,依旧没能彻底根除乱法的弊端。”
沉忆辰语气有些唏嘘的说了一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外戚的弊端,而是“人治”的弊端。
“现在你得知背后主使之人是谁,还敢接下此事赈灾济民吗?”
杨鸿泽目光注视着沉忆辰,这一次他的语气没有了讥讽的意味,相反有着一种他内心不愿承认的期待。
“当然,要是人人都趋利避害的话,这个世间还有公道正义可言吗?”
“至少我沉忆辰,不愿意做那个冷眼旁观者!”
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杨鸿泽一时说不出话来,内心里面可谓是五味杂陈。
杨鸿泽知道这些内幕,其实并不是什么调查的结果,而是他如今跟会昌伯本身就同属于太上皇的利益集团,对方压根就没有隐瞒这些。
甚至不仅仅是会昌伯孙忠主导了囤积米粮,哄抬粮价的行为,朝中很多勋戚高官同样有份。哪怕不是自己亲自参与进去,手下的追随者、附庸者、店铺家奴,或多或少保持了相同的默契。
毕竟只有到了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地步,他们才能合理合法的收购兼并田产,买下更多的家奴,租下更多的佃户,维持着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
否则单单靠着朝廷那点微薄的愤怒,以及比擦屁股纸强不到哪里去的大明宝钞,如何能当人上人?
说句更为夸张的话语,哪怕像英国公府、成国公府这样的顶级勋戚,都很难保证手下的店铺农庄出淤泥而不染。
杨鸿泽正是知道背后的阻力跟难处,他才选择了保持沉默,直至看到沉忆辰毅然决然的接下为民请命,羡慕、嫉妒、敬佩、向往种种情绪接踵而至,造成了他非常纠结的内心情绪。
“大明北境出现饥荒的原因,除了以会昌伯孙忠为首的权贵囤粮,哄抬粮价外,本质是供给远远不足。哪怕你抑制住了粮价上涨,依旧无法解决米粮紧缺的局面,治标不治本。”
说罢,杨鸿泽沉默了一会儿,才继续开口说道:“但不管过程如何,我希望你能做到让百姓不再饥寒交迫。”
说完这句话后,杨鸿泽就把目光望向号房,不再与沉忆辰多言。
为期九天的景泰元年乙己科会试,正在按部就班举行的同时,紫禁城内同样在名义上被封锁住的南宫,却并没有真正的达成封闭状态,收到太上皇秘密两匹好马相赠的张軏,此刻出现在了南宫之内!
见到张軏前来,看守朱祁镇的老太监阮浪,很识趣的从院内离开,站在了宫门之外放哨。
阮浪是明成祖时期南征带来的安南人,要知道当年大明南征过程之中,对于藩邦蛮夷一律采取“斩草除根”的战略,敢于反抗者成年直接斩杀,幼年阉割带入宫中成为太监。
包括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实则也是云南之战阉割的幼童俘虏。
阮浪历经五朝,可以说是看着明英宗朱祁镇长大,从情感上自然要更加亲近。景泰帝朱祁玉让他看守,毫无悬念的直接被策反,倒是成为了太上皇的亲信。
只能说景泰帝朱祁玉的根基不稳,不仅仅是表现在外朝官员中没有足够的亲信势力,内官除了少数几个潜邸时期的亲信太监外,同样找不到足够信任的人手。
加之朱祁玉哪怕狠下杀心,囚禁了自己的兄长朱祁镇,却在待遇上依旧没有苛刻。不单单是保持着太监宫女服侍,甚至就连曾经的妃嫔都来了南宫相伴,从而历史上才能繁衍出这么多子嗣。
也就是说朱祁镇虽然被囚禁南宫,但妃嫔却可以自由出入,再加上太监跟守卫大多在情感上偏向于太上皇,封锁南宫变成了名存实亡。
如今任职右都督的张軏,就是在宫中太监跟守卫的帮助之下,才能悄无声息的进入到南宫之中。
“臣右都督张軏,叩见上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盘坐在卧榻之上的朱祁镇,张軏无比恭敬了行了五拜三叩大礼。
很多时候从礼仪称呼中,就能读懂对方的态度,很明显张軏已经决定死心塌地的站在朱祁镇这边。
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原因,就在于皇太后孙氏,下令司设监掌印太监去交好武清候石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方并没有明确拒绝皇太后的拉拢,展现出一种观望暧昧的态度。
张軏知道石亨非池中之物,更为可怕的是他还有着疯狂的野心,一个掌管五军营的武清候爵位,没有办法满足石亨的胃口,他想要的时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如果石亨动摇了,那宫中二帝势力将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胜利的天平将逐渐向着太上皇朱祁镇倾斜,到了应该追加筹码的时候。
见到张軏态度如此恭敬,朱祁镇的脸上充满了笑容,直接从起身过去亲手扶起,还无比亲近的说道:“张爱卿乃朕的股肱之臣,如今身处南宫何需行此大礼?”
“君臣有别,就算陛下厚爱,微臣也要恪守臣子本分!”
张軏的这个回答,让朱祁镇心中感到愈发的满意,他有些感慨的说道:“如果满朝文武俱像张爱卿这般忠君爱国,可能就没有朕今日退居南宫的一幕了。”
别的话张軏还敢接,这句话在没有弄清楚太上皇意图之前,他只能躬身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张爱卿,朕在塞外便曾听闻,英国公的爵位传给了庶子张懋,这等无视嫡庶长幼之举,简直就是与礼不合!”
朱祁镇说这话的时候,简直就是一脸的愤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张軏有着感同身受之举。按照礼法自己是父皇唯一的嫡子,郕王压根就没有资格窃据至尊之位。如此礼乐崩坏,日后岂不是国将不国?
同样这句话也说到了张軏的心坎上,他终于忍不住愤愤不平回道:“兄长在世之时,从未说过要让庶子袭爵,只可惜在土木堡一战马革裹尸,陛下便做主让那张懋继承了爵位。”
“一个年仅九岁的幼子,何德何能掌管偌大的英国公府?”
“张爱卿所言甚是,朕对此事深有同感,自古传承立嫡立长。如果朕能再登大宝之位,定拨乱反正还一个朗朗乾坤!”
英国公爵位,就是孙太后早就许诺给张軏的筹码,现在通过朱祁镇的嘴中说出来,就相当于君无戏言板上钉钉。
当然前提是,朱祁镇是否还能重登大宝之位?
“上皇圣明!”
张軏得到了想要的承诺,再度跪下以示忠诚,到了这一步朱祁镇也无需在遮遮掩掩,直接开口道:“朕御驾亲政鞑虏,命郕王居监国之职,暂代大统之位。”
“未曾想要雀占鸠巢,朕逼迫禅让退位成了上皇,囚禁于这南宫之内。”
“郕王目无君上,目无兄长,乃为天地所不容。可如今朝中奸邪当道,迫切需要如张爱卿这样的忠义之臣振臂高呼,不知张爱卿可否愿意与朕一同再创开明盛世?”
朱祁镇囚禁于南宫之中,堪称是度日如年,时时刻刻担心着朱祁玉会向自己下手,某天宫中传出来上皇暴毙的消息。并且再这样拖延下去,等待景泰元年的大比结束,就有着一批属于景泰帝的天子门生进入朝中。
可别小看了天子门生的作用,很难说里面不会出现第二位沉忆辰这样的狠角色,起到改变朝局的关键作用。
钦点沉忆辰为三元及第,是朱祁镇这辈子目前为止最后悔的事情,御驾亲征都只能排在后面。死亡的威胁加上时间的紧迫感,他需要尽快拉拢张軏等效忠于自己的老臣政变。
否则时间拖的越久,复辟的希望就越低!
面对朱祁镇的询问,张軏内心情绪汹涌澎湃,他下意识想要应承下来,只不过话到嘴边却始终没有说出口。
不管英国公爵位有多么的诱人,从龙之功多么的近在迟尺。但选择造反就是一条没有回头的道路,要么功成,要么身死,乃至于全家覆灭!
当今陛下一系列操作,在三辞三让后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明英宗的法统授权,再加上救时之君跟蒙古大汗臣服带来的威望,真的能政变成功吗?
“张卿,莫让朕失望!”
看着张軏久久没有给出确定的答复,朱祁镇的语气瞬间变得有些冰冷起来。
北狩这段经历,让他变得扭曲猜疑,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意气风发的明英宗。他复辟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朝廷天下,纯粹是为了复仇跟权势。
不能效忠于自己的人,那便是自己的敌人!
朱祁镇冰冷的语气,惊醒了张軏心中的犹豫,他慌忙解释道:“臣并非不愿与上皇共创开明盛世,而是如今朝廷兵马俱在于谦跟沉忆辰的掌控之下。”
“如果武清侯石亨没弃暗投明,恐怕上皇再登大统之位艰难险阻!”
复辟的关键就在于掌兵,其中核心点就是石亨手中的五军营,如果他没被拉拢,张軏无论如何都不敢赌上全副身家。
孙忠?
听到杨鸿泽说出这个名字,沉忆辰着实有些意外。
对于孙忠此人他还是有些好印象的,当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被王振冤枉施以荷校之刑,沉忆辰率领国子监生员叩阙鸣冤,会昌伯孙忠就帮着在太后面前说了几句好话,最终换来了王振的妥协退步。
现在杨鸿泽说孙忠囤积米粮,肆意的拉高粮价,相当于颠覆了沉忆辰的印象。
“你有证据吗?”
“没证据我会胡言乱语吗?”
杨鸿泽有些讥讽的回了一句,虽然他站在农家子的角度上,愿意参与缺粮饥荒之事,但不代表着双方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性。
沉忆辰的这种质疑,简直就是对自己的羞辱。
“你可知道正统十一年,会昌伯孙忠家奴韩兴向滨州百姓放贷子钱,本息连翻数倍,最终逼迫无数百姓家破人亡的事情?”
孙忠还做过这种事情?
正统十一年沉忆辰出镇山东治水,压根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朝廷一个外戚的家奴作恶事件,自然是不可能知道。
“还望细说。”
沉忆辰拱了拱手,态度表现的很客气。
对于沉忆辰的拱手客气,杨鸿泽表现的很受用,可能这是数年来第一次对方出现了“示弱”的架势。
“会昌伯孙忠早年为从九品的鸿胪寺序班,家境仅能称得上衣食无忧,远没达到钟鸣鼎食的地步。张太皇太后摄政期间,以身作则严厉压制外戚专权,从而导致会昌伯始终比不上朝中老牌勋戚的富足跟底蕴。”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伴随着太上皇亲政,会昌伯孙忠备受恩宠。从而开始大肆在京师置办产业敛财,后续更是不满足正常经营的收入,利用家奴行驶赌场、放贷、侵占等等手段,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正统十一年,会昌伯家奴孙兴在滨州放贷弄的怨声载道,当地有司实在看不下去向朝廷申诉此事,并且有言官顺势呈递奏章弹劾会昌伯。”
“沉中堂,你不妨猜猜结果如何?”
说吧,杨鸿泽脸上流露出一抹讽刺的笑容,几乎是把答桉给写在了脸上。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没错,太上皇念及会昌伯身为国戚,且并不知道家奴违法之事,仅仅处置了韩兴将他发配辽东铁岭卫戍边!”
“那这次囤积米粮,哄抬市价,又如何能证明与会昌伯有关?”
沉忆辰问出了关键点,正统十一年孙忠把锅甩给了家奴,这一次他完全可以故技重施。哪怕当政的并不是他亲外孙朱祁镇,可他女儿依旧是大明的皇太后,景泰帝朱祁玉依旧要给这个面子。
揪出幕后主使,才是问罪的关键!
“压根不需要证明,因为这一次市井上控制粮价的人,正是韩兴!”
听到杨鸿泽说出韩兴的名字,沉忆辰这才明白了,为何对方会如此愤怒。甚至不惜暂且放下与自己的恩怨过节,把哄抬粮价的幕后主使全盘托出。
会昌伯孙忠狂妄到这种地步,把发配戍边的罪人给弄回了京师,还光明正大的再行违法之事,称之为法外狂徒都不过分!
“没想到大明压制了七十余年的外戚,依旧没能彻底根除乱法的弊端。”
沉忆辰语气有些唏嘘的说了一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外戚的弊端,而是“人治”的弊端。
“现在你得知背后主使之人是谁,还敢接下此事赈灾济民吗?”
杨鸿泽目光注视着沉忆辰,这一次他的语气没有了讥讽的意味,相反有着一种他内心不愿承认的期待。
“当然,要是人人都趋利避害的话,这个世间还有公道正义可言吗?”
“至少我沉忆辰,不愿意做那个冷眼旁观者!”
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杨鸿泽一时说不出话来,内心里面可谓是五味杂陈。
杨鸿泽知道这些内幕,其实并不是什么调查的结果,而是他如今跟会昌伯本身就同属于太上皇的利益集团,对方压根就没有隐瞒这些。
甚至不仅仅是会昌伯孙忠主导了囤积米粮,哄抬粮价的行为,朝中很多勋戚高官同样有份。哪怕不是自己亲自参与进去,手下的追随者、附庸者、店铺家奴,或多或少保持了相同的默契。
毕竟只有到了普通百姓家破人亡的地步,他们才能合理合法的收购兼并田产,买下更多的家奴,租下更多的佃户,维持着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
否则单单靠着朝廷那点微薄的愤怒,以及比擦屁股纸强不到哪里去的大明宝钞,如何能当人上人?
说句更为夸张的话语,哪怕像英国公府、成国公府这样的顶级勋戚,都很难保证手下的店铺农庄出淤泥而不染。
杨鸿泽正是知道背后的阻力跟难处,他才选择了保持沉默,直至看到沉忆辰毅然决然的接下为民请命,羡慕、嫉妒、敬佩、向往种种情绪接踵而至,造成了他非常纠结的内心情绪。
“大明北境出现饥荒的原因,除了以会昌伯孙忠为首的权贵囤粮,哄抬粮价外,本质是供给远远不足。哪怕你抑制住了粮价上涨,依旧无法解决米粮紧缺的局面,治标不治本。”
说罢,杨鸿泽沉默了一会儿,才继续开口说道:“但不管过程如何,我希望你能做到让百姓不再饥寒交迫。”
说完这句话后,杨鸿泽就把目光望向号房,不再与沉忆辰多言。
为期九天的景泰元年乙己科会试,正在按部就班举行的同时,紫禁城内同样在名义上被封锁住的南宫,却并没有真正的达成封闭状态,收到太上皇秘密两匹好马相赠的张軏,此刻出现在了南宫之内!
见到张軏前来,看守朱祁镇的老太监阮浪,很识趣的从院内离开,站在了宫门之外放哨。
阮浪是明成祖时期南征带来的安南人,要知道当年大明南征过程之中,对于藩邦蛮夷一律采取“斩草除根”的战略,敢于反抗者成年直接斩杀,幼年阉割带入宫中成为太监。
包括大名鼎鼎的三宝太监郑和,实则也是云南之战阉割的幼童俘虏。
阮浪历经五朝,可以说是看着明英宗朱祁镇长大,从情感上自然要更加亲近。景泰帝朱祁玉让他看守,毫无悬念的直接被策反,倒是成为了太上皇的亲信。
只能说景泰帝朱祁玉的根基不稳,不仅仅是表现在外朝官员中没有足够的亲信势力,内官除了少数几个潜邸时期的亲信太监外,同样找不到足够信任的人手。
加之朱祁玉哪怕狠下杀心,囚禁了自己的兄长朱祁镇,却在待遇上依旧没有苛刻。不单单是保持着太监宫女服侍,甚至就连曾经的妃嫔都来了南宫相伴,从而历史上才能繁衍出这么多子嗣。
也就是说朱祁镇虽然被囚禁南宫,但妃嫔却可以自由出入,再加上太监跟守卫大多在情感上偏向于太上皇,封锁南宫变成了名存实亡。
如今任职右都督的张軏,就是在宫中太监跟守卫的帮助之下,才能悄无声息的进入到南宫之中。
“臣右都督张軏,叩见上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盘坐在卧榻之上的朱祁镇,张軏无比恭敬了行了五拜三叩大礼。
很多时候从礼仪称呼中,就能读懂对方的态度,很明显张軏已经决定死心塌地的站在朱祁镇这边。
促使他下定决心的原因,就在于皇太后孙氏,下令司设监掌印太监去交好武清候石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方并没有明确拒绝皇太后的拉拢,展现出一种观望暧昧的态度。
张軏知道石亨非池中之物,更为可怕的是他还有着疯狂的野心,一个掌管五军营的武清候爵位,没有办法满足石亨的胃口,他想要的时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如果石亨动摇了,那宫中二帝势力将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胜利的天平将逐渐向着太上皇朱祁镇倾斜,到了应该追加筹码的时候。
见到张軏态度如此恭敬,朱祁镇的脸上充满了笑容,直接从起身过去亲手扶起,还无比亲近的说道:“张爱卿乃朕的股肱之臣,如今身处南宫何需行此大礼?”
“君臣有别,就算陛下厚爱,微臣也要恪守臣子本分!”
张軏的这个回答,让朱祁镇心中感到愈发的满意,他有些感慨的说道:“如果满朝文武俱像张爱卿这般忠君爱国,可能就没有朕今日退居南宫的一幕了。”
别的话张軏还敢接,这句话在没有弄清楚太上皇意图之前,他只能躬身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张爱卿,朕在塞外便曾听闻,英国公的爵位传给了庶子张懋,这等无视嫡庶长幼之举,简直就是与礼不合!”
朱祁镇说这话的时候,简直就是一脸的愤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张軏有着感同身受之举。按照礼法自己是父皇唯一的嫡子,郕王压根就没有资格窃据至尊之位。如此礼乐崩坏,日后岂不是国将不国?
同样这句话也说到了张軏的心坎上,他终于忍不住愤愤不平回道:“兄长在世之时,从未说过要让庶子袭爵,只可惜在土木堡一战马革裹尸,陛下便做主让那张懋继承了爵位。”
“一个年仅九岁的幼子,何德何能掌管偌大的英国公府?”
“张爱卿所言甚是,朕对此事深有同感,自古传承立嫡立长。如果朕能再登大宝之位,定拨乱反正还一个朗朗乾坤!”
英国公爵位,就是孙太后早就许诺给张軏的筹码,现在通过朱祁镇的嘴中说出来,就相当于君无戏言板上钉钉。
当然前提是,朱祁镇是否还能重登大宝之位?
“上皇圣明!”
张軏得到了想要的承诺,再度跪下以示忠诚,到了这一步朱祁镇也无需在遮遮掩掩,直接开口道:“朕御驾亲政鞑虏,命郕王居监国之职,暂代大统之位。”
“未曾想要雀占鸠巢,朕逼迫禅让退位成了上皇,囚禁于这南宫之内。”
“郕王目无君上,目无兄长,乃为天地所不容。可如今朝中奸邪当道,迫切需要如张爱卿这样的忠义之臣振臂高呼,不知张爱卿可否愿意与朕一同再创开明盛世?”
朱祁镇囚禁于南宫之中,堪称是度日如年,时时刻刻担心着朱祁玉会向自己下手,某天宫中传出来上皇暴毙的消息。并且再这样拖延下去,等待景泰元年的大比结束,就有着一批属于景泰帝的天子门生进入朝中。
可别小看了天子门生的作用,很难说里面不会出现第二位沉忆辰这样的狠角色,起到改变朝局的关键作用。
钦点沉忆辰为三元及第,是朱祁镇这辈子目前为止最后悔的事情,御驾亲征都只能排在后面。死亡的威胁加上时间的紧迫感,他需要尽快拉拢张軏等效忠于自己的老臣政变。
否则时间拖的越久,复辟的希望就越低!
面对朱祁镇的询问,张軏内心情绪汹涌澎湃,他下意识想要应承下来,只不过话到嘴边却始终没有说出口。
不管英国公爵位有多么的诱人,从龙之功多么的近在迟尺。但选择造反就是一条没有回头的道路,要么功成,要么身死,乃至于全家覆灭!
当今陛下一系列操作,在三辞三让后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明英宗的法统授权,再加上救时之君跟蒙古大汗臣服带来的威望,真的能政变成功吗?
“张卿,莫让朕失望!”
看着张軏久久没有给出确定的答复,朱祁镇的语气瞬间变得有些冰冷起来。
北狩这段经历,让他变得扭曲猜疑,早就不是当初的那个意气风发的明英宗。他复辟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朝廷天下,纯粹是为了复仇跟权势。
不能效忠于自己的人,那便是自己的敌人!
朱祁镇冰冷的语气,惊醒了张軏心中的犹豫,他慌忙解释道:“臣并非不愿与上皇共创开明盛世,而是如今朝廷兵马俱在于谦跟沉忆辰的掌控之下。”
“如果武清侯石亨没弃暗投明,恐怕上皇再登大统之位艰难险阻!”
复辟的关键就在于掌兵,其中核心点就是石亨手中的五军营,如果他没被拉拢,张軏无论如何都不敢赌上全副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