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东华唱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重生大宋之哥哥救我第一卷政和风云118东华唱名一夜过去。
第二天,张浚才有些颓丧的回到了天波府。
杨峥见了,不由打趣,“呦,新郎官回来了,这是哪家姑娘有福啊?”
张浚撇了杨峥一眼,一脸的生无可恋。
咋的了这是,这咋成霜打的茄子了?
这是对亲家不满意?
“对方不是勋贵?”
张浚摇了摇头。
“那是对方身份太低?”
张浚继续摇头。
“那是对方女儿太丑?”
张浚依旧摇头。
对方又是勋贵,身份也不低,女儿也不臭,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杨峥冷哼一声,“那是为何,难不成是对方欺负你?你堂堂二甲进士,还能让对方欺负了?居然让你这般哭丧着脸?你行不行?”
不知道杨峥那句话触动了张浚,张浚竟是不觉双目流出泪来。
哎呀,这是咋了,这到底是受啥委屈了?
杨峥赶紧安慰。
好半晌,张浚才说出事情原委。
原来昨天将张浚绑走的人家姓潘。
没错,就是潘美的那个潘家,在演义中被说成是杨家死对头的那个潘家。当然事实上,这种针锋相对,其实并不存在,甚至潘杨两家同为武勋世家,颇为交好。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两家家中在朝中有分量的人逐渐淡去,潘杨两家逐渐没落,渐渐的也就断了往来。
潘家作为大宋开国元勋,作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潘美更是有拥立之功,自不是普通世家可比。就算家道中落,逐渐淡出朝堂,但烂船还有三斤钉,虽然这些年没有什么有出息的任务,但潘家至少在汴京城中还有一席之地,家底还在。
不像杨家,早已落魄,流落草莽,连在汴京的府邸都丢了。
如今的潘家之主,名为潘意,是潘美的玄孙,算是潘家第六代掌门人,如今官拜左卫将军。
当然这不过是个虚职,并未有实权。潘意能得此职,乃是因为尚了公主。
潘意之妻乃是德国长公主,是神宗赵顼最小的女儿,钦成皇后亲生,绝对的嫡亲长公主。
潘意能尚公主,也从侧面说明,潘家势力犹在。当然,这也是因为大宋无人,守边戍卫,还需要这些将门支撑,这才让这些将门得以在朝堂存身。
不然只怕早都被韩琦之流赶尽杀绝了。君不见狄青下场之惨淡。
按理说,潘家还没有没落到需要去榜下捉婿的程度,以潘家的家世,就算是招上门女婿,只要放出风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挤破脑袋也愿意去。
可是潘家却这么做了,实在是因为潘家如今的日子有些不好过,潘意之妻虽是德国长公主,可是却是神宗所封,她与哲宗乃是一母同胞,可是跟当今官家赵佶,却非一母所生。
所以德国公主虽贵为公主,却并不得太后向氏所喜,因此在赵佶面前自也是说不上什么话。
潘意和德国公主虽然育有一儿,但奈何早夭,如今仅有一女潘宁。潘意和德国公主多年无所处,眼瞅着潘家便要就此断了香火。潘意这才动了心思,索性招个上门女婿回来。
但这上门女婿自是要好好挑选才行,若是招回来个歪瓜裂枣,不堪大用的,一来辱没了自家女儿,二来也对日渐衰败的潘家于事无补。
大宋男儿千千万,这合心意的好男儿上哪找去?大宋有句老话,叫“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于是潘意将目光放到了即将放榜的殿试上面。
咱别的也不挑,就绑个状元回来,那一定是好男儿中的好男儿。而且以潘家的家世,也不算辱没,其他那些想要抢婿的自也不敢和潘家对线。
所以当张浚在东华门喊着“中了状元”的时候,潘家的官家便带着家丁上去,三下五除二将张浚绑了回去。
呆等到张浚解释清楚,他们抓错了人,自己不是状元,潘意傻了眼。
可是事到如今,再想去抓,已经晚了,能抓的早被人家抓赶紧了。
你说直接去天波府绑了杨峥回来?反正潘杨两家也算世代交好?
可是一来潘意从张浚口中得知,杨峥已有婚约,二来潘意也拉不下这个脸来。
若是让旁人知道他潘家榜下捉婿,却捉错了人,这笑话传出去,他潘家的脸还往哪搁?
然后再一听张浚是留候后人,这家世也算不俗了,矮子里拔将军,虽然没有捉到允文允武的杨峥,但是抓了个杨峥的结拜兄弟,留候后人,也算能聊以安慰了。
况且潘意和张浚一番交流下来,觉得这张浚言谈举止都是上上之选,也能抗的起挽回潘家颓势的大旗。索性便将错就错,当场要收了张浚当女婿。
张浚起先还不愿意,他堂堂留候后人,岂能就此轻易被人捉了女婿。不过考虑到潘家也算是大宋老牌贵胄,大树虽有腐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倒也是有些资本。
而真正让张浚下定决心,心悦诚服的,还是等见到了潘意的夫人,他未来的丈母娘德国长公主,张浚立时便改了口。
你道为啥,还不是因为人家长的美吗?
别误会,不是贪恋丈母娘的颜值,而是因为有这种颜值的母亲,再加上那潘意也是继承了潘美的优良传统,那就是一个美字。有这样颜值的父母,生出来的女儿能丑吗?
自诩万花丛中过的张浚,顿时一百个愿意。
当然入赘是不可能入赘的,我张浚堂堂留候后人,怎么能够入赘?潘家也不行,你以为长得美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不,我做人还是有底线的。
不过到时候生两儿子,可以有一个姓潘。
得了张浚这个答复,潘意琢磨一下,不入赘就不入赘吧,潘家后继有人就行。
可是却不想张浚是愿意了,人家潘家小姐潘宁却不乐意了。
原本听说状元是杨峥,潘宁心中还自觉满意,毕竟杨峥的大名在汴京城已是人尽皆知,这样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才能配的上她潘大小姐。
可是却不成想杨峥变张浚,这文采嘛,好歹是个二甲进士,也算是马马虎虎,但是要说这武,那先过的了我潘大小姐手中大刀再说。
没错,潘意无子,自是只能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与女儿潘宁,不使潘家绝艺断绝。
潘宁自幼习武,武力值不输男儿。
所以,潘大小姐提了条件,想要取我,那先得胜了我。
这下可难坏了张浚,他虽然跟着杨峥学了几手,可是却志不在此,并未下什么功夫。
更何况看到潘大小姐那张天仙般的面庞,张浚除了心动,哪哪都动不了了。
所以哪里是潘大小姐的对手,潘大小姐都还没热身,张浚便已经输的彻彻底底。
在潘大小姐的一番痛殴之下,张浚算是认清了现实,想要娶个漂亮老婆,就,还挺难的。
所以张浚一脸哭丧的回了天波府。
杨峥听完张浚的讲述,不觉面色古怪。
“你想不想娶潘家大小姐?”
张浚点头如捣蒜。
得,没救了,有一个被女色所迷的,拉出去埋了吧。
我为什么要说又?
杨峥站起身,拍了拍张浚的肩膀。
“德远,明日起,你便随我习武,做大哥的,定然倾囊相授,定叫你抱的美人归。”
不要啊,我不想习武啊,我堂堂读书人,好好的书不读,习什么武啊。
想到此,张浚脑中不由浮现出,潘宁大小姐带着嘲讽的绝美面庞来,不觉一咬牙。
“淦!”
不就是肝吗?谁怕谁啊,这潘宁我娶定了。
还是大哥仗义。
做着美梦的张浚,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
三日后。
杨峥穿着一身鸿胪寺送来的制式袍服,等在了东华门外。
起身后跟着的事榜眼何栗,探花赵伯瑋,其余众人如马守、傅中行、秦桧、张浚,以及其余百名新晋进士,袍服整齐,依次排列,整整齐齐的等在了东华门外。
等着觐见官家,由官家挨个唱名,赐第封官。
自从韩琦那句,让狄青羞愤欲死,郁郁而终的,“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出口后,这句话便一直流传至今。
所谓东华门外唱名,便是在东华门外呼喊出每位高中进士者的名字,宣布某人高中。
据传乃是始于宋太宗,据说太宗雍熙二年,太宗按名次在崇政殿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
太宗通过这一举措,来突显了大宋朝廷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官家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只是其后有所改变。
太宗那年,只得进士二十五人,所以由太宗唱名的方式,来公布考试结果。
可是,随着之后应考人数的不断增加,尤其是真宗赵恒说出“书中自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之后,每届参考的人数更是暴涨,甚至一度一届登科超过二三百人。
有时候录取的人少了,还会有人闹事,所以如今每科开考,取士人数都在百人以上,更是从三甲增加到五甲。
这人数一多,你还让官家亲自“临轩唱名”,他就有些不合适了。
而且像那日东华门前那乱糟糟的景象,让官家见了像什么话?让官家看着自己的未来股肱,被人绑回去做女婿吗?
那不合适,绑女婿这事你能拦吗?那必须不能,也拦不住啊,所以官家还是不见为秒。
而且,这乱糟糟的,万一再有人见别人登科,自己落榜,心生嫉妒不满,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可怎么办?
那场面,谁控制的住?
你让官家怎么看?你让百姓怎么看?
重生大宋之哥哥救我第一卷政和风云118东华唱名一夜过去。
第二天,张浚才有些颓丧的回到了天波府。
杨峥见了,不由打趣,“呦,新郎官回来了,这是哪家姑娘有福啊?”
张浚撇了杨峥一眼,一脸的生无可恋。
咋的了这是,这咋成霜打的茄子了?
这是对亲家不满意?
“对方不是勋贵?”
张浚摇了摇头。
“那是对方身份太低?”
张浚继续摇头。
“那是对方女儿太丑?”
张浚依旧摇头。
对方又是勋贵,身份也不低,女儿也不臭,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杨峥冷哼一声,“那是为何,难不成是对方欺负你?你堂堂二甲进士,还能让对方欺负了?居然让你这般哭丧着脸?你行不行?”
不知道杨峥那句话触动了张浚,张浚竟是不觉双目流出泪来。
哎呀,这是咋了,这到底是受啥委屈了?
杨峥赶紧安慰。
好半晌,张浚才说出事情原委。
原来昨天将张浚绑走的人家姓潘。
没错,就是潘美的那个潘家,在演义中被说成是杨家死对头的那个潘家。当然事实上,这种针锋相对,其实并不存在,甚至潘杨两家同为武勋世家,颇为交好。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两家家中在朝中有分量的人逐渐淡去,潘杨两家逐渐没落,渐渐的也就断了往来。
潘家作为大宋开国元勋,作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潘美更是有拥立之功,自不是普通世家可比。就算家道中落,逐渐淡出朝堂,但烂船还有三斤钉,虽然这些年没有什么有出息的任务,但潘家至少在汴京城中还有一席之地,家底还在。
不像杨家,早已落魄,流落草莽,连在汴京的府邸都丢了。
如今的潘家之主,名为潘意,是潘美的玄孙,算是潘家第六代掌门人,如今官拜左卫将军。
当然这不过是个虚职,并未有实权。潘意能得此职,乃是因为尚了公主。
潘意之妻乃是德国长公主,是神宗赵顼最小的女儿,钦成皇后亲生,绝对的嫡亲长公主。
潘意能尚公主,也从侧面说明,潘家势力犹在。当然,这也是因为大宋无人,守边戍卫,还需要这些将门支撑,这才让这些将门得以在朝堂存身。
不然只怕早都被韩琦之流赶尽杀绝了。君不见狄青下场之惨淡。
按理说,潘家还没有没落到需要去榜下捉婿的程度,以潘家的家世,就算是招上门女婿,只要放出风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挤破脑袋也愿意去。
可是潘家却这么做了,实在是因为潘家如今的日子有些不好过,潘意之妻虽是德国长公主,可是却是神宗所封,她与哲宗乃是一母同胞,可是跟当今官家赵佶,却非一母所生。
所以德国公主虽贵为公主,却并不得太后向氏所喜,因此在赵佶面前自也是说不上什么话。
潘意和德国公主虽然育有一儿,但奈何早夭,如今仅有一女潘宁。潘意和德国公主多年无所处,眼瞅着潘家便要就此断了香火。潘意这才动了心思,索性招个上门女婿回来。
但这上门女婿自是要好好挑选才行,若是招回来个歪瓜裂枣,不堪大用的,一来辱没了自家女儿,二来也对日渐衰败的潘家于事无补。
大宋男儿千千万,这合心意的好男儿上哪找去?大宋有句老话,叫“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于是潘意将目光放到了即将放榜的殿试上面。
咱别的也不挑,就绑个状元回来,那一定是好男儿中的好男儿。而且以潘家的家世,也不算辱没,其他那些想要抢婿的自也不敢和潘家对线。
所以当张浚在东华门喊着“中了状元”的时候,潘家的官家便带着家丁上去,三下五除二将张浚绑了回去。
呆等到张浚解释清楚,他们抓错了人,自己不是状元,潘意傻了眼。
可是事到如今,再想去抓,已经晚了,能抓的早被人家抓赶紧了。
你说直接去天波府绑了杨峥回来?反正潘杨两家也算世代交好?
可是一来潘意从张浚口中得知,杨峥已有婚约,二来潘意也拉不下这个脸来。
若是让旁人知道他潘家榜下捉婿,却捉错了人,这笑话传出去,他潘家的脸还往哪搁?
然后再一听张浚是留候后人,这家世也算不俗了,矮子里拔将军,虽然没有捉到允文允武的杨峥,但是抓了个杨峥的结拜兄弟,留候后人,也算能聊以安慰了。
况且潘意和张浚一番交流下来,觉得这张浚言谈举止都是上上之选,也能抗的起挽回潘家颓势的大旗。索性便将错就错,当场要收了张浚当女婿。
张浚起先还不愿意,他堂堂留候后人,岂能就此轻易被人捉了女婿。不过考虑到潘家也算是大宋老牌贵胄,大树虽有腐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倒也是有些资本。
而真正让张浚下定决心,心悦诚服的,还是等见到了潘意的夫人,他未来的丈母娘德国长公主,张浚立时便改了口。
你道为啥,还不是因为人家长的美吗?
别误会,不是贪恋丈母娘的颜值,而是因为有这种颜值的母亲,再加上那潘意也是继承了潘美的优良传统,那就是一个美字。有这样颜值的父母,生出来的女儿能丑吗?
自诩万花丛中过的张浚,顿时一百个愿意。
当然入赘是不可能入赘的,我张浚堂堂留候后人,怎么能够入赘?潘家也不行,你以为长得美就可以为所欲为吗?不,我做人还是有底线的。
不过到时候生两儿子,可以有一个姓潘。
得了张浚这个答复,潘意琢磨一下,不入赘就不入赘吧,潘家后继有人就行。
可是却不想张浚是愿意了,人家潘家小姐潘宁却不乐意了。
原本听说状元是杨峥,潘宁心中还自觉满意,毕竟杨峥的大名在汴京城已是人尽皆知,这样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才能配的上她潘大小姐。
可是却不成想杨峥变张浚,这文采嘛,好歹是个二甲进士,也算是马马虎虎,但是要说这武,那先过的了我潘大小姐手中大刀再说。
没错,潘意无子,自是只能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与女儿潘宁,不使潘家绝艺断绝。
潘宁自幼习武,武力值不输男儿。
所以,潘大小姐提了条件,想要取我,那先得胜了我。
这下可难坏了张浚,他虽然跟着杨峥学了几手,可是却志不在此,并未下什么功夫。
更何况看到潘大小姐那张天仙般的面庞,张浚除了心动,哪哪都动不了了。
所以哪里是潘大小姐的对手,潘大小姐都还没热身,张浚便已经输的彻彻底底。
在潘大小姐的一番痛殴之下,张浚算是认清了现实,想要娶个漂亮老婆,就,还挺难的。
所以张浚一脸哭丧的回了天波府。
杨峥听完张浚的讲述,不觉面色古怪。
“你想不想娶潘家大小姐?”
张浚点头如捣蒜。
得,没救了,有一个被女色所迷的,拉出去埋了吧。
我为什么要说又?
杨峥站起身,拍了拍张浚的肩膀。
“德远,明日起,你便随我习武,做大哥的,定然倾囊相授,定叫你抱的美人归。”
不要啊,我不想习武啊,我堂堂读书人,好好的书不读,习什么武啊。
想到此,张浚脑中不由浮现出,潘宁大小姐带着嘲讽的绝美面庞来,不觉一咬牙。
“淦!”
不就是肝吗?谁怕谁啊,这潘宁我娶定了。
还是大哥仗义。
做着美梦的张浚,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
三日后。
杨峥穿着一身鸿胪寺送来的制式袍服,等在了东华门外。
起身后跟着的事榜眼何栗,探花赵伯瑋,其余众人如马守、傅中行、秦桧、张浚,以及其余百名新晋进士,袍服整齐,依次排列,整整齐齐的等在了东华门外。
等着觐见官家,由官家挨个唱名,赐第封官。
自从韩琦那句,让狄青羞愤欲死,郁郁而终的,“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出口后,这句话便一直流传至今。
所谓东华门外唱名,便是在东华门外呼喊出每位高中进士者的名字,宣布某人高中。
据传乃是始于宋太宗,据说太宗雍熙二年,太宗按名次在崇政殿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
太宗通过这一举措,来突显了大宋朝廷对科举选才的重视。自此以后,官家临轩唱名,赐第之制一直延续下来,只是其后有所改变。
太宗那年,只得进士二十五人,所以由太宗唱名的方式,来公布考试结果。
可是,随着之后应考人数的不断增加,尤其是真宗赵恒说出“书中自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之后,每届参考的人数更是暴涨,甚至一度一届登科超过二三百人。
有时候录取的人少了,还会有人闹事,所以如今每科开考,取士人数都在百人以上,更是从三甲增加到五甲。
这人数一多,你还让官家亲自“临轩唱名”,他就有些不合适了。
而且像那日东华门前那乱糟糟的景象,让官家见了像什么话?让官家看着自己的未来股肱,被人绑回去做女婿吗?
那不合适,绑女婿这事你能拦吗?那必须不能,也拦不住啊,所以官家还是不见为秒。
而且,这乱糟糟的,万一再有人见别人登科,自己落榜,心生嫉妒不满,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可怎么办?
那场面,谁控制的住?
你让官家怎么看?你让百姓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