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穿越之我是大宋小地主 > 第40章 王安石的青苗法并不惠民

第40章 王安石的青苗法并不惠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元1076年3月7日,春日的阳光洒在繁忙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赵令畤怀着满腔的热情,早早地守在了茶楼的二楼。他的目光时刻注视着楼下的动静,期待着吕公着的到来。今天是河堤工程动工的第六天,但对于赵令畤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工程的日子,更是一个推广足疗的日子。

    赵令畤心中早已有了计划,今天他要和吕公着一起探讨王安石的青苗法。占用吕公着的会客时间,看看今日会有几人上钩,在茶楼进行足疗消费。

    午膳过后,吕公着如期而至。他坐轿而来,稳健地来到了茶馆二楼。赵令畤见到吕公着的到来,立刻迎了上去,恭敬地鞠躬说道:“拜见师伯,学生赵令畤等候多时了。今日有些政令不是很理解,还请师伯指教。”吕公着见到赵令畤如此谦逊好学,心中不禁暗自点头。他扇着折扇,边走边说道:“身体未愈之前,不用如此操持学问。”

    赵令畤紧跟吕公着的脚步,边走边说:“学生对律令生疏,想跟在师伯身边学习。”吕公着听到赵令畤的话,感到十分欣慰。他点点头说:“嗯!有长进!想学随我来吧。”于是二人前后进入吕公着的书房,来到茶桌前,分别坐定。

    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侍女们陆续将茶水和茶点端上来,二人开始品茶聊天。赵令畤对青苗法充满了兴趣,他向吕公着请教道:“学生对青苗法很是上心,据学生了解: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贷还规定:在每年春耕和夏种时‘以诸路常平、广惠仓钱谷依陕西青苗例,预借之,出息二分,随夏秋税输纳。如遇灾份、许展至丰熟日纳’。

    贷借方法和数目如下:

    (1)五户以上组成一保,约定所贷钱币,由户长根据每户的物力进行‘识认’。每户贷借再少不能少于一贯。

    (2)不愿贷者,不能强迫借贷。其中有的愿以贷借谷物的,即以按照时价,计成钱数支给。

    (3)客户愿贷者要与主户合保,量所保主户物力多少交借。

    (4)如支与乡村人户有剩余的话,亦按照土法,‘表与坊郭有物业可抵挡的市民’。

    (5)按户等借贷:第五等及客户毋得过千五百,第四等三千,第三等六千,第二等十千,第一等十五千余钱”。不知青苗法是否此意?”

    吕公着微微点头,没有立即回应赵令畤的提问。他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思索。

    赵令畤接着问:“这个二分利,跟着夏秋税收一起交。是不是就是春天借1贯,夏天收成后还1贯200文;夏天再借1贯,秋天收成后还是还1贯200文?那就是一年借1贯,最后要还1贯400文?”听到这,吕公着收起扇子,看着赵令畤,想了想说:“没错!”

    赵令畤继续分析:“按照市场价格,换成钱来计算。借钱的时候,正好是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用钱买粮,这时候粮价应该是高价;而用粮食换钱的时候,正是丰收之时,此时粮价应该是低价。听闻粮价高价的时候一斗75文,低价的时候一斗60文,这一高一低以借贷1贯钱折算相差200文。那么实际上农户借1贯一年要还600文。对吗?”吕公着想了想说:“没错!还有吗?”

    赵令畤摇摇头说:“没了,我未从政,不懂官场那些弯弯绕。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青苗法借贷任务,或者官商勾结之类的事情。”

    吕公着站起来思虑道:“我们大宋的种粮比例是1:10,每亩地产粮3石,一户人一年要吃18石。每亩地的田税:夏秋两季各收2斗(30斤);丁税:20到60岁的人都得交,每人约500文。还有支移和折变:每亩地交50文钱;农器税、牛革税、蚕盐税、鞋钱等杂税约600文。每家至少要借3贯,种地39亩,才能勉强过得去,还没算上油盐柴布等日常开销和农具的费用。我们大宋有90%的农户是四等户以下,耕地面积都在52亩以下。”

    吕公着算完这些,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良久咏唱起《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赵令畤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吕公着的沉思。吕公着回过神来,微微叹了口气,道:“百姓的生活真是艰辛啊!”

    赵令畤见状,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吕师伯,不知这推行的青苗法是否会对民间借贷业务产生影响?”

    吕公着缓缓坐回茶桌前,斟酌着词句,道:“我大宋对借贷业务向来有严格的管束。法律规定,每月的利息不得超过六分,即便累计时日再多,也不得超过一倍。此外,还明确禁止了借贷中的复利行为。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特别是债务人的利益。同时,宋律还规定了‘三人相保’、‘连保同借’等担保形式,以确保债务能够得到妥善的履行。最重要的是,法律规定了不得进行暴力催债。若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可以报官由官府受理。”

    赵令畤听完吕公着的讲解,心中有了底,于是低声说:“我计划放贷的年息为1分,而且要求借款人必须以地契、房契作为担保。考虑到我们是小本经营,所以准备暂时只借贷给在城东为我做事的人。”

    吕公着眯着眼睛看着赵令畤,似乎对他的计划有所怀疑,于是问道:“你哪来的这么多本钱?”

    赵令畤继续解释道:“我听说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颁布实施了市易法,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并按规定收取息金。参加市易务工作的行人,可以将地产或金银作为抵押,由五人以上相互作保,向市易务赊购货物,并在市场上以酌加的利润进行售卖。货款在半年至一年内偿还,年利为2\/10。若过期不归还,则需另加罚款。不知吕大人是否了解此事?”

    吕公着点了点头,表示确实听说过此事。

    赵令畤舔了舔嘴唇,继续说道:“基于市易法的规定,我计划以城东的资产作为担保,借贷50万两白银作为贷款本金。不知吕大人觉得如何?”

    吕公着听完赵令畤的计划后,不禁直吸冷气,他担忧地说道:“这可不行!怎可如此大胆?这可不是建个蒙学堂或者道观那么简单。你这50万两白银的一年利息就是10万两,再加上西岸河堤工程一年也要耗费10来万两。这风险太大了,不妥不妥!”

    赵令畤在书房中继续阐述他的计划:“颍州人口众多,共计户。若以每户平均拥有三贯钱计算,其实颍州只需24万贯的流动资金便能满足日常需求。我所有的借贷,除去预期的2万4千贯利润,其实缺口也只有2万4千贯。吕师伯,您认为我一年内赚不到这2万4千贯吗?或者我的熟药坊一年内的利润也无法达到这个数字?”

    吕公着听得有些疑惑,他不禁问道:“令畤,你为何如此热衷于借贷生意?照你所说,这样的生意岂不是只亏不赚?你究竟有何打算?”

    赵令畤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坚定地说:“我计划开设一家钱庄。”

    吕公着听后,摸了摸胡子,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作为知州,我自然应当支持你。但作为你的师伯,我却要阻止你。这门生意,风险实在太大。我需要好生考虑一下。”

    赵令畤恭敬地鞠了一躬,说道:“学生告退,静候师伯佳音。”说完,他退出了书房。吕公着的管家见赵令畤出来,立即拿着一叠拜帖送入书房。片刻后出来对走廊外等候的众人轻声说道:“大人要休息,请各位在外等候。”然后,站在书房门前静静守候着。

    书房外的连廊上,站着十余人,他们中有官员,有豪绅,还有赵令畤的熟人张三。赵令畤对张三使了个眼色,就命人去了酒楼的二层。

    赵令畤坐在酒楼二层靠近庭院的位置,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他转向冬雪,语气中充满了决心:“给家里和从谨亲族写信,告知他们我计划开设钱庄。我将以现银2万两和颍州城东的资产作价10万两作为股本,发起招股。我预占股六成,每年盈利的10%,作为救济从谨脉落难的亲族的银钱提存;其余盈利则于年初发放。希望诸位亲友的支持。每份入股金额不少于1000两白银。另外,给我的四师祖欧阳辩和师傅黄庭坚写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参股。”

    赵令畤的话语一落,便转向王福,声音中充满了命令与果断:“通知医馆、学堂、马场、李家兄弟和邓老先生,让他们1个时辰后在此碰面。”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接着,又对赵平安吩咐道:“去招募账房先生20余人,我们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来管理钱庄的账目。”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钱庄繁荣的景象。

    不等众人回应,赵令畤便提笔开始写下开设银行方略。他详细地列出了开设地点、所需用品等细节,每一笔都写得清晰而有力。他的字迹犹如他的人一样,坚定而有力。

    就在这时,张三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不知公子有何吩咐?”赵令畤对其招手,张三走近几步,附耳过去。只听赵令畤小声说:“你去说和吕大人房外的众人,让他们去旁边足疗室做足疗休息。每完成1单,给你提成1两银子,而且今后来足浴全都免费。如何?”

    张三听后,心中一阵激动。他秒懂这是吕大人和赵令畤的安排。他躬身说道:“小人知道怎么做了,先行告退。”他心中暗自感叹:难怪吕大人要在此设个书房。有没有提成无所谓,能为吕大人把事办好就心满意足了。

    随着张三的离去,赵令畤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

    在这个充满放松的古筝音乐的酒楼中,赵令畤坐在茶桌前,沉浸于深思之中。他手中的笔悬而未决,银行的方略仍然未能完全撰写完毕。然而,时间的流逝似乎并未察觉,仅仅一个时辰的光景,便已经匆匆而过。

    酒楼的楼梯时不时传来登楼声,众人陆续到来,他们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庞安时、巢谷、李诫、李譓、邓御夫、晏几道、秦观、李公麟、周同、林灵蘁等人纷纷入座,他们各自安静地品着茶,等待赵令畤开口。

    赵令畤环视众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的笔,缓缓开口:“诸位,我有一事相商。我意欲开设一家钱庄,诚邀各位入股。我以城东的资产以及两万现银作为本金,占股六成。向各位招股,每份入股金额不少于一千两白银。不知各位是否有兴趣?招股截止日期定为本月底。”

    庞安时微微皱眉,好奇地问道:“何故突然想起开设钱庄?”赵令畤笑了笑,解释道:“一来是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二来城东的资金吞吐量日益增大,开设钱庄不仅方便结算和交易,还能为众多商贾、民户提供便利。”

    庞安时听后,轻轻摇头,但脸上却露出支持的神色:“既然你有此想法,我自然全力支持。我尚有五千两白银,稍后会派人送来。”

    李诫、李譓对望一眼后,李诫说道:“三弟的事情,作为大哥我怎能不支持?我和你二哥这里能凑出两万两白银,不过需要些时间,月底方能凑齐。”

    赵令畤摆摆手,表示不急:“诸位,入股之事纯属自愿,不强求大家。而且,我相信这笔钱庄的生意会有些利润。此外,本钱庄也是福利性质为主,借贷年收息一分,不实行复利;同时,还会向外收储,年息二里。”

    晏几道闻言,不禁好奇地问道:“赵贤弟,你如此做法,岂不是亏本买卖?既要付出利息收储,借贷给农户利息如此之低,岂不是两头吃亏?”

    赵令畤微笑着解释道:“如今青苗法借钱一贯,年息将近六百文,对于农户而言负担颇重。我如此做,是为了给农户一条活路。同时,我也需要大量银钱用于各项事业,如西岸河堤工程、蒙学堂、医学堂、医馆、药坊以及扩大药园等。我还想创办农学堂,然而处处受银钱所限。因此,希望通过开设钱庄,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众人听完赵令畤的解释后,纷纷议论起来。他们为赵令畤善举所感动。直至晚膳时分,众人才陆续散去,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赵令畤的敬佩和期待。

    《青苗法》是借贷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篇章,起源可追溯到唐朝时的常平仓,在宋朝时起源于宋仁宗时期,此时正处于变革时期,当时王安石就在鄞县实施了“贷谷于民,立息以偿”的做法,就相当成功。与《青苗法》最直接有关联的就是王广廉在陕西地区私自开设借贷,在《宋史》中有记载:“广廉尝奏乞度牒数千道为本钱,于陕西转运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王安石意合。”

    朝廷中此时也正在讨论关于青苗法的事宜,当时王安石决意要实行青苗法。但是因为《青苗法》的最初目的便是为了增加财政,所以这也注定了其实施无法长期存活,因为如果政府重视青苗钱发放的数量、收取利息多少作为考核标准等事情的话,就必然会导致青苗法偏离一开始的目的,所以这个尺度非常不好把握。

    而当时青苗法就对一些高阶层的上等户进行了“抑配”的做法,也就是强行借贷给他们,再收取其高昂的利息,引起上等户的不满情绪,造成了他们对青苗法进行了激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