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突然的挑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四月二十五日。
天色初亮,淡淡的晨雾还未完全消散,京城玄武门内一座朴素的府邸外已挤满了人。
这里平日虽不像长安大街那么人烟稀少,但也是一处“往来无白丁”的清静之地,何时如此“喧闹”过。
要知道,“首善书院”是昔日东林党大佬创立的,不知多少官员曾在这里讲学。
即便“首善书院”已不再重现当年“众正盈朝”的盛况,但它“底蕴”犹在,平时仍有众多学子在此高谈阔论。
尤其是前任“东林魁首”钱龙锡正式回京任职后,这里的学子更是络绎不绝。
然而细心的市民发现,往日“趾高气昂”的学子们都站在门外,脸上带着惊恐的表情,似乎发生了什么变故。
又过了半个时辰,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几十名五成兵马司的衙役小心地推开围观的人群,在众多学子愤怒的目光中,默默地给书院贴上了封条。
哗!
看到这群士兵竟然真的查封了有着深厚底蕴的“首善书院”,围观的市民一片哗然。
毕竟,这段时间京城的“风起云涌”已是人尽皆知,即使是最迟钝的市民也察觉到了不对劲,意识到紫禁城中的天子正在暗暗与“声名鹊起”的东林官员较量。
想到这里,刚才还嬉笑谈天的百姓们都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嘴,他们疑惑不定的目光时不时扫过眼前的五城兵马司差役和他们身边的儒生。
一边是自万历中期迅速崛起,至今在朝廷中仍有不小影响力的“东林党”;另一边则是即位不满一年就让大明焕然一新的天子。
这两位神仙之间的“斗法”,可别殃及他们这些无辜的百姓。
匆匆贴完封条,十几名五城兵马司的差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些远处儒生的眼神实在太可怕了。
院门外,身穿青色官袍的大理寺卿阮大铖眯着眼,得意地看着眼前这群满脸不甘的儒生,心中无比畅快。
争论多日后,终于从紫禁城传出消息,下令“查封”首善书院,他就迫不及待地赶来,充当“监工”。
近几天来,一直在书院里“独领风骚”的钱谦益已经消失了踪影,其他的儒生也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想必是事先得到了警告。
尽管他知道眼前的这群儒生根本无法影响京城的局势,但阮大铖依旧冷眼相对,一脸期待。
按照宫中的意思,先以“首善书院”作为反击,打击京中东林的嚣张气焰,然后再慢慢对付。
几天前,他已准备好,以“妄议国政”的罪名上书天子,牵涉“首善书院”,使嚣张的东林官员顿时哑口无言。
东林党措手不及,即使是素来“能言善辩”的他们也束手无策,只能任由事态愈演愈烈。
直到事情闹大,惊动了天子,连“东林魁首”钱龙锡也只能上书请罪,声称交给“朝廷法度”处理。
毫无意外,随着天子的一句“交由大理寺查办”,最近“名声大噪”的首善书院走向了终结。
看着渐渐散去的“东林儒生”,阮大铖面目狰狞地冷笑一声,然后在百姓敬畏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
...
就在京城百姓议论纷纷的时候,长安大街西边一座刚修缮好的府邸也熙熙攘攘。
十几个从首善书院“负气而出”的东林儒生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府邸外,打算拜访府邸的主人。
还没等他们上前敲门,就看见紧闭的府门被人从里面缓缓打开一条缝,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钻了出来。
还没等人开口,那中年人就挤出一丝笑容,涩声道:“各位朋友,我家老爷身体不适,今天不见客了。”
一句话,就让众多儒生心中千言万语堵在了喉咙口,心中越发不甘。
原本以为“东林魁首”会出面为他们主持大局,没想到竟是这样的态度。
无视了众多欲言又止的士子,那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慢慢地收起脸上的笑容,带着沉重的心思朝府邸走去。
完全没预料到,天子的态度竟如此强硬,使得原本就动荡不安的“东林”立刻陷入了危机之中。
...
“门外的士子都遣走了吗?”
听见耳边的脚步声,正在闭目养神的钱龙锡慢慢睁开眼睛,对返回的管家不置可否地问道。
“老爷请放心,都已经打发了。”
管家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回答。
“唉……”
钱龙锡沉闷地点点头,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不自觉地望向紫禁城的方向。
他明白随着阮大铖的上书,紫禁城中的天子必然会有回应,但他并未料到天子的“反击”会来得如此迅速。
“大理寺”素以办事拖沓闻名,何时有过这样的“效率”,更何况还牵扯到他们东林党。
不必多问,肯定是天子的态度起了关键作用。
“老爷,钱先生刚才也送来了拜帖,说稍晚会来拜访。”
管家艰难地咽了口唾沫,面对钱龙锡略有不满的眼神,谨慎地拱手报告。
与那些没有功名的士子不同,钱谦益毕竟是“东林核心”,且与钱龙锡有着“师徒情谊”,他不敢将他的仆人拒之门外。
“嗯……”
钱龙锡点头表示知道了,并未表现出任何惊讶。他对钱谦益的想法了如指掌,无非是劝他继续对南直隶施压,然后与天子较量。
然而钱谦益并未意识到,南直隶路途遥远,往返需要不少时间,而他们“东林”此刻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首善书院”的案子已经让他们东林举步维艰,若要继续与天子对抗,只能依赖于十王府中的三位亲王。
但那三位被岁月磨平锐气的亲王,真的愿意为他们东林摇旗呐喊吗?
想到这里,钱龙锡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觉得“东林”的命运似乎变得多舛……
四月二十五日。
天色初亮,淡淡的晨雾还未完全消散,京城玄武门内一座朴素的府邸外已挤满了人。
这里平日虽不像长安大街那么人烟稀少,但也是一处“往来无白丁”的清静之地,何时如此“喧闹”过。
要知道,“首善书院”是昔日东林党大佬创立的,不知多少官员曾在这里讲学。
即便“首善书院”已不再重现当年“众正盈朝”的盛况,但它“底蕴”犹在,平时仍有众多学子在此高谈阔论。
尤其是前任“东林魁首”钱龙锡正式回京任职后,这里的学子更是络绎不绝。
然而细心的市民发现,往日“趾高气昂”的学子们都站在门外,脸上带着惊恐的表情,似乎发生了什么变故。
又过了半个时辰,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几十名五成兵马司的衙役小心地推开围观的人群,在众多学子愤怒的目光中,默默地给书院贴上了封条。
哗!
看到这群士兵竟然真的查封了有着深厚底蕴的“首善书院”,围观的市民一片哗然。
毕竟,这段时间京城的“风起云涌”已是人尽皆知,即使是最迟钝的市民也察觉到了不对劲,意识到紫禁城中的天子正在暗暗与“声名鹊起”的东林官员较量。
想到这里,刚才还嬉笑谈天的百姓们都不由自主地闭上了嘴,他们疑惑不定的目光时不时扫过眼前的五城兵马司差役和他们身边的儒生。
一边是自万历中期迅速崛起,至今在朝廷中仍有不小影响力的“东林党”;另一边则是即位不满一年就让大明焕然一新的天子。
这两位神仙之间的“斗法”,可别殃及他们这些无辜的百姓。
匆匆贴完封条,十几名五城兵马司的差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些远处儒生的眼神实在太可怕了。
院门外,身穿青色官袍的大理寺卿阮大铖眯着眼,得意地看着眼前这群满脸不甘的儒生,心中无比畅快。
争论多日后,终于从紫禁城传出消息,下令“查封”首善书院,他就迫不及待地赶来,充当“监工”。
近几天来,一直在书院里“独领风骚”的钱谦益已经消失了踪影,其他的儒生也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想必是事先得到了警告。
尽管他知道眼前的这群儒生根本无法影响京城的局势,但阮大铖依旧冷眼相对,一脸期待。
按照宫中的意思,先以“首善书院”作为反击,打击京中东林的嚣张气焰,然后再慢慢对付。
几天前,他已准备好,以“妄议国政”的罪名上书天子,牵涉“首善书院”,使嚣张的东林官员顿时哑口无言。
东林党措手不及,即使是素来“能言善辩”的他们也束手无策,只能任由事态愈演愈烈。
直到事情闹大,惊动了天子,连“东林魁首”钱龙锡也只能上书请罪,声称交给“朝廷法度”处理。
毫无意外,随着天子的一句“交由大理寺查办”,最近“名声大噪”的首善书院走向了终结。
看着渐渐散去的“东林儒生”,阮大铖面目狰狞地冷笑一声,然后在百姓敬畏的目光中扬长而去。
...
...
就在京城百姓议论纷纷的时候,长安大街西边一座刚修缮好的府邸也熙熙攘攘。
十几个从首善书院“负气而出”的东林儒生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府邸外,打算拜访府邸的主人。
还没等他们上前敲门,就看见紧闭的府门被人从里面缓缓打开一条缝,一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钻了出来。
还没等人开口,那中年人就挤出一丝笑容,涩声道:“各位朋友,我家老爷身体不适,今天不见客了。”
一句话,就让众多儒生心中千言万语堵在了喉咙口,心中越发不甘。
原本以为“东林魁首”会出面为他们主持大局,没想到竟是这样的态度。
无视了众多欲言又止的士子,那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慢慢地收起脸上的笑容,带着沉重的心思朝府邸走去。
完全没预料到,天子的态度竟如此强硬,使得原本就动荡不安的“东林”立刻陷入了危机之中。
...
“门外的士子都遣走了吗?”
听见耳边的脚步声,正在闭目养神的钱龙锡慢慢睁开眼睛,对返回的管家不置可否地问道。
“老爷请放心,都已经打发了。”
管家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回答。
“唉……”
钱龙锡沉闷地点点头,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不自觉地望向紫禁城的方向。
他明白随着阮大铖的上书,紫禁城中的天子必然会有回应,但他并未料到天子的“反击”会来得如此迅速。
“大理寺”素以办事拖沓闻名,何时有过这样的“效率”,更何况还牵扯到他们东林党。
不必多问,肯定是天子的态度起了关键作用。
“老爷,钱先生刚才也送来了拜帖,说稍晚会来拜访。”
管家艰难地咽了口唾沫,面对钱龙锡略有不满的眼神,谨慎地拱手报告。
与那些没有功名的士子不同,钱谦益毕竟是“东林核心”,且与钱龙锡有着“师徒情谊”,他不敢将他的仆人拒之门外。
“嗯……”
钱龙锡点头表示知道了,并未表现出任何惊讶。他对钱谦益的想法了如指掌,无非是劝他继续对南直隶施压,然后与天子较量。
然而钱谦益并未意识到,南直隶路途遥远,往返需要不少时间,而他们“东林”此刻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首善书院”的案子已经让他们东林举步维艰,若要继续与天子对抗,只能依赖于十王府中的三位亲王。
但那三位被岁月磨平锐气的亲王,真的愿意为他们东林摇旗呐喊吗?
想到这里,钱龙锡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觉得“东林”的命运似乎变得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