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宣府动乱(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宣府城内。
一家无名酒楼的露台上,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双手负背,面色凝重地注视着街上慌乱的民众和少数身披鸳鸯战袍的明军士兵。
不久前,城外隐约传来嘈杂声,还没等骆思恭等人反应过来,已有数十名身着鸳鸯战袍、手持武器的士兵大摇大摆地闯入城中。与预想中的“劫掠”不同,这些明显叛变的士兵并未将刀剑指向无助的百姓,而是整齐地朝城中的粮店进发。
凭借手中的利刃,他们轻易夺取了粮店里仅存的粮食,使得原本恐慌的市民更加绝望。所有人都知道,那些粮食是宣府城最后的储备,也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关键。
然而,面对士兵们的寒光闪闪的武器,即便人数众多,百姓也不敢反抗,只能包围着他们,任凭将领大声呵斥,也不愿让开道路。从头到尾,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差役和巡查都未露面,百姓期待的官员们也毫无动静。
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骆思恭明白,这种表面的均衡随时可能崩溃,因为尽管百姓人多势众,但士兵们持有武器,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兵”。
正当骆思恭准备揭示他的身份,强行"参与"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他耳边响起。
"大人,城外营地的叛乱已被平定!"
不久,一个面带惊喜的番子气喘吁吁地冲到骆思恭面前,把这个刚刚得知的消息告诉了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或许是因为消息太过重要,即便是冷静如骆思恭,也难免显露出片刻的惊讶,然后才回过神来,满心欢喜地问那个番子:"当真如此?城外营地的叛乱已经结束了?"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胸口也随着呼吸上下起伏。
"属下怎敢信口开河。"
"刘副总在军队中临危不惧,树立威严,平定了军中的动乱。"
情况紧迫,那名番子没时间详述,只能简洁地概述了事情的经过。骆思恭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了然,难怪那些士兵进城已久,而他期待的"援军"却迟迟未到,原来城外的叛乱已经被解决了。
对于手下提到的"刘副总",骆思恭有些印象,知道他曾是宣大总兵杨肇基的心腹亲兵。杨肇基在上任第一天,就以"换防"为由,调走了宣府镇的几位将领,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现在看来,杨总兵显然是吸取了教训。
"好,很好。"
得知这些"叛军"失去了援军,骆思恭心中多了几分底气。他默默地计算着手下番子的数量,盘算着即将"介入"的胜算。
就在这时,又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众人身后的酒楼传来,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回头一看,只见几个锦衣卫番子簇拥着一名骑士,匆匆上了二楼的阳台。
"大人,奉旨出京的精锐骑兵已抵达,距宣府城十里,等待指挥使大人指令。"
领头的番子一边介绍,一边把骑士引荐给骆思恭。那名骑士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递给骆思恭。骆思恭一听,先是一怔,随即急不可耐地接过骑士递来的令牌,匆匆看了一眼,便急切地说:"快,把这个消息告诉城外的周总兵,让他立刻带兵进城平乱。"
几天前,他就收到了京城的消息,神枢营总兵周遇吉和在京中"动乱"中表现出色的黄得功各率领两千骑兵,不久就会赶到宣府。
尽管天子的意图是令这队骑兵在外威慑,以便锦衣卫顺利调查,但照当前态势,哗变恐怕不会仅限于宣府城外。再不果断行动,局面恐怕难以控制了。何况,这些士兵公然叛乱,背后必定有“大人物”支持,何况他们目标明确,无视其他店铺,直指粮仓,他们的目的是要整个宣府陷入混乱。
“遵命,大人。”
骆思恭的命令下达,周围的校尉毫不犹豫,立刻转身奔向楼梯,步伐急促。
骑兵也匆忙向骆思恭行礼,随后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他需回军营复命。
看着众人渐行渐远,骆思恭布满皱纹的脸上闪过一丝严厉。那些躲在幕后的商人大胆妄为,不仅擅自关闭市场,引发民怨,还想煽动军队哗变,让宣府镇陷入动荡。
他们是走投无路了吗?
“壮士们,随我平定暴乱!”
看着街上剑拔弩张的双方,骆思恭毫不犹豫地脱下黑色长袍,露出身上的锦衣卫制服和腰间的绣春刀。
屋顶上的锦衣卫见状,也纷纷抽刀出鞘,展示出崭新的飞鱼服。
...
街头的叛军士兵逐渐失去耐心,凶相毕露,正打算教训不知死活的百姓。就在这时,一个他们永生难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锦衣卫,奉旨平乱!”
循声望去,只见远处的酒楼里,数十名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的锦衣卫在一位白发无须的老者带领下鱼贯而出,气势惊人。
天已大亮,城中的混乱就此落幕。
宣府城内。
一家无名酒楼的露台上,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双手负背,面色凝重地注视着街上慌乱的民众和少数身披鸳鸯战袍的明军士兵。
不久前,城外隐约传来嘈杂声,还没等骆思恭等人反应过来,已有数十名身着鸳鸯战袍、手持武器的士兵大摇大摆地闯入城中。与预想中的“劫掠”不同,这些明显叛变的士兵并未将刀剑指向无助的百姓,而是整齐地朝城中的粮店进发。
凭借手中的利刃,他们轻易夺取了粮店里仅存的粮食,使得原本恐慌的市民更加绝望。所有人都知道,那些粮食是宣府城最后的储备,也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关键。
然而,面对士兵们的寒光闪闪的武器,即便人数众多,百姓也不敢反抗,只能包围着他们,任凭将领大声呵斥,也不愿让开道路。从头到尾,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差役和巡查都未露面,百姓期待的官员们也毫无动静。
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骆思恭明白,这种表面的均衡随时可能崩溃,因为尽管百姓人多势众,但士兵们持有武器,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兵”。
正当骆思恭准备揭示他的身份,强行"参与"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他耳边响起。
"大人,城外营地的叛乱已被平定!"
不久,一个面带惊喜的番子气喘吁吁地冲到骆思恭面前,把这个刚刚得知的消息告诉了这位锦衣卫指挥使。或许是因为消息太过重要,即便是冷静如骆思恭,也难免显露出片刻的惊讶,然后才回过神来,满心欢喜地问那个番子:"当真如此?城外营地的叛乱已经结束了?"他的声音充满了激动,胸口也随着呼吸上下起伏。
"属下怎敢信口开河。"
"刘副总在军队中临危不惧,树立威严,平定了军中的动乱。"
情况紧迫,那名番子没时间详述,只能简洁地概述了事情的经过。骆思恭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了然,难怪那些士兵进城已久,而他期待的"援军"却迟迟未到,原来城外的叛乱已经被解决了。
对于手下提到的"刘副总",骆思恭有些印象,知道他曾是宣大总兵杨肇基的心腹亲兵。杨肇基在上任第一天,就以"换防"为由,调走了宣府镇的几位将领,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现在看来,杨总兵显然是吸取了教训。
"好,很好。"
得知这些"叛军"失去了援军,骆思恭心中多了几分底气。他默默地计算着手下番子的数量,盘算着即将"介入"的胜算。
就在这时,又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众人身后的酒楼传来,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回头一看,只见几个锦衣卫番子簇拥着一名骑士,匆匆上了二楼的阳台。
"大人,奉旨出京的精锐骑兵已抵达,距宣府城十里,等待指挥使大人指令。"
领头的番子一边介绍,一边把骑士引荐给骆思恭。那名骑士连忙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递给骆思恭。骆思恭一听,先是一怔,随即急不可耐地接过骑士递来的令牌,匆匆看了一眼,便急切地说:"快,把这个消息告诉城外的周总兵,让他立刻带兵进城平乱。"
几天前,他就收到了京城的消息,神枢营总兵周遇吉和在京中"动乱"中表现出色的黄得功各率领两千骑兵,不久就会赶到宣府。
尽管天子的意图是令这队骑兵在外威慑,以便锦衣卫顺利调查,但照当前态势,哗变恐怕不会仅限于宣府城外。再不果断行动,局面恐怕难以控制了。何况,这些士兵公然叛乱,背后必定有“大人物”支持,何况他们目标明确,无视其他店铺,直指粮仓,他们的目的是要整个宣府陷入混乱。
“遵命,大人。”
骆思恭的命令下达,周围的校尉毫不犹豫,立刻转身奔向楼梯,步伐急促。
骑兵也匆忙向骆思恭行礼,随后消失在他的视线里,他需回军营复命。
看着众人渐行渐远,骆思恭布满皱纹的脸上闪过一丝严厉。那些躲在幕后的商人大胆妄为,不仅擅自关闭市场,引发民怨,还想煽动军队哗变,让宣府镇陷入动荡。
他们是走投无路了吗?
“壮士们,随我平定暴乱!”
看着街上剑拔弩张的双方,骆思恭毫不犹豫地脱下黑色长袍,露出身上的锦衣卫制服和腰间的绣春刀。
屋顶上的锦衣卫见状,也纷纷抽刀出鞘,展示出崭新的飞鱼服。
...
街头的叛军士兵逐渐失去耐心,凶相毕露,正打算教训不知死活的百姓。就在这时,一个他们永生难忘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锦衣卫,奉旨平乱!”
循声望去,只见远处的酒楼里,数十名身穿飞鱼服、手持绣春刀的锦衣卫在一位白发无须的老者带领下鱼贯而出,气势惊人。
天已大亮,城中的混乱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