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明枭臣 > 第七十四章 孟养战事序(下)

第七十四章 孟养战事序(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后,能够担任重甲骑兵的士兵很少,莽古堡士兵中绝大多数是新兵,让他们在严格的训练中学会火铳的使用,在战场上保持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战斗可能是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而穿着重甲,骑马冲阵对于他们的要求未免太高。

    因此,这一支骑兵,虽然可能很适合孟养城下的战场,但是并不具备经验推广的条件。

    在连年征战,战象部队已经不复存在,火器也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的麓川还好,到了其他仍然拥有战象的阿瓦和大城,又或是火器充足的安南等地,这种重甲骑兵的优势就更少了。

    此外,生产骑兵和战马所需要的的重甲也耗费甚大,为了不影响火铳和定装弹的生产,张大可的造物院承接了这项任务,几乎夜夜点灯,三班倒,夜以继日地制造,才堪堪完成了任务。

    但话说回来,无论有再多的限制,这支骑兵还是像是为了这场战斗而准备的一样,团监督王真自然也把注意力投向了这支部队。

    他亲历过两次莽古堡的大战,和许多场小规模的和盗匪以及麓川军的战斗,对这种反包围的收割战术颇为痴迷,在他看来,这支重甲骑兵将在反包围的战术中发挥奇效。

    于是他提议道:“百户,我以为,应该将骑兵一同留在莽古堡,一旦麓川军企图包围孟养城南门,就作为先锋,率先冲杀麓川军。”

    姜榆罔听到王真的提议只感觉无奈,这些人毕竟是战兵出身,又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实在缺乏常识,有些战术执行起来效果是好,但也要具体考虑实际情况才行。

    “不可,”姜榆罔摆摆手:“骑兵由我亲自率领,到时候一起进入孟养城。”

    王真听到姜榆罔的安排,有些失望地一愣:“一定要如此吗?”

    姜榆罔点头确认:“不仅骑兵要跟着我一同去守卫孟养城,也要对部队进行重编——过去用来解决盗匪和麓川军小股部队的模式现在不太适合了。”

    “我们需要在守城中对麓川军进行有效的火力压制,此次选出两个营前去孟养城,以一个营为主力,一个营为辅助,将所有配备鸟铳的阵列全部集中到这两个营中。”

    “辅助营保持原本的编制,一个阵列配备鸟铳,两个阵列使用新式火铳,而主力营,三个阵列全部使用鸟铳。”姜榆罔对派往孟养城的部队做了更具体的安排。

    一直在一旁听着姜榆罔安排,没有说话的阿天,此时终于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样一来,留守的两个营的火力会很不足,有可能要进行白刃战。”

    ···································

    其实阿天虽然身为枢机院院使,理论上姜榆罔之下的第二人,应该具备不小的发言权,但是她毕竟主要还是负责处理各种事务,对于军事上的事情,秉持着不多问的原则。

    在这一次的战事安排中,她被姜榆罔留在了莽古堡,毕竟孟养城相对来讲要凶险一些,很大可能会被麓川军攻破,而一旦城破,会发生什么都是说不准的,只能将阿天留下。

    留下的阿天也是作为莽古堡的临时事务负责人,负责军事事务以外的其他一概事务协调。

    想起最初的时候,每当发生战斗时,自己都是躲在榆罔哥身后,现在也终于要在榆罔哥出战时为他承担一方了。

    阿天现在并没有多少畏惧,她和姜榆罔两人的感情虽然限于环境,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但彼此之间也是已经互相确认了心意。

    他们不是多么幸运的人,能够轻而易举的幸福;他们也不是平庸的人,甘愿过淡泊平淡的生活;一个是黔国公的庶女,一个是从未来而来的穿越者,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勇敢地活着,直到不畏死亡的人。

    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去走,而走在路上,让曾经畏缩的阿天也变得逐渐充满勇气,敢于去拼搏,敢于去承担。

    她清楚地知道,姜榆罔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而自己也义无反顾地跟着一同走了上去。

    ·······································

    虽然没有实际投身于战场中,但是阿天也亲临过不少战斗,大概也知道新式火铳能形成的压制力,并不能有效抵御敌人的冲锋。

    “白刃战是必然发生的,无论是麓川军主动进攻莽古堡,还是从莽古堡对麓川军进行后方的包抄,”姜榆罔面无表情地回答:“敌人的数量太多,而新式火铳又无法形成压制和有效杀伤。”

    “那···这样会造成不小的伤亡。”第三营的营长,曾经的老情报员于石,现在也是一名神狩院使徒,艰难道。

    战斗经验丰富又能力出众的他,已经被确定要留下来,作为莽古堡留守部队的指挥之一。

    “何止不小,有可能会全军覆没。”姜榆罔摇摇头,培养出来这些人,他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如果这些人阵亡,对他,对其他所有人,都会是很大的打击:“但是我们别无选择,为了牵制住麓川军,一定不能退却。”

    话说到最后,他直视着于石的眼睛。

    于石重重点了点头:“百户,我明白的,胜败在此一举,我退了,一切的努力就白费了。”

    “你能明白就好,其实,问题还是在于缺乏鸟铳,现在我们的鸟铳只能装备四百人的部队。”姜榆罔说着看向卢崇:“这还是因为炼金院在改编后,得到了更多人力之下全力生产的结果。”

    卢崇回应姜榆罔的视线,点了点头:“按百户的指示,在测试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鸟铳一概被废弃处理,到现在,可供使用的共计四百五十五支,其中四百三十支已经配备完成,留有二十五支作为备用。”

    他在这方面倒是没有隐瞒,因为姜榆罔一开始就对历史上那些存在质量问题的火器深恶痛绝,无论使用这些问题火器到底能发挥多少用处,问题火器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和战术执行问题会实实在在地打击军心。

    这种对整个队伍军心的打击是一种深远而难以磨灭的伤害,也是姜榆罔无法接受的。

    所以在一开始,火器的质量问题就是姜榆罔强调的关键,在姜榆罔的影响之下,卢崇也形成了不想要看到自己手下产出问题火器的心态,对待残次品从来没有过犹豫,一旦在测试中出现问题,就立刻进行废弃处理,重新熔炼。

    姜榆罔再次看向于石和其他军事指挥官:“我希望你们清楚一个事实,鸟铳有可能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但火铳是难以做到的,就算是我们的火铳,因为使用了定装弹的缘故,射击速率远超普通火铳,但是还是因为过低的射击距离与精度而无法有效抵御冲锋。”

    “要是敌人溃退了呢?这样虽然没有造成伤亡,但也发挥了足够作用了。”团监督王真说道。

    “这是一种情况,但是此次战斗中,敌人的数量将远超于我方,只是使用火铳的话,很难造成足够的伤亡率,因而也难以实现敌人的溃退。”姜榆罔解释道:“所以,使用火铳的部队,必须做好白刃战的准备。”

    “使用鸟铳的部队呢?”第一团团长李显问,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是临场的鸟铳部队指挥。

    “如果孟养城破,自然要全员准备白刃战,”姜榆罔回答:“但是只要还能在孟养城墙防守一刻,就一刻不能停止开火,鸟铳应该是现在天下最厉害的火器了,要让麓川人充分见识一下它的威力。”

    听到姜榆罔再一次提及鸟铳的威力,又看到一众军官对于鸟铳的认可与欣赏,卢崇直觉得身上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当得知姜榆罔创建了秘理院,其中有一个圣下厅要对莽古堡中所有人员进行审查时,他登时被吓得肝胆俱裂,以为姜榆罔已经发现了自己暗自扣下来一批鸟铳的事情。

    他纠结了数天到底要不要主动向姜榆罔承认事情,虽然为了制造鸟铳,莽古堡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每一支鸟铳都是堪称珍宝,但是自己毕竟和姜榆罔交情颇深,也是一路从曲靖卫来到孟养,又为了制造火器的事情出力甚多。

    卢崇猜想,如果自己主动承认错误,姜榆罔说不定会看在两人间的情分和自己的能力上,放自己一马,甚至是继续让自己负责炼金院的事务。

    但是姜榆罔自从升任百户之后,在莽古山一带雷厉风行,出手果断,向来没有什么情面可言,除了阿天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极得他的信任与包容以外,其他人做错了事情,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

    在担心中,卢崇又忍住了,许诺了几个心腹好处,眼睁睁地看着圣下厅来到炼金院胡乱检查一番后无功而返。

    直到这时,卢崇才确定姜榆罔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果姜榆罔有安排人检查工艺记录的话,是能发现其中许多配件与成品数不匹配的情况的,但是显然这些人并没有得到相关的指示。

    卢崇虽然心里好奇,姜榆罔对实际的制作流程如此一无所知,甚至可以说是对火器制作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是如何设计出来鸟铳这种堪称的火器,但是还是赶紧开始进行了下一步:对鸟铳的处理。

    一方面是抓住这个检查过后,相对安全的时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对自己心腹的许诺,毕竟自己虽然在堡中待遇不错,但还没有到可以给人充分好处的地步。

    压力之下,他选择了和缘法院的安白交流。

    在得知卢崇私藏了大量鸟铳的消息的第一刻,安白几乎跳了起来,立马就要向姜榆罔去报告,但是所幸卢崇最信任的一名亲信也跟着他一起来找安白。

    这人年纪很小,自称有十八岁,但卢崇怎么看最多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

    不过他的出身却是颇为特殊,他自幼在为阿瓦的军队制造火器的工坊中长大,师傅死后,因为贪玩而没有学到多少手艺的他在受尽欺凌后被扫地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