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罪行累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4
夏侯惇当下明确表明了反对态度,表情颇为严肃:“此事须得慎之又慎。”接着,他说:“三郎虽才华出众,指挥若定,但他的军事素养我们都见识过了,无懈可击。可是,他未曾有过领军实战经验,骤然接手,若出现意外……那些流民出身的人本就难以掌控,缺乏处理突 况的能力。”
“况且,这些队伍并非一小数目,近二十万大军,不是儿戏,怎能贸然接手?”
曹操盯着夏侯惇,虽有些赞同他的说法,但出于承诺已给出,他也犹豫了。
思考许久,他不得不认同夏侯惇的话,同时也意识到,不能因反悔而让李瑜失望。他决定采用折衷的方案:“既然三郎自信满满,我决定让他尝试,但只分一小部分兵马。”
“这样你们两人可以借此机会比比高下,看看谁能更好地带领部队。”
然而,夏侯惇心中不甘,他认为自己的军事能力显然在李瑜之上,根本无需如此竞赛。尽管如此,曹操的话已出口,他无奈接了下来。“孟德大人,这决定我无法推诿,但若战败了,别说我无情。”
曹操连忙安抚,说这只限内部,勿伤和气:“此非敌我纷争,只为了公平竞技,元让切记。”而夏侯惇则默然离去,未再多作评论,脸上神情微妙。
曹洪与曹仁亦心绪难平,但他们的不满并未溢于言表。他们也倾向于李瑜的领军能否驾驭大部队存有疑惑。“主公,我们的意愿您了解。”
曹操同意,让他们离去自行处理琐事。此时,李瑜经过一夜好眠后醒来,看见窗外蓝天丽日,伸个懒腰便起身,整理好衣裳,前往军营中枢帐幕。
出门时恰好遇上了曹仁,二人虽交集不深,但也同舟共济。因此,尽管曹仁对此并不回以热情招呼,李瑜还是亲切打了声招呼,“子孝。”李瑜心中略感尴尬。
相比之下,李瑜显得极其冷漠,只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后转身离开,留下李瑜独自承受那份尴尬无比的场景。
"是我吗?我什么时候得罪他们了?"
对此,李瑜并未深思,只是径直往前走,很快与夏侯惇、曹洪等将领相遇。出于礼貌,李瑜依然对他们致意问候。
然而,这些将领们的反应如同之前的曹仁一般,冷淡得无视了李瑜,仿佛眼前之人并不在场。
“嘿,这是在孤立我?”
李瑜猛地想起,昨 似乎向曹操提过训练军队的事宜。
想必今日之事正是由此而来。“看来,我无意间触动了一个马蜂窝。”
无视他们的冷漠,李瑜一心向着曹操的方向前进,甫一相见,就提出了问题。
“主公,昨天提到的事情,你是否告诉过元让人他们?”
曹操沉吟片刻,随后招手示意李瑜靠近。看着有些不自在的曹操,李瑜开口说道:
"元让他们对我似乎有些不友好?”
李瑜大笑道:“不友好?他们的反应岂止不友好,简直视我为敌人。若非周围有人看着,恐怕他们早已将我撕碎了。”
见状,曹操显得尴尬,连忙宽慰道:“三郎,这都是一帮粗鲁的武夫,不谙礼数,他们不了解你懂道理、修养高尚,不必介意他们的无礼。”
听曹操安慰一番,李瑜微笑摇手,他清楚这样的小事不会动摇他心中的计划,也不会为此过于纠结。
"放心吧,我不会再往心里去。"
然而,关于昨日的话题,李瑜忍不住问道:“那么主公,你对那个事情考虑得如何了?”
曹操赶紧拿出自己的计策说:"我想这样安排:让二十万军队分为两个部分,各由一人来训练。这样分担你的责任会小一些,并便于互相照应,你看这样怎样?”
对此,李瑜深知曹操此举乃是在夏侯惇他们的压力下做出的折衷,对此并无怨言,并坦然接纳了他的建议:
"我认同这个方法。"
"我们就按此办理吧,各自负责部分军力的训练,以此比较谁更有带兵之能,以免将来有人不服气。"
“我对此满怀期待,迫不及待想开始了。”曹操把新收纳的黄巾军分为几部分,分别分配给李瑜、夏侯惇、曹洪等人管理,鉴于他们的忠诚度尚且未巩固,暂不分配各地任务,只让他们留守在陈留附近的区域进行军事操练。
曹操对着手下将领训话:“黄巾军纪律散漫,带军对他们而言极具挑战。但我希望大家有足够的耐心来教导和磨砺他们。虽然他们过去的行为不善,但他们是壮年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善待,绝不可掉以轻心。”其他将领们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第45节
"主公,请放心,我们将竭尽全力,不负使命!"
曹操不再多言,径自离开,只留下众人按照各自的习性和方式去训练。
此时,夏侯惇、李典等人纷纷聚到李瑜周围,语气中含带嘲讽:
"先生身为读书人,怎会选择参与这些事务?"
"练兵乃艰辛之事,风雨曝晒,怎比得屋内清静悠闲呢?"
面对他们的质询,李瑜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回应:
"确实,我对许多书籍涉猎甚深,但在严格意义上,并非纯读书之人。我对兵法也有深入探究,今能借此实践,又何尝不是一种乐事?"
夏侯惇闻言,朗笑道:
"自称非儒生先生,如今的话语,岂不是儒家的见解吗?你学识颇丰,想必也听过‘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名言吧。尽管熟知诸多兵法,没有实际演练的经验,难免陷入困惑和混乱。”
他又提及,光读了几部兵法便试图操练军队,后果可能无法收拾。但他瞥见曹仁等人的表情,明白他们的不信任,于是心中有所考量:
李瑜原欲不与他们争执,但他们此前的言行让他决定以 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元让啊,我看你的信心源于对军事才能的自傲,还有子廉他们亦然。若想验证我们的区别,不妨一搏?"
赌的就是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这批流民军训练成一支规训严明的正规军,军事素质何为最佳。"你们有没有胆魄,来这场 呢?"
夏侯惇等人听闻,忍不住大笑。他们在策略和文学上或许不及李瑜,但他实战战绩已相当可观,他们对他的尊重不减,不过现在,李瑜想要较量军事才能,他们感觉这像是自找难堪。
长期军旅,他们经验丰富,如果连一个初试啼声的将领都不如,何谈辅佐曹操争夺江山?夏侯惇犹豫后叹道:
"刚刚才建功于你,这些人是你的功绩。我们和你赌,确实不合宜,曹操对先生十分尊敬,输了会关乎他的颜面。还是算了吧,继续赌下去并无意义。"
见夏侯惇心存顾忌,李瑜缓和气氛:
"无妨,共主之下,赌的不应太荒唐。输了,我永不干涉训练之事。而你们输的话,在众人面前大喊我输就是了。如何?"
夏侯惇深知,李瑜提出这样的条件,是在打消他们担忧自己面子问题。权衡利弊,他终于决定接受挑战:
"好!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
说完,他笑着带着曹洪等人扬长而去,对于胜败坚信不疑。
作为多年的将领,李瑜仅是文士身份,何以胜于他们?面对夏侯惇等人的轻蔑,李瑜毫不在意,径直来到自己分得的演练 。
他分配到的士兵数量不算多,总计大约不足两万人,在开阔地集结成阵,显得十分壮大。要让这些人严格听命,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办到的。但好在他早在家就常训练家丁,虽人数悬殊,其中原理却是相通的。
且李瑜运用的是后世的经验,他曾对前世的军训持怀疑态度,认为并无实益。然而,在他亲身经历统帅家族或军事时,才明白那套军训方法其实极为关键。对一支军队来说,个体实力不如严格的纪律和团队配合来的重要。而前世的军训方法能极大地提高这方面的要求。
看向眼前众多将士,李瑜笑道:“让这么多人一同练立正,必定蔚为奇观。”
李瑜进入 并未忽视普通士兵,而是率先叫来几位中级将领。他说起话来轻松自若:“想必大家应该都认识我吧?”
这些将领连忙点头,能在曹操麾下投诚,李瑜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无可忽视。“先生,正是您的引荐让我们得以洗刷罪名,如何可能忘记您呢?”
14
夏侯惇当下明确表明了反对态度,表情颇为严肃:“此事须得慎之又慎。”接着,他说:“三郎虽才华出众,指挥若定,但他的军事素养我们都见识过了,无懈可击。可是,他未曾有过领军实战经验,骤然接手,若出现意外……那些流民出身的人本就难以掌控,缺乏处理突 况的能力。”
“况且,这些队伍并非一小数目,近二十万大军,不是儿戏,怎能贸然接手?”
曹操盯着夏侯惇,虽有些赞同他的说法,但出于承诺已给出,他也犹豫了。
思考许久,他不得不认同夏侯惇的话,同时也意识到,不能因反悔而让李瑜失望。他决定采用折衷的方案:“既然三郎自信满满,我决定让他尝试,但只分一小部分兵马。”
“这样你们两人可以借此机会比比高下,看看谁能更好地带领部队。”
然而,夏侯惇心中不甘,他认为自己的军事能力显然在李瑜之上,根本无需如此竞赛。尽管如此,曹操的话已出口,他无奈接了下来。“孟德大人,这决定我无法推诿,但若战败了,别说我无情。”
曹操连忙安抚,说这只限内部,勿伤和气:“此非敌我纷争,只为了公平竞技,元让切记。”而夏侯惇则默然离去,未再多作评论,脸上神情微妙。
曹洪与曹仁亦心绪难平,但他们的不满并未溢于言表。他们也倾向于李瑜的领军能否驾驭大部队存有疑惑。“主公,我们的意愿您了解。”
曹操同意,让他们离去自行处理琐事。此时,李瑜经过一夜好眠后醒来,看见窗外蓝天丽日,伸个懒腰便起身,整理好衣裳,前往军营中枢帐幕。
出门时恰好遇上了曹仁,二人虽交集不深,但也同舟共济。因此,尽管曹仁对此并不回以热情招呼,李瑜还是亲切打了声招呼,“子孝。”李瑜心中略感尴尬。
相比之下,李瑜显得极其冷漠,只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后转身离开,留下李瑜独自承受那份尴尬无比的场景。
"是我吗?我什么时候得罪他们了?"
对此,李瑜并未深思,只是径直往前走,很快与夏侯惇、曹洪等将领相遇。出于礼貌,李瑜依然对他们致意问候。
然而,这些将领们的反应如同之前的曹仁一般,冷淡得无视了李瑜,仿佛眼前之人并不在场。
“嘿,这是在孤立我?”
李瑜猛地想起,昨 似乎向曹操提过训练军队的事宜。
想必今日之事正是由此而来。“看来,我无意间触动了一个马蜂窝。”
无视他们的冷漠,李瑜一心向着曹操的方向前进,甫一相见,就提出了问题。
“主公,昨天提到的事情,你是否告诉过元让人他们?”
曹操沉吟片刻,随后招手示意李瑜靠近。看着有些不自在的曹操,李瑜开口说道:
"元让他们对我似乎有些不友好?”
李瑜大笑道:“不友好?他们的反应岂止不友好,简直视我为敌人。若非周围有人看着,恐怕他们早已将我撕碎了。”
见状,曹操显得尴尬,连忙宽慰道:“三郎,这都是一帮粗鲁的武夫,不谙礼数,他们不了解你懂道理、修养高尚,不必介意他们的无礼。”
听曹操安慰一番,李瑜微笑摇手,他清楚这样的小事不会动摇他心中的计划,也不会为此过于纠结。
"放心吧,我不会再往心里去。"
然而,关于昨日的话题,李瑜忍不住问道:“那么主公,你对那个事情考虑得如何了?”
曹操赶紧拿出自己的计策说:"我想这样安排:让二十万军队分为两个部分,各由一人来训练。这样分担你的责任会小一些,并便于互相照应,你看这样怎样?”
对此,李瑜深知曹操此举乃是在夏侯惇他们的压力下做出的折衷,对此并无怨言,并坦然接纳了他的建议:
"我认同这个方法。"
"我们就按此办理吧,各自负责部分军力的训练,以此比较谁更有带兵之能,以免将来有人不服气。"
“我对此满怀期待,迫不及待想开始了。”曹操把新收纳的黄巾军分为几部分,分别分配给李瑜、夏侯惇、曹洪等人管理,鉴于他们的忠诚度尚且未巩固,暂不分配各地任务,只让他们留守在陈留附近的区域进行军事操练。
曹操对着手下将领训话:“黄巾军纪律散漫,带军对他们而言极具挑战。但我希望大家有足够的耐心来教导和磨砺他们。虽然他们过去的行为不善,但他们是壮年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善待,绝不可掉以轻心。”其他将领们也都点头表示同意。
第45节
"主公,请放心,我们将竭尽全力,不负使命!"
曹操不再多言,径自离开,只留下众人按照各自的习性和方式去训练。
此时,夏侯惇、李典等人纷纷聚到李瑜周围,语气中含带嘲讽:
"先生身为读书人,怎会选择参与这些事务?"
"练兵乃艰辛之事,风雨曝晒,怎比得屋内清静悠闲呢?"
面对他们的质询,李瑜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微笑着回应:
"确实,我对许多书籍涉猎甚深,但在严格意义上,并非纯读书之人。我对兵法也有深入探究,今能借此实践,又何尝不是一种乐事?"
夏侯惇闻言,朗笑道:
"自称非儒生先生,如今的话语,岂不是儒家的见解吗?你学识颇丰,想必也听过‘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名言吧。尽管熟知诸多兵法,没有实际演练的经验,难免陷入困惑和混乱。”
他又提及,光读了几部兵法便试图操练军队,后果可能无法收拾。但他瞥见曹仁等人的表情,明白他们的不信任,于是心中有所考量:
李瑜原欲不与他们争执,但他们此前的言行让他决定以 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元让啊,我看你的信心源于对军事才能的自傲,还有子廉他们亦然。若想验证我们的区别,不妨一搏?"
赌的就是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将这批流民军训练成一支规训严明的正规军,军事素质何为最佳。"你们有没有胆魄,来这场 呢?"
夏侯惇等人听闻,忍不住大笑。他们在策略和文学上或许不及李瑜,但他实战战绩已相当可观,他们对他的尊重不减,不过现在,李瑜想要较量军事才能,他们感觉这像是自找难堪。
长期军旅,他们经验丰富,如果连一个初试啼声的将领都不如,何谈辅佐曹操争夺江山?夏侯惇犹豫后叹道:
"刚刚才建功于你,这些人是你的功绩。我们和你赌,确实不合宜,曹操对先生十分尊敬,输了会关乎他的颜面。还是算了吧,继续赌下去并无意义。"
见夏侯惇心存顾忌,李瑜缓和气氛:
"无妨,共主之下,赌的不应太荒唐。输了,我永不干涉训练之事。而你们输的话,在众人面前大喊我输就是了。如何?"
夏侯惇深知,李瑜提出这样的条件,是在打消他们担忧自己面子问题。权衡利弊,他终于决定接受挑战:
"好!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
说完,他笑着带着曹洪等人扬长而去,对于胜败坚信不疑。
作为多年的将领,李瑜仅是文士身份,何以胜于他们?面对夏侯惇等人的轻蔑,李瑜毫不在意,径直来到自己分得的演练 。
他分配到的士兵数量不算多,总计大约不足两万人,在开阔地集结成阵,显得十分壮大。要让这些人严格听命,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可能办到的。但好在他早在家就常训练家丁,虽人数悬殊,其中原理却是相通的。
且李瑜运用的是后世的经验,他曾对前世的军训持怀疑态度,认为并无实益。然而,在他亲身经历统帅家族或军事时,才明白那套军训方法其实极为关键。对一支军队来说,个体实力不如严格的纪律和团队配合来的重要。而前世的军训方法能极大地提高这方面的要求。
看向眼前众多将士,李瑜笑道:“让这么多人一同练立正,必定蔚为奇观。”
李瑜进入 并未忽视普通士兵,而是率先叫来几位中级将领。他说起话来轻松自若:“想必大家应该都认识我吧?”
这些将领连忙点头,能在曹操麾下投诚,李瑜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无可忽视。“先生,正是您的引荐让我们得以洗刷罪名,如何可能忘记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