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德能问题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零五章德能问题
卻明在办公室的桌上,意外从书报里面,发现了一封来自监狱,写给自己的信,这个年代,通行十分发达,传统书信的使用,在社会生活中是少之又少了。
他一边拆开牛皮信封,一边在猜想给自己写这封信的人会是谁。
信一打开,共有三页纸,他先找到落款处,要紧去看署名,出乎意外的是,给他写信的人居然是宛效杉!名字之前,自称罪人,学生。
谁句实话,卻明心中还是有些许的忐忑,他知道,纪委干部有时候难免会收到威胁,恐吓,咒骂信件,他不知道这位有些方面超过了时代;有些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落马县长,要给自己写一些什么。
信件开场简单的客套之后,迅即进入了正题,他坦陈,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从来就没有对法律,道德,品行,党规,党纪这些方面的东西有过丝毫的思考,留意,如果有这一类的活动,从来没有只言片语入耳入心,一律采取的办法就是敷衍,应付了事。
这样一路走来,自己在这些领域,无论是认识意识方面,或是心理观念方面,全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地带。
书中讲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当地则讲的是“跟到好人学好人,跟到师娘跳家神”。自己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当年对学校几个公子的盲目崇信,从对于其父母的崇拜,尊敬,转而变成了对其本人的追随,盲从,可以用唯马首是瞻,言听计从来形容。
宛效杉本人的父亲在当地中学教初中,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员。宛效杉自打上小学开始,便渐渐通过当地报纸,广播,群众大会,还有一个是忆苦思甜会议或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获知了几位当地赫赫有名的领导干部的名头,他们当时在地方上的政坛,属于身居要职,手握实权,但却又是令人十分钦佩的老革命,老英雄。
就连宛父这个从来不喜欢谈论别人,赞赏别人的人,提到这几位,必然啧啧称奇,赞赏有加,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的惠尊市尚未建市,那是的称谓是惠尊地区行政公署,这几位老革命的资历,有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全是四九年以前参加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传奇人物。分别担任地委书记,地区行署专员,副专员,副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
宛效杉自述,跟着他们混的结果,虽然难免时常受到颐指气使,难免时常要执鞭坠镫,然而,他们身上自有着非常人可以比拟的优越性,自有着一个巨大的光环笼罩着,享受着平民家庭的子女所无法企及的风光与超越。这些光圈,当然就会时不时也打在以同他们交往为荣为幸的宛效杉的头上身上。当大众由此也向他投来歆羡的目光时,他仿佛自身也跟着成了官公子一样,心里美滋滋的,经常有飘飘然的感觉。
这些官家公子,理直气壮享受着父辈给他们带来的殊荣,庇佑,深入与他们交往之后,除了极少数人诚实,踏实,勤奋外,绝大多数从少年时代开始,都是在与学校,单位,部门,机关,国家,玩智力游戏,不是玩捉迷藏,就是玩猫捉老鼠。父辈身上的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忠诚诚实,一样没有继承下来,父亲的地位和影响,在他那里转化成了耍尽浑身小聪明,干尽各种各样捣蛋,淘气的破坏活动,以不被怀疑或虽被怀疑,但没有一点证据可以指证到他为最佳效果。既充分享受由此而带来的强烈惊险,刺激,实惠,快乐,又全面实现了智力的大胜利;还能完全置身事外,绝对避免了受到追责,受到惩罚的危险,真是令宛效杉佩服,羡慕不已。
这些人骨子里的东西丝毫未变,但到了重视文凭的年代,他们就如变戏法一般,同样拿得出大学本科以上的文凭,全部安排在重要的机关和部门;一如往常,仍然玩的风生水起。宛效杉对他们的的向往之心一直很热烈,执着,见他们仍然是人中翘楚,往日的崇敬丝毫未减,反而平添了许多。
他正式从大学里面毕业,然而只能分配到学校。转行,还是陆陆续续当起官来的这些公子哥们中有人提的醒,帮的忙,这才有了调入行政机关,开始爬官,跑官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也就有了虽是县长却不学法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满脑子都是极端荒唐的东西,从来不知道正派廉洁,道德规范,遵规守纪,公平道义为何物,压根没有半点自律的意识,有样学样,变成了一个极端自私,狭窄,短见,一味置党规法律于不顾,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极端愚蠢的大无畏精神,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疯狂追求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并以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
在信中,宛效杉十分动情的由衷感谢卻明,他说,您作为纪委查案领导,不仅仅是以查清贪腐问题为职责;您还帮助像我这样的有罪之人学会思考人生,学会借鉴先人,智者,贤达,想通问题,调整心态,提高认识,并再次全新认识世界,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兴趣,信心,您真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我恳求卻明书记,敬请您能允许我经常给您写信,我以能与您通信为荣;尤其,我真心希望书记不要嫌我打扰,恳求书记在百忙之中,能抽出一点时间来给我回信我的愿望就满足了,因为,您的思想,言论充满理性,智慧的光芒,它像明灯,能够照耀我未来的前程;像醍醐,能够使我在灌顶之后,赫然开朗。
卻明看完此信,知道了又一个因交友不慎被朋友侵蚀,带坏的事例。其实,中国真的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智慧与文明的国家,封建社会用人,往往讲求“五法”,“八徴”,假如通过以上之方法,观察到了你的细微之处的东西,由此而折射出你内心深处的智能,品质,趣味,对于用与不用,用在哪些方面,担任多大的职务,明主自然心中有了定数。
有一个故事,就是讲述被称赞为千古完人的曾国藩对即将启用人才的观察,最后做出了取舍的故事。后人是这样评价曾国藩的,“立言立德立说三不朽,为师为将为帅一完人”。他的湘军已经成为清廷主力,劲旅之后,凭他的威望和实力,完完全全可以取清廷而代之,他的胞弟曾国荃联名他曾国藩手下全体将领,写成万人书,人人俱在上面签字画押,按上手印,强逼曾推翻清廷,取而代之。
曾大怒,认为这一举动实为逆天之举,不独天下人会群起而攻之,而且将背负千古罪名,死无葬身之地!有人说,曾国藩的这个举动,也是关系用人的标准,用人的品质,用人的僭越问题。用当时的所有人的说法
,以及当时天下的形势,腐败的清廷,已经病入入膏肓,岌岌可危,但是,曾国藩从忠君思想出发,自己身为臣子,辅佐君王本是分内之事,至于取而代之,却是大逆不道,颠覆纲常,犹如触犯天条,人人得而可诛之!在这里,用人中的人,就是曾本人,倘若换成历史上的任何英雄,炙手可热到达曾国藩的境地,何须部下联名,恐怕自己早已有了称帝的勃勃野心!但是,曾国藩自律,自量,认为那是雷池,必须忘而怯步。
一天,左宗棠推荐信到了,说是发现两个将帅之才,希望主帅量才录用云云。
来人递过信件之后,一起齐刷刷退下,屏息静气,站立一旁,等待曾国藩发话。
那时时间是一个下午,天气比较炎热,曾国藩接见他们的地点,是外面的庭院,他们所站立的地方,真是大门台阶之外的凉棚之下。曾国藩看了看信,十分再郑重的收好,然后十分客气地说,自己有一个习惯,这个时间段,必须在院子里跑上几圈,几十年来雷打不动,希望二位稍待,少陪一会。
曾国藩跑了几圈之后,暗暗对二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在来来回回的跑动当中,观察到一位始终昂首而立,目不斜视;另一位,则以为曾国藩看不到他了,一会抓耳,一会搔腮,一会儿东张,一会儿西望,偷偷回头侦察曾的动态;一双鼠眼,四处窥视,显露出十分的轻佻和浮躁。
曾国藩回到了两人面前,心中已经有了数,吩咐道,你们可以回去了,等候帅府的通知吧。
两人在曾的眼里,顿时高下立分,目不斜视者被委以了重任;轻佻者则被否定。有人问起原因,曾国藩回答,大丈夫最根本的定力就是要能够保持始终如一,保持慎独,一个随时随地不能安分守己,又心猿意马的人,岂会是一个可以值得信任,只得委以重任的人?!(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五章德能问题
卻明在办公室的桌上,意外从书报里面,发现了一封来自监狱,写给自己的信,这个年代,通行十分发达,传统书信的使用,在社会生活中是少之又少了。
他一边拆开牛皮信封,一边在猜想给自己写这封信的人会是谁。
信一打开,共有三页纸,他先找到落款处,要紧去看署名,出乎意外的是,给他写信的人居然是宛效杉!名字之前,自称罪人,学生。
谁句实话,卻明心中还是有些许的忐忑,他知道,纪委干部有时候难免会收到威胁,恐吓,咒骂信件,他不知道这位有些方面超过了时代;有些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落马县长,要给自己写一些什么。
信件开场简单的客套之后,迅即进入了正题,他坦陈,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从来就没有对法律,道德,品行,党规,党纪这些方面的东西有过丝毫的思考,留意,如果有这一类的活动,从来没有只言片语入耳入心,一律采取的办法就是敷衍,应付了事。
这样一路走来,自己在这些领域,无论是认识意识方面,或是心理观念方面,全是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地带。
书中讲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当地则讲的是“跟到好人学好人,跟到师娘跳家神”。自己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当年对学校几个公子的盲目崇信,从对于其父母的崇拜,尊敬,转而变成了对其本人的追随,盲从,可以用唯马首是瞻,言听计从来形容。
宛效杉本人的父亲在当地中学教初中,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员。宛效杉自打上小学开始,便渐渐通过当地报纸,广播,群众大会,还有一个是忆苦思甜会议或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获知了几位当地赫赫有名的领导干部的名头,他们当时在地方上的政坛,属于身居要职,手握实权,但却又是令人十分钦佩的老革命,老英雄。
就连宛父这个从来不喜欢谈论别人,赞赏别人的人,提到这几位,必然啧啧称奇,赞赏有加,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的惠尊市尚未建市,那是的称谓是惠尊地区行政公署,这几位老革命的资历,有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全是四九年以前参加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传奇人物。分别担任地委书记,地区行署专员,副专员,副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
宛效杉自述,跟着他们混的结果,虽然难免时常受到颐指气使,难免时常要执鞭坠镫,然而,他们身上自有着非常人可以比拟的优越性,自有着一个巨大的光环笼罩着,享受着平民家庭的子女所无法企及的风光与超越。这些光圈,当然就会时不时也打在以同他们交往为荣为幸的宛效杉的头上身上。当大众由此也向他投来歆羡的目光时,他仿佛自身也跟着成了官公子一样,心里美滋滋的,经常有飘飘然的感觉。
这些官家公子,理直气壮享受着父辈给他们带来的殊荣,庇佑,深入与他们交往之后,除了极少数人诚实,踏实,勤奋外,绝大多数从少年时代开始,都是在与学校,单位,部门,机关,国家,玩智力游戏,不是玩捉迷藏,就是玩猫捉老鼠。父辈身上的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忠诚诚实,一样没有继承下来,父亲的地位和影响,在他那里转化成了耍尽浑身小聪明,干尽各种各样捣蛋,淘气的破坏活动,以不被怀疑或虽被怀疑,但没有一点证据可以指证到他为最佳效果。既充分享受由此而带来的强烈惊险,刺激,实惠,快乐,又全面实现了智力的大胜利;还能完全置身事外,绝对避免了受到追责,受到惩罚的危险,真是令宛效杉佩服,羡慕不已。
这些人骨子里的东西丝毫未变,但到了重视文凭的年代,他们就如变戏法一般,同样拿得出大学本科以上的文凭,全部安排在重要的机关和部门;一如往常,仍然玩的风生水起。宛效杉对他们的的向往之心一直很热烈,执着,见他们仍然是人中翘楚,往日的崇敬丝毫未减,反而平添了许多。
他正式从大学里面毕业,然而只能分配到学校。转行,还是陆陆续续当起官来的这些公子哥们中有人提的醒,帮的忙,这才有了调入行政机关,开始爬官,跑官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也就有了虽是县长却不学法不懂法不知法不用法,满脑子都是极端荒唐的东西,从来不知道正派廉洁,道德规范,遵规守纪,公平道义为何物,压根没有半点自律的意识,有样学样,变成了一个极端自私,狭窄,短见,一味置党规法律于不顾,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极端愚蠢的大无畏精神,不择手段,不顾一切,疯狂追求权钱交易,钱色交易,并以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可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1
在信中,宛效杉十分动情的由衷感谢卻明,他说,您作为纪委查案领导,不仅仅是以查清贪腐问题为职责;您还帮助像我这样的有罪之人学会思考人生,学会借鉴先人,智者,贤达,想通问题,调整心态,提高认识,并再次全新认识世界,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兴趣,信心,您真是我的良师益友也,我恳求卻明书记,敬请您能允许我经常给您写信,我以能与您通信为荣;尤其,我真心希望书记不要嫌我打扰,恳求书记在百忙之中,能抽出一点时间来给我回信我的愿望就满足了,因为,您的思想,言论充满理性,智慧的光芒,它像明灯,能够照耀我未来的前程;像醍醐,能够使我在灌顶之后,赫然开朗。
卻明看完此信,知道了又一个因交友不慎被朋友侵蚀,带坏的事例。其实,中国真的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智慧与文明的国家,封建社会用人,往往讲求“五法”,“八徴”,假如通过以上之方法,观察到了你的细微之处的东西,由此而折射出你内心深处的智能,品质,趣味,对于用与不用,用在哪些方面,担任多大的职务,明主自然心中有了定数。
有一个故事,就是讲述被称赞为千古完人的曾国藩对即将启用人才的观察,最后做出了取舍的故事。后人是这样评价曾国藩的,“立言立德立说三不朽,为师为将为帅一完人”。他的湘军已经成为清廷主力,劲旅之后,凭他的威望和实力,完完全全可以取清廷而代之,他的胞弟曾国荃联名他曾国藩手下全体将领,写成万人书,人人俱在上面签字画押,按上手印,强逼曾推翻清廷,取而代之。
曾大怒,认为这一举动实为逆天之举,不独天下人会群起而攻之,而且将背负千古罪名,死无葬身之地!有人说,曾国藩的这个举动,也是关系用人的标准,用人的品质,用人的僭越问题。用当时的所有人的说法
,以及当时天下的形势,腐败的清廷,已经病入入膏肓,岌岌可危,但是,曾国藩从忠君思想出发,自己身为臣子,辅佐君王本是分内之事,至于取而代之,却是大逆不道,颠覆纲常,犹如触犯天条,人人得而可诛之!在这里,用人中的人,就是曾本人,倘若换成历史上的任何英雄,炙手可热到达曾国藩的境地,何须部下联名,恐怕自己早已有了称帝的勃勃野心!但是,曾国藩自律,自量,认为那是雷池,必须忘而怯步。
一天,左宗棠推荐信到了,说是发现两个将帅之才,希望主帅量才录用云云。
来人递过信件之后,一起齐刷刷退下,屏息静气,站立一旁,等待曾国藩发话。
那时时间是一个下午,天气比较炎热,曾国藩接见他们的地点,是外面的庭院,他们所站立的地方,真是大门台阶之外的凉棚之下。曾国藩看了看信,十分再郑重的收好,然后十分客气地说,自己有一个习惯,这个时间段,必须在院子里跑上几圈,几十年来雷打不动,希望二位稍待,少陪一会。
曾国藩跑了几圈之后,暗暗对二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他在来来回回的跑动当中,观察到一位始终昂首而立,目不斜视;另一位,则以为曾国藩看不到他了,一会抓耳,一会搔腮,一会儿东张,一会儿西望,偷偷回头侦察曾的动态;一双鼠眼,四处窥视,显露出十分的轻佻和浮躁。
曾国藩回到了两人面前,心中已经有了数,吩咐道,你们可以回去了,等候帅府的通知吧。
两人在曾的眼里,顿时高下立分,目不斜视者被委以了重任;轻佻者则被否定。有人问起原因,曾国藩回答,大丈夫最根本的定力就是要能够保持始终如一,保持慎独,一个随时随地不能安分守己,又心猿意马的人,岂会是一个可以值得信任,只得委以重任的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