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80章 过继

第80章 过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谷雨四姐妹做好饭菜的时候,黄氏和苏氏才回来。幸好这几天,虽然天阴阴的,但没下雨。干活也方便。

    孙山乖巧地从厨房打来热水,让黄氏和苏氏洗把脸。

    黄氏温和地说:“饿了吧,先开饭。”

    谷雨和立夏从灶台端菜端饭,小满和寒露帮忙摆桌子。

    今晚吃的很简单,蒜头炒空心菜,鸡蛋汤,加一碗萝卜干。

    特意给孙山蒸了一截广式香肠。

    腊肠还是大姑省亲带回来的,孙山不太爱吃这种甜甜的香肠,但黄氏和苏氏就爱给他留着吃,怎么来说,都是肉。

    咬了一口,满嘴肥油,对于没油水的乡下人来说,的确是难得的珍品。

    寒露人小,性子比几个姐姐活泼,问道:“阿奶,孙爷爷是明天安葬吗?”

    要是普通人家,起码停灵三天,有些富贵人家7天以上。至于孙半仙,无儿无女无妻无父母,只有一个三服内的侄子,丧事一切从简。

    黄氏舀了一调羹萝卜干,点头说:“是,明天要葬在山上了,一早跟你们过去,给孙爷爷插根香。”

    寒露等人乖巧地点了点头。

    寒露又问:“阿奶,谁捧盆摔盆?”就是问谁当孝子,就算是五保户,可还有旁亲,家里的亲属会安排一个人过来当孝子。

    苏氏八卦地说:“阿娘,我听村长家的婶子说了,让孙大叔的侄孙子来当孝子,是不是真的?”

    黄氏点头说:“村长是这样说的,要是愿意,就让那个孩子过继给孙半仙,孙半仙的50两,房子,田地都属于他。要是不愿意,村里就按没孝子的办,村里接管,孙半仙的田地银子归村里。”

    立夏好奇地问:“阿奶,后来怎么了?”

    孙山也好奇啊,毕竟孙半仙不是贫穷,人家是隐身的富户。其实凭他的家产,完全可以成家生子的,至于为什么一直单着,孙山搞不懂。

    黄氏叹了一口气说:“这么多银钱,谁不动心呢。他远房侄儿答应了,把家里大儿子的第二个孙子过继过去了,当孝子贤孙。”

    苏氏担忧地说:“阿娘,别人都说孙大叔命不好,是个孤独命,过继给他的孩子好吗?”

    孙半仙有父有母,不过都早早去了。之后他去黄阳山上的道观做学徒。学成后,下山回到孙家村,慢慢地就成为孙半仙,方圆十里都有业务。慢慢地来找他算命,看风水的人越来越多了。

    但村里人一直觉得他命不好,命理克亲,天煞孤星。

    村里人很忌惮。

    黄氏淡淡地说:“清酒红人面,钱帛动人心。”

    孙半仙侄儿家境本来就不好,勉强度日,突然泼天的富贵袭来,哪顾得那么多,肯定急切地答应了。

    有了这笔钱,这份田地。大大减轻家里的困境,哪管之后怎样呢。

    苏氏看了一眼孙山,心里想,要是我,肯定不愿意的,自己儿子自己疼,怎会过继给人呢,还是那么独命的人。

    孙山好奇地问:“阿奶,过继之后,是直接把钱和田给他侄儿一家吗?”

    黄氏猛摇头地说:“肯定不会这样,村长打算把孙半仙的10亩地给他侄儿耕,收入也是他一家的,让他负责养大孙半仙的过继孙子。

    至于房子和50两,放在村里。等有机会就买田,留给那个孙子。

    村长还说,要是过继的孙子途中发生什么意外,孙半仙的房屋田地就收回来,归村中所有。

    要是平安长得娶妻生子,孙半仙的所有,就归他。”

    其实村长这么做,是防止侄儿把孙半仙的田地房子归自己所有,不是归过继的孙子所有。

    村里人可不准这样的事发生。

    既然过继了,就要跟原生家庭没关系,要认孙半仙为亲人,做孙半仙的香火,传宗接代也是替孙半仙传。可不能乱了传承已久的规矩。

    苏氏认为村长做得很合理:“阿娘,这个小孩只不过5-6岁,等长大成人还有十几年了,这段时间10亩地的收入,早就还清父母的养育之恩了。”

    何况村长还打算用50两继续买田,作为过继孩子的财产。

    买来的田地自然归孙半仙侄儿种,收成还是归他们家,太划算了。

    黄氏也是这样认为的:“村长这样的安排,大家都觉得很合理,反正村里的账本算得一清二楚,村里也不会贪孙半仙一分一毫,他的所有都应该留给他的孙子。”

    除了孙半仙的侄儿有意见,村里其他人是不会有意见的。

    但侄儿的意见,抵抗不了村里的权威。想要在孙家村生活,必须遵守村规族规。

    由于今晚村里的气氛异常的阴森,凝重。黄氏吩咐大家早睡,又喊孙三叔去守灵。

    孙家村人无论谁过世了,每家每户必须派代表去守灵,毕竟同根同源,沾亲带故。

    孙山乖巧地躺在铺盖上,先把今天学的新知识背诵一遍,又把前面的学的背一遍,才安然入睡。

    一觉醒来,吃过早饭,苏氏带着他和德哥儿到学堂,临走前说:“中午我过来接你们俩,到时候去给孙爷爷上香。”

    幸好郑家村和孙家村很近,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回家一趟,给孙半仙上香。

    至于家里的堂哥,和村长家的两个孙子也一样,等中午就回孙家村,跟着大人见孙半仙最后一面。

    苏氏早就跟郑伯,郑童生说好的。

    这些规矩,身为乡下人的郑夫子自然知道,也很赞同这种行为,很快批:准!

    上午的课,仍然是郑夫子教新知识,已经2个多月了,《三字经》才学到三分之一,速度可以算得上非常慢。

    郑夫子好似故意讲那么慢,是为了学子先适应,让学子先打好基础,特别其中识字、练字是重点中的重点。

    几乎一个下午,孙山三人都是在小池边练字。就算是下雨,也不会改变。

    下雨只不过由小池边转移到课室,自己打一桶水洗墨。而且还不准弄脏课室,要是弄脏了,等着挨板子。

    郑夫子在上面读一句,孙山三人在下面读一句。

    又上前看郑夫子如何写新字,孙山三人跟在后面写。

    等写正确了,郑夫子就吩咐他们在小池边练字。

    每天学习的顺序很规律,按部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