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我,孙山,科举 > 第57章 孙伯民去服役

第57章 孙伯民去服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放堂的邦邦邦声响起,孙伯民领着孙山和德哥儿回家。一进到院子里,孙山喊了一声阿奶。

    黄氏慈爱地说:“山子,放堂了?今天学得还好吗?”

    孙山倒了一杯水,慢慢地喝着,点头说:“很好,阿奶,我去做课业了。”

    黄氏抽出手帕,替孙山擦汗,温和地说:“去吧,好好学。”

    自从孙山上学,孙伯民把客房改造成书房,还特意去村里的孙木匠处打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孙山把书和学习用品放下,摊开九宫格纸,直接下笔抄写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郑夫子要求抄10遍。

    由于一下午在学堂的小池边练字,孙山自我感觉练熟了,可以直接写在纸上。

    每个字在规定的格子里,超出来,证明还不熟练。

    孙山先把今天所学的用上京官话背一遍,等确定背熟了,直接摊开纸写。

    一边默读,一边默写。等写够十遍,才停笔。

    又拿出另一张纸,把前天,昨天学的默写。

    写完后,孙山满意地点了点头,练习了三天,终于能把每个字控制在格子里。

    但这还是不够,因为此时的格子是大格子,离日常生活书写的还差很远,更不用说要科考的字了。

    孙山不泄气,写字,慢工出细活,需要时间沉淀,只能沉下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三字经》上的字,就算是繁体字,孙山也懂,所以可以先超前学。

    上京话不会读,没关系,就用广南话读。

    孙山想着过一段时间,一定要排个计划表,把每天的任务排上去,按部就班地计划学习。

    如今才开学三天,多年不读书,需要时间来调整,孙山还不习惯,打算给一段时间自己,收拾好习惯,重新读书。

    背了好几句,等背熟了,就走到水井边处,拿着石板练字。一边写一边背,反反复复,直到确定会写,才放下笔。

    此时,孙伯民和苏氏等人从田里回来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吃过晚饭后,苏氏和黄氏正给孙伯民收拾行李,明天就要去服徭役了。

    谷雨用油纸包好米饼,又包好番薯干。

    立夏把家里的腊肉干蒸熟,装到小罐子里。蒸得不多,一天吃2片就够了。

    小满和寒露帮收拾雨具,蓑衣一定要带上的,万一下雨,可不能淋雨干活。

    孙二叔和孙三叔从外面进来。

    孙三叔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大声喊:“大哥,东西收拾好没?”

    孙二叔跟在后面说:“大哥,明天几点启程?”

    两个人过来只单纯地问候一下,也没什么重要的事。

    孙二叔想着,大哥这次去服役,下半年的秋役就该我了,希望能来个轻松的活计。

    像这次修县城郊区的水渠,毫无难度可言。

    孙伯民正在打包被子,孙三叔和孙二叔上来帮忙捆住。

    黄氏说:“应该差不多了,想想还要带什么?”10天左右的徭役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苏氏正帮忙整理两套衣服,把全是补丁,又烂又破的衣服带去。

    做苦力活,就该穿破衣服,太好的,舍不得给他穿。

    孙伯民问道:“三弟,你上次去了几天?”

    问得是去年秋役。

    说到这个,孙三叔就没好气了,苦着脸说:“我们去年到明阳镇开荒,干了二十天,哎,累死人了,我可足足瘦了20斤。”

    孙山疑惑地看过去,孙三叔一米七,身形偏瘦,要说瘦了20斤,打死都不信。

    孙二叔跟在后面说:“官家的田地越来越多了,我怀疑今年秋天,恐怕也是去开荒。”

    属于黄阳县的田地,不仅县城郊区有,各镇都有。

    县令大人利用免费的壮劳力开荒,等弄好了,又租给附近的村民收租子。

    孙山不由地佩服,县令大人为衙门创收的法子真好,细水长流。黄阳县有好多地是无主的,也就是属于官家的。

    当然农民也可以去开荒种地,不过需要用钱买地,再花人力开垦,成本比较大。除了有点闲钱的,一般人很难开荒。

    孙山家有点闲钱,这两年也陆陆续续买了两亩荒地,孙伯民和苏氏两人慢慢开发,种黄豆。

    他们想着趁还有力气,为子孙多赚些田地。

    孙伯民绑好被子,又检查其他必须品。等弄好了,就装在一个麻袋里。

    孙三叔抱怨:“那二十天去干活,天天吃番薯芋头,吃到吐。”

    瞄了一眼孙伯明带的米饼和番薯干,又想起吃番薯芋头的劳役苦日子。

    孙二叔没好笑地说:“不吃番薯芋头,吃什么?”

    服徭役不仅免费用工,还不包伙食。

    劳役者需要自带干粮,官家只提供一个能挡雨还不能遮风的地方睡觉。

    孙伯民也笑着说:“年年都这样,我早就习惯了。”

    孙山好奇地问:“阿爹,附近没卖吃食的吗?”

    人多的地方,头脑灵活的商贩肯定闻风而上,周围应该有卖吃的吧。

    孙三叔很不礼貌地翻了个大白眼:“有啊,贵死了,就像上次我们去县城吃的云吞,8文一碗,服役的地方起码卖15文,谁舍得吃啊。”

    孙山一愣,竟然卖那么贵,不解地看着孙三叔。

    孙三叔继续说:“服徭役的地方,能卖吃食的,肯定和衙门有关系。我听说了,在那里摆摊,摊位费可贵了,比县城的铺租还贵呢。”

    徭役之处,摊位费贵,又要关系,能去那做买卖的,不卖贵点,肯定亏本。

    孙山暗叹一口气,去摆个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看来行商和读书,一样艰难。

    孙二叔摇了摇头说:“就算卖那么贵,也会有人吃,谁不想吃口热乎的。”

    上次服役,孙二叔最后还是忍不住,去买吃食了。

    自家带来的,干瘪瘪,吃个十几二十天,谁不厌烦呢。

    除非家里穷得番薯都吃不起。

    黄氏顺手藏了些铜板在孙伯民的裤子内的小布袋,吩咐道:“老大,饿了就买吃的,莫要省。”

    孙三叔和孙二叔见怪不怪,无论谁去服役,阿娘都会如此藏钱在裤袋,让你买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