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东晋烽火 > 010章 新兵训练(下)

010章 新兵训练(下)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教室不大,百来平米,按照刘丹的要求布置,一个讲台,下边两行案几,铺好草席。冬梅介绍到:“现在有十八个丫头来上课,这里的案几一行男生,一行女生。新的桌凳我会到木工坊走一趟,还有你要的粉笔,黑板,我都会安排人去做,现在只有拿竹子做模具先做一批出来。待会儿我叫几个婆子来给大家量体裁衣,丹哥儿也真是的,给人上课,还要管吃管穿,世上哪里有这个好事?”

    刘丹道:“那些丫头让她们少吃点,吃成一个胖妞,小心嫁不出去。”

    冬梅笑道:“才不会呢!胖妞才有人喜欢。像我这样瘦瘦弱弱的,夫家会嫌弃。”是了,古代是这样,和现代人的审美观不同。在古代,太瘦不好生养孩子。

    过了不久,刘婷带着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姑娘进来,娉娉袅袅、莺声燕语的非常热闹,九哥九郎叫个不停,叶瑾他们也来了。时间差不多,冬梅敲响了钟,让大家在外边按高矮秩序排好队,依次进教室入座。

    刘丹让冬梅坐下,开始第一课:

    “我叫刘丹,是你们的老师,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上课学习知识。你们互相之间称呼同学。我们上课有个规矩,上课铃响了,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老师从外边进来讲“上课。”班长叫口令:‘起立!’你们要全体起立,老师说‘同学们好!’你们回答‘老师好!’老师说‘坐下!’你们坐下,这样我们才开始正式上课。

    目前你们没有班长,冬梅暂时作你们的班长,以后有什么事,你们都可以告诉班长,班长再转告给我。好,我们来演示一遍”

    ……

    “下次上课要点名,冬梅准备好点名册。你们每个人面前有一支鹅毛笔,让冬梅给你们演示一下鹅毛笔的用法。”

    ……

    “今天第一课,我们要讲汉语拼音26个字母。”

    刘丹拿出一张纸挂墙上,上面画着简单的世界地图。刘丹给他们简单说了整个世界的范围,还有中国的位置。道:“西方人的文字是拉丁文,印度人的文字是梵文,我们中国人的文字是象形文。这26个字母是从拉丁文里来的,印度僧人把这些字母传到东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字母呢?因为我们可以用字母给汉语文字注音……”

    在东晋教拼音有一个问题,就是东晋的官方语言和后世的普通话发音不同。

    古华夏人的语言是夏言,古代书面汉语称为文言文,可推断夏商周的语言差不多。在春秋时期,汉语标准语称雅言,《论语》有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游历各国,传道授业所用的正是这种语言,而非家乡的方言。

    在东晋时代,汉族正统朝廷及南迁汉民带来中原洛阳雅言,又称“士音”,金陵本地居民的语言称为“吴音”,又称“庶音”。此后中原雅言和吴音在金陵融合。

    后世的闽南话和东晋时期的官话-洛阳话,比较接近。“五胡乱华”年代,大批北方汉人相率离乡背井,来此避难落户;及至“永嘉之乱”,又有“衣冠八族”移居闽地。唐五代,更有成批汉人从中原迁入福建。这些闽南人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河南,他们带来了不同时期洛阳一带的中原汉语,跟当地原有的语言和方言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闽南方言。客家

    人习惯上称闽南人为“河洛人”,称闽南话为“河洛话”便是这个缘故。

    时至今日,古河洛话在洛阳本土已变得面目全非了,而它的一些基本特征却还保留在今天的闽南话里。比如“无”这个字,闽南话读“mo(摩)”,那首很有名的歌《酒干倘卖无(mo)》最后“无”字的发音就是念mo,所以那句佛号“南(na)无(mo)阿弥陀佛”的读音就不奇怪了。

    现在刘丹面临的问题是他原来学习的汉语拼音都要全部推倒重来,原来汉语的字典也没有用了,这对于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扰,看来还要请一个教洛阳雅音的先生,而且以后还要编一部字典,要不然大家没法自学了。

    下午训练,冬梅对刘丹道:“姐妹们都说要跟你们一起训练。”

    刘丹皱眉道:“别瞎起哄,一个女孩子舞枪弄棒像什么样子?”

    冬梅劝道:“姐妹们都说,要一起训练一起学习,这样才像一家人。你就答应下来吧。”

    刘丹倒是没想到这些丫头来这一出戏,考虑了一会儿。古代女人从军不是没有,三国孙尚香有个女子护卫队。一起训练确实能够增强集体凝聚力,荣誉感,遂道:“她们的家人同意不同意?不同意就别想了。特别是小妹,我母亲能同意?舞枪弄棒到时候怎么嫁得出去?还有,军队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孙武练兵斩爱妃的故事你听过吗?到时候我要明军纪斩人头,到时候后悔就晚了。你给她们说清楚。没有问题的,明天让她们来报道。”

    晚上刘丹正在备课,冬梅跟着刘丹学习,第二天要讲的课冬梅都要先看一遍,有什么不懂得要问清楚,因为冬梅是课代表,需要给同学解答疑问。冬梅对于刘丹讲的课十分好奇,这些知识都是天书啊!现在冬梅也慢慢适应少爷的作息方式,养成了夜猫子的习惯。

    一夜无话,刘丹没想到第二天来了八位姑娘,其中赫然就有自己的妹妹刘婷,其他的都是母亲指挥的丫鬟。小妹在队伍里对刘丹得意一笑,把刘丹雷得不轻。什么时候咱爸咱妈这么开明了?刘丹没办法,只好想办法给小妹开小灶,先传授太极拳法。

    训练和办学虽然艰难,总算开始了第一步。刘家给刘丹的第一笔贷款到位,刘家村的新农村建设也开始了,一个个项目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几乎都是按照刘丹原先的规划安排的。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开始的时候,周围几个村寨开始流行一种“九郎谣”的民歌,而且还有迅速扩散的趋势。这些民谣真好听,如少年情怀,低回婉转,似清冽泉水,沁人心扉。于是襄阳人都知道了刘家村的九郎是情歌王,有些大胆的山妹子还跑到刘家村要和九郎对歌。那些士族世家知道刘家出了个喜爱山歌的九郎,几乎喷饭。咱们是诗书传家,再次是耕读传家,这老刘家标新立异、别具一格,来了个山歌传家。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老刘家土老帽的招牌是摘不掉了。

    “呯!”二老爷心爱的白瓷茶杯甩在地上,岂有此理!太让我失望了。

    士族子弟都讲究名声,不管出世也好,隐世也罢,都讲究“养望”,名声是养起来的,花花轿子人抬人,士族彼此吹捧,名声就上去了。老刘家出了个情歌王,难道咱们老刘家永远翻不了身了?唉!这九郎别想出头了。就他发明那个鹅毛

    笔,就是对圣人的亵渎,真是斯文败类。

    刘家*义学的老学究吴先生也不高兴了,你们刘家这算怎么回事,另起炉灶,是不放心我吗?士可杀不可辱!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刘家呢!我来这里也算降尊临卑,屈高就下了,你们还来这一出,我走还不行吗?卷起铺盖要走。吴老先生话说得再难听,刘正也要陪笑脸,赶忙劝阻:这是几个小孩瞎折腾闹着玩儿,您老就别跟一个孩子置气,好说歹说把老头留下来。

    对于自己突如其来的名声,刘丹也是始料不及,这是哪跟哪儿呀?我只不过因为愧疚多唱了几首歌,你们就给我安一个情歌王名号,称王称霸?我要再唱几首,不得飞天了?他不知道那些民歌都是经过几十代人的传唱,千锤百炼,再加上文艺工作者精心修改,雅俗共赏,脍炙人口,一般的乡野小调哪能比得上?

    还好新兵训练还算顺利,这十几个家伙素质很好,动作很到位,特别是刘天,天生的军人胚子,动作刚劲有力,简直就是模范标兵。所以刘丹指明刘天作队长,自己有事不在的时候,由刘天指挥大家训练。

    这个决定引起一片哀叹之声,这刘天是个实心眼,一丝不苟,要求严格,真要让他来管,大伙都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十几人的军训渐渐传开,村里的小伙伴们都来看热闹,大头仔也领着一般人起哄喝倒彩,弄得叶瑾几人羞忿难堪,动作频频出错,几乎要暴起打人了。刘丹给他们作思想工作:“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的军队来源于人民、根植于民族土壤,与人民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他们是老百姓,你们是兵,对你们的要求比他们严格。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人家在旁边说你们几句就心浮气躁,蠢蠢欲动,你们是合格的军人吗?”

    几句话说得大家心生惭愧,打起精神崩着脸不为所动,时间久了,大头仔也感觉没味,自己走了。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队列训练,包括站军姿、齐步、正步、跑步,不要以为走个路有什么好训的,要达到符合要求、整齐化一,难着呢,军资一站一小时,累啊!还好军营没有做好,没有新兵深恶痛绝的整理内务,要不然还更够呛。

    第二个月,是执枪训练、战术训练、军体拳训练,器械训练。这个时候开始抖大枪了。

    说起枪法,现在流传的内家枪法喜欢托名在三国名将赵云名下,唤做“赵子龙十三枪”,也有直接叫“十三枪”,或者根据门派叫成“太极十三枪”等的。十三只是个虚数,枪法其实就三个基本动作,拦、拿、扎,其他的动作都可以从这三个中演化出来。

    赵子龙的时代实在太久远,有人把枪法归宗岳飞。岳武穆王曾专门纂文形容过那时的“河南大枪”,岳王笔下那时的枪和现在的构造用法已经区别不大了。内家枪法成形于宋代,在宋以前,比如唐代虽也有罗成这样的名枪,但流行的还是马槊,如单雄信、尉迟恭。马槊就是矛,矛和枪形状完全相同,但用法根本不是一回事。矛、槊用的是硬木,而枪是有弹性的白蜡杆。大家别小看这点细微之别,用有弹性的白蜡杆是个革命性的进步,内家功夫从此正式形成。大枪的神勇全靠内家功夫做底,不然就是一根死木头,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