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面色不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汽车果然比列车快得多,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车队便抵达了天津。
天津地方官员递上电报,表示舰队要下午才能抵达大沽口。时间还充足,李思明便让地方官员各忙各的去,自己带着一溜人去视察天津当地的春耕情况。
在明代,天津曾是海防要塞,大明在这里驻有重兵,并且建立了许多卫所屯田垦荒。后来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再加上不断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中获利,天津渐渐繁荣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成了北方最为繁华的港口城市。现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虽然日渐衰落了,但是天津尽享渔盐之利,北方大量矿产也要从这里出海,真的是富得流油。
不过,现在天津的繁荣程度比起以前要逊色了许多,这都是拜李思明所赐。这家伙上台之后挥起屠刀,天津地区的地主、盐商、钱庄老板、大粮商什么的基本上都让他丢进监狱里捡肥皂去了,他们的产业全部收归国有。没了这些有钱人,天津城的酒楼茶馆夜总会这些销金窟顿时就冷清了不少。
当然,李思明也不是只会重拳出击,锤完人之后给颗甜枣这种基本操作他还是会的。他将收归国有的土地又分给了天津城中那些无业游民……对,把他们全部从城里赶出来,撵到乡下种地去,天津城的治安顿时就好了很多。是时他还动用大量工程机械挖出一条数十公里长的河道,引海河的水去冲涮海滨平原的大片盐碱地,硬生生将上百万亩原本连草都很难长得起来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水田。这些水田自然也是分给了天津人,他们可以在水田里种植水稻,不过一年只能种一季。种完水稻之后再种一些蔬菜,一年也就过去了。
李思明到来的时候,正处于海河估水期,那些水田自然也就干燥得很。一台台锅驼机正在沉沉低吼,驱动着抽水机将水从河里抽起来,沿着水渠输送至一望无际的麦田……对,现在这里是麦田,而不是稻田。这是李思明上台后在京津地区实施的一项非常大胆的农业改革方案:麦稻轮作。天津地区的水稻得到五月中旬才能开始育秧,而小麦在五月下旬就开始收割了,他主张利用这个时间差,先种冬小麦,留出一些水田来育秧,等到小麦开始收割的时候,秧苗也差不多可以播种了。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到十一月上旬,京津地区将是一片金黄的稻浪,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将翻上一番不止,那是双倍的快乐。
这项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收割小麦和播种水稻必须紧密衔接,一边割麦子一边插秧,工作量极大,光靠人力是很难吃得消的。李思明拿出的应对措施是大量采用农业机械,收割的时候用收割机,翻地的时候使用拖拉机,小麦脱水使用烘干机,能用到机械的地方就尽量不要用人力。这当然是很费钱的,不过抄家使他快乐,这点钱他还拿得出来。
去年的时候天津就尝试着搞了一次麦稻轮作,结果大获成功,割完小麦后种下去的二十万亩水稻获得了很好的收成,亩产量超过四百斤。这样的成绩让天津人倍受鼓舞,今年他们准备玩回大的,将轮作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一百万亩!
李思明走在田边,见田间小麦长势茂盛,满意的点了点头,对随行官员说:“这小麦长得不错,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随行官员说:“去年冬天下了好几场大雪,把许多害虫都给冻死了,而且雪水渗进地里,那地肥得很,小麦长势自然就好了。不过还得多亏元首建立的那些化肥厂、沼肥厂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把地力补得足足的,不然庄稼可没法长这么好。”
在一些浇灌不易的地方还种上了成片的谷子。这玩意儿可谓历史悠久,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成了华夏先民的主粮之一。这玩意儿极端耐旱,在生长期间续一个月不下雨也旱不死它,是旱地非常理想的作物。它的缺点是产量比较低,一亩田只能收个百来斤,如果肥料充足会更高一些,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过小麦和水稻。这些地都是断霜后播种,到**月就能收获了,品种还是从山西引进的呢。
李思明开着汽车,花了差不多半天时间将老大一片区域给视察了个遍……无数地方官员表示痛恨他那辆破车。如果没有那辆破车,他下乡视察的话大家可以带他去参观几个搞得特别好的乡镇,不用担心那些搞得糟糕的地方被发现。但是有了这辆破车,他几个小时就能把天津转个遍,哪里搞得好哪里搞不好一目了然!想在他眼皮底下弄虚作假,那绝对是活腻了。
视察的结果让他很满意:天津地区的春耕工作做得很好,那帮地方官员没有偷奸耍滑。于是他大方地嘉奖了地方官员,然后开车直奔大沽口而去。
目送他走了之后,那帮地方官员抹了一把冷汗,嘀嘀咕咕:“幸亏我们没有偷懒,不然以他视察的这个认真程度,咱们通通都得倒大霉!”
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捶着自己的腿直叫苦:“我都一把年纪了,还得天天往田里跑,一年到头就没个停下来的时候……我的天,在前清当官都没这么辛苦!”
最要命的是还不能捞钱……李思明发给他们的薪水还是挺可以的,够他们过上小康生活了,但也仅止于此。现在这位国家元首是站在泥腿子那边的,有无数泥腿子替他盯着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地方官员每隔两年申报一次个人财产,敢瞒报的立即就会被发现。要是敢贪污,那就更惨了,一封举报信过去,就等着被调查好了!倒不至于像明初那样被剥皮实草,但到东北开荒是免不了的,那种滋味估计没有人愿意去领教。
一个同样上了年纪的官员望着汽车远去的尾气咬牙切齿:“要是没有这破玩意儿就好了!”
好几位比较年轻的一致投来“你是智障”的目光:“你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的元首会开飞机?”
上了年纪的官员:“……”
是哦,那家伙会开飞机,闲着没事登上飞机,两个小时就能围着京津地区的农业区盘旋一大圈,想知道哪里的生产情况怎么样还不是瞅一眼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在他眼皮底下弄虚作假,不想被丢到东北去开荒种地,最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再辛苦也比为劳改营服务强吧?
孟如虎和傅明月一直伴随他左右,随着他围着天津农业区转了一大圈。孟如虎看到很多原先荒凉的盐碱地都变成了农田,不禁感慨:“这两年天津的变化很大啊。”
傅明月说:“这两年元首下令多挖水渠,引海河和潮白河的水去涮盐碱,把很多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同时在京津地区大力推广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使得京津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最厉害的是他还要推广麦稻轮作,如果成功,京津地区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再也不用从南方运粮食过来了。”
孟如虎衷心的说:“元首真厉害!”
傅明月问:“新疆那边呢?听说那边也在大力搞屯垦,有取得成果吗?”
孟如虎说:“新疆那边暂时种不了水稻,主要种植小麦和谷子,收成还不错。对了,去年还种了不少向日葵和棉花,都获得了丰收,按照这势头,不出五年我们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不必再从西北地区调粮了。”
傅明月惊讶:“新疆那么荒凉的地方也能种小麦和谷子?”
孟如虎说:“能啊,长势可好了。听说今年要种五万亩向日葵呢,等到那些向日葵开花的时候,那可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金黄花海,肯定很震撼。”
傅明月悠然神往:“好想去看看啊……”
李思明忽然说:“想去就去呗,我给你批两个月的假。”
傅明月吓了一跳:“批两个月的假?可以吗?”
李思明说:“如果嫌两个月不够,给你批十个月都没问题。”捏着下巴,沉吟片刻,一本正经的说:“就十个月吧,度蜜月需要一个月,剩下九个月正好用来生孩子。”
傅明月尖叫:“元首,你在胡说些什么呢!”
李思明愕然:“我在胡说吗?难道你们刚才不是在商量要去新疆度蜜月?”
傅明月只想跳车逃出去!
再回到大沽口的时候,整个大沽口已经是人山人海,北京那边成千上万的人跑过来也就算了,天津这边更夸张,几乎是空巷而来,放眼望去,港坑满谷的都是伸长脖子往海天交接处张望的人,所有人都急切地盼望着那支绕过了半个地球回到中国的舰队快点现身,好让他们一饱眼福。
不光是这些黎民百姓,京津地区的外国外交人员和商人也一窝蜂的跑来看热闹了。那些商人和侨民还好,外交人员的面色就不怎么好看了。
汽车果然比列车快得多,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车队便抵达了天津。
天津地方官员递上电报,表示舰队要下午才能抵达大沽口。时间还充足,李思明便让地方官员各忙各的去,自己带着一溜人去视察天津当地的春耕情况。
在明代,天津曾是海防要塞,大明在这里驻有重兵,并且建立了许多卫所屯田垦荒。后来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再加上不断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中获利,天津渐渐繁荣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成了北方最为繁华的港口城市。现在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虽然日渐衰落了,但是天津尽享渔盐之利,北方大量矿产也要从这里出海,真的是富得流油。
不过,现在天津的繁荣程度比起以前要逊色了许多,这都是拜李思明所赐。这家伙上台之后挥起屠刀,天津地区的地主、盐商、钱庄老板、大粮商什么的基本上都让他丢进监狱里捡肥皂去了,他们的产业全部收归国有。没了这些有钱人,天津城的酒楼茶馆夜总会这些销金窟顿时就冷清了不少。
当然,李思明也不是只会重拳出击,锤完人之后给颗甜枣这种基本操作他还是会的。他将收归国有的土地又分给了天津城中那些无业游民……对,把他们全部从城里赶出来,撵到乡下种地去,天津城的治安顿时就好了很多。是时他还动用大量工程机械挖出一条数十公里长的河道,引海河的水去冲涮海滨平原的大片盐碱地,硬生生将上百万亩原本连草都很难长得起来的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水田。这些水田自然也是分给了天津人,他们可以在水田里种植水稻,不过一年只能种一季。种完水稻之后再种一些蔬菜,一年也就过去了。
李思明到来的时候,正处于海河估水期,那些水田自然也就干燥得很。一台台锅驼机正在沉沉低吼,驱动着抽水机将水从河里抽起来,沿着水渠输送至一望无际的麦田……对,现在这里是麦田,而不是稻田。这是李思明上台后在京津地区实施的一项非常大胆的农业改革方案:麦稻轮作。天津地区的水稻得到五月中旬才能开始育秧,而小麦在五月下旬就开始收割了,他主张利用这个时间差,先种冬小麦,留出一些水田来育秧,等到小麦开始收割的时候,秧苗也差不多可以播种了。如果运气足够好的话,到十一月上旬,京津地区将是一片金黄的稻浪,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将翻上一番不止,那是双倍的快乐。
这项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收割小麦和播种水稻必须紧密衔接,一边割麦子一边插秧,工作量极大,光靠人力是很难吃得消的。李思明拿出的应对措施是大量采用农业机械,收割的时候用收割机,翻地的时候使用拖拉机,小麦脱水使用烘干机,能用到机械的地方就尽量不要用人力。这当然是很费钱的,不过抄家使他快乐,这点钱他还拿得出来。
去年的时候天津就尝试着搞了一次麦稻轮作,结果大获成功,割完小麦后种下去的二十万亩水稻获得了很好的收成,亩产量超过四百斤。这样的成绩让天津人倍受鼓舞,今年他们准备玩回大的,将轮作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一百万亩!
李思明走在田边,见田间小麦长势茂盛,满意的点了点头,对随行官员说:“这小麦长得不错,今年肯定又是个丰收年。”
随行官员说:“去年冬天下了好几场大雪,把许多害虫都给冻死了,而且雪水渗进地里,那地肥得很,小麦长势自然就好了。不过还得多亏元首建立的那些化肥厂、沼肥厂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把地力补得足足的,不然庄稼可没法长这么好。”
在一些浇灌不易的地方还种上了成片的谷子。这玩意儿可谓历史悠久,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成了华夏先民的主粮之一。这玩意儿极端耐旱,在生长期间续一个月不下雨也旱不死它,是旱地非常理想的作物。它的缺点是产量比较低,一亩田只能收个百来斤,如果肥料充足会更高一些,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过小麦和水稻。这些地都是断霜后播种,到**月就能收获了,品种还是从山西引进的呢。
李思明开着汽车,花了差不多半天时间将老大一片区域给视察了个遍……无数地方官员表示痛恨他那辆破车。如果没有那辆破车,他下乡视察的话大家可以带他去参观几个搞得特别好的乡镇,不用担心那些搞得糟糕的地方被发现。但是有了这辆破车,他几个小时就能把天津转个遍,哪里搞得好哪里搞不好一目了然!想在他眼皮底下弄虚作假,那绝对是活腻了。
视察的结果让他很满意:天津地区的春耕工作做得很好,那帮地方官员没有偷奸耍滑。于是他大方地嘉奖了地方官员,然后开车直奔大沽口而去。
目送他走了之后,那帮地方官员抹了一把冷汗,嘀嘀咕咕:“幸亏我们没有偷懒,不然以他视察的这个认真程度,咱们通通都得倒大霉!”
一个上了年纪的官员捶着自己的腿直叫苦:“我都一把年纪了,还得天天往田里跑,一年到头就没个停下来的时候……我的天,在前清当官都没这么辛苦!”
最要命的是还不能捞钱……李思明发给他们的薪水还是挺可以的,够他们过上小康生活了,但也仅止于此。现在这位国家元首是站在泥腿子那边的,有无数泥腿子替他盯着地方官员的一举一动,地方官员每隔两年申报一次个人财产,敢瞒报的立即就会被发现。要是敢贪污,那就更惨了,一封举报信过去,就等着被调查好了!倒不至于像明初那样被剥皮实草,但到东北开荒是免不了的,那种滋味估计没有人愿意去领教。
一个同样上了年纪的官员望着汽车远去的尾气咬牙切齿:“要是没有这破玩意儿就好了!”
好几位比较年轻的一致投来“你是智障”的目光:“你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的元首会开飞机?”
上了年纪的官员:“……”
是哦,那家伙会开飞机,闲着没事登上飞机,两个小时就能围着京津地区的农业区盘旋一大圈,想知道哪里的生产情况怎么样还不是瞅一眼的事情?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在他眼皮底下弄虚作假,不想被丢到东北去开荒种地,最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再辛苦也比为劳改营服务强吧?
孟如虎和傅明月一直伴随他左右,随着他围着天津农业区转了一大圈。孟如虎看到很多原先荒凉的盐碱地都变成了农田,不禁感慨:“这两年天津的变化很大啊。”
傅明月说:“这两年元首下令多挖水渠,引海河和潮白河的水去涮盐碱,把很多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同时在京津地区大力推广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使得京津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最厉害的是他还要推广麦稻轮作,如果成功,京津地区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再也不用从南方运粮食过来了。”
孟如虎衷心的说:“元首真厉害!”
傅明月问:“新疆那边呢?听说那边也在大力搞屯垦,有取得成果吗?”
孟如虎说:“新疆那边暂时种不了水稻,主要种植小麦和谷子,收成还不错。对了,去年还种了不少向日葵和棉花,都获得了丰收,按照这势头,不出五年我们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不必再从西北地区调粮了。”
傅明月惊讶:“新疆那么荒凉的地方也能种小麦和谷子?”
孟如虎说:“能啊,长势可好了。听说今年要种五万亩向日葵呢,等到那些向日葵开花的时候,那可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金黄花海,肯定很震撼。”
傅明月悠然神往:“好想去看看啊……”
李思明忽然说:“想去就去呗,我给你批两个月的假。”
傅明月吓了一跳:“批两个月的假?可以吗?”
李思明说:“如果嫌两个月不够,给你批十个月都没问题。”捏着下巴,沉吟片刻,一本正经的说:“就十个月吧,度蜜月需要一个月,剩下九个月正好用来生孩子。”
傅明月尖叫:“元首,你在胡说些什么呢!”
李思明愕然:“我在胡说吗?难道你们刚才不是在商量要去新疆度蜜月?”
傅明月只想跳车逃出去!
再回到大沽口的时候,整个大沽口已经是人山人海,北京那边成千上万的人跑过来也就算了,天津这边更夸张,几乎是空巷而来,放眼望去,港坑满谷的都是伸长脖子往海天交接处张望的人,所有人都急切地盼望着那支绕过了半个地球回到中国的舰队快点现身,好让他们一饱眼福。
不光是这些黎民百姓,京津地区的外国外交人员和商人也一窝蜂的跑来看热闹了。那些商人和侨民还好,外交人员的面色就不怎么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