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你来我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家等了好久,等来了一期电视节目。
政府处事,向来以稳重为上,久而久之,则因循守旧,不敢踏出传统一步。
县长大人思虑半天,给上面打了个电话,上面的人做出如此处置。严格说来,并没什么错处,但实在无半分新意。
桃源桥塌之事,前次曾做过电视节目,张斯还写文批过。
转了半天,又回到起点,令观众看着也颇感无语。
当然,若说全无变化,也不大可能。
今次是由省台承接,著名节目制作,收视群众广泛,与市台不可同日而语。请来的专家级别也高,明显更权威。
由于张斯第二次发文,引起众多反应,大家对桥塌之事比较关注。节目不敢如上次那般张狂,空口谎话,欺骗观众。
主持人与专家配合也很好,一问一答,显得很灵活。
专家表现的很谦虚,语言技巧确实是专家级别的。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淡定从容,缓缓解释,非常具有蛊惑力,使得观众下意识地便相信了他们。
但当大家静下心来,才会发现,专家说的虽多,却没什么实质内容。
所有的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重点不在于解释原因,而在于为政府脱责,使大家有一种感觉:此事纯属意外,政府已经尽力,不该多加指责。
观众的注意力被成功引开了,去思考专家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
大家的怨气,被专家冲散,再难聚合成压迫力。
报刊上开始出现一些异样的声音,他们也对桥塌之事展开讨论,却借着这期节目,将话题引开,去研究那些大而无当的问题。
读者的注意力分散,矛头终于离开了政府。
如果没有意外,此事便可以揭过了。
批判的力量在减弱,问题变得纷繁复杂,没有一个集中点。
张斯的打算,似乎要落空了。
下午时分,张斯出现在校园中。
“你确定要如此?”张相文问道。
张斯点点头,没有说话。
张相文说道:“事缓则圆,若是从长计议,或许另有它法可解决。”
张斯淡然一笑,说道:“今次所做一切,并不为其它,行为本是便是目的。若说单为遇难家属考虑,我张斯手头尚算宽裕,接济一下就是了,哪还要生这么多事。”
张相文默然,过会儿,说道:“我年轻气盛的时候,任侠狂放,最是不羁……如今却爱清静,唉,你毕竟年轻了些。”
张斯问道:“校长可曾后悔过?”
张相文闻言,哈哈一笑,说道:“大丈夫行事,全凭方寸一颗滚烫之心,岂有后不后悔的说法!”
话毕,两人相识而笑。
剩下的时间,张相文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寻找桥梁方面的专家。
等专家来了之后,张斯则领着他们去探看坍塌的桥体,测量计算,取样本,做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事情。
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有了科学的论断。
而在这几天之中,《桃源报》的记者们没有停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采访调查,尤其对周围的居民,挨家挨户地访问。
报纸上开始出现连续的报道,针对节目中专家的观点,一点接着一点地反驳。
“据专家推测,桥体崩塌,可能与地方部队的炮弹演习有关……记者实地通过调查,得知当日部队并未进行演习……为了排除影响,特请部队领导放了一枚炮弹,炸开之后,用器械在桥体下测量,没有丝毫波动……”
“节目中报道的塌方范围有误,记者进行重新测量,是报道中的五倍……”
“桥下只有一块黄色警示牌,高只及人膝,很不易被人发现……”
“根据有关部分公示,桥体需要拆除,却只在一段中放了警示牌,其它仍在通车……”
“专家指出,雨雪天气,在路上撒盐,会侵蚀桥体,加速老化……桃源方位偏南,每年虽有降雪,都不很大,并不曾洒盐……”
“我报记者查阅了相关文件,桃源高架桥自通车之日起,仅为七年零六个月……”
“……”
张斯初到报社,便对人员进行了重新分工。
一些老员工,都被留在了办公室内,处理琐碎事务,进行比较细致的工作。采访之类的,通交由年轻人主持,尤其一些如报不久的学生。
张斯对他们要求不高,只需做到一点,真实。
所交上来的文稿,必须非常真实,至于文辞之类的,反不大关注。若是太过显露,触了忌讳,则由他本人,或是老编辑修改。大部分情况下,只处理文字上的事,仍会尽量保留行文间的锐气。
见张斯大力提拔年轻人,一些老员工看不过去,悄悄向张倩依打报告。
张倩依没解释什么,将反对张斯比较激烈的几个人,直接解雇,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这一下的震慑,非同小可,报社的议论声,顿时湮灭。
当然,张斯不会一味地使用这种手段,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若要长久,便需要另一种处事方式。对于留下的老员工,给了非常好的待遇,工作简单,薪水却高。如此一来,那些心有怨气的人,也感到十分开心了。
至于报社中的年轻人,在他的鼓励支持下,热情高涨。
这一次,将年轻人放出去,一是借用他们的锐气,同时也在磨练这些人,以后说不定有大用处。
而年轻人的工作成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尽管用的时间比较长,花费的也大,更有轻重问题未曾辨清。
但瑕不掩瑜,看着一条条细致的报道,张斯与张倩依都松了口气。
“销售情况如何?”张斯问道。
稿件铺满桌面,横七竖八,十分繁多。
他则趴在桌边,仔细地阅读,手中拿着几只笔,红黑蓝都有,夹在指缝间,不时在稿件上涂改写画。
耳朵上也夹着笔,常与手中的笔交换位置。
“你是不是该休息了?”
张倩依见他面色疲惫,关心地说了一句。
张斯仍低着头,边改边说:“等会儿吧,就快好了。”
张倩依哼了一声,说道:“你若再这样下去,身体就要垮掉了……听我的,不然,我可将你撵出报社了。”
张斯闻言,呵呵一笑,将手中的笔抛下,哗哗作响。
“好,好,听你的,小姐姐大人。”他伸了个懒腰,说道。
张倩依说道:“嬉皮笑脸的,你以为我在开玩笑么?”
张斯摆摆手,说道:“年轻人嘛,没听说有累死的,并且我还是练武之人,身体可非寻常人可比。”
张倩依说道:“我不管,反正你得听我的,不听就卷铺盖滚蛋。”
“好,好……”张斯哭笑不得,说道:“说销售吧,是高是低?”
张倩依从旁边拿起一张纸,抖了抖,说道:“涨了,多卖两万份。”
张斯点点头,说道:“这就好,能见到效果,大家才会有热情干活。要是销售下降,员工可能就不愿跟着我了。”
张倩依说道:“卖的多了,危险也在增大……唉,算了,不说这些。”
这几日,由于电视节目的播出,批判力量在减弱。
大家的目光在转移,报刊也就相应地改变了报道方向,开始寻找其它内容。
唯《桃源报》始终坚守,独树一帜,不但不曾改变,反而加大了报道力度。这样一来,与其它报刊立即形成反差,而由于下的功夫多,它的内容却是很吸引人。
大家发觉,这份报纸的气质在改变。
原本只是一家小报,低俗而无聊,靠着一些民间传奇,香艳小说吸引读者。而后,伴随着张若虚的强势崛起,利用《射雕》的影响力,石破天惊,打开了新的市场。
从此,它开始走小说化道路,尤其武侠小说,以张若虚为旗帜,优秀的作品纷纷聚集,在大陆可谓首屈一指。
接着开始开创文学方面的道路,先是鼓励新人新作,推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顾郁馨与王闯便在其中。继而引进名家手笔,雪伦,郦清,“三剑客”……等等,一系列的人物,都在为《桃源报》写稿。
这提升了它的文化品位,读者由单纯的武侠爱好者,走向文艺青年与上层社会。
可以说,它的市场在扩大,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敏感的读者,都能感觉到,《桃源报》又开始转变了。
从张斯那篇略显刻薄的文章,到这几篇朝气蓬勃的报道,显得如此锐利,而在锐利背后,则能让人明显地感到那种责任感。
这种感觉一下子抓住了年轻的读者,可以说,进入了他们的内心。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报纸,只有《桃源报》是有良心的,有魄力的,其它的报纸不是在拍一些人的马屁,就是在报道明星的花边新闻,除了无聊,就是低俗。
当然,这种看法太多片面,没多少理性。
但它能说明年轻读者的喜爱,也能体现出年轻人心中的美好,与尚未被社会磨平的棱角。
《桃源报》在此次的行动中,正是靠这种异于其它报刊的做法,赢得了许多的人喜爱,使报纸销量进一步增长。
张斯拿着专家的报告,与张倩依对视了一眼。
前面的铺垫已够,该是得出结论的时候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大家等了好久,等来了一期电视节目。
政府处事,向来以稳重为上,久而久之,则因循守旧,不敢踏出传统一步。
县长大人思虑半天,给上面打了个电话,上面的人做出如此处置。严格说来,并没什么错处,但实在无半分新意。
桃源桥塌之事,前次曾做过电视节目,张斯还写文批过。
转了半天,又回到起点,令观众看着也颇感无语。
当然,若说全无变化,也不大可能。
今次是由省台承接,著名节目制作,收视群众广泛,与市台不可同日而语。请来的专家级别也高,明显更权威。
由于张斯第二次发文,引起众多反应,大家对桥塌之事比较关注。节目不敢如上次那般张狂,空口谎话,欺骗观众。
主持人与专家配合也很好,一问一答,显得很灵活。
专家表现的很谦虚,语言技巧确实是专家级别的。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淡定从容,缓缓解释,非常具有蛊惑力,使得观众下意识地便相信了他们。
但当大家静下心来,才会发现,专家说的虽多,却没什么实质内容。
所有的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重点不在于解释原因,而在于为政府脱责,使大家有一种感觉:此事纯属意外,政府已经尽力,不该多加指责。
观众的注意力被成功引开了,去思考专家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
大家的怨气,被专家冲散,再难聚合成压迫力。
报刊上开始出现一些异样的声音,他们也对桥塌之事展开讨论,却借着这期节目,将话题引开,去研究那些大而无当的问题。
读者的注意力分散,矛头终于离开了政府。
如果没有意外,此事便可以揭过了。
批判的力量在减弱,问题变得纷繁复杂,没有一个集中点。
张斯的打算,似乎要落空了。
下午时分,张斯出现在校园中。
“你确定要如此?”张相文问道。
张斯点点头,没有说话。
张相文说道:“事缓则圆,若是从长计议,或许另有它法可解决。”
张斯淡然一笑,说道:“今次所做一切,并不为其它,行为本是便是目的。若说单为遇难家属考虑,我张斯手头尚算宽裕,接济一下就是了,哪还要生这么多事。”
张相文默然,过会儿,说道:“我年轻气盛的时候,任侠狂放,最是不羁……如今却爱清静,唉,你毕竟年轻了些。”
张斯问道:“校长可曾后悔过?”
张相文闻言,哈哈一笑,说道:“大丈夫行事,全凭方寸一颗滚烫之心,岂有后不后悔的说法!”
话毕,两人相识而笑。
剩下的时间,张相文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寻找桥梁方面的专家。
等专家来了之后,张斯则领着他们去探看坍塌的桥体,测量计算,取样本,做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事情。
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有了科学的论断。
而在这几天之中,《桃源报》的记者们没有停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采访调查,尤其对周围的居民,挨家挨户地访问。
报纸上开始出现连续的报道,针对节目中专家的观点,一点接着一点地反驳。
“据专家推测,桥体崩塌,可能与地方部队的炮弹演习有关……记者实地通过调查,得知当日部队并未进行演习……为了排除影响,特请部队领导放了一枚炮弹,炸开之后,用器械在桥体下测量,没有丝毫波动……”
“节目中报道的塌方范围有误,记者进行重新测量,是报道中的五倍……”
“桥下只有一块黄色警示牌,高只及人膝,很不易被人发现……”
“根据有关部分公示,桥体需要拆除,却只在一段中放了警示牌,其它仍在通车……”
“专家指出,雨雪天气,在路上撒盐,会侵蚀桥体,加速老化……桃源方位偏南,每年虽有降雪,都不很大,并不曾洒盐……”
“我报记者查阅了相关文件,桃源高架桥自通车之日起,仅为七年零六个月……”
“……”
张斯初到报社,便对人员进行了重新分工。
一些老员工,都被留在了办公室内,处理琐碎事务,进行比较细致的工作。采访之类的,通交由年轻人主持,尤其一些如报不久的学生。
张斯对他们要求不高,只需做到一点,真实。
所交上来的文稿,必须非常真实,至于文辞之类的,反不大关注。若是太过显露,触了忌讳,则由他本人,或是老编辑修改。大部分情况下,只处理文字上的事,仍会尽量保留行文间的锐气。
见张斯大力提拔年轻人,一些老员工看不过去,悄悄向张倩依打报告。
张倩依没解释什么,将反对张斯比较激烈的几个人,直接解雇,让他们卷铺盖走人。
这一下的震慑,非同小可,报社的议论声,顿时湮灭。
当然,张斯不会一味地使用这种手段,特殊时期,特殊对待,若要长久,便需要另一种处事方式。对于留下的老员工,给了非常好的待遇,工作简单,薪水却高。如此一来,那些心有怨气的人,也感到十分开心了。
至于报社中的年轻人,在他的鼓励支持下,热情高涨。
这一次,将年轻人放出去,一是借用他们的锐气,同时也在磨练这些人,以后说不定有大用处。
而年轻人的工作成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尽管用的时间比较长,花费的也大,更有轻重问题未曾辨清。
但瑕不掩瑜,看着一条条细致的报道,张斯与张倩依都松了口气。
“销售情况如何?”张斯问道。
稿件铺满桌面,横七竖八,十分繁多。
他则趴在桌边,仔细地阅读,手中拿着几只笔,红黑蓝都有,夹在指缝间,不时在稿件上涂改写画。
耳朵上也夹着笔,常与手中的笔交换位置。
“你是不是该休息了?”
张倩依见他面色疲惫,关心地说了一句。
张斯仍低着头,边改边说:“等会儿吧,就快好了。”
张倩依哼了一声,说道:“你若再这样下去,身体就要垮掉了……听我的,不然,我可将你撵出报社了。”
张斯闻言,呵呵一笑,将手中的笔抛下,哗哗作响。
“好,好,听你的,小姐姐大人。”他伸了个懒腰,说道。
张倩依说道:“嬉皮笑脸的,你以为我在开玩笑么?”
张斯摆摆手,说道:“年轻人嘛,没听说有累死的,并且我还是练武之人,身体可非寻常人可比。”
张倩依说道:“我不管,反正你得听我的,不听就卷铺盖滚蛋。”
“好,好……”张斯哭笑不得,说道:“说销售吧,是高是低?”
张倩依从旁边拿起一张纸,抖了抖,说道:“涨了,多卖两万份。”
张斯点点头,说道:“这就好,能见到效果,大家才会有热情干活。要是销售下降,员工可能就不愿跟着我了。”
张倩依说道:“卖的多了,危险也在增大……唉,算了,不说这些。”
这几日,由于电视节目的播出,批判力量在减弱。
大家的目光在转移,报刊也就相应地改变了报道方向,开始寻找其它内容。
唯《桃源报》始终坚守,独树一帜,不但不曾改变,反而加大了报道力度。这样一来,与其它报刊立即形成反差,而由于下的功夫多,它的内容却是很吸引人。
大家发觉,这份报纸的气质在改变。
原本只是一家小报,低俗而无聊,靠着一些民间传奇,香艳小说吸引读者。而后,伴随着张若虚的强势崛起,利用《射雕》的影响力,石破天惊,打开了新的市场。
从此,它开始走小说化道路,尤其武侠小说,以张若虚为旗帜,优秀的作品纷纷聚集,在大陆可谓首屈一指。
接着开始开创文学方面的道路,先是鼓励新人新作,推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顾郁馨与王闯便在其中。继而引进名家手笔,雪伦,郦清,“三剑客”……等等,一系列的人物,都在为《桃源报》写稿。
这提升了它的文化品位,读者由单纯的武侠爱好者,走向文艺青年与上层社会。
可以说,它的市场在扩大,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敏感的读者,都能感觉到,《桃源报》又开始转变了。
从张斯那篇略显刻薄的文章,到这几篇朝气蓬勃的报道,显得如此锐利,而在锐利背后,则能让人明显地感到那种责任感。
这种感觉一下子抓住了年轻的读者,可以说,进入了他们的内心。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报纸,只有《桃源报》是有良心的,有魄力的,其它的报纸不是在拍一些人的马屁,就是在报道明星的花边新闻,除了无聊,就是低俗。
当然,这种看法太多片面,没多少理性。
但它能说明年轻读者的喜爱,也能体现出年轻人心中的美好,与尚未被社会磨平的棱角。
《桃源报》在此次的行动中,正是靠这种异于其它报刊的做法,赢得了许多的人喜爱,使报纸销量进一步增长。
张斯拿着专家的报告,与张倩依对视了一眼。
前面的铺垫已够,该是得出结论的时候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