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南中战火再燃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禅心中尚有别的话要说,然而见刘玄德仙尊神色如斯,自知无论言语多少皆是徒劳,只好低头缓步退出寝宫。
刚欲推开宫殿大门之际,他听见刘玄德仙尊嗓音微弱地传来:
“朕会让邓芝为你留下,若你不放心,可将其一同带上前往南中,朕准了!”
此言中透出浓郁的疲乏,似乎先前话语说得太多,连刘玄德仙尊亦感疲惫不堪。
刘禅的手停在半空,欲回头向父皇表达些什么,最终只是紧闭嘴唇,微微点头,也不顾刘玄德是否看见,径直推门离去。
即便战事已然结束,但他依旧驻扎于军营之内,那里每日归来士卒与将领络绎不绝。
他们清楚是谁助他们重返故土,因此也明白应当感恩何人。
住在军营里,刘禅心更为安定。于此,他也能第一时间迎接那些功臣归队——他的大将马孟起、张苞、杨洪以及诸葛乔、黄公衡等人。
这些人,才是他当前最坚实的倚仗。
待他走到永安宫之外时,发现一人在此久候多时,整个人蜷缩在衣物内,如同一只瘦弱的鹌鹑。
“伯苗?”
刘禅走近,看清来者身份后,顿时惊愕不已:“你深夜不眠,前来此处有何要事?”
邓芝见刘禅走出,忙上前跪倒在地。
“恳请殿下救命!”
邓芝并非愚笨之人,纵然无人责备他,也无人对此多言,但回到营地后他细细思量此事,反复揣摩那封密信的内容。
他渐渐明悟过来,刘玄德仙尊并未真正怀疑他,也并非未能识破那是离间之计。他意识到,那封密信的真实意图,并非挑拨离间,而是欲令刘玄德仙尊联想到另一个人……
面对此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关云长昔日的身影与此刻的邓伯苗重叠在一起,令刘玄德最后也无法继续与之深谈。
当年的关云长,今日的邓伯苗,二者在此刻犹如同一道灵魂再现。刘玄德吐出的那一口血,并非不能承受邓伯苗可能的背叛,而是他不愿承认,自己曾对关云长有过误解——毕竟,关羽并非战死荆州,而是陨落在临沮城外!
临沮城外二十里之地,那时屯兵驻守的正是马孟起,坊间更有传闻说是刘玄德亲自坐镇!这一切都使得邓芝洞悉了自己已被孙权精心设计。他固然能言善辩,战场上更是勇猛无敌,但在心机智谋上,与孙权这样的老狐狸相比,却是相差甚远。
此时,邓芝心中只剩下两条出路。第一条便是:孙仲谋能在十八岁的年纪稳坐江东之主的位置,绝非浪得虚名;第二条则是:此刻的永安城,乃至整个西川、整个大汉,唯有那位太子爷刘禅才能救他于水火之中,这也是他唯一的生机。为了活下去,他只能选择自污以表衷心。
看着面前虔诚祈求的邓芝,刘禅的眉头紧锁。“你这小子大半夜的真是不安分!”刘禅疾行几步,一把提起邓芝,“不必如此,明ri你准备一番,这几ri随孤一同前往南中。归来之后,你便入太子府任职。”
刘禅的此番话语,无疑给予邓芝一线生机。听闻此言,邓芝欣喜若狂,若非刘禅扶住,恐怕他早已俯首叩拜。即便如此,他仍不断道:“感谢太子,感谢太子!”
随后,两人在这黑夜之中悄然离去,他们的行动无一遗漏地传达到了白毦兵耳中,并由他们如实禀报给了刘玄德。然而刘玄德并未多言,只是挥挥手示意那人退下。
次日晨曦,得到刘玄德口谕的马忠已早早出现在刘禅面前,身旁还带着收拾好行李的邓芝。这位决心在抵达南中之前寸步不离刘禅左右的人。
刘禅瞥了一眼邓芝,径直走向马忠,见对方点头答应后,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臂,“我还是唤你德信更为亲近!”
“马忠担当不起太子如此厚爱!”虽内心欢喜,但听到这话,马忠却不敢轻易接受,实在太过荣光。即使他已进入刘玄德视线,就算刘玄德和丞相诸葛孔明对其赞不绝口,他也仅是一名汉昌县县令,更别提诸葛亮的招揽,也只是让他担任丞相府门下督而已。
如今却有人告知他,那位大汉的太子爷欲将其收归麾下,且还是亲自举荐,这对于马忠来说,简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马忠虽仅是汉昌县一介小小县令,但他并非毫无见识之人,早已洞察到Bixia真人修为衰败,寿元将近,一旦仙逝,便是那位太子爷崭露头角,执掌乾坤之时。
如今他更明了,这位太子爷胸怀壮志,欲干一番惊天伟业,只需放眼此刻永安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便知这位突然崭露头角的太子爷绝非等闲之辈。
在追随一位潜力无限的太子,或是投奔一位已声名赫赫的丞相之间抉择,答案显然易见。因此,在拂晓破晓之际,马忠便已早早抵达此处,径直向刘禅述职报到。
刘禅见到马忠自是心生喜悦,同时亦命人从大营中将马忠带来的修士队伍领出,交还给他。
“德信,孤暂时未能给予你正式任命,但请你放心,待战事尘埃落定,我们重返国都之际,必有重赏酬功!”
“太子此言何意,马忠岂会因权势而如此!”听闻此言,马忠顿时面露焦急,支吾半天却不知该如何回应。“某家...某家...”
马忠虽然才智出众,但口舌之功略显不足,此时竟一时语塞。
刘禅见状,遂轻轻按住马忠的手臂,安抚其焦躁之情。
“既是德信如此坚持,那便是孤之失言,你且安心歇息,不出三日,我们就需启程出发!”
这是刘禅给出的承诺,原因在于他已经阅览了最新的战报,得知张苞与马孟起等人最多再过两日便会归来。
他正在等待这些人,当然,马孟起不会亲自前往永安城,而是随简雍一同带领黄权麾下的水军返回太子府。
然而黄权与张苞将会先行一步来到永安城,拜见刘玄德及刘禅,复命交差。
刘禅所期盼的正是张苞,南中山高路险,张苞久未踏足太子府,若无张苞随侍左右,他自觉难以心安。
毕竟当年他敢于舍身设伏引诱敌人行刺,现如今身处如此紧要关头,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费尽周折才扭转乾坤,好不容易步入正轨,又怎能轻易死于刺客之手!
至于邓芝与马忠,尽管他们麾下兵马众多,但在历史记载中,并非以勇猛闻名。
当然,张苞在历史上几乎未曾留下名声,但单凭他培养出了儿子张遵这样的杰出弟子,便足以证明他在武道上的造诣绝不逊于《演义》中的形象。
这段时间内,刘禅并未闲暇度日,将牂牁郡乃至整个南中的局势逐一告知邓芝与马忠,要求二人根据当前形势,思考解决南中问题之策。
他还明确指出,牂牁郡的任务落在他们肩上,益州郡暂可不必担忧。他们必须迅速攻克牂牁郡,同时马忠还需肩负起牂牁郡的治理重任。
然而关于李恢之事,刘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竟然半个字都没提及...
马忠并未辜负刘禅的期望,在张苞自南疆返回之际,他便与邓伯苗二人已策划妥当应对牂牁郡危局的策略。
聆听他们的计策,刘禅面色如常,无丝毫欣喜或忧虑之色,对于二人的才智,他从未产生过半点疑虑。相较于他们,刘禅更担忧那位名义上的父亲——刘备的身体状况。毕竟南中之地能否安定繁荣,全然取决于这位义父能支撑多久。
至章武三年六月初十,得知刘备身体已康复不少后,刘禅终于与刘备开始了各自的使命。刘备率领大军亲自返回成都坐镇,而刘禅则带领由马忠统率的三千将士,连同张苞、邓芝等贤良,一同向南疆挺进。
此行,马忠担任主将,邓芝作为军师领军出征牂牁郡。事先派出使者奔赴牂牁平夷县,通知李恢准备撤离,并引导军队退入益州郡。朝廷的大军已然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刘禅将深入越嶲郡。至今,南疆众人还未知晓越嶲郡内取代高定成为统治者的王平究竟是何方神圣。
自从踏入越嶲郡那一刻起,刘禅便未与郡内的任何汉族人士有过交流与接触。此刻,这一行为的用意凸显而出:无论是孟获还是朱褒,抑或是被围困于平夷县的李恢,面对越嶲郡时皆满心困惑,无人知晓其中究竟发生了何事。
唯有雍闿似乎对那里有所了解,却守口如瓶,使得背后的势力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此刻,南疆的战火已在悄然间再次燃起。
马忠与邓芝领军自南疆牂牁郡出发,途径朱提郡时开始分兵行动。马忠率部仅用三日时间便抵达平夷县城外,然而在此地,他停下步伐。
而在平夷县另一侧,名为“江东”的联军也收缩了自己的兵力。
“雍闿将军!”联军大营的中军大帐内,身穿甲胄的朱褒冲进来掀开帐篷,满脸焦虑地质问道:“那大汉的增援部队已然赶到,这江东到底是什么意图?”
此时的雍闿虽内心毫无波澜,但面上仍配合地显露出紧张之色,答道:“现在刚收到消息,我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只知道江东已昭告天下,宣称他们与我军并无丝毫关联。为此,我已经派遣使者前往交州查探详情,但目前尚未有任何回音传来。朱兄,请你暂且耐心等待吧。”
听闻雍闿的回答,朱褒非但没有稍安勿躁,反而愈发焦急不安……
"毫无半点讯息?" 朱褒面色瞬间煞白,几乎要自丹田之内爆发出修为震荡,"雍闿道友,你我曾共誓,一同投身江东仙域,以期日后飞升大道,成就无上仙业,我朱褒便是因信你之言,方有今日之举。现如今,江东却翻脸不认人,此事若无妥善解决,休怪我无情!"
朱褒手掌紧握,腰间佩剑的剑鞘隐隐嗡鸣,仿佛感受到了主人心中的杀意。他实乃异乡修士,别说掌控南中四郡,就是在南中牂牁郡立足,也是仰仗雍家的鼎力相助。
正因如此,雍闿以"使者"身份一到,朱褒便毫不犹豫地应允。然而此刻身处自家大营,雍家在此地的势力已然失效,若逼至绝境,他朱褒决计不惜与雍闿玉石俱焚,大不了双方恩断义绝!
生死之事,有何畏惧!看到朱褒已临崩溃边缘,雍闿内心却只是一阵冷笑,但他还是决定给予朱褒一线生机。
"朱道友,不如遣退这些无关人士,我们私下里详谈。"
朱褒心下并无疑虑,反而略感平静,挥手示意身后侍从离去。雍闿也仅一个眼神示意,随行之人便迅速退出帐篷。
"你想向我透露何事?如若无法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我朱褒定然..."
朱褒欲言又止之际,却被雍闿打断,只见后者随手从案几上捡起一只小布囊掷予朱褒。待其接过打开一看,心头的石头也随之落地。
布囊内所藏之物甚简,却正是江东赐予雍闿的信物——一封加盖益州刺史印鉴的委任状,上头署名并非刘备,而是刘璋次子刘纬,即刘阐。关羽失守荆州后,刘璋携家眷投靠江东,却未及与刘备抗衡便早早离世,因其长子仍在蜀地,故不敢公然对抗。而刘纬则不同,刘璋去世后,他立即改名为刘阐,并投身江东,被封为益州刺史,目前正驻守交州。
雍闿担任永昌太守,以及将张裔送往交州乃至江东等事宜,皆由刘阐从中牵线搭桥。
手握此信物,即便江东对外声称与此事无关,亦无济于事!
"原来你早已拥有此物,雍闿道友!" 朱褒看着委任状,脸上不禁浮现出笑容,"但这玩意儿并非绝对安全之保障,听说大汉天庭援军已抵达平夷县外。持有此令,你说我们能否借此将麻烦转移至江东?"
朱褒意图借机将祸水东引,但其提议却被雍闿直接否决。
"朱兄,你不要再妄想此类事情了。你若以此令嫁祸江东,非但不能保住自身周全,反而可能因此招致杀身之祸。这令牌乃是保命之物,切莫滥用..."
尔当集结众修士,来日共发宏愿,那汉国的仙兵虽看似威猛,实则只是空有其表的示强之举,他们必然不敢真个赴援平夷县的李恢大人。”
“此话...此话又是何以得知?”朱褒不由得倒退两步,满面困惑地望着雍闿,“我部已派出众多探子,皆未能探得确凿消息,你怎会知晓这些内情?”
“吾所知之事繁多,其中缘由无须你过多过问,正如吾亦从未追问,你为何能在牂牁郡现世,又如何在此立足一般。
彼此间各有秘密,吾只需告知你,持续战斗便是,待时至,你我便可前往交州之地。
南中不过是吾二人晋升之踏脚石,真正的大展鸿图之地,仍在那交州之域!”
听闻雍闿此言,朱褒尽管眼神闪烁,但终究并未再多问。
目送朱褒离去大营后,那雍闿也将藏于膝盖下的秘函取出。
那是昨夜汉军未至之前,有人暗中射入他营地的。
信笺上记载了几桩要事:
江东势力已放弃对他们这批人的支持,令其预备撤离南中;
汉军援军即刻抵达,但却仅为虚晃一招,需提防夜间突袭;
末尾提示,在撤离之时切勿携带过多兵马,隐蔽行迹,因交州之地已有兵马为其东山再起之备,无需忧虑!
这些讯息给了他极大助益,但最让他豁然开朗的,则是让他终于明白那些突然崛起的力量究竟源自何处。
正是交州的刘阐!
他一直在追查那位能迅速解决夷人之王高定问题的神秘势力来源,却始终得不到半点线索。甚至对汉军动向了解得如此透彻。
直至看见交州兵马一词,他才真正领悟过来,才彻底想通——唯有曾在益州境内统治多年的刘璋一门,才有这般手腕与洞察力!
虽然如今刘璋等人已然不复往昔辉煌,但他们刘家依然非寻常人物可比肩。这刘阐既然能找到他,自然也能联络到其他人。看来他正是想趁刘玄德夷陵惨败之际,重新杀回益州,夺回失地!
此刻在雍闿眼中,只有根基深厚于益州的刘阐,才能在西川朝廷内部拥有耳目,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也只有刘阐这样的贵公子,才能够将势力渗透进南中的各股力量之中,对其动态明察秋毫。
无论是刘胄的奇袭、高定与李恢的联盟,还是夷人、蛮人、南中豪族乃至南中大营的各方势力,也只有刘阐这样深知轻财重义之道的二公子,才能通晓这一切。毕竟在益州时期,他便早已拥有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实力。
随后更是在刘璋身边侍奉多年,谁能知晓这对父子手中隐藏着何等神秘的修真秘术,在益州之地留有何等厉害的阵法禁制。经过这几桩事情,雍闿愈发地确信那持续相助他们的势力,实乃拥有通天彻地之能的高人,因而心中不断浮现出种种遐想。在刘禅向他投以微妙暗示之后,他便径直给那位背后的高人构想出一段修炼传奇...
因此,刘禅始终认为,世间最可怖者莫过于人心,有时并无之事,思虑过多,竟也能化为真实。然而无论此刻雍闿如何设想,他已备妥随时撤离的打算,并决定在此之前,必须做出一副全力坚守的姿态。
次日拂晓,曙光微露,联军已在战鼓擂动声中,蓄势待发,直扑平夷县城。原本因援军抵达稍感松一口气的李恢大军,闻听战鼓轰鸣,目睹再次围城的敌军阵容,皆陷入了短暂的惊愕。
待得知那所谓的援军竟毫无动作时,他们纷纷破口大骂。“援军何在?为何还不发兵!”平夷县内,几位将领愤懑不已,他们并不担忧联军能轻易攻入,毕竟历经数战,这些敌军虽人数众多,实力却不容小觑,但他们并非受过严格训练的精英修士,只不过是一伙乌合之众而已。
若有外界援军内外夹击,他们本可一鼓作气,彻底击溃这批叛逆之徒,何须忍受这般憋屈之战局!李恢望着群情汹涌的部下,满面无奈。他并未勃然大怒,因为他清楚对方未提供支援的原因。
早在一日之前,一封自城外飞剑传来的密函落入他的手中,那时雍闿与朱褒刚刚趁着夜色撤去了对平夷县的包围,这一切变化他们尚且一无所知。飞剑密函令他们撤离平夷县,由即将到来的援军接手防御,而李恢则被派遣前往益州郡镇压蛮族叛乱。
对于此信,他自然深信不疑,因信笺之上赫然盖有刘玄德的玉令牌印记。但他并未将这份调令展示给麾下诸将观看,原因在于他不愿离去,更不想去益州郡执行所谓“平叛”的使命。
刘禅心中尚有别的话要说,然而见刘玄德仙尊神色如斯,自知无论言语多少皆是徒劳,只好低头缓步退出寝宫。
刚欲推开宫殿大门之际,他听见刘玄德仙尊嗓音微弱地传来:
“朕会让邓芝为你留下,若你不放心,可将其一同带上前往南中,朕准了!”
此言中透出浓郁的疲乏,似乎先前话语说得太多,连刘玄德仙尊亦感疲惫不堪。
刘禅的手停在半空,欲回头向父皇表达些什么,最终只是紧闭嘴唇,微微点头,也不顾刘玄德是否看见,径直推门离去。
即便战事已然结束,但他依旧驻扎于军营之内,那里每日归来士卒与将领络绎不绝。
他们清楚是谁助他们重返故土,因此也明白应当感恩何人。
住在军营里,刘禅心更为安定。于此,他也能第一时间迎接那些功臣归队——他的大将马孟起、张苞、杨洪以及诸葛乔、黄公衡等人。
这些人,才是他当前最坚实的倚仗。
待他走到永安宫之外时,发现一人在此久候多时,整个人蜷缩在衣物内,如同一只瘦弱的鹌鹑。
“伯苗?”
刘禅走近,看清来者身份后,顿时惊愕不已:“你深夜不眠,前来此处有何要事?”
邓芝见刘禅走出,忙上前跪倒在地。
“恳请殿下救命!”
邓芝并非愚笨之人,纵然无人责备他,也无人对此多言,但回到营地后他细细思量此事,反复揣摩那封密信的内容。
他渐渐明悟过来,刘玄德仙尊并未真正怀疑他,也并非未能识破那是离间之计。他意识到,那封密信的真实意图,并非挑拨离间,而是欲令刘玄德仙尊联想到另一个人……
面对此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关云长昔日的身影与此刻的邓伯苗重叠在一起,令刘玄德最后也无法继续与之深谈。
当年的关云长,今日的邓伯苗,二者在此刻犹如同一道灵魂再现。刘玄德吐出的那一口血,并非不能承受邓伯苗可能的背叛,而是他不愿承认,自己曾对关云长有过误解——毕竟,关羽并非战死荆州,而是陨落在临沮城外!
临沮城外二十里之地,那时屯兵驻守的正是马孟起,坊间更有传闻说是刘玄德亲自坐镇!这一切都使得邓芝洞悉了自己已被孙权精心设计。他固然能言善辩,战场上更是勇猛无敌,但在心机智谋上,与孙权这样的老狐狸相比,却是相差甚远。
此时,邓芝心中只剩下两条出路。第一条便是:孙仲谋能在十八岁的年纪稳坐江东之主的位置,绝非浪得虚名;第二条则是:此刻的永安城,乃至整个西川、整个大汉,唯有那位太子爷刘禅才能救他于水火之中,这也是他唯一的生机。为了活下去,他只能选择自污以表衷心。
看着面前虔诚祈求的邓芝,刘禅的眉头紧锁。“你这小子大半夜的真是不安分!”刘禅疾行几步,一把提起邓芝,“不必如此,明ri你准备一番,这几ri随孤一同前往南中。归来之后,你便入太子府任职。”
刘禅的此番话语,无疑给予邓芝一线生机。听闻此言,邓芝欣喜若狂,若非刘禅扶住,恐怕他早已俯首叩拜。即便如此,他仍不断道:“感谢太子,感谢太子!”
随后,两人在这黑夜之中悄然离去,他们的行动无一遗漏地传达到了白毦兵耳中,并由他们如实禀报给了刘玄德。然而刘玄德并未多言,只是挥挥手示意那人退下。
次日晨曦,得到刘玄德口谕的马忠已早早出现在刘禅面前,身旁还带着收拾好行李的邓芝。这位决心在抵达南中之前寸步不离刘禅左右的人。
刘禅瞥了一眼邓芝,径直走向马忠,见对方点头答应后,亲切地握住他的手臂,“我还是唤你德信更为亲近!”
“马忠担当不起太子如此厚爱!”虽内心欢喜,但听到这话,马忠却不敢轻易接受,实在太过荣光。即使他已进入刘玄德视线,就算刘玄德和丞相诸葛孔明对其赞不绝口,他也仅是一名汉昌县县令,更别提诸葛亮的招揽,也只是让他担任丞相府门下督而已。
如今却有人告知他,那位大汉的太子爷欲将其收归麾下,且还是亲自举荐,这对于马忠来说,简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马忠虽仅是汉昌县一介小小县令,但他并非毫无见识之人,早已洞察到Bixia真人修为衰败,寿元将近,一旦仙逝,便是那位太子爷崭露头角,执掌乾坤之时。
如今他更明了,这位太子爷胸怀壮志,欲干一番惊天伟业,只需放眼此刻永安城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便知这位突然崭露头角的太子爷绝非等闲之辈。
在追随一位潜力无限的太子,或是投奔一位已声名赫赫的丞相之间抉择,答案显然易见。因此,在拂晓破晓之际,马忠便已早早抵达此处,径直向刘禅述职报到。
刘禅见到马忠自是心生喜悦,同时亦命人从大营中将马忠带来的修士队伍领出,交还给他。
“德信,孤暂时未能给予你正式任命,但请你放心,待战事尘埃落定,我们重返国都之际,必有重赏酬功!”
“太子此言何意,马忠岂会因权势而如此!”听闻此言,马忠顿时面露焦急,支吾半天却不知该如何回应。“某家...某家...”
马忠虽然才智出众,但口舌之功略显不足,此时竟一时语塞。
刘禅见状,遂轻轻按住马忠的手臂,安抚其焦躁之情。
“既是德信如此坚持,那便是孤之失言,你且安心歇息,不出三日,我们就需启程出发!”
这是刘禅给出的承诺,原因在于他已经阅览了最新的战报,得知张苞与马孟起等人最多再过两日便会归来。
他正在等待这些人,当然,马孟起不会亲自前往永安城,而是随简雍一同带领黄权麾下的水军返回太子府。
然而黄权与张苞将会先行一步来到永安城,拜见刘玄德及刘禅,复命交差。
刘禅所期盼的正是张苞,南中山高路险,张苞久未踏足太子府,若无张苞随侍左右,他自觉难以心安。
毕竟当年他敢于舍身设伏引诱敌人行刺,现如今身处如此紧要关头,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费尽周折才扭转乾坤,好不容易步入正轨,又怎能轻易死于刺客之手!
至于邓芝与马忠,尽管他们麾下兵马众多,但在历史记载中,并非以勇猛闻名。
当然,张苞在历史上几乎未曾留下名声,但单凭他培养出了儿子张遵这样的杰出弟子,便足以证明他在武道上的造诣绝不逊于《演义》中的形象。
这段时间内,刘禅并未闲暇度日,将牂牁郡乃至整个南中的局势逐一告知邓芝与马忠,要求二人根据当前形势,思考解决南中问题之策。
他还明确指出,牂牁郡的任务落在他们肩上,益州郡暂可不必担忧。他们必须迅速攻克牂牁郡,同时马忠还需肩负起牂牁郡的治理重任。
然而关于李恢之事,刘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竟然半个字都没提及...
马忠并未辜负刘禅的期望,在张苞自南疆返回之际,他便与邓伯苗二人已策划妥当应对牂牁郡危局的策略。
聆听他们的计策,刘禅面色如常,无丝毫欣喜或忧虑之色,对于二人的才智,他从未产生过半点疑虑。相较于他们,刘禅更担忧那位名义上的父亲——刘备的身体状况。毕竟南中之地能否安定繁荣,全然取决于这位义父能支撑多久。
至章武三年六月初十,得知刘备身体已康复不少后,刘禅终于与刘备开始了各自的使命。刘备率领大军亲自返回成都坐镇,而刘禅则带领由马忠统率的三千将士,连同张苞、邓芝等贤良,一同向南疆挺进。
此行,马忠担任主将,邓芝作为军师领军出征牂牁郡。事先派出使者奔赴牂牁平夷县,通知李恢准备撤离,并引导军队退入益州郡。朝廷的大军已然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刘禅将深入越嶲郡。至今,南疆众人还未知晓越嶲郡内取代高定成为统治者的王平究竟是何方神圣。
自从踏入越嶲郡那一刻起,刘禅便未与郡内的任何汉族人士有过交流与接触。此刻,这一行为的用意凸显而出:无论是孟获还是朱褒,抑或是被围困于平夷县的李恢,面对越嶲郡时皆满心困惑,无人知晓其中究竟发生了何事。
唯有雍闿似乎对那里有所了解,却守口如瓶,使得背后的势力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此刻,南疆的战火已在悄然间再次燃起。
马忠与邓芝领军自南疆牂牁郡出发,途径朱提郡时开始分兵行动。马忠率部仅用三日时间便抵达平夷县城外,然而在此地,他停下步伐。
而在平夷县另一侧,名为“江东”的联军也收缩了自己的兵力。
“雍闿将军!”联军大营的中军大帐内,身穿甲胄的朱褒冲进来掀开帐篷,满脸焦虑地质问道:“那大汉的增援部队已然赶到,这江东到底是什么意图?”
此时的雍闿虽内心毫无波澜,但面上仍配合地显露出紧张之色,答道:“现在刚收到消息,我也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只知道江东已昭告天下,宣称他们与我军并无丝毫关联。为此,我已经派遣使者前往交州查探详情,但目前尚未有任何回音传来。朱兄,请你暂且耐心等待吧。”
听闻雍闿的回答,朱褒非但没有稍安勿躁,反而愈发焦急不安……
"毫无半点讯息?" 朱褒面色瞬间煞白,几乎要自丹田之内爆发出修为震荡,"雍闿道友,你我曾共誓,一同投身江东仙域,以期日后飞升大道,成就无上仙业,我朱褒便是因信你之言,方有今日之举。现如今,江东却翻脸不认人,此事若无妥善解决,休怪我无情!"
朱褒手掌紧握,腰间佩剑的剑鞘隐隐嗡鸣,仿佛感受到了主人心中的杀意。他实乃异乡修士,别说掌控南中四郡,就是在南中牂牁郡立足,也是仰仗雍家的鼎力相助。
正因如此,雍闿以"使者"身份一到,朱褒便毫不犹豫地应允。然而此刻身处自家大营,雍家在此地的势力已然失效,若逼至绝境,他朱褒决计不惜与雍闿玉石俱焚,大不了双方恩断义绝!
生死之事,有何畏惧!看到朱褒已临崩溃边缘,雍闿内心却只是一阵冷笑,但他还是决定给予朱褒一线生机。
"朱道友,不如遣退这些无关人士,我们私下里详谈。"
朱褒心下并无疑虑,反而略感平静,挥手示意身后侍从离去。雍闿也仅一个眼神示意,随行之人便迅速退出帐篷。
"你想向我透露何事?如若无法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我朱褒定然..."
朱褒欲言又止之际,却被雍闿打断,只见后者随手从案几上捡起一只小布囊掷予朱褒。待其接过打开一看,心头的石头也随之落地。
布囊内所藏之物甚简,却正是江东赐予雍闿的信物——一封加盖益州刺史印鉴的委任状,上头署名并非刘备,而是刘璋次子刘纬,即刘阐。关羽失守荆州后,刘璋携家眷投靠江东,却未及与刘备抗衡便早早离世,因其长子仍在蜀地,故不敢公然对抗。而刘纬则不同,刘璋去世后,他立即改名为刘阐,并投身江东,被封为益州刺史,目前正驻守交州。
雍闿担任永昌太守,以及将张裔送往交州乃至江东等事宜,皆由刘阐从中牵线搭桥。
手握此信物,即便江东对外声称与此事无关,亦无济于事!
"原来你早已拥有此物,雍闿道友!" 朱褒看着委任状,脸上不禁浮现出笑容,"但这玩意儿并非绝对安全之保障,听说大汉天庭援军已抵达平夷县外。持有此令,你说我们能否借此将麻烦转移至江东?"
朱褒意图借机将祸水东引,但其提议却被雍闿直接否决。
"朱兄,你不要再妄想此类事情了。你若以此令嫁祸江东,非但不能保住自身周全,反而可能因此招致杀身之祸。这令牌乃是保命之物,切莫滥用..."
尔当集结众修士,来日共发宏愿,那汉国的仙兵虽看似威猛,实则只是空有其表的示强之举,他们必然不敢真个赴援平夷县的李恢大人。”
“此话...此话又是何以得知?”朱褒不由得倒退两步,满面困惑地望着雍闿,“我部已派出众多探子,皆未能探得确凿消息,你怎会知晓这些内情?”
“吾所知之事繁多,其中缘由无须你过多过问,正如吾亦从未追问,你为何能在牂牁郡现世,又如何在此立足一般。
彼此间各有秘密,吾只需告知你,持续战斗便是,待时至,你我便可前往交州之地。
南中不过是吾二人晋升之踏脚石,真正的大展鸿图之地,仍在那交州之域!”
听闻雍闿此言,朱褒尽管眼神闪烁,但终究并未再多问。
目送朱褒离去大营后,那雍闿也将藏于膝盖下的秘函取出。
那是昨夜汉军未至之前,有人暗中射入他营地的。
信笺上记载了几桩要事:
江东势力已放弃对他们这批人的支持,令其预备撤离南中;
汉军援军即刻抵达,但却仅为虚晃一招,需提防夜间突袭;
末尾提示,在撤离之时切勿携带过多兵马,隐蔽行迹,因交州之地已有兵马为其东山再起之备,无需忧虑!
这些讯息给了他极大助益,但最让他豁然开朗的,则是让他终于明白那些突然崛起的力量究竟源自何处。
正是交州的刘阐!
他一直在追查那位能迅速解决夷人之王高定问题的神秘势力来源,却始终得不到半点线索。甚至对汉军动向了解得如此透彻。
直至看见交州兵马一词,他才真正领悟过来,才彻底想通——唯有曾在益州境内统治多年的刘璋一门,才有这般手腕与洞察力!
虽然如今刘璋等人已然不复往昔辉煌,但他们刘家依然非寻常人物可比肩。这刘阐既然能找到他,自然也能联络到其他人。看来他正是想趁刘玄德夷陵惨败之际,重新杀回益州,夺回失地!
此刻在雍闿眼中,只有根基深厚于益州的刘阐,才能在西川朝廷内部拥有耳目,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也只有刘阐这样的贵公子,才能够将势力渗透进南中的各股力量之中,对其动态明察秋毫。
无论是刘胄的奇袭、高定与李恢的联盟,还是夷人、蛮人、南中豪族乃至南中大营的各方势力,也只有刘阐这样深知轻财重义之道的二公子,才能通晓这一切。毕竟在益州时期,他便早已拥有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实力。
随后更是在刘璋身边侍奉多年,谁能知晓这对父子手中隐藏着何等神秘的修真秘术,在益州之地留有何等厉害的阵法禁制。经过这几桩事情,雍闿愈发地确信那持续相助他们的势力,实乃拥有通天彻地之能的高人,因而心中不断浮现出种种遐想。在刘禅向他投以微妙暗示之后,他便径直给那位背后的高人构想出一段修炼传奇...
因此,刘禅始终认为,世间最可怖者莫过于人心,有时并无之事,思虑过多,竟也能化为真实。然而无论此刻雍闿如何设想,他已备妥随时撤离的打算,并决定在此之前,必须做出一副全力坚守的姿态。
次日拂晓,曙光微露,联军已在战鼓擂动声中,蓄势待发,直扑平夷县城。原本因援军抵达稍感松一口气的李恢大军,闻听战鼓轰鸣,目睹再次围城的敌军阵容,皆陷入了短暂的惊愕。
待得知那所谓的援军竟毫无动作时,他们纷纷破口大骂。“援军何在?为何还不发兵!”平夷县内,几位将领愤懑不已,他们并不担忧联军能轻易攻入,毕竟历经数战,这些敌军虽人数众多,实力却不容小觑,但他们并非受过严格训练的精英修士,只不过是一伙乌合之众而已。
若有外界援军内外夹击,他们本可一鼓作气,彻底击溃这批叛逆之徒,何须忍受这般憋屈之战局!李恢望着群情汹涌的部下,满面无奈。他并未勃然大怒,因为他清楚对方未提供支援的原因。
早在一日之前,一封自城外飞剑传来的密函落入他的手中,那时雍闿与朱褒刚刚趁着夜色撤去了对平夷县的包围,这一切变化他们尚且一无所知。飞剑密函令他们撤离平夷县,由即将到来的援军接手防御,而李恢则被派遣前往益州郡镇压蛮族叛乱。
对于此信,他自然深信不疑,因信笺之上赫然盖有刘玄德的玉令牌印记。但他并未将这份调令展示给麾下诸将观看,原因在于他不愿离去,更不想去益州郡执行所谓“平叛”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