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江湖掌门人 > 第七十五章 人才济济

第七十五章 人才济济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徐公爷的能量果然不小,神机营常设左右提督的议案,被朝廷直接否决。

    与此同时,魏良栋被刺杀一案的后果也显现出来,应天,镇江,松江三府知府被罢免,凤阳知府和卫指挥使因圣母教造反之事直接被押解京师问罪。

    整个南直隶一下子出现了十几名要员空缺,常威这个魏良栋面前的红人和徐公爷的心腹,自然被看重。双方都有意让他出任要职,但是常威却有由主张,不但推却了双方的好意,甚至连北镇抚使的官职都想一并辞掉。

    魏良栋自然不许,为了拉拢他,只好提拔他的亲友。

    傅舟子因战功,一跃升迁为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傅舟子这一年可谓大起大落又复起。先是从正三品的参将被贬为正五品的南京五军都督断事官,如今在魏良栋和徐宏基的协调下直接升迁为正二品高官。

    南京中军都督府佥事负责整顿器械,操练兵马,驻守在松江府吴淞口,拱卫长江出海口,职权及责任都相当重大。

    常同也从正五品的南京刑部清吏司郎中升迁为正四品的镇江知府,一跃成为一方要员。

    何冲则接替了常同的正五品郎中官职。

    “松江是长江出海口,镇江是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两地都是长江南岸的重要节点,如今造燧枪,组建自己的势力就有了重要的基地和保证!”

    一直以来常威和他的亲友势力都局限在南京和苏州。南京是应天府所在,是大明的南都,地位然,想要在南京练兵造枪掣肘极多,而且很容易被人干扰,虽说现在有魏良栋和徐公爷的支持,但是,这也等于被双方操控,很不自由。

    常同成为镇江知府,手握一方大权之后,事情就变的完全不同了,常威可以把镇江经营成自己的地盘。

    镇江距离南京四百里,距离苏州三百里,距离江北的扬州三百里,同时坐拥长江和运河之便,交通无比达,南北货运甚至海外货运都要经过此地,而且还能得到他母家黄氏的支持。

    常同虽然只有三十岁,但是六年的官场经验磨练出了老辣成熟的为官手段,上任没多久就抓住丹阳县令贪污受贿的马脚,勒令其告老辞官。令其表兄县丞黄崇耀暂领县令。

    听说常威要造火枪,黄崇耀送了一本火器画册给他,常威一看竟然是燧枪的雏形,追问之下才知这位表兄是南京兵部右侍郎毕懋康的弟子。

    毕懋康擅长火器,精通西式火枪,常年研究鸟铳的改良之法。常威用系统枪炮术中学到的技术,造出几把燧枪后回南京见毕懋康与他讨论此枪的优劣。

    毕懋康一见燧枪立即惊为天人,大加赞美,当即写信给好友,松江府上海县人徐光启。

    信中称:“燧枪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掉了泰西的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装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

    徐光启这位大名人,常威早已仰慕久矣,趁这个机会带着书信和燧枪到上海拜访了徐光启。

    见到燧枪后,徐光启惊喜不已,但是对常威的态度却颇为冷淡,口称:“常大人精通器械,能为前人之所不能,老夫佩服,燧枪这等利器可不要落于歪道佞臣之手才好啊!”

    徐光启这带刺的话语顿时让常威想起其履历:徐光启中进士后历任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等显官要职,后因得罪魏忠贤去职,因而安心在老家上海县撰写农政新书。

    常威微微一笑,道:“玄扈先生莫要把小生当了魏阉一党,小生乃不得已才与魏良栋媾合,绝非奸邪之人,这一点还望玄扈先生明见。”

    “哦!”徐光启眼中精光大盛,他没想到常威竟然有此直白的表明自己的立场,这样以来态度就亲和了许多,连称呼也变了,“既然常解元深知魏阉之害,何不远离彼等,以免有损清名?常解元以弱冠之年高中应天府秋闱头名,将来定然是要考取进士走正途入仕的。”

    “不瞒先生,小生去岁遭奸人毒害,差点丧命,早已绝了科举之心,对仕途也已绝望。”常威隐晦的点出自己的遭遇与阉党有关。

    徐光启勃然色变:“竟有此时?阉党竟然如此放肆!既然如此,无畏何不上书弹劾?令兄在朝中握有实权,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才是啊。”

    常威正色道:“魏阉专权,我若贸然行事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反而害了身家性命。我留着有用之身,另辟蹊径,总有一天要将阉党扳倒!”

    或许是想到了自身的遭遇,徐光启沉吟半晌,摇头问道:“无畏此番前来,除了与我讨论火枪在外,可还有要事?”

    常威也不废话,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先生精通西学,可否助我造枪铸炮?”

    徐光启面露振奋之色,过了一时又摇头道:“老夫毕生心血农书才是初稿,还得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只能辜负你的美意了。”

    常威遗憾的说道:“先生著作要紧,倒是小子冒昧了!”

    其实,没有别人帮忙常威也完全能将燧枪量产列装,但是,他想要的是持续性的投入。

    大明也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大家都是各自为战做业余研究,即便有毕懋康,徐光启这种深谋远虑之人,却没有系统的传承,这也是华夏千年以来的重大弊端。

    常威想要将枪炮的研究当成一项专业的学问来做,要将人才聚集在一起,挥出越时代,创造历史的力量。

    不过,徐光启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狂喜。

    “江西奉新人宋应星,才学远胜老夫,我书信一封,请他来助你,如何?”

    宋应星曾跟随徐光启学习过一段时间,算然不是正式弟子,但却有师生之谊,因此,徐光启深知其才华。

    徐光启怕常威轻视宋应星,详细的为他介绍了宋应星的学识和能力。

    宋应星这等大名人常威怎么会不知道?不过现在的宋应星却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连续多次进京会试,而名落孙山让宋应星绝了科举之心,安心在家乡教书待母。

    有了徐光启的书信,常威再以丹阳县丞之位相邀,很快就收到了宋应星的答复。

    除了宋应星之外,毕懋康也派了弟子张继孟,侄子毕登辅,毕登翰相助,有了这些专业人才,常威又从沈家要来几十个工匠,造枪作坊就有了眉目。

    这一日,薛倩来报,北固门断剑舒天河以及门主破阵子经纶求见。

    常威一喜,“北固门来的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