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穿越大唐之变化 > 第十一章、买地置业

第十一章、买地置业

作者:白发苍颜五三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一章、买地置业

    永徽三年到来,剩余还没有住上新房子的庄户都忙碌起来,为争取早日住上漂亮的新房子而奋斗。?  ?   李湖和老管家趁还没到播种节气,规划今年播种作物的比例。

    这天,孙悠然听到一句话: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这是庄上老农说出来的。古时候人们一直把猫头鹰当成恶鸟,这与它们渗人的叫声和昼伏夜出的习性有关。孙悠然只好告诉大家猫头鹰不是恶鸟,相反还是益鸟。它们主要以老鼠为食,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以保护几千斤粮食不被糟蹋。不要因为人家的外表、声音和习性就想当然的认为是坏的。就好像庞统的待遇一样。

    孙悠然天天在庄上转悠,日子过得悠闲。不过,心里老是有一点别扭的感觉,但仔细想想却又想不起来。

    一边走,孙悠然一边问黑子道:“黑子,你家今年种几亩地啊?”

    黑子道:“家里只有老娘和婆娘,还要照顾两小子,忙不过来,今年没有种,就养了些鸡鸭这些。反正我的工钱也多,不用她们太辛苦了。况且现在人多地少,让其他人家多种点吧。”

    孙悠然拍拍头道:“难怪我这几天走在庄子上老是感觉别扭,原来问题出在这啊!走,回去。”

    回到家,孙悠然和夫人李湖说了自己在庄子上的见闻,又把到江南岭南买地置业的想法说出来跟夫人商量。现在家里有钱了,再不用像去前年那样就算想在那边买地置业,可是家里只有老人家留下来的几千贯,这还要撑起偌大一个侯府,感觉手里紧巴巴的。这两年收益不错,江南岭南地价又低,足可以进行一次大型圈地运动了。而且种上甘蔗等经济作物,到时候可以建个作坊生产糖啊,要知道,这年代糖可是紧俏货!当然,改进一下制糖技术,做出白糖,那可是真正的低投入高回报。后世流行一句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下孙悠然再一次体会到无工不富的含义了。

    从贞观二十三年说起要在江南岭南买地置业,现在总算有了底气。听了孙悠然的一番解释,李湖笑道:“既然那边地价这么便宜,而气候又合适,最主要的是能够大量种植茶叶、甘蔗等效益高的作物,当然应该在那边买下一大片。庄子上的佃户确实太多了,正好分出一些过去。不过关中人不是那么愿意出关的,要想个办法才成。”

    孙悠然点着头,“要不找赵伯他们商议商议?”李湖认可了孙悠然的建议。

    等管家赵伯账房胡叔等人来了,孙悠然道:“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请几位叔伯过来就是商议商议在江南岭南买地的事。最近我在庄子上转悠,现庄子上的佃户太多了,庄子上地太少,不够大家种,庄户闲得慌。这两年庄子上起的工程多,大家才有活干,不过今后就没有多少工程给庄户做了,得找个办法安置多余的庄户才是。我寻思着这关中的地价太高了,而且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而江南岭南那边地价便宜,能不能在那边买地安置多余的庄户?”

    管家赵伯摇头道:“侯爷,江南那边水稻虽然收成好,但是只能种一季,相比起来不合算啊。”胡账房也捋着胡子点头赞同管家的话。

    李湖接过道:“赵伯,夫君知道有种水稻在江南能产两季,岭南更是能产三季,所以产量上不是问题。况且江南那边能够种茶,出产的茶叶品质好,这样收益肯定不错,岭南可以种甘蔗熬糖,糖的价格非常高,夫君能够改进制糖的技术,到时候新糖的收益肯定更好。所以关键还是说服庄户过去。”

    管家赵伯道:“都是孙府的佃户,需要多少户打声招呼把人带过去就行了。”

    账房胡叔摇头道:“不好,这样佃户心里有想法,尤其是孩子上学的事。不如这样,每家都抽出多余的成年人过去,孩子老人就留在庄上。这样大家也安心些。”

    孙悠然赞同,道:“胡叔这办法好,除了过去管理庄子的,作坊也要派人跟随,对了,还要派几个医术好的大夫,不然生病了麻烦。这些事赵伯和胡叔你们商量着制定一个计划出来,到时候去了那边能够顺利开工。不过有好稻种和制糖技术的事情不能告诉庄户,免得消息传出去对买地有影响。”

    赵伯和胡叔对视一眼心领神会的一笑,拱手告辞而去。孙悠然搞出来的东西几乎都被别人学去了,现在好些有心人都盯着孙悠然这边呢,要是别人知道了这些秘密,长安甚至整个大唐有钱有势的家族一动手,地价很快炒高,怕是自家只能喝口汤了。等自家置业完成,就算别人跟风也影响不到自己。这样既对国家民族做出了贡献,世家大族也得到了利益,百姓也得到了实惠,简直是标准的共赢呐。

    当然,这个年代世家大族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只有世家大族带头百姓才会跟风,才能把人口密集的地方的人口迁移到人烟稀少之地,缓解耕地压力。

    既然决定了要到江南岭南置地,孙悠然就要找程老爷子的关系。不但要安全的把钱运过去,还要顺利的把地买下来。

    程老爷子可是人老成精,虽然派去找三季稻的人还没有回来,但是有茶叶和糖就行了。经过几天的秘密商议,秦钰夫人也加入进来,三家组成一个小联盟。选地的要求很多,最重要的几点是:第一,运输方便,最好是靠近大的河流湖泊,能够通过水路运送大量物资;第二,人烟越稀少越好,操作简单又不容易出问题;第三地方越大越好,为后续扩张留出余地;第四,三家的地尽量靠近,易于互相帮助和沟通。

    诸事商议停当,正式派出一个强大的团队执行置地计划,并开始悄悄挑选后续人员。

    由于派出的都是青壮年,孙悠然决定不再采用传统的以户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而采用农场式的团队分工合作的模式,这样效率相对会大大提高。三家代表召开了多次集会仔细商议研究了该模式的先进之处,一致决定采用该模式进行新置地的建设生产。

    这个年代信息传播度慢得难以想象,要知道信鸽是张九龄先使用的,孙悠然可没有想到培养信鸽,况且这年代猛禽非常多,信鸽也未必有用。既然不能浪费时间等待消息传回来,那就只有相信手下人能成事,按照大致的时间安排后续人员出。

    老管家把庄户招集到府门前,道:“今天招集大家有事情。老朽先问问大家,这些年主家对大家好不好?”下面一片应和。

    老管家点点头道:“这些年府上起了好些工程,大家的日子好过多了,但是,今后没有多少工程了,庄上田地又不够种,大家就会没事干。没事干,那大家吃什么?”下面人群一下愣了:是啊,没事干,那吃什么?

    老管家对大伙的反应很满意,接着道:“大伙都跟着侯府这些年,侯府不会不管大家的。老朽告诉大家,侯爷费了好大气力在南边置了荒地,多余的人就派到那边去。由于那边要开荒,又没有住房,所以这次派过去的是青壮年。老人受不了奔波劳苦,留下;孩子要读书,留下。这次过去虽然很艰苦,但是也是大家的机遇,每家都要出人。”

    一人道:“大家从来没有出过关中啊,也不知道那边如何?就怕水土不服啊。”

    老管家道:“会派医生和工匠与你们一起去。”

    又有人道:“落叶归根,老管家,我们还能不能再回来啊?”

    孙悠然接话道:“你们不了解那边,现在那边人口少,还很偏僻落后,但是其实那里气候非常好。你们去了那边,好好的干上几年,日子会比现在好,到时候就怕你不想回来。我的想法是:大家过去好好经营几年,然后老人孩子都要过去,学堂也要搬过去,这边就留些干活的青壮。”

    老管家又接过去继续开会,最后等老管家说完,孙悠然道:“我找个时间也会过去看看的,不过要带上学堂里的大部分学生,让他们一路好好了解一下各地风物,不是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只是这样要花费许多时间,要很久以后才能到达了。不过,我希望到时候我看到的是一片兴旺的景象。大家回去商量一下自家派出去的人选,现在散会。”

    老管家留下这次选出来的管理人员,仔细叮嘱需要注意的事项,毕竟江南离长安太远,出了什么问题这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知道,这就需要管理的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