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红楼之瑚不归 > 第22章 南书院

第22章 南书院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拜见过族中的长辈,取得了保书,也差不多一月末了。贾瑚不敢耽误,第二天就拿着祖父的手书见江南书院的院长。院长姓周,名榭,平日里住在书院。如今来书院求学的学子回家过年,还未返回,院门闭着,院长大人也还在金陵老家。贾瑚派人询问久居金陵之人,很快就找到了院长大人的府上。

    向门房送上拜帖,说明来意,很快就被院长周大人的长子周伯德请进了门。周伯德见是父亲的客人,虽然年纪小,也不敢怠慢,把信交给府里的管事,等着父亲的回应,就顺势和贾瑚说说话。

    “不知这位贾贤侄,”周伯德看向贾瑚,发现他身形尚小,最多也就十二三岁,不禁感到疑惑,“到金陵来做什么?”

    “侄儿来金陵参加童生试。”

    他不是荣公之孙吗?勋贵家的后辈,这个年纪下场,却是少有。周伯德很是纳罕,起意道:“听闻贾贤侄由荣公亲自教养,不知学到何处了?”

    贾瑚略略想了想,回道:“四书五经粗通。”

    他既然要下场,经书至少也是要懂的吧?原以为这个很正常,没想到一下子就挑起了周伯德的好奇心。下场不意味着能过,周伯德以为贾瑚只是冲着长经验而来,没想到他剑指秀才功名。

    正常来说,如果四岁发蒙,小学,四书,五经,学完这些也就十五六岁了。当然,对于那些下苦功夫读书,又不为外物所扰,十二三岁就读完这些书并不是没有可能。本朝的大儒杜景贤、方孝孺等,莫不是于少年时就通读四书十三经。也不知这少年是不是在说大话。

    周伯德看到好苗子,忍不住就想考校一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这段话出自《大学》。”

    “这段话何意啊?”

    “德为本,财为末。君子生财有道。”

    ……

    “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

    “《左传·传十一·八》,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曰:“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羽父惧,反谮公于桓公而请弑之。公之为公子也,与郑人战于狐壤,止焉。郑人囚诸尹氏。赂尹氏,而祷於其主锺巫。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十一月,公祭锺巫,齐于社圃,馆于寪氏。壬辰,羽父使贼弑公于寪氏,立桓公,而讨寪氏,有死者。不书葬。”

    周伯德从《大学》到《孝经》,又从《诗经》到《左传》,并不拘泥于顺序,只是随意截取一句,贾瑚对答如流。周伯德点评道,基础打得很不错,不仅原文一字不差,朱子注解和唐人义疏也清楚明白。果然如他所言,四书五经皆通。

    这样的考校对贾瑚来说,未免太过简单。

    他天生能记忆,书籍细读个两三遍,便能通记,是以祖父在背书方面对贾瑚颇为苛刻。四书十三经他倒背如流,此外,他还广泛记忆各类史书、游记,杂学也看了不少,只是不那么精心记忆。

    这种天赋虽好,更让贾瑚自傲的却是从前世锻炼出来的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无论什么书,他只要有个大概的记忆,就能融会贯通,把知识化为已用。比如,他读了不少游记,虽然足下行不过一里,却能对大周各地风俗、胜景、人事如数家珍,好像他亲身遍历大周一样。

    当年贾代善为贾瑚的记忆力感到吃惊,同时也有隐忧。读书可不是把书记牢了就可,若只把时间花在记忆各类书籍上,这个好苗子可就毁了。也因此,贾代善加快了讲课的进度,生怕贾瑚对经书的理解跟不上。其实他大可不必。

    来金陵以前,贾代善自觉没什么可以教他了,这也是他放贾瑚回金陵考童生的重要原因。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周伯德心里正赞他谙熟经文,院长大人就派人来请贾瑚去他的书房。

    院长大人看完信,不由有些烦恼。

    贾瑚到书院附学,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信中还说了另一事。

    他长子有一小女儿,年仅八岁,生的伶俐可爱,对比其他几个淘气少年,老人家难免多爱些。也不知荣公从哪里知道的,把主意打到他小孙女身上。

    因此贾瑚进来的时候,就发现院长他老人家的目光不太友善。

    贾瑚反思了一下,没发现哪里做的不好,只能归结于眼缘。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些人看你不顺眼的。

    他错了,这是祖父看孙女婿,越看越不顺眼,却挑不出毛病的憋屈眼神。

    院长大人想到信上所说,贾瑚年仅十岁,此次下场,诸事不明。只得细细叮嘱他何时入场,准备何物,有何忌讳等等。末了,还特意把家里总结的一本科举相关的小册子借给他,那是周家先祖总结的,每代人都会有所删改,以贴合时代。

    回到老宅,吃过晚饭,贾瑚照常拿着一本游记看。

    其实他讨厌那些经文,每次学的时候,都感觉像在分析数据一样,枯燥无味。不过最甜美的果实,总要经过艰难的磨练和漫长的等待,现在到了他丰收的时候了。

    阅读文言文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压力,他能毫无顾忌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他使用这种简练、蕴意丰富的词句,好像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美中不足的是,他还没有自己的事业呢。

    他在现代,也是年少时自己创业。

    离殿试还有好长一段时间呢,他有足够的时间。

    不过,创业基金从何而来?他可没有向家里伸手要钱的坏毛病。

    说曹操曹操就到。林之孝不愧是为主子分忧的好管家,这就给他送钱来了。

    “主子,这几天抄家所得都整理好了。”林之孝毕恭毕敬地捧着一本厚厚的账本,账本上面还放着一打的地契和银票。

    贾瑚接过,草草地翻了几下。

    林之孝尽职地站在一旁解释:“这是上次给您看的账本,您说没什么能入眼的,送了一些到族人那里,剩下的奴才就给全卖了,卖的价钱也记载在本子上。”

    本子上从哪家抄出了哪些东西都记得很清楚,有些在后面注明族人的姓名,有些则注明卖了多少钱。账目还算仔细,字迹也清晰。

    “不少下人家里也养着仆奴,连同老宅的下人,这些人奴才吩咐了牙人,务必卖到远方。比较小的宅子,和地段不好的铺子,也按照您的吩咐脱手了。”

    “银两一共得了三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两。地契留下的有十二张,六张是金陵城内三进的宅子,还有六间商铺,在比较繁华的地段。”

    林之孝之前就预估了这些加起来有上百万。抄出的东西,族人选走了大半,如此也兑现了对六老太爷的承诺了。

    不再想那些不愉快的事,贾瑚挑出那六间商铺的地契,打算练练手。

    让贾瑚失望的是,其中盈利最多是一个古董铺子,古董几乎都是从贾家库房流出的;其他五间都是盈利不多的粮铺,卖从庄子里出产的粮食。

    他不禁感叹,这些目光短浅的人,难怪这么轻易就被我拿住了。

    想到做生意,贾瑚有些意动,苦于再过三天就是县试,他只好叹了一口气,说:“这些你看着办吧。县试的用具都准备好了?”

    “奴才请周府的管事确认过了,一应俱全。”

    二月县试,连考五场,一天一场。

    考完之后,贾瑚整整睡了一天。

    醒来之后,在秋叶的伺候下洗嗽,贾瑚感觉身体虚弱,没什么力气。

    这是,夏雨端上补汤,轻声说道:“大爷,这是春草亲手熬的当归枸杞炖鸡汤,补充元气。”

    贾瑚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满满是鸡汤散发的香味,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这几天,他都是大早上就起来排队入场,练武的时间都没了,晚上沐浴之后,倒头就睡,也没什么心思看游记了。感觉比高考还累。

    中午,吹手鸣炮,县试发案。

    第一名者,曰县案首,无须再一路考至院试,直接进学,获取秀才功名。

    然而贾瑚并不是县案首【……】。

    无奈,写诗需要灵气,而对贾瑚这个理科男来说,即使是格律诗,他写的也显得匠气十足。江南又不缺诗文出众,经书娴熟的学子。不过,显然考官也很欣赏贾瑚务实的文风,即使在作诗上并不出众,贾瑚依然得了个第六名。

    府试在四月,考完县试之后,贾瑚就住到了江南书院,结识了几位今年也要考秀才的同学,其中贾瑚的年纪最小。

    当知道贾瑚今年不过十岁的时候,院长大人的嫡次孙周仁不由很吃惊,他脱口而出:“我父亲还说你至少十三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