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三兴大汉 > 第5章 路遇豪杰

第5章 路遇豪杰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行六人,走出袁府后,颇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心情不由得变得特好。

    唯有杜庆默不做声,显得与周边格格不入,冰冷的面庞与同伴的笑容成鲜明对比。同伴对他的隔阂显而易见,不过,他也从没将自己看成他们中的一员。

    从昨日开始,公子和对他一直很热情,似乎将自己当做真正的副统领对待。可他毕竟是后将军的属下,虽然在汝南军中不受待见,但依旧不能改变他的身份,如今安插在公子和的身边,颇有种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时临近中午,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黑沉沉的天上乌骤然增加。

    “雨来了,快找个地方躲一躲,别被淋湿了。”刘和很快反应过来,喊道。

    “不远处有个土地庙,一般都有行人在那里休息。”杜庆对这里最熟悉,很快给众人指明了方向。

    说话间,黑云压城般的堆了过来,不一会便不见五指,一道闪电划过,豆子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

    一行人这时终于赶到了土地庙门口,土地庙很宽敞,于是众人连着马匹一块牵了进去。

    雨越下越大,怕弄脏了官服,刘和从备用的衣服中找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穿上,官服就放到了油布里。

    随行的都是老行伍,都自动将铠甲,腰刀换下,擦拭干净。

    幽州地处北疆,胡汉杂居,尤其是刘虞到幽州上任后,“务存宽政,劝督农桑,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使得军中毛皮大增,幽州军中的士兵多用皮制的铠甲。

    这种铠甲多用大块甲皮通过皮条缝缀在一起,防护力很强。为提高防护能力,甚至会用多层皮革连缀而成,称之为合甲。表面涂漆,以增加耐久性。刘和的亲卫用的就是合甲。

    为了防止雨水浸坏,每个人都细细擦拭,唯有刘和眺望着庙外的大雨。

    这时一阵风刮过来,雨点斜打水洼上,水花朵朵,涟漪荡漾。秋风扶起梢,额头竟然有些微凉,此时暗色如幕,雨景如画。

    不知道为何,刘和突然感到身体内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腾起,仿佛身在异地的游子,一股孤单寂寂寥、缥缈无助之感油然而生,无人倾诉。

    “也不知这天下何处才是我的归宿?”

    虽然这一世有家,有亲人,有权,有势力;本身还能走,能跑,能跳,可以说是上辈子的一切追求都得到了。

    然而对前世父母的思念,对这一世家人的疏离感,还有对茫茫前路的无知与恐惧交织在了一起。

    一时心情恍惚,分不清身在何处。

    ……

    大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将远处的世界和土地庙隔开,成为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个没有水,一个全都是水。

    屋檐的雨线下,视线模糊不清,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个人影却渐渐朝土地庙靠近。

    来的是一个蓑笠的年轻人,他手提着一坛酒,迈着欢快的步子,悠然地走进土地庙。在走进来的一瞬间狠狠地吸了一下鼻子。

    ……

    景伯是刘府老人,年轻的时候就是刘虞的亲卫,年纪稍大后便又拨给了刘和当管家。他跟随了刘虞二十多年,出行的一切打点得井井有条。

    景伯知道路途远,天气又不好,可能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就在出行的前一天买了大量的鸡鸭食物,连锅碗瓢盆也带了不少,一看便知道是常在外奔走的老江湖。

    这土地庙虽然荒芜了,却被行人当做中途的驻点,里面堆积了不少干柴,景伯带人将庙中清理了一遍,生上火,与马季、郝翊二人一起做饭。

    很快饭菜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土地庙。

    就在这时,一个披蓑戴笠青年,提着一坛酒,唱着俚曲,旁若无人的进来,一进门便狠狠地抽了一下鼻子。

    盯着饭菜,两眼光,兴奋的说着:“几位位兄弟,相逢就是有缘,我也是此间过客,正好有酒,不若大家一起聚餐一顿吧!”

    此程来回最多不过一两天,怕带着酒气求见大闳先生,显得不敬,便没有买酒。眼见今天肯定是见不到大闳先生了,喝点酒去去寒,也是不错的。

    刘和见青年豪放不羁,有一股豪杰风范,便欣然应诺。

    这青年听完大喜,边脱蓑笠边说着:“如此美味,果是有缘啊。”

    青年体形修长,虎背蜂腰,一点不显瘦弱,反而有种另类的强悍。

    青年很是随意地把酒坛放下,自己就坐上来。

    刘和当场将大家全都聚拢过来坐下,每人都斟上酒,边吃边喝了起来。

    “我们一起喝酒,还不知互相的姓名呢!”刘和随口问道。

    这青年戒心不强,笑着说道:“我叫陈通,字伯举。父母早亡,二妹已出嫁,家里只剩下我和三郎。”

    刘和刚欲开口,景伯接过话去,“我们是出行的商旅,途经此地,突然下起了大雨。”

    陈通不置可否,只是闷头吃喝,现场沉闷了下来。

    待到酒饱饭足,用衣袖抹了抹嘴,放下酒碗冷笑着:“包裹里的是铠甲刀剑吧,哪有行商全副武装却不带货物的。”

    周围护卫微微色变,刘和却若无其事:“早知道隐瞒不了伯举兄。”

    拦住欲要说话的景伯,刘和认为此人颇为有趣,

    “实不相瞒,我乃汉室宗亲,姓刘名和,字伯衡,东海恭王之后也,久闻大闳先生贤名,闲来无事,特来拜会。”

    陈通冷笑渐渐消去,沉思不语。

    想了片刻,陈通抬头说着:“公子此次前来,怕是徒劳无返,我听问封观之子封旻多有才干,公子或许可以前往试试”

    封观者,有志节,当举孝廉,以兄名位未显,耻先受之,遂称风疾,喑不能言。火起观屋,徐出避之。忍而不告。后数年,兄得举,观乃称损而仕郡焉。谢承书曰:“观字孝起,南顿人也。

    封观最出名的一件事是黄巾起义时,太守赵谦战败,身为功的他与郡门下议生袁秘等七名文官披坚执锐,战死陈县,赵谦得以幸免,天子都下诏称他们为“七贤”。

    听到这话,刘和不由一惊,显然陈通已经看出自己此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假装不解,追问何意。

    陈通一笑而过,只是言道,“用我家三郎之言,这封文通虽然没有管仲乐、毅之才,其能却不在曹参、耿纯等人之下。”

    刘和忙问三郎何人,陈通只是喝酒。

    这时,雨终于停了,只是天空还有些阴沉,秋风夹带着浓重的寒意,吹打着了远方原野上,如织的炊烟。

    此时虽不适合远行,也能走人了。陈通连忙起身告辞,并指出,“再走六七里就到南顿县城了。”

    刘和起身相送,陈通也不矫情,两人同行了几百步,言谈甚欢,最后依依而别。

    人走远了,刘和还在注视。

    景伯上前劝说,“公子与陈通二人相谈甚欢,我看公子对他很是中意,公子何不将他招之麾下,以供差遣?”

    “这个人,只怕不是现在的我能说动的。”刘和摆了摆手说着。

    这陈伯举早就知道自己求贤若渴,却屡次岔开话题,显然无意自己,若是强求的话,反而是自取其辱。

    天气转好后,刘和决定赶紧起程,大家都没有意见,一行人赶往南顿县城。

    刘和半途中,都含着笑意。自己虽然没能收下一员猛将,但却对前程充满着信心。心情不错,赶路就很快,没有多少时间,就到了南顿县。

    此时正是下午,等待进城的乡人和商贾不多,加上刘和的骑不过数十人罢了。

    如今汝南果然很乱,看到刘和等人,门卒如临大敌。不过也是,刘和一行只有七人,但全是青壮,按照打扮仿佛是军中精锐,可不是区区县卒能比的。

    杜庆可不管这些,冲上前去,把传一亮,十几名持矛挺刀的门卒还欲仔细查看,杜庆大眼一瞪,十几人竟然散开了!

    “传”也就是东汉时的通关文牒,木质,长六寸,上面刻有直传之人是为何事出行以及年月。大汉对流动人口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按律门卒应仔细查看的。

    刘和暗自摇头,没想到汝南的戒备松懈到了这种程度,不过带着杜庆果然有用。于是众人纷纷通过城门和里门,没想到里门连门卒都没有。

    现在时间还早,刘和没有急着拜访大闳先生,打算先找地方安顿下来,洗簌一番,明日一早再去拜访。

    手下也开始各忙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