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气运之子(快穿) > 99、第九十九章

99、第九十九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心怀不轨已久, 但要真正出兵, 总需有一个明面上说得过去的借口。由于外国商人来往频繁,于是这一次的战争理由, 自然就出在这些商人们身上。

    沙国率先发难,向盘踞东北方的辽系军阀政府发出严正通告,表示自己的商人在进行正常商贸活动时被一群土匪劫掠, 不仅货物被哄抢一空, 人员亦是身受重伤,差点一命呜呼。

    东北素来民风彪悍,再加上很多地方人烟稀少, 土匪强盗并不罕见, 外国商人在运送货物途中被抢, 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且不管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在事件发生后, 沙国政府态度强硬,声明自己有权利也有义务派兵进入东北平定匪患, 保障本国商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对于沙国政府的要求,辽系军阀政府自然不会答应,毕竟准许外国军队进入自己的统治区,这根本无异于引狼入室, 开门揖盗。

    见辽系军阀拒绝, 沙国政府立刻翻脸,毫不迟疑的将一顶“包庇匪徒、军匪勾结、残害外国商人”的黑锅扣在了辽系军阀的头顶,顿时将一场商人遭遇土匪的私人冲突, 提升到了国家政府的层面之上。

    为了替本国“被军阀政府残害的无辜商人”报仇,沙国政府迅速纠结其余几个按耐不住的国家,进犯东北。虽然早有准备,但面对多国联军,辽系军阀独木难支,不得不向外界寻求帮助。

    俗话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虽然放任其他军阀势力的军队进入自己的领土,同样有着被吞并的危险,但那好歹也是同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兄弟”。正所谓“两害相较取其轻”,被“兄弟”侵占家产,也总比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拱手让与外人好上那么一点,毕竟,倘若放任东北的广袤领土被外国侵占,那他们估计就要被扣上“卖国贼”的恶名了。

    一面苦苦抵挡外国的入侵,一面向国内军阀发出求援,辽系军阀的元帅不仅私下里递送求援信,甚至还在全国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刊登文章,呼吁各系军阀团结互助、共同抗战。

    在接到辽系军阀的元帅递送过来的求援信时,淄市依旧还是一片歌舞升平。虽然战争的阴云已然迫近,但在魏崇稳的庇护下,大部分淄市人依旧十分镇定。

    “要去救援吗?”扫了一眼那封言辞恳切的求援信,孟晖挑了挑眉,看向魏崇稳。

    魏崇稳将求援信叠好:“为什么不?为了这一天,我可是尽心尽力准备了近十年,倘若不是率先引战有可能不得人心,我早就想要给这群外国人好看了。”

    看魏崇稳一副恨不得立即披挂上阵的模样,孟晖不由莞尔:“他们在你面前可是恭恭敬敬、老老实实的,没想到你看他们这么不顺眼?”

    “那是自然。”魏崇稳轻哼一声,“他们在我面前老实,对待旁人却是另一番姿态,我早就看着不爽了。明明是在我们的领土上,却优越感十足,自认为高人一等,真是不知所谓。”顿了顿,他微笑起来,眼中满满都是蓄势待发的迫不及待,“现在,我终于能够放手大干一场了。”

    尽管早有准备,但率军出征也不是一件小事,临行前依旧还有不少事务需要处理。就在魏崇稳因为准备战事而忙碌起来时,孟晖也正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

    即使已经动了手术、恢复良好,但这具身体的先天不足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调养好的,日常生活没有妨碍,但上战场却想都不用想。除了画画武器设计图外,孟晖还真不知自己能够帮上什么忙,思考良久后,他在终于记起自己在这个世界还有个叫“琼枝先生”的笔名。

    ——虽然无法在战场上为魏崇稳冲锋陷阵,但以笔为枪、激扬士气什么的,却在孟晖的能力范围之内。

    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酝酿了一天,孟晖很快便写出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讨贼檄文。

    虽然文采不怎么样,写不出什么词句优美、意蕴悠远的美文华章,但孟晖好歹经历过两个古代位面,其中一次还是个经常舌战群儒的军师角色,哪怕没有刻意学习,但耳濡目染间的熏陶依旧让孟晖的古文造诣远远胜过这个时代的文人墨客。

    而檄文这种文体,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第二个世界,身为主公最为信任的军师,孟晖不仅需要在战场上料敌先机、克敌制胜,也同样需要帮助自己的主公收揽人心、控制舆论。为了让主公每次出兵都师出有名,他经常会为主公写文叱责敌方势力的种种恶行,以证明主公发动战事并非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黎民苍生。

    最初接到这样的任务,孟晖简直愁得抓耳挠腮,根本不知该从何下笔,甚至不得不私下里查阅不少经典檄文,东家抄一段、西家借小篇,这才勉强交差。不过,随着这种东西写得多了,孟晖自然而然便了解了此中套路,熟能生巧,写出的东西虽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却也洋洋洒洒、意气飞扬,足以称得上典范之作。

    最重要的是,孟晖是真正上过战场、染过鲜血的,对于战争的残酷之处了解极深,远超那些未曾经历战火、只是纸上谈兵的文人。

    檄文,并不需要文采飞扬,却必须足够的慷慨激昂、鼓动人心。它不需要优美繁复的句式,而是更加倾向于铿锵有力的短语,一字一字砸在人的心底,点燃听者浑身的血液与无限的勇气。

    重拾自己的“老本行”,孟晖将檄文一蹴而就,随后又修改润色一番,自觉颇为满意,随即便将其以“琼枝先生”的名义送去了与魏崇稳关系最为密切的那家报社——至于杂志社一月一刊,过于缓慢,显然并不适合这一篇文章。

    琼枝先生的前两篇文惊采绝艳,令人印象深刻,但不知什么缘故,他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便再无音讯,当真令人扼腕不已。

    当然,也有不少人曾试图寻找这位琼枝先生的踪影,但魏崇稳在询问过孟晖的意见后,却将他的痕迹掩藏了起来。杂志社受到警告,拒绝对外透露琼枝先生的地址,而孟晖家乡的那些人也被端着枪的大头兵们吓破了胆,根本不敢多说一个字儿。

    于是,琼枝先生就这么消失在浩渺人海之中,像是一场转瞬即逝的美梦。

    可想而知,当接到署名为“琼枝先生”的檄文后,报社的主编与记者们是何等惊讶,再加上这篇檄文气势磅礴、言辞锋锐如刀,全然不似曾经曼妙优美的文笔,着实让人不得不怀疑本文的作者是否当真是琼枝先生。

    毋庸置疑,这篇檄文气往轹古,辞来切今,当真是一篇难得的古文佳作,哪怕是主编与记者们读完,都恨不得立即弃笔从戎,与那些外国侵略者一较高下。但正因为其煽动性太强,再加上作者不明,报社主编既不敢擅自刊登,也舍不得弃之不顾。思忖良久后,他不得不给赵谷打了个电话,寻求他的建议——早在魏崇稳订婚之时,他们两人联手控制舆论,如今已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听到“琼枝先生”这个名称后,赵谷愣了一瞬,连忙让主编稍候,跑去询问魏崇稳的意见——倘若是有人冒充元帅夫人的笔名,那可绝不是一件小事;而如若这的确是元帅夫人所写,那元帅想必也是想要知晓的。

    果不其然,赵谷的选择并没有错。听说此事涉及到自己的心上人,魏崇稳没有丝毫工作被打断的不满,立刻接过由赵谷仓促间誊写的檄文,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读了起来。

    当看到元帅脸上不由自主流露、而且越来越深的骄傲与感动时,赵谷立刻明白这的确是自家元帅的夫人所做,那么接下来,事情就容易处理的多了。

    片刻后,赵谷回复电话,并告知主编元帅的意见:这篇文,不仅要刊登,还必须大肆宣传,最好能传遍全国、人尽皆知。

    得到元帅的命令,主编立刻就安心了,当即将这篇文章以最为醒目的字体,刊登在了第二日的头版头条。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广告与炒作的效用,也无人能够小觑。孟晖这一篇檄文本就极为出彩,在主编联合多家报刊杂志的鼓动吹捧之下,瞬间便完成了从籍籍无名到广为人知的质变。

    在白话文运动盛行的今日,突然看到一篇古色古香、深蕴传统之美的檄文,的确令人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以传统文体声讨西方列强的恶行,更能激起广大民众的民族荣誉感,让人们更加坚定的捍卫自己的祖国。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古文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掷地有声,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却还是过于难以理解了些。为了更好的宣传,主编在写信询问过“琼枝先生”的意见后,还寻了一批文采不错的文人,将这篇檄文翻译成更加便于理解记忆的白话文,进一步向民众中推广。

    此时正处于动员全国抗战的紧要关头,只要是有点骨气的读书人,就绝不会坐视外国军队践踏自己的祖国。一时间,各式各样控诉侵略者恶行的文章层出不穷,而在魏崇稳的暗中推动下,孟晖这一篇文则独占鳌头,“琼枝先生”这个名字,此时才算是真正响彻整个神州大地。

    曾经,琼枝先生的名号只是在那些会看进步书刊的文人之中流传,而现在,但凡是关注战事、关注外国入侵的人,都听说了这个名字,哪怕是并不懂事的黄口稚儿,也会唱两句从檄文中摘录、编篡而成的儿歌。

    甚至,它还被翻译成了多国语言,也不知是西方列强对于这篇轰动全国的檄文极为好奇,还是某些读书人故意想要恶心这些入侵者。

    总之,孟晖原本只是想要随便写一篇文来支持自己“未婚夫”的事业,勉强表现一下自己还是有用处的,却不曾想竟这么莫名其妙的火遍全国。而借着这篇檄文的东风,魏崇稳很快宣布自己即将率军北上,协助自己的同胞共御外敌。

    作为最先挺身而出的军阀,魏崇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越发高大,此时,他已然不仅仅只是东南沿海人民的保护伞,更是全国人——特别是东北民众热切盼望的救世主。

    在表达了自己参战的决心后,魏崇稳的第二个命令,就是以淄市为中心,逐步驱逐自己领地上所有与入侵国家同一国籍的外国人,不论地位、不论财富、不论是否有过妨害社会安全的行为。

    这道命令的确有些不近人情,但非常时刻便要用非常之法,毕竟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些外国人是否会听从本国政府的命令,在战事最为关键的时刻做一些窃取情报或暗杀要员的事情。

    为了保证自己大后方的安全,他宁肯错杀一千,也不准备放过一个。

    魏崇稳在淄市素来说一不二,他说要驱逐外国人,便不会有任何商量缓和的余地。很快,大大小小的外国商人、外交官、神父,甚至医护人员都被强制性的送上了离开淄市的客船,就连曾经为孟晖做了心脏手术的安德鲁院长也没有例外。

    至于那些由外国人开办的医院、工厂、商行等设施,则全部由魏崇稳派遣的人接手——早在确定自己会与外国交战之时,魏崇稳便未雨绸缪,将自己的人或明或暗的送到这些外国人手下工作,暗地里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与工作模式,以便于在未来鸠占鹊巢。

    由于早有准备,外国人的离去不仅没有使淄市发生任何混乱的窘况,甚至还让一批原本隐藏在外国人光芒下的本国人崭露头角。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外国人,淄市整个风气都为之一清,减少了许多的摩擦与争端。

    医院不关门、工厂不停产、商行依旧运转顺利,这样的发展让不少听闻魏崇稳要驱逐外国人后便想要看热闹的西方列强目瞪口呆,越发感受到了魏崇稳的可怕之处。

    明明表面上不动声色,却走一步看十步的将一切安排妥当,这样的敌手,当真让人不敢小觑。

    在魏崇稳的带头下,其余军阀或是为了大义、或是被舆论逼迫,终于纷纷表态,表示自己绝不会在国难当头偏安一隅。

    全面战争的号角,正式吹响。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 ashley 和 我感觉我瞎了 亲爱哒扔的手榴弹=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