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十七章
鸿嘉帝把辛一来写的折子拿出来,徐庚瞥了眼,厚厚的一沓,果然非常有辛先生的风格。内阁几位大臣中,只有辛太傅读过这折子,不过余下几位也都猜到事关织布机,故齐齐地打起了精神。
徐福昌将折子从头到尾地念了一遍,嗓子都快哑了。几位大臣却都没留意,大家的注意力全都被这个新奇又有意思的折子给吸引住了。
“大家觉得怎么样?”鸿嘉帝慢条斯理地问。
“微臣以为辛侍郎这法子虽然闻所未闻,不过倒也可以试一试。”李阁老最是谨慎,说话几乎从来不会太满,能让他开口说试一试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钟尚书摸了摸下巴的长须,“微臣倒是对辛侍郎的这个先首付,后按……按什么来着的法子很有兴趣。不如回头我们再细聊?”
钟尚书说的是辛一来为了解决百姓买不起新织布机问题而想出的法子,就是先付部分首付,而后每月以银两或布匹等方式还钱的方法,折子里说得仔细,但也特意指出他对江南地界并不熟悉,需朝臣们再行商议。钟尚书作为户部尚书,对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十分敏感,顿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辛一来点头应下。那边他的亲爹辛太傅开始发难,当然很有可能是故意的,至于原因那可就不好说了。
“这一台织布机准备卖多少钱?”
“若是不计运费,一台织布机大概卖五两银子左右。”
“这么便宜?”辛太傅还没来得及说话,钟尚书就已经抢在前头惊呼道:“我听说江南那边一台平常的织布机也得五六两银子呢,你这新机子怎么还越来越便宜?”他这里说的并非寻常百姓家的手摇织布机,而是作坊里的正规机器,价钱自然也要贵上不少。
辛一来解释道:“钟尚书请放心,下官都是仔细算过的,事实上利润看得也不低,约莫每台机器有二两左右的纯利。不过最好把厂子开在江南一带,木材原料和工匠也都就地找,木材和工匠的要求并不高,我把织布机的图纸带了过来,诸位大人看一看就明白了。”他一边说话一边将早已备好的图纸呈上来。
徐庚主动上前接过,又分发给在场的诸位大臣。
“我们把织布机分成了一百六十九个零件,这些部件大多简单,唯有几个关键部件稍稍复杂些,工匠们并不需要全都掌握,每人学会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就成,如此大家做得熟了,速度自然快,做好后再拼起来就是一台完整的织布机。”
几位内阁大臣还是头一回听说这种方式,都觉得新奇不已,就连一向不怎么发表意见的林阁老也拉着辛一来好一通询问,钟尚书好几次想插话居然插不进去。
辛太傅终于忍不住了,重重地咳了几声,高声道:“我还有话没问完呢,有事儿后面再说!”
钟尚书看不惯他这装模作样的姿态,嗤笑道:“得了吧,辛太傅到底是想问辛侍郎呢,还是想问我们。”
辛太傅生气了,“怎么,就因为他是我儿子,我连话都不能问了。你这老匹夫真是越来越不讲道理……”眼看着二人就要吵起来,鸿嘉帝赶紧出声打圆场,“辛太傅有什么问题赶紧说,大家也都听一听。”
钟尚书这才安静下来,但眉目间依旧一片挑衅。辛太傅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老爷子今儿可是有大任务的。
“就是桑麻地收租这一点,微臣恐怕群臣会有异议。”辛太傅还是替儿子着想的,针对江南一地毁耕地植桑麻的问题,辛一来在折子里提出了几大构想,一是阶段性农税,普通百姓家耕地税不变,但若是毁地植桑,家里田地越多,税率就越高。老实说,这个建议群臣不会有太大的反对意见,只要不去作死非要把家里的地全都毁了植桑麻,寻常百姓的日子依旧照常能过,可问题在于辛一来又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官员和世家免税的土地只准种粮食,若也跟着毁地植桑,则与百姓同税。这一点可是极大地损害了地主们的利益。
事实上,内阁的几位大臣都知道,近些年来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已经影响到大梁朝的安定了,谁都知道这个问题之所在,可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敢提出要遏制兼并之风?问题就在于此举关系到太多人的利益,历朝以来,强行变法遏制兼并的又有谁成功了,一个不好,那就是尸骨无存的结局。
辛太傅特特地把提出异议,其实也就是把自己儿子摘出来,万一这事儿闹到后边无法收场了,也不能让自己儿子一个人吃亏。
其余的几位大臣显然都明白辛太傅的用意,大家相互看看,没吭声。
鸿嘉帝见众人不作声,也不追问,反而朝徐庚道:“太子说说看,你有什么看法?”
徐庚想了想,正色道:“土地兼并致使国力衰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不过,若要改革也不能太过急躁。儿臣倒是觉得辛侍郎这法子尚且称得上温和,朝臣们虽或有异议,可毕竟国家大局为重。”
辛一来也补充道:“微臣倒是有个想法能让朝臣们接受这一变革。”
鸿嘉帝眼睛一亮,几位内阁大臣也都齐齐地来了精神,辛太傅忍不住道:“大家就姑且先听一听,不必当真。”
辛一来自然晓得辛太傅是替他着想,不由得微微一笑,“微臣是这么想的。关于变法革新遏制土地兼并,其实在先帝时就有御史提过,要将户丁制改为田亩制,不过因为吵得太厉害结果不了了之。不如过几日再使人提一提,朝臣们必然吵得火热,等到互不相让时,再把今儿这主意拿出来,双方各退一步,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鸿嘉帝立刻就懂了,钟尚书半眯着眼睛盯着辛一来上下打量,高深莫测地笑,“辛侍郎这一招还真是高明。”
辛一来客套地拱拱手,“钟尚书谬赞了,这只是下官逛街时跟小商贩讨价还价时突然得到的灵感。”
李阁老和林阁老也纷纷附和,“这主意不错。”于是,鸿嘉帝最后拍板定下,又吩咐林阁老寻御史上书。
众人又就种种细节商议了半天,一不留神竟过去了一个多时辰。议罢,众阁老告辞退下,鸿嘉帝却将辛一来和徐庚留了下来,直言问辛一来道:“顾兴递了折子上来,说是想要组建水军,这是不是你的主意?”
徐庚愣了一下,这一点却是连他都不知道的。毕竟,上辈子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收复河山上,根本就没往水军上下功夫。
辛一来毫不迟疑地承认,“回陛下的话,确实是微臣的主意。”
“且说说你的主意。”
辛一来略一沉吟,便侃侃而谈,“大梁海禁已有五十余年,这么多年来水军几无发展,而今海禁初开,三大港口必然船行如梭,海盗也必然随之肆虐。一方面对我东面沿海各城镇造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海盗猖獗势必会极大地影响海外贸易的发展。试想商人们费尽心力,冒着生命危险好不容易才从海外回来,结果半路上却被海盗们劫走了货物,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长期以往,日后谁还敢再出海?那我们建这海关又有何意义?强大的武力才是保证和平的关键,水军的建设一方面能保护我大梁商船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稽查的作用,省得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逃避海关关税,不经过码头而私自入港。”
当初辛一来把顾兴忽悠去天津,用的就是重建水军的名义。果然,顾兴没有丝毫犹豫就领着人去了。而今到天津才两个月,这家伙就已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给鸿嘉帝上了折子请求重建水军。
徐庚觉得辛一来说得甚有道理,事实上,只要是辛一来说的话,他通通地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这一边,“父皇,儿臣也以为辛侍郎说得对。我们既然要重开海禁,就必然要有水军为后盾,总不能还像以前一样三天两头地被倭寇、海盗折腾得连国门都不敢出,这口窝囊气儿臣可受不了。”
鸿嘉帝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嘴里说得轻巧,知道组建水军要多少银子吗?卖了你都不够。”
徐庚嘻嘻地笑,“父皇您又故意拿儿子开涮,儿子懂事又孝顺,您舍得卖我吗。再说了,既然辛先生和顾将军都提议要组建水军,想来这经费的问题他们也考虑过,您不如先问问他们的意见。”
辛一来目瞪口呆地看着徐庚,忽然有一种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烤的错觉,“殿下,不,陛下,这组建水军可不是个小数目,您看我也没用啊。”
鸿嘉帝特别地淡定地问:“那你还要谁?”要谁他就给谁,只要他能把组建水军的银子给赚回来。身为皇帝,谁想他妈的被人压在国门口打,这不都是因为没钱吗?从钦天女帝开始,大梁朝就开始海禁,然后是先帝,再然后是他,谁心里头不想拒敌于国门之外,真要有办法,谁愿意过得这么憋屈!
辛一来扶额不起,“陛下,您这样是不对的。”
鸿嘉帝看了他一眼,“你不是想要建皇家科学院吗?”
辛一来浑身一震,脸上表情有了些松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海关的银子微臣是不敢想,水泥厂也基本都交给了朝廷,这……要是微臣也组一支商队,您能保证朝堂上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吗?”
鸿嘉帝表情淡然地看看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就这么说定了!”
“微臣还想开个造船厂。”辛一来继续提要求,鸿嘉帝皱了皱眉头,“还有什么一次性说清楚。”
于是辛一来又兴致勃勃地足足说了一刻钟,最后被鸿嘉帝忍无可忍地赶出去了。
第三十七章
鸿嘉帝把辛一来写的折子拿出来,徐庚瞥了眼,厚厚的一沓,果然非常有辛先生的风格。内阁几位大臣中,只有辛太傅读过这折子,不过余下几位也都猜到事关织布机,故齐齐地打起了精神。
徐福昌将折子从头到尾地念了一遍,嗓子都快哑了。几位大臣却都没留意,大家的注意力全都被这个新奇又有意思的折子给吸引住了。
“大家觉得怎么样?”鸿嘉帝慢条斯理地问。
“微臣以为辛侍郎这法子虽然闻所未闻,不过倒也可以试一试。”李阁老最是谨慎,说话几乎从来不会太满,能让他开口说试一试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钟尚书摸了摸下巴的长须,“微臣倒是对辛侍郎的这个先首付,后按……按什么来着的法子很有兴趣。不如回头我们再细聊?”
钟尚书说的是辛一来为了解决百姓买不起新织布机问题而想出的法子,就是先付部分首付,而后每月以银两或布匹等方式还钱的方法,折子里说得仔细,但也特意指出他对江南地界并不熟悉,需朝臣们再行商议。钟尚书作为户部尚书,对这种新的交易方式十分敏感,顿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辛一来点头应下。那边他的亲爹辛太傅开始发难,当然很有可能是故意的,至于原因那可就不好说了。
“这一台织布机准备卖多少钱?”
“若是不计运费,一台织布机大概卖五两银子左右。”
“这么便宜?”辛太傅还没来得及说话,钟尚书就已经抢在前头惊呼道:“我听说江南那边一台平常的织布机也得五六两银子呢,你这新机子怎么还越来越便宜?”他这里说的并非寻常百姓家的手摇织布机,而是作坊里的正规机器,价钱自然也要贵上不少。
辛一来解释道:“钟尚书请放心,下官都是仔细算过的,事实上利润看得也不低,约莫每台机器有二两左右的纯利。不过最好把厂子开在江南一带,木材原料和工匠也都就地找,木材和工匠的要求并不高,我把织布机的图纸带了过来,诸位大人看一看就明白了。”他一边说话一边将早已备好的图纸呈上来。
徐庚主动上前接过,又分发给在场的诸位大臣。
“我们把织布机分成了一百六十九个零件,这些部件大多简单,唯有几个关键部件稍稍复杂些,工匠们并不需要全都掌握,每人学会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就成,如此大家做得熟了,速度自然快,做好后再拼起来就是一台完整的织布机。”
几位内阁大臣还是头一回听说这种方式,都觉得新奇不已,就连一向不怎么发表意见的林阁老也拉着辛一来好一通询问,钟尚书好几次想插话居然插不进去。
辛太傅终于忍不住了,重重地咳了几声,高声道:“我还有话没问完呢,有事儿后面再说!”
钟尚书看不惯他这装模作样的姿态,嗤笑道:“得了吧,辛太傅到底是想问辛侍郎呢,还是想问我们。”
辛太傅生气了,“怎么,就因为他是我儿子,我连话都不能问了。你这老匹夫真是越来越不讲道理……”眼看着二人就要吵起来,鸿嘉帝赶紧出声打圆场,“辛太傅有什么问题赶紧说,大家也都听一听。”
钟尚书这才安静下来,但眉目间依旧一片挑衅。辛太傅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老爷子今儿可是有大任务的。
“就是桑麻地收租这一点,微臣恐怕群臣会有异议。”辛太傅还是替儿子着想的,针对江南一地毁耕地植桑麻的问题,辛一来在折子里提出了几大构想,一是阶段性农税,普通百姓家耕地税不变,但若是毁地植桑,家里田地越多,税率就越高。老实说,这个建议群臣不会有太大的反对意见,只要不去作死非要把家里的地全都毁了植桑麻,寻常百姓的日子依旧照常能过,可问题在于辛一来又提出了另一个建议,官员和世家免税的土地只准种粮食,若也跟着毁地植桑,则与百姓同税。这一点可是极大地损害了地主们的利益。
事实上,内阁的几位大臣都知道,近些年来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已经影响到大梁朝的安定了,谁都知道这个问题之所在,可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敢提出要遏制兼并之风?问题就在于此举关系到太多人的利益,历朝以来,强行变法遏制兼并的又有谁成功了,一个不好,那就是尸骨无存的结局。
辛太傅特特地把提出异议,其实也就是把自己儿子摘出来,万一这事儿闹到后边无法收场了,也不能让自己儿子一个人吃亏。
其余的几位大臣显然都明白辛太傅的用意,大家相互看看,没吭声。
鸿嘉帝见众人不作声,也不追问,反而朝徐庚道:“太子说说看,你有什么看法?”
徐庚想了想,正色道:“土地兼并致使国力衰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不过,若要改革也不能太过急躁。儿臣倒是觉得辛侍郎这法子尚且称得上温和,朝臣们虽或有异议,可毕竟国家大局为重。”
辛一来也补充道:“微臣倒是有个想法能让朝臣们接受这一变革。”
鸿嘉帝眼睛一亮,几位内阁大臣也都齐齐地来了精神,辛太傅忍不住道:“大家就姑且先听一听,不必当真。”
辛一来自然晓得辛太傅是替他着想,不由得微微一笑,“微臣是这么想的。关于变法革新遏制土地兼并,其实在先帝时就有御史提过,要将户丁制改为田亩制,不过因为吵得太厉害结果不了了之。不如过几日再使人提一提,朝臣们必然吵得火热,等到互不相让时,再把今儿这主意拿出来,双方各退一步,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鸿嘉帝立刻就懂了,钟尚书半眯着眼睛盯着辛一来上下打量,高深莫测地笑,“辛侍郎这一招还真是高明。”
辛一来客套地拱拱手,“钟尚书谬赞了,这只是下官逛街时跟小商贩讨价还价时突然得到的灵感。”
李阁老和林阁老也纷纷附和,“这主意不错。”于是,鸿嘉帝最后拍板定下,又吩咐林阁老寻御史上书。
众人又就种种细节商议了半天,一不留神竟过去了一个多时辰。议罢,众阁老告辞退下,鸿嘉帝却将辛一来和徐庚留了下来,直言问辛一来道:“顾兴递了折子上来,说是想要组建水军,这是不是你的主意?”
徐庚愣了一下,这一点却是连他都不知道的。毕竟,上辈子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收复河山上,根本就没往水军上下功夫。
辛一来毫不迟疑地承认,“回陛下的话,确实是微臣的主意。”
“且说说你的主意。”
辛一来略一沉吟,便侃侃而谈,“大梁海禁已有五十余年,这么多年来水军几无发展,而今海禁初开,三大港口必然船行如梭,海盗也必然随之肆虐。一方面对我东面沿海各城镇造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海盗猖獗势必会极大地影响海外贸易的发展。试想商人们费尽心力,冒着生命危险好不容易才从海外回来,结果半路上却被海盗们劫走了货物,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长期以往,日后谁还敢再出海?那我们建这海关又有何意义?强大的武力才是保证和平的关键,水军的建设一方面能保护我大梁商船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稽查的作用,省得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逃避海关关税,不经过码头而私自入港。”
当初辛一来把顾兴忽悠去天津,用的就是重建水军的名义。果然,顾兴没有丝毫犹豫就领着人去了。而今到天津才两个月,这家伙就已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给鸿嘉帝上了折子请求重建水军。
徐庚觉得辛一来说得甚有道理,事实上,只要是辛一来说的话,他通通地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他这一边,“父皇,儿臣也以为辛侍郎说得对。我们既然要重开海禁,就必然要有水军为后盾,总不能还像以前一样三天两头地被倭寇、海盗折腾得连国门都不敢出,这口窝囊气儿臣可受不了。”
鸿嘉帝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嘴里说得轻巧,知道组建水军要多少银子吗?卖了你都不够。”
徐庚嘻嘻地笑,“父皇您又故意拿儿子开涮,儿子懂事又孝顺,您舍得卖我吗。再说了,既然辛先生和顾将军都提议要组建水军,想来这经费的问题他们也考虑过,您不如先问问他们的意见。”
辛一来目瞪口呆地看着徐庚,忽然有一种自己把自己架到火上烤的错觉,“殿下,不,陛下,这组建水军可不是个小数目,您看我也没用啊。”
鸿嘉帝特别地淡定地问:“那你还要谁?”要谁他就给谁,只要他能把组建水军的银子给赚回来。身为皇帝,谁想他妈的被人压在国门口打,这不都是因为没钱吗?从钦天女帝开始,大梁朝就开始海禁,然后是先帝,再然后是他,谁心里头不想拒敌于国门之外,真要有办法,谁愿意过得这么憋屈!
辛一来扶额不起,“陛下,您这样是不对的。”
鸿嘉帝看了他一眼,“你不是想要建皇家科学院吗?”
辛一来浑身一震,脸上表情有了些松动,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海关的银子微臣是不敢想,水泥厂也基本都交给了朝廷,这……要是微臣也组一支商队,您能保证朝堂上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吗?”
鸿嘉帝表情淡然地看看他,猛地一拍桌子,“那就这么说定了!”
“微臣还想开个造船厂。”辛一来继续提要求,鸿嘉帝皱了皱眉头,“还有什么一次性说清楚。”
于是辛一来又兴致勃勃地足足说了一刻钟,最后被鸿嘉帝忍无可忍地赶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