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西晋小厨师 > 第172章 助弱击强

第172章 助弱击强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牙门将是第五品,奋武将军是第四品。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卫平还把司马炎给抬了出来。韩憧顿时踌躇起来,好半晌方才说道:“末将借兵可以,但是将军必须答应末将一件事。”

    卫平笑道:“将军请讲!”

    韩憧叹了口气,道:“由此向北,于汉武时皆是朝廷所辖,昔日称为上郡。如今那里诸胡杂处,情势难明。将军执意要往,最北只能抵达高奴。若是将军仍欲前行,请恕末将不敢从命!”

    卫平挥手道:“取地图来!”

    独孤兰赶紧将《禹贡地域图》展开,递到他手上。从图中可以看出,高奴离粟邑不过五百里,若是出了意外,韩憧也来得及发兵救援。只是卫平想来想去,也难以将高奴跟后世的具体地名相对应。虽然《禹贡地域图》已经是这个年代地图的最高成就,但毕竟各种图例跟后世不同,卫平也很难以此为参照。

    不管怎么说,韩憧的条件算个比较稳妥的建议。卫平想了想,也就点头道:“好!卫某答应你!”

    …

    离开粟邑一路向北,行了半日,前方出现一处村寨。还没等他们临近,就听得村寨里一片铜锣响,紧接着寨门高高吊起,寨墙上人头攒动,刀枪林立。

    护送卫平一行的军司马柳洵笑道:“将军勿须惊慌,这里多是汉民,容某上前们说一声。”

    果然,柳洵去不多时,寨墙上的人马便退下去不少,寨门也重新打开。从寨子里冲出几骑马,跟柳洵说了几句,便一齐往这边而来。卫平见状,也策马迎了上去。

    只见前一名老者翻身下马,拱手拜道:“草民窦进,见过将军!”

    卫平笑道:“老丈免礼!如何某等到来,便是大敌来临?”

    窦进摇头道:“非是老朽等谨慎,只是附近盗贼众多,不得不小心应付。”

    原来,这一带在汉武时属于上郡雕阴县辖下。如今雕阴县城早就破败,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窦进的祖上都是汉武时从中原迁来的住户,因这里土地肥沃,即使已经失去朝廷的支持,他们依然不愿迁回中原。但是,这一带不仅有盗贼出没,还有许多胡人部落。为了自保,邻近的几座汉人村寨不得不结成联盟,互为犄角。一家有难,八方来援。刚才窦进等人见到卫平的队伍,只是初步示警,若是发现他们是敌人,就会燃放烽火,呼叫援兵。

    卫平沉吟道:“若是胡人大队来犯,你们几家寨子如何抵敌得住?”

    窦进笑道:“在雕阴、定阳一带,有好几家邬堡,都是汉人自建,而胡人的足迹一般很少越过高奴。其实,由高奴往北,胡人部落为了争夺草场,互相冲突不断,无暇南顾。”说完,他又叹了口气,道:“只是没有朝廷的支持,我等便如无根之萍,总是活得提心吊胆。”

    卫平能够理解老者在乱世中求生的艰难,不由点头安慰道:“老丈勿忧,卫某回返朝廷,一定会申明皇上,请皇上调派精兵,收复这一带大好河山。”

    窦进大喜道:“若是如此,我上郡数万百姓永世不忘将军恩德!”

    直至现在,窦进等人仍然以上郡百姓自居,足见汉武时中原朝廷的强大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卫平忽然觉得,自己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帮大晋朝开疆拓土,那也不枉自己来到这世上走此一遭。一瞬间,他胸中便升起万丈豪情。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卫平越往北走,越感到这件事的棘手。

    尽管按照窦进的说法,这一带应该还有数万民。但事实上,这些汉民的生存空间已经受到了北方诸胡的极大压缩,只龟缩于高奴以南的弹丸之地,再往北走,几乎很难看到汉民的身影。好在这些汉民长期与胡人杂居,同样精于骑射,性情彪悍,胡人倒不敢逼之过甚,才给了他们一线喘息的机会。不过,要想以他们为依托,便现汉武时的辉煌,只怕难之又难。

    而中原连年征战,百姓生灵涂炭,造成了汉族人口急剧下降。根据最新的户籍,整个大晋王朝的人口总数不过两千六百万,比东汉末年的六千多万整整减少了四千万。当然,有许多权贵士族的家奴并没有统计在内,但人口的锐减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指望朝廷大量迁徙百姓移居到敕勒川,显然是不现实的。难怪朝廷将这一片视为羌胡,却没有纳入管辖之内。原因很简单,即使朝廷调集重兵打下这里,没有屯垦的百姓供应粮草,提供各种支持,也守不住。

    卫平的脸色不由凝重起来,转身问道:“独孤兰,你的家乡还有多远?”

    虽然初春的冰雪尚未融化,也看不到茫茫草原,但是来到这里,独孤兰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她摘下毡帽,撩了撩发髻,笑道:“远着呢,在长城的北边。”

    原来这一带还在长城以南,卫平不由目瞪口呆,难怪五胡很轻松就夺去了司马氏的江山。失去了长城这道屏障,以农耕为主的汉人确实很难阻挡游牧民族的铁骑。古人说得不错,得河套者得天下。河套地区被诸胡所占据,确实也可以算作五胡乱华的一个根源。

    正沉思间,忽听柳洵大声说道:“将军小心!”

    “哦!”卫平答应一声,抬头朝远方看去。只见前方有一处山坳,隐隐传来呐喊之声,似有两队人马正在厮杀。

    须臾,又见数骑马疾驰而来,正是他们派往前方的哨探。为首一骑马上那人拱手说道:“启禀将军,是两个鲜卑部落内讦,正杀得难解难分。”

    卫平沉声道:“他们有多少人?”

    那人大声道:“各有三百多骑!”

    卫平扬鞭道:“走,过去看看!”

    柳洵慌忙道:“将军,不可莽撞!”

    话音未落,卫平却已经策马冲了出去。柳洵无奈,只得率众紧紧跟上。其实卫平并非莽撞,他很清楚当前的形势。按照窦进的说法,虽然高奴县城早已毁于战火,周围一片荒芜,但是胡人部落依旧很少越过高奴以南。而这里就是高奴以南,两支鲜卑部落竟然在这里爆发冲突,那只能说明胡人的势力正在逐步南下,甚至彼此之间都出现了利益争夺。

    如果任由胡人部落继续南下,势必给那些汉人村寨邬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此时,突然有一支官军出现在这里,并且给胡人以痛击,其意义不只在打赢一场战斗,而在于警告那些胡人,朝廷并没有放弃生活在敕勒川的那些子民。今后,再有胡人部落想要南下,无论是袭扰还是抢占草场,都要掂量掂量会不会惹来朝廷的怒火。

    至于战斗本身,卫平并不担心。既然双方实力相当,就处于一个相对平衡之中,一时之间,谁也吃不掉谁。这时候,他以五百官军的优势突然搅入其中,他帮谁,谁就能赢。在这场乱战中很难分清敌我,得到他援助的一方肯定士气大增,只想着尽快消灭对方,却不可能有时间去怀疑这支官军的意图。等到其中的一方在另一方和官军的夹击下遭受重创的时候,卫平自然可以回过头来,一举将两方全部歼灭。

    听了卫平的设想,柳洵也是暗自佩服。不过,他毕竟领兵多年,很快就判断出战场的形势,一边策马奔驰,一边指了指前方说道:“将军请看,南边的那个部落要败了。”

    卫平毫不犹豫地说道:“那咱们就助弱击强!”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疾驰中的晋军骑兵迅速分成两队,朝着北边那支胡人部落包抄过去。不愧是边军,这些士兵训练有素,行动迅猛,出手狠辣。他们面对沉途遇到的鲜卑斥侯,不论属于哪一方,统统射杀,绝不留情。

    很快,突兀出现的这支晋军骑兵便引起了正在激战的鲜卑人的注意,放弃了各自的对手,警惕地注视着这支晋军骑兵的动作,刚刚还杀声震天的战场刹那间平静下来。只听见了战马的嘶鸣和伤者的哀嚎。然而,这种平静只持续了极为短暂的一瞬间。当晋军将箭雨撒向北边那队鲜卑骑兵时,南边那群原本已经渐渐不支的鲜卑骑兵似乎得到了鼓舞,忽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朝着北边那队鲜卑人猛扑过去。

    三面夹攻之下,本已占据上风的鲜卑人只是稍作抵抗便开始溃退。但是战场上最来不得半点犹豫,这种稍作抵抗又下令撤退的举动最伤士气,没有了士气,再骁勇的骑士也只能沦为待宰的羔羊。很快,这队鲜卑骑兵便陷入了困境,在三面夹攻之下死伤累累。

    经历过西征和伐吴两场大战的卫平冷静地看着战场,看着三方的战士一个接一个从马上栽倒,直至北边那队鲜卑骑兵只剩下十多人还在拼命厮杀,想要突出重围,他才缓缓抬起了右手。这是一个信号,看到信号的柳洵朝身后的亲兵使了个眼色,那名亲兵立刻举起了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