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根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独孤兰自幼在草原部落中长大,对这种部落营地并不陌生,她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便说道:“这片营地大约有两千多户。昨天我问过了,整个匈奴南部有五个营地,这里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我估计整个匈奴南部应该有七八千户。”
“这么多!”卫平吓了一跳。跟随马隆西征归来之后,他就特意打听过关于诸胡的一些消息,知道当初曹操分匈奴为五部的时候,南部最弱,只有四千多户。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匈奴南部的规模竟然已经翻了一番。
匈奴人是全民皆兵,七八千户人至少可以抽调出一万五千兵马,而且全部是骁勇的游牧骑兵。匈奴南部还是五部中最弱小的一部,如果算上整个匈奴五部,足以组成一支十分强大的军队。难怪刘渊起兵之后,能够一举成功。
当年曹操分设五部,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匈奴人的力量,这使卫平忽然想到一个可能,难道刘渊、刘宏、刘宣等人聚在一起,是为了整合匈奴五部?
却听独孤兰轻叹一声,小声道:“我听阿爹说过,朝廷对待匈奴人比对待我们鲜卑人要好得多,分给他们草场,封给他们官职。这么多年下来,他们衣食无忧,当然……”
恰好有一支巡哨队伍从旁边经过,机警的独孤兰马上不再说话。
卫平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安慰道:“放心吧,总有一天我会帮你寻回族人的。”
朝廷对待诸胡的不同态度,卫平非常清楚。匈奴人是被强制内迁的,作为交换条件,朝廷肯定要给他们一定的优厚待遇。而鲜卑人是自己迁进来的,朝廷防备他们还来不及,又哪里会给他们特别照顾。羌人、氐人原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虽然和汉人杂居,但是因为属于异族,常被汉人瞧不起,也常常受到压榨,生活并不比鲜卑人好多少。至于羯人,实际上是匈奴人的战斗奴隶,一直依附于匈奴人而生存。所以这十多年,起兵造反的总是鲜卑人、羌人和氐人,而匈奴人和羯人却很少造反。
然而,世间万物总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刘渊等人的聚首,显然是起了造反的念头。只是卫平并没有证据,总不能因为人家三个部帅聚在一起,他就向司马炎举报吧?他贵为乡侯,而且官居四品,其实在朝堂上那些大臣眼中只是个少年,他的话又有谁会听?
想到这里,卫平自嘲地摇了摇头,道:“又有点渴了,去那个帐里讨点水喝吧。”
独孤兰狠狠地白了他一眼,但还是乖乖地跑过去掀开了帐门。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匈奴牧民家庭,男主人是个健壮的匈奴汉子,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女主人则热情地端来一大碗羊奶,旁边几个年幼的孩子却眼巴巴地看着卫平手里的陶碗。羊肉、羊奶都是匈奴人的主要食品,即使迁入中原以后,他们的生活习性也没有改变多少。既然是每天都吃的东西,哪会那么馋呢?
卫平忽然意识到什么,不由蹲下身来,笑着问道:“小家伙,饿了吗?”
大点的那个孩子使劲摇了摇头,年纪小的那个孩子却用力点了点头。
健壮的匈奴汉子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过冬的草料不多,家里的牛羊早就杀了一大半,每天的羊奶就只有那么一点,不够他们喝的。”
听了这话,卫平脑海里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还是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农耕民族也好,游牧民族也罢,都要吃饭。几十年的发展,匈奴五部的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朝廷划给他们的草场却没有变化,原来可以养活三万多户二十万人的草场,现在却要养活近六万户三十五万人,显然已经不堪重负。
匈奴人要吃饭,朝廷又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草场,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现在又碰上一个心怀野心的刘渊,他肯定会好好利用这个矛盾。事实上,秃发树机能之所以能够多次聚众造反,恐怕也正是利用了鲜卑人对生存权力的渴求。
无论是游牧还是农耕,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年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同等面积的土地下,游牧或者农耕所能养活的人口肯定远远比不上后世,尽管农耕方式所能养活的人口要稍多一些,但这个差距也很有限。而且不只是生产力的问题,很多时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随随便便一场天灾就可以叫人收成大减。所以在当下,粮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土地问题。然而土地的总数是有限的,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势必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战争。
想得越多,卫平越发现,以他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解决好这个矛盾。除非他能够跑到南美,弄来能够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玉米、红薯、土豆,彻底解决食物的来源,才能够使这个矛盾得到缓解,而这同样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着周围渐渐开始喧闹起来的匈奴营地,卫平的心情变得沉甸甸的。
…
天光大亮,刘渊也从帐里走了出来,竭力邀请卫平去匈奴左部小住几日。卫平此行的目的地原本就是隰城,自然满口答应。来到营地出口的时候,只见一个匈奴汉子精赤着上身跪在雪地里,身上满是鞭痕。
卫平定睛一看,认得正是昨天在野外大开杀戒的那个匈奴少年乔晞,不由皱眉道:“这是……”
刘渊面无表情地说道:“刘盟是某的亲兄弟,纠集了一帮人想要夺取左部帅的位置,被某挫败。某念兄弟之情,下令不得伤他性命,奈何乔晞不听,实非某本愿。现在,某罚乔晞三十鞭,于营门示众。若是过了今夜他还能活下来,那是他命大。若是死了,则是他咎由自取!”
初春的天气依旧寒气逼人,乔晞光着身子,又挨了三十皮鞭,只怕不死也要冻成残废。卫平有心替他求个情,但想到昨日他屠杀孩童时的凶残,终于还是没有开口。至于刘渊惩罚乔晞,卫平并不认为他有多仁慈,恐怕更多的是做做样子给自己看的。
出了营地,贾水竟然爬了两次才爬上马背。卫平不由奇怪道:“怎么?还没睡醒?”
贾水微微有些尴尬,小声道:“回老爷,不知怎的,有些腿软。”
却听独孤兰冷冷地哼了一声。卫平再扭头看向吴三等人,也是个个憔悴萎靡,顿时便明白了,敢情昨天夜里“洁身自好”的只有他一个人。当然,这个洁身自好应该归功于独孤兰,是独孤兰强加给他的。不过卫平倒因此暗自警觉,到了隰城之后还要处处小心。
…
当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除了南部在司州平阳郡的蒲子县外,其余四部皆位于并州境内。而并州境内的四部,除了北部安置在新兴郡,另外三部都在太原郡,左部在隰城,右部在祁县,中部在大陵,围绕着一个叫九泽的湖泊形成三角形的布局。
只要不发生叛乱和战争,匈奴五部的驻地就不可能改变,五部部帅不行,卫平更不行。所以,卫平关心的不是五部的分布,而是他们内部的情况。
果然和匈奴南部的情况类似,进入隰城以后,卫平也发现匈奴左部的规模扩大了将近一倍,达到了两万户。这个发现让卫平暗暗心惊,难怪刘渊会野心膨胀,手握四万精兵,已经足以实现他一统匈奴五部的愿望。何况刘渊现在明显得到了南部和北部的支持,拿下右部和中部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当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自然是为了削弱分化匈奴人的力量。但是,只要匈奴人没有完全被汉人同化、融入汉人社会,他们就仍有抱团的那一天。即使没有刘渊,也会冒出个韩渊、马渊。
同样,人口的急剧扩张,也给匈奴左部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虽然现有的草场还能够勉强维持他们的生活,但是三年五年或者十年以后呢?窥一斑而知全豹,南部、左部如此,其余三部的情形应该也相差无几。等到匈奴五部部众生存的压力到了难以承受的那一天,离已经实际掌控了匈奴五部的刘渊发动叛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卫平几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五胡乱华惨剧发生的根源所在。找到了根源,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去阻止事件的发生。尽管这很难,卫平还是想试一试。当然,卫平的才识毕竟有限,他发现的应该只是很片面的一个原因,但至少应该算作一个重要原因。
刘渊并不知道卫平心中所想,他性格豪爽,回到营帐之后便吩咐摆酒,大声道:“贤弟,今日你我还当一醉方休!”
卫平慌忙拱手道:“元海兄,你就饶了小弟吧,小弟今日实在是不能再喝了。”
刘渊哪里肯依,正争执间,忽有亲兵来报:“禀大人,呼延头领来了!”
...
独孤兰自幼在草原部落中长大,对这种部落营地并不陌生,她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便说道:“这片营地大约有两千多户。昨天我问过了,整个匈奴南部有五个营地,这里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我估计整个匈奴南部应该有七八千户。”
“这么多!”卫平吓了一跳。跟随马隆西征归来之后,他就特意打听过关于诸胡的一些消息,知道当初曹操分匈奴为五部的时候,南部最弱,只有四千多户。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匈奴南部的规模竟然已经翻了一番。
匈奴人是全民皆兵,七八千户人至少可以抽调出一万五千兵马,而且全部是骁勇的游牧骑兵。匈奴南部还是五部中最弱小的一部,如果算上整个匈奴五部,足以组成一支十分强大的军队。难怪刘渊起兵之后,能够一举成功。
当年曹操分设五部,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匈奴人的力量,这使卫平忽然想到一个可能,难道刘渊、刘宏、刘宣等人聚在一起,是为了整合匈奴五部?
却听独孤兰轻叹一声,小声道:“我听阿爹说过,朝廷对待匈奴人比对待我们鲜卑人要好得多,分给他们草场,封给他们官职。这么多年下来,他们衣食无忧,当然……”
恰好有一支巡哨队伍从旁边经过,机警的独孤兰马上不再说话。
卫平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安慰道:“放心吧,总有一天我会帮你寻回族人的。”
朝廷对待诸胡的不同态度,卫平非常清楚。匈奴人是被强制内迁的,作为交换条件,朝廷肯定要给他们一定的优厚待遇。而鲜卑人是自己迁进来的,朝廷防备他们还来不及,又哪里会给他们特别照顾。羌人、氐人原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虽然和汉人杂居,但是因为属于异族,常被汉人瞧不起,也常常受到压榨,生活并不比鲜卑人好多少。至于羯人,实际上是匈奴人的战斗奴隶,一直依附于匈奴人而生存。所以这十多年,起兵造反的总是鲜卑人、羌人和氐人,而匈奴人和羯人却很少造反。
然而,世间万物总在不停的变化当中。刘渊等人的聚首,显然是起了造反的念头。只是卫平并没有证据,总不能因为人家三个部帅聚在一起,他就向司马炎举报吧?他贵为乡侯,而且官居四品,其实在朝堂上那些大臣眼中只是个少年,他的话又有谁会听?
想到这里,卫平自嘲地摇了摇头,道:“又有点渴了,去那个帐里讨点水喝吧。”
独孤兰狠狠地白了他一眼,但还是乖乖地跑过去掀开了帐门。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匈奴牧民家庭,男主人是个健壮的匈奴汉子,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女主人则热情地端来一大碗羊奶,旁边几个年幼的孩子却眼巴巴地看着卫平手里的陶碗。羊肉、羊奶都是匈奴人的主要食品,即使迁入中原以后,他们的生活习性也没有改变多少。既然是每天都吃的东西,哪会那么馋呢?
卫平忽然意识到什么,不由蹲下身来,笑着问道:“小家伙,饿了吗?”
大点的那个孩子使劲摇了摇头,年纪小的那个孩子却用力点了点头。
健壮的匈奴汉子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将军有所不知,过冬的草料不多,家里的牛羊早就杀了一大半,每天的羊奶就只有那么一点,不够他们喝的。”
听了这话,卫平脑海里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还是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农耕民族也好,游牧民族也罢,都要吃饭。几十年的发展,匈奴五部的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但朝廷划给他们的草场却没有变化,原来可以养活三万多户二十万人的草场,现在却要养活近六万户三十五万人,显然已经不堪重负。
匈奴人要吃饭,朝廷又不可能给他们太多的草场,这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现在又碰上一个心怀野心的刘渊,他肯定会好好利用这个矛盾。事实上,秃发树机能之所以能够多次聚众造反,恐怕也正是利用了鲜卑人对生存权力的渴求。
无论是游牧还是农耕,都离不开土地。这个年代的生产力相对低下,同等面积的土地下,游牧或者农耕所能养活的人口肯定远远比不上后世,尽管农耕方式所能养活的人口要稍多一些,但这个差距也很有限。而且不只是生产力的问题,很多时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随随便便一场天灾就可以叫人收成大减。所以在当下,粮食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土地问题。然而土地的总数是有限的,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势必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战争。
想得越多,卫平越发现,以他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解决好这个矛盾。除非他能够跑到南美,弄来能够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玉米、红薯、土豆,彻底解决食物的来源,才能够使这个矛盾得到缓解,而这同样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着周围渐渐开始喧闹起来的匈奴营地,卫平的心情变得沉甸甸的。
…
天光大亮,刘渊也从帐里走了出来,竭力邀请卫平去匈奴左部小住几日。卫平此行的目的地原本就是隰城,自然满口答应。来到营地出口的时候,只见一个匈奴汉子精赤着上身跪在雪地里,身上满是鞭痕。
卫平定睛一看,认得正是昨天在野外大开杀戒的那个匈奴少年乔晞,不由皱眉道:“这是……”
刘渊面无表情地说道:“刘盟是某的亲兄弟,纠集了一帮人想要夺取左部帅的位置,被某挫败。某念兄弟之情,下令不得伤他性命,奈何乔晞不听,实非某本愿。现在,某罚乔晞三十鞭,于营门示众。若是过了今夜他还能活下来,那是他命大。若是死了,则是他咎由自取!”
初春的天气依旧寒气逼人,乔晞光着身子,又挨了三十皮鞭,只怕不死也要冻成残废。卫平有心替他求个情,但想到昨日他屠杀孩童时的凶残,终于还是没有开口。至于刘渊惩罚乔晞,卫平并不认为他有多仁慈,恐怕更多的是做做样子给自己看的。
出了营地,贾水竟然爬了两次才爬上马背。卫平不由奇怪道:“怎么?还没睡醒?”
贾水微微有些尴尬,小声道:“回老爷,不知怎的,有些腿软。”
却听独孤兰冷冷地哼了一声。卫平再扭头看向吴三等人,也是个个憔悴萎靡,顿时便明白了,敢情昨天夜里“洁身自好”的只有他一个人。当然,这个洁身自好应该归功于独孤兰,是独孤兰强加给他的。不过卫平倒因此暗自警觉,到了隰城之后还要处处小心。
…
当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除了南部在司州平阳郡的蒲子县外,其余四部皆位于并州境内。而并州境内的四部,除了北部安置在新兴郡,另外三部都在太原郡,左部在隰城,右部在祁县,中部在大陵,围绕着一个叫九泽的湖泊形成三角形的布局。
只要不发生叛乱和战争,匈奴五部的驻地就不可能改变,五部部帅不行,卫平更不行。所以,卫平关心的不是五部的分布,而是他们内部的情况。
果然和匈奴南部的情况类似,进入隰城以后,卫平也发现匈奴左部的规模扩大了将近一倍,达到了两万户。这个发现让卫平暗暗心惊,难怪刘渊会野心膨胀,手握四万精兵,已经足以实现他一统匈奴五部的愿望。何况刘渊现在明显得到了南部和北部的支持,拿下右部和中部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当年曹操分匈奴为五部,自然是为了削弱分化匈奴人的力量。但是,只要匈奴人没有完全被汉人同化、融入汉人社会,他们就仍有抱团的那一天。即使没有刘渊,也会冒出个韩渊、马渊。
同样,人口的急剧扩张,也给匈奴左部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虽然现有的草场还能够勉强维持他们的生活,但是三年五年或者十年以后呢?窥一斑而知全豹,南部、左部如此,其余三部的情形应该也相差无几。等到匈奴五部部众生存的压力到了难以承受的那一天,离已经实际掌控了匈奴五部的刘渊发动叛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卫平几乎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五胡乱华惨剧发生的根源所在。找到了根源,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去阻止事件的发生。尽管这很难,卫平还是想试一试。当然,卫平的才识毕竟有限,他发现的应该只是很片面的一个原因,但至少应该算作一个重要原因。
刘渊并不知道卫平心中所想,他性格豪爽,回到营帐之后便吩咐摆酒,大声道:“贤弟,今日你我还当一醉方休!”
卫平慌忙拱手道:“元海兄,你就饶了小弟吧,小弟今日实在是不能再喝了。”
刘渊哪里肯依,正争执间,忽有亲兵来报:“禀大人,呼延头领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