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节 讽谏厉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桑柔》:芮良夫讽谏厉王和执政者
芮良夫是西周时期的卿士,卿士是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者各诸侯国的执政官。周厉王想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芮良夫极力劝阻,他认为荣夷公贪图财利,任用他,周朝一定会败落下来。周厉王不听,专任荣夷公掌管政事,3年后,国人暴动,周厉王出奔。芮良夫作这首诗歌,讽刺周厉王失于政事,用人不当,好利而暴虐,导致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怨。
桑树本是茂密的,树下有浓荫,是个好地方。但就是因为采摘得太干净,才导致桑树稀稀疏疏。作为下民的百姓,深度地受剥削,苦不堪言,所以芮良夫哀叹百姓困苦已深,他呼天倾诉:高明在上的苍天,怎么不给百姓怜悯呢!
祸乱的根源,缘于征役不止,百姓无法安居。暴行苦于征役,因此一看到王室的车马旌旗,就会痛心疾首。乱臣贼子如果不平息的话,国家就要灭亡,现在民间黑发的壮丁已经很少了,就像受了火灾,很多人都已经成为了灰烬。国家要以民为本,老百姓疾苦,国家就危险了。芮良夫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叹国运危急,必无长久之理,一定会导致危亡的祸患。
民穷财尽,而上天又没有帮助,百姓无处可以安身,不知往何处为好,因此引起了君子的深思。君子本身无欲无求,扪心自问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念及国家前途,不免发出到底谁是祸根,导致如今百姓依然深受其害的感叹。芮良夫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深刻明白百姓想安居乐业,但是他们终日从西到东,根本没有能安居的处所。百姓怀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也因为征役不息而不能免于祸乱。
百姓既受多种灾难的侵袭,更担心外患的侵凌。天怒人怨,而周王也不懂得体恤民苦,不思考改变国家政治的途径,因此芮良夫忧心如焚,他忧愤地盼望着周厉王能够明白:暴政害民,危害至深。
谋虑周道,做事慎重,祸乱的情况就可以削减。周厉王必须忧恤国事,慎重地授官予爵,应该选用贤能。解救国家危难,就像解救炎热一样。解救炎热,需要用凉水,就好比解救国家危难,必须任用贤良一样。谁在解救炎热的时候,不用冷水来冲凉呢!可以说是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作为君王,要从爱护百姓出发。百姓都是很善良的,他们勤于农事,以耕种养活自己。因此周厉王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这是为政的首要大事。而周厉王为政,不得人心,百姓就如同向着逆风,感到窒息丧气。人民虽然有进取之心,但征役过重,剥夺过多,他们必然会产生难以效力的感觉。
天将灾害,霍乱频繁,执政者只知道聚敛财利,不顾念百姓认真救灾。正是由于这种昏乱的执政者,所以百姓才倍感痛苦。芮良夫一再地警示周厉王:人怨就是天怨,天降丧乱,将灭掉所立之王;如今百姓受灾痛苦,土地荒芜,执政者昏乱,没有领导百姓合力救灾,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能够减轻灾难。
国君的顺理不顺理,从用人的角度来说,就是用人有得当和不得当。贤明的国君明于治道,顺情达理能认真考虑选用他的辅相。不顺理的君王,则与之相反,自以为是,把小人当作善良,因此使得百姓迷惑甚至抓狂。周王朝如今产生祸乱的原因,是由于周厉王实行暴政,不体恤百姓疾苦,不能重用贤良,不懂得采纳正确的谏议,导致民怨沸腾,从而芮良夫有了“如此祸根谁引起?至今危害把人伤”的悲伤感慨。
仪表堂堂礼彬彬,为人品德很端正。古人有句老俗话:智者有时也愚笨。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本身有毛病。智者如果不聪明,那就反常令人惊。
有了贤人国强盛,四方诸侯来归诚。君子德行正又直,诸侯顺从庆升平。建国大计定方针,长远国策告群臣。举止行为要谨慎,人民以此为标准。
如今天下乱纷纷,国政混乱不堪论。你的德行已败坏,沉湎酒色醉醺醺。只知吃喝和玩乐,继承帝业不关心。先王治道不广求,怎能明法利众民。
皇天不肯来保佑,好比泉水空自流,君臣相率一齐休。应该起早又睡晚,里外洒扫除尘垢,为民表率要带头。整治你的车和马,弓箭武器认真修,防备一旦战事起,征服国外众蛮酋。
安定你的老百姓,谨守法度莫任性。以防祸事突然生。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处处温和又可敬。白玉上面有污点,尚可琢磨除干净;开口说话出毛病,再要挽回也不成。
不要随口把话吐,莫道“说话可马虎,没人把我舌头捂”,一言既出难弥补。没有出言无反应,施德总能得福禄。朋友群臣要爱护,百姓子弟多安抚。子子孙孙要谨慎,人民没有不顺服。
看你招待贵族们,和颜悦色笑盈盈,小心过失莫发生。看你独自处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休道“室内光线暗,没人能把我看清”。神明来去难预测,不知何时忽降临,怎可厌倦自遭惩。
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可叹少爷太年青,不知好歹与重轻。非但搀你互谈心,也曾教你办事情。非但当面教导你,还拎你耳要你听。假使说你不懂事,也已抱子有儿婴。人们虽然有缺点,谁会早慧却晚成?
苍天在上最明白,我这一生没愉快。看你那种糊涂样,我心烦闷又悲哀。反覆耐心教导你,你既不听也不睬。不知教你为你好,反当笑话来编排。如果说你不懂事,怎会骂我是老迈。
叹你少爷年幼王,听我告你旧典章,你若听用我主张,不致大错太荒唐。上天正把灾难降,只怕国家要灭亡。让我就近打比方,上天赏罚不冤枉。如果邪僻性不改,黎民百姓要遭殃。
《桑柔》:芮良夫讽谏厉王和执政者
芮良夫是西周时期的卿士,卿士是西周春秋时期周天子或者各诸侯国的执政官。周厉王想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芮良夫极力劝阻,他认为荣夷公贪图财利,任用他,周朝一定会败落下来。周厉王不听,专任荣夷公掌管政事,3年后,国人暴动,周厉王出奔。芮良夫作这首诗歌,讽刺周厉王失于政事,用人不当,好利而暴虐,导致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怨。
桑树本是茂密的,树下有浓荫,是个好地方。但就是因为采摘得太干净,才导致桑树稀稀疏疏。作为下民的百姓,深度地受剥削,苦不堪言,所以芮良夫哀叹百姓困苦已深,他呼天倾诉:高明在上的苍天,怎么不给百姓怜悯呢!
祸乱的根源,缘于征役不止,百姓无法安居。暴行苦于征役,因此一看到王室的车马旌旗,就会痛心疾首。乱臣贼子如果不平息的话,国家就要灭亡,现在民间黑发的壮丁已经很少了,就像受了火灾,很多人都已经成为了灰烬。国家要以民为本,老百姓疾苦,国家就危险了。芮良夫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叹国运危急,必无长久之理,一定会导致危亡的祸患。
民穷财尽,而上天又没有帮助,百姓无处可以安身,不知往何处为好,因此引起了君子的深思。君子本身无欲无求,扪心自问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但念及国家前途,不免发出到底谁是祸根,导致如今百姓依然深受其害的感叹。芮良夫从百姓的角度出发,深刻明白百姓想安居乐业,但是他们终日从西到东,根本没有能安居的处所。百姓怀念故土故居,而故土故居也因为征役不息而不能免于祸乱。
百姓既受多种灾难的侵袭,更担心外患的侵凌。天怒人怨,而周王也不懂得体恤民苦,不思考改变国家政治的途径,因此芮良夫忧心如焚,他忧愤地盼望着周厉王能够明白:暴政害民,危害至深。
谋虑周道,做事慎重,祸乱的情况就可以削减。周厉王必须忧恤国事,慎重地授官予爵,应该选用贤能。解救国家危难,就像解救炎热一样。解救炎热,需要用凉水,就好比解救国家危难,必须任用贤良一样。谁在解救炎热的时候,不用冷水来冲凉呢!可以说是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作为君王,要从爱护百姓出发。百姓都是很善良的,他们勤于农事,以耕种养活自己。因此周厉王要体恤民情,爱护人民,这是为政的首要大事。而周厉王为政,不得人心,百姓就如同向着逆风,感到窒息丧气。人民虽然有进取之心,但征役过重,剥夺过多,他们必然会产生难以效力的感觉。
天将灾害,霍乱频繁,执政者只知道聚敛财利,不顾念百姓认真救灾。正是由于这种昏乱的执政者,所以百姓才倍感痛苦。芮良夫一再地警示周厉王:人怨就是天怨,天降丧乱,将灭掉所立之王;如今百姓受灾痛苦,土地荒芜,执政者昏乱,没有领导百姓合力救灾,因而也不能感念上天能够减轻灾难。
国君的顺理不顺理,从用人的角度来说,就是用人有得当和不得当。贤明的国君明于治道,顺情达理能认真考虑选用他的辅相。不顺理的君王,则与之相反,自以为是,把小人当作善良,因此使得百姓迷惑甚至抓狂。周王朝如今产生祸乱的原因,是由于周厉王实行暴政,不体恤百姓疾苦,不能重用贤良,不懂得采纳正确的谏议,导致民怨沸腾,从而芮良夫有了“如此祸根谁引起?至今危害把人伤”的悲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