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节 文王何以安四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棫朴》:周文王如何安四方
山林茂盛,百姓才能不愁薪柴;贤人众多,国家才能兴旺富强。棫树和朴树,在这里比喻贤人,周文王有德,气度非凡,才使得国士归附,上下得体。周文王出征,六师之众自觉跟随。银河在天,宽广无边,就像周王的德行一样,惠泽万民。文王深谋远虑,培养人才,百姓祝愿他万寿无疆。精雕细刻到了极致,它的外表一定是最美的,纯金碧玉到了极致,才是最好的质地。周文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且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才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旱麓》:周文王用人
旱山的山脚下长满茂密的榛树和楛树,树木之所以如此茂盛,是因为得到了云雨的润泽。周族百姓可以享受和乐的生活,是受到了文王德行的教化。君王因为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加的和乐平易。祭祀时,白玉黄酒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周文王通过虔诚地祭祖而得福。他懂得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文王让优秀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乐平易的的君主,怎么可能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呢!
祭祀的现场,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把酒浇在茅上,酒渗入茅草中,就像神饮用了一样。同时,宰杀红色的公牛作为牺牲。人们将柞树和棫树的枝条砍下来,堆在祭台上作为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着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上天与祖宗先王的在天之灵自然会赐以景福的。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就像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族的君民一样。
这是一首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的诗歌: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鬯(chàng)
《思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周室三母——文王的祖母太姜、文王的生母太任和文王的妻子太姒。文王之所以可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贤母。文王孝敬祖先,传统美德在文王身上得到了完满的体现,因此祖先无怨无痛,保佑文王。文王对妻子以身作则,使得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文王又表率于兄弟,使得兄弟也为德所感化;最后,这种德行推及到了家族邦国中去。这大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表达的意味。
文王在家庭和宗庙中,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不要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就没有人能看见我,然后就可以肆意妄为。鬼神之妙,就在于无物无体,无处不在,暗处也是会有鬼神监临的。也就是说,文王即使深处在幽隐之处,也是小心翼翼,而不是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是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文王保持自己美好的节操,可谓是孜孜不倦。
如果以上说的是文王的修身,那么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文王的治国。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就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事,在处理起来也是合乎法度的。虽然没有进谏的人,文王依然是可以听取到善言。文王又勤于培养人才,保证了文王美德的薪火相传。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皇矣》:一部周族的周原创业史
这是一首周部族的开国史诗,前半部分重点写的是古公亶父、大伯、王季的事迹,后半部分主要写周文王,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其中重点描绘了文王伐密、伐崇的两场战争,颂扬了王季、文王父子二人领导的周部族,通过战争不断扩张领土,逐渐发展强大,为灭商奠定基础的历史过程。
西周为天命所归,古公亶父经营岐山、打退昆夷,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灭崇,这些都是周部族得以发展、得以灭商建国的重大事件。古公亶父、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和周王朝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人原本是一个游牧民族,居住于今天的陕西、甘肃接境一带。传说,后稷做了帝尧的农师,开始以农桑为业,并初步建国。到了第四代公刘之时,又举族迁往豳地,开始进行耕种生活。他们开荒定居,周部落更加的兴旺和发展。第十三代为古公亶父,因为经常受到戎狄、昆夷的侵扰,所以又迁居于岐山之下的周原。周部族在周原开荒垦田,营建宫室,修建城郭,发展农业,使得周部族日益强大。
《棫朴》:周文王如何安四方
山林茂盛,百姓才能不愁薪柴;贤人众多,国家才能兴旺富强。棫树和朴树,在这里比喻贤人,周文王有德,气度非凡,才使得国士归附,上下得体。周文王出征,六师之众自觉跟随。银河在天,宽广无边,就像周王的德行一样,惠泽万民。文王深谋远虑,培养人才,百姓祝愿他万寿无疆。精雕细刻到了极致,它的外表一定是最美的,纯金碧玉到了极致,才是最好的质地。周文王既有美好的装饰,又有优秀的内质,而且勤勉不已,所以能治理好四方。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才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旱麓》:周文王用人
旱山的山脚下长满茂密的榛树和楛树,树木之所以如此茂盛,是因为得到了云雨的润泽。周族百姓可以享受和乐的生活,是受到了文王德行的教化。君王因为和乐平易而得福,得福而更加的和乐平易。祭祀时,白玉黄酒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周文王通过虔诚地祭祖而得福。他懂得培养人才的重要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文王让优秀的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乐平易的的君主,怎么可能不培养新人,让他们发扬光大祖辈的德业呢!
祭祀的现场,斟酒于圭瓒,铺白茅于神位前,把酒浇在茅上,酒渗入茅草中,就像神饮用了一样。同时,宰杀红色的公牛作为牺牲。人们将柞树和棫树的枝条砍下来,堆在祭台上作为柴火,将玉帛、牺牲放在柴堆上焚烧,缕缕烟气升腾天空,象征着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将世人对神灵虔诚的崇敬之意、祈求之愿上达。对于这样的君民,上天与祖宗先王的在天之灵自然会赐以景福的。生长茂密的葛藤在树枝树干上蔓延不绝,就像上天将永久地赐福给周族的君民一样。
这是一首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祭祖得福的诗歌:
瞻望那边旱山山底,榛树楛树多么茂密。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就凭和乐平易。
圭瓒酒器鲜明细腻,金勺之中鬯酒满溢。和乐平易好个君子,天降福禄令人欢喜。
老鹰展翅飞上蓝天,鱼儿摇尾跃在深渊。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怎会不去培养青年。
清醇甜酒已经满斟,红色公牛备作牺牲。用它上供用它祭祀,用它求取大的福分。
柞树棫树那么茂盛,百姓砍来焚烧祭神。和乐平易好个君子,神灵要来把你慰问。
葛藤一片到处长满,蔓延缠绕树枝树干。和乐平易好个君子,求福有道不邪不奸。
鬯(chàng)
《思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周室三母——文王的祖母太姜、文王的生母太任和文王的妻子太姒。文王之所以可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贤母。文王孝敬祖先,传统美德在文王身上得到了完满的体现,因此祖先无怨无痛,保佑文王。文王对妻子以身作则,使得妻子也像自己那样为德所化;然后文王又表率于兄弟,使得兄弟也为德所感化;最后,这种德行推及到了家族邦国中去。这大概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表达的意味。
文王在家庭和宗庙中,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不要说因为这里光线昏暗就没有人能看见我,然后就可以肆意妄为。鬼神之妙,就在于无物无体,无处不在,暗处也是会有鬼神监临的。也就是说,文王即使深处在幽隐之处,也是小心翼翼,而不是为所欲为,因为他觉得再幽隐的地方也是有神灵的眼睛在注视着。文王保持自己美好的节操,可谓是孜孜不倦。
如果以上说的是文王的修身,那么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文王的治国。文王好善修德,所以天下太平,外无西戎之患,内无病灾之忧。就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事,在处理起来也是合乎法度的。虽然没有进谏的人,文王依然是可以听取到善言。文王又勤于培养人才,保证了文王美德的薪火相传。
雍容端庄是太任,周文王的好母亲。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
文王孝敬顺祖宗,祖宗神灵无所怨,祖宗神灵无所痛。示范嫡妻作典型,示范兄弟也相同,治理家国都亨通。
在家庭中真和睦,在宗庙里真恭敬。暗处亦有神监临,修身不倦保安宁。
如今西戎不为患,病魔亦不害人民。未闻之事亦合度,虽无谏者亦兼听。
如今成人有德行,后生小子有造就。文王育人勤不倦,士子载誉皆俊秀。
《皇矣》:一部周族的周原创业史
这是一首周部族的开国史诗,前半部分重点写的是古公亶父、大伯、王季的事迹,后半部分主要写周文王,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其中重点描绘了文王伐密、伐崇的两场战争,颂扬了王季、文王父子二人领导的周部族,通过战争不断扩张领土,逐渐发展强大,为灭商奠定基础的历史过程。
西周为天命所归,古公亶父经营岐山、打退昆夷,王季继续发展,文王伐密、灭崇,这些都是周部族得以发展、得以灭商建国的重大事件。古公亶父、王季、文王,都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对周部族的发展和周王朝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人原本是一个游牧民族,居住于今天的陕西、甘肃接境一带。传说,后稷做了帝尧的农师,开始以农桑为业,并初步建国。到了第四代公刘之时,又举族迁往豳地,开始进行耕种生活。他们开荒定居,周部落更加的兴旺和发展。第十三代为古公亶父,因为经常受到戎狄、昆夷的侵扰,所以又迁居于岐山之下的周原。周部族在周原开荒垦田,营建宫室,修建城郭,发展农业,使得周部族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