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第155节 《诗经》尾声的气息

第155节 《诗经》尾声的气息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渐渐之石》:艰难的行军旅途

    一位下级军官自述东征的劳苦,在行军的途中,来诉说行军的艰难和紧张。他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帘的是悬崖峭壁,挡住了队伍的去路。他忍不住惊呼道:这石崖峭壁多高多陡呀!他开始叹惋山川的遥远,跋涉攀缘中步步维艰,他疲劳不堪,盼望能早点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

    整个急行军也是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可见这次东征的紧迫性。在急行军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他们似乎有了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已经无暇再顾及以后能否脱险的问题了,大家已经把生命完全地置之度外。

    夜晚行军的时候,天河之中出现了黑云,就像黑猪渡河一样,月亮靠近毕星,在古人眼里这些都是下雨的征兆。这位下级军官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这样会使行军难上加难,所以他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

    旅途中的苦情,行军中的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巉巉石崖壁,矗立多么高。山遥水又远,跋涉真辛劳。将士向东进,出发无暇等破晓。

    巉巉石崖壁,矗立多么陡。山遥水又远,何处是尽头。将士向东进,深入无暇顾退走。

    有猪是白蹄,成群蹚水波。月亮近毕星,就怕雨滂沱。将士向东进,无暇他顾快通过。

    巉(chán)

    《苕之华》:荒年的惨景

    凌霄花盛开,一片黄色,叶子青青,葱茏繁密。如果单从凌霄花叶青花黄来看,这确实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可那只是凌霄花,而身在荒年中的人们,却难以为生。人们痛心身处荒年,在饥饿中挣扎,九死一生,难有活路,反而不如凌霄花一类的植物了,相比之下,它们生命旺盛,活得更自在。

    一位了解人民的下层士人,看到这样的惨景,他的心里忧伤不已,以至于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天地之下,本应该以人为贵,今日反而羡慕并无知觉的植物,乃至说出不如不降生的话,实在是让人悲痛愤恨。

    士人说:荒年无物可食,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只剩下一个大头了;打鱼吧,水中捕鱼的竹器中只有星光并不见鱼。陆地上的动物萧索,水中的动物凋耗,以至于人们发出了最沉重的呼号。人吃人,同类相残,本已经惨绝人寰,可是士人却说,即使是人可以吃,而剩下的人也已经很少了。而且还可以看见,吃草的羊都已经瘦得无肉可吃,何况饥饿已久的人呢!先不说个个骨瘦如柴,就是把这为数不多的人全吃了,也难以填饱肚子。

    荒年的惨景:

    凌霄花开放,望去一片黄。心里正忧愁,更有多悲伤!

    凌霄花缤纷,枝上叶青青。知道我这样,不如不降生。

    母羊身瘦头特大,星光静静照罶下。若说人也可以吃,太少还不够塞牙。

    罶(liǔ)

    《何草不黄》:征夫的非人生活

    一位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辛劳艰险,表达出自己遭受非人待遇的抗议。这既是一种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他满腔悲愤地呼喊道:可悲我们这些出征之人,不被当作人,就像尘土一样!

    这位征人口吻凄惨,别有一份无奈中的苦楚。既然草木注定要变枯黄、变黑腐,那么作为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统帅者丝毫没有想到,草黄草腐乃是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却不是为了行役而生于世间,人非草木,更不能拿人和草木相提并论。可是在那样的年代,有谁能逃过行役之苦呢?这种痛苦不是一个人的宿命,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是一轮旷日持久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和无息的奔波。

    因此,征人发出了久压心底的怨恨:我们不是野牛、老虎,更不是那越林穿莽的狐狸,为什么我们却和这些野兽一样长年在狂野、幽草中度日!难道我们生来就是与野兽同命的吗?别忘了,我们也是人!

    只不过,怨恨终究只是怨恨,命如草芥、生如走兽的征夫们并没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他们注定要在征途中结束自己的一生。他们之所以过着非人的行役生活,是因为在统治者眼中,他们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群战争的工具而已。所以,怨恨的结局仍然是,役车高高地载着征人,行驶在那宽广的大路上。

    这是一种毫无希望、无从改变的痛苦泣诉,征人的生活是悲苦的,征人的人生是荒凉的。周朝的统治者如此用兵不息,他万万没有想到,征人们的哀叹,就是亡国之音。

    什么草儿不枯黄,什么日子不奔忙。什么人能不从征,往来经营走四方。

    什么草儿不黑腐,什么人那似鳏夫。可悲我等出征者,不被当人如尘土。

    既非野牛又非虎,穿行旷野不停步。可悲我等出征者,白天黑夜都忙碌。

    野地狐狸毛蓬松,往来出没深草丛。役车高高载征人,驰行在那大路中。

    *********

    写到这里,《小雅》的内容完成了,后面就是《大雅》了。其实《诗经》写到这里,就已经有接近末尾的气息了。记得刚开始写《诗经》的时候,我的头特别大,305首诗歌,一首首地这么来写作,想想就有些压抑。可是当自己咬咬牙走下去之后,再一回神,四分之三的内容已经写完了。可能我们做事情都需要这么一个过程,从有这么一个意识,到建立关于这个意识的框架,然后在丰富框架内每一个细节的内容。建立好框架和丰富其中的内容之后,我们就开始一笔一划地描摹,这个过程会逐渐地细化,再细化。哪怕其中的一个微小的细节,也要做到让自己满意。面对这部作品,我就像是在做一件工艺品,贵在雕琢,而永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