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孔子关于道德和修养的说教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下面,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一下孔子的言论吧!
(一)关于道德的。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于仁德,就不会为非作歹了。君子连吃一顿饭的功夫也不会背离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候也一定会实行仁德,哪怕在颠沛流离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想着仁德。仁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靠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拥有仁德。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但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仁人志士,不会为求得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的,关键时刻会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面对仁德,就是老师,我也不会同他谦让。尽力去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敬畏鬼神但要远离它们,一个人如果能这样做,就可以称得上智慧了。君子可能因为正直被一时欺骗,但却不能因为正直而被无理地愚弄。我们平时一定要克制自己,一切事情都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为政的人,要懂得爱人,懂得了解人,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平常在家规规矩矩的,办起事来严肃认真,待人忠心实意,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错不了的。
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四点都没有的人,真是很难得!做工的人想要把活儿做好,首先必须要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能够处处实行“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五种德行的人就是仁人了;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一个人的父亲在活着的时候,这个人能学习他父亲身上的优点;等他父亲死后,如果他能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坚持而不加改变的话,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我们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他们有过失,我们要婉言相劝;把劝说的话语讲清楚了就好了,如果父母没有接纳,我们仍然要尊敬他们,不能违逆对抗,应该继续操劳而不怨恨。其实,我讲的道是有一个根本的思想把它们贯彻始终的。人应该是能够把道发扬光大,而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情,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我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也不会强加给别人。有道德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相处的。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应该是最高的了。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像喜好女色那样喜好仁德的人呢!
(二)关于修养的。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自己问心无愧了,那还会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事情呢?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会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刚好与之相反。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一个人,修养自己,就是要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就是要使周围的人们安心,就是要使所有的百姓都安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去完成;平时能这样做的人,就可以称为君子了。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君子只谋求道,不谋求衣食。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自己会贫穷。君子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情: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听清与否;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自己的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会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标准。
一个人,做事时能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士了。君子,不庄重了就不会有尊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虽然贫穷但乐于向道,虽然富裕但又以礼待人。士人,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不好穿不好为耻辱,对于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对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的事情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情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做人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内。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对于别人,我会选择他好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他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做人,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事情。有了过错而不改正,那才真得叫做错了!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也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的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欢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喜好了。一个人,如果质朴多于文采,那么他就会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如果文采多于质朴,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
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等到年老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我们应该这样: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自己做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躲开。在路上听到的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行为。不懂得天命,就做不成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很好地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
下面,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一下孔子的言论吧!
(一)关于道德的。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立志于仁德,就不会为非作歹了。君子连吃一顿饭的功夫也不会背离仁德,在最紧迫的时候也一定会实行仁德,哪怕在颠沛流离的时候心里也一定想着仁德。仁德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靠自身的努力,一定能拥有仁德。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但有善言的人却不一定有德行;有仁德的人必然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仁人志士,不会为求得保全性命而损害仁德的,关键时刻会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面对仁德,就是老师,我也不会同他谦让。尽力去做有利于别人的事情,敬畏鬼神但要远离它们,一个人如果能这样做,就可以称得上智慧了。君子可能因为正直被一时欺骗,但却不能因为正直而被无理地愚弄。我们平时一定要克制自己,一切事情都要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为政的人,要懂得爱人,懂得了解人,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平常在家规规矩矩的,办起事来严肃认真,待人忠心实意,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错不了的。
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四点都没有的人,真是很难得!做工的人想要把活儿做好,首先必须要使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能够处处实行“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五种德行的人就是仁人了;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一个人的父亲在活着的时候,这个人能学习他父亲身上的优点;等他父亲死后,如果他能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坚持而不加改变的话,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我们在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他们有过失,我们要婉言相劝;把劝说的话语讲清楚了就好了,如果父母没有接纳,我们仍然要尊敬他们,不能违逆对抗,应该继续操劳而不怨恨。其实,我讲的道是有一个根本的思想把它们贯彻始终的。人应该是能够把道发扬光大,而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情,我也不愿把它强加在别人身上;我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也不会强加给别人。有道德的人是永远不会被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相处的。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应该是最高的了。到现在,我还没有见过像喜好女色那样喜好仁德的人呢!
(二)关于修养的。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自己问心无愧了,那还会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事情呢?君子会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会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刚好与之相反。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一个人,修养自己,就是要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就是要使周围的人们安心,就是要使所有的百姓都安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去完成;平时能这样做的人,就可以称为君子了。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君子只谋求道,不谋求衣食。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自己会贫穷。君子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情: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听清与否;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自己的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会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标准。
一个人,做事时能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士了。君子,不庄重了就不会有尊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虽然贫穷但乐于向道,虽然富裕但又以礼待人。士人,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不好穿不好为耻辱,对于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对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的事情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情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做人要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借,活动于六艺的范围之内。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对于别人,我会选择他好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他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做人,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事情。有了过错而不改正,那才真得叫做错了!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也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的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欢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喜好了。一个人,如果质朴多于文采,那么他就会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如果文采多于质朴,他就会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
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人与人之间的争斗;等到年老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我们应该这样: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自己做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躲开。在路上听到的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行为。不懂得天命,就做不成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很好地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