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六十回
然后……这就完了吗?怎么可能!
就算义忠王不在京城,义忠王府被这样兜头挨了一耳光,还能“不服憋着”?未免太小瞧世子,尤其是义忠王王妃了。
令太妃他们动不得……因为动令太妃就等于动太上皇,不过找个有点干系的出出气肯定不在话下……比如肃端王。
所以,隔日林海跟衙门里跟上司闲聊时,户部尚书郭拯就以“趣闻”开腔,“肃端王家的老四昨晚从酒楼里出来不慎落马……据说破了相。”
什么不慎落马啊?
八成是把肃端王家的四公子围堵在某个漆黑的小巷,再套上麻袋狠狠揍上一顿。
林海听了就笑:这报复方式略显孩儿气……当然,还得看看后招。义忠王妃险些一尸两命,这事儿哪是挨顿揍就能算了的?
话说,义忠王世子本想暴揍肃端王世子的。
可惜肃端王只一个嫡子,王爷王妃爱若至宝。加上肃端王世子自从去年丢了颜面,如今不大随意出门,每次出行还都阵仗颇大,在义忠王带走不少王府好手的情况下,义忠王世子还真不太好对肃端王世子下手。
除了世子,就属肃端王的庶出四子受其父器重,此君又经常代表肃端王府出门走动——好了,就是你了!
于是这位四公子就吃了顿拳脚。不过也只是皮肉伤,伤筋动骨一样没有……义忠王世子素有分寸:真要是把四公子如何,肃端王心痛是不假,但也便宜了肃端王妃那母子俩。
林海笑过后又问:“肃端王作何反应?”
郭拯答道:“小辈打打闹闹罢了。王爷要是真跳出来讨个说法,也不是他了。”郭拯已然听说了义忠王妃直接处置掉了她两个贴身女官。
林海点了点头,先夸奖世子处变不惊——郭拯毕竟是义忠王世子的“娘家人”,人家就爱听世子的好话。
见郭拯笑纹渐深,林海又道,“世子胸中素有丘壑,颇有圣上之风。”
义忠王世子性格上当然像他亲爹:相较于沉稳内敛的圣上,义忠王的性格要更明朗直接一些。
郭拯笑而不语,边听边点头,一副俱有荣焉的模样。
林海又见识了一回“甥舅亲”:郭拯此刻无需做戏。毕竟对林海来说,面见义忠王世子不是难事,当面求证一下更不是难事。
想想贾琏也是多年不跟舅舅联系,然而他一旦主动说些好话,他舅舅还不是立即回心转意关照起外甥来。
只可惜他家黛玉那两个舅舅……就是例外,呵呵。
话说,“被自己贴身女官糊弄了好多年”这件事儿,义忠王妃压根不怕丢人,处置掉那二人的转天,打发人进宫送信儿去了——还是义忠王世子亲自进宫送信儿。
没多久,圣上与诸位嫔妃以及皇子们就全部知晓。
就在郭拯与林海闲聊这一日的晚上,圣上来到贤妃宫中,二人对义忠王妃这次险些中招都感慨良多。
贤妃服侍着圣上脱下外衣,并亲手奉上适口的清茶,“昨儿听老四说,”她刻意顿了下,四皇子出继她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不过圣上显然无意计较,于是她继续道,“二嫂那两个贴身丫头身上熏得也不是什么虎狼之药,每次倒茶时抖落点药末进去,日积月累的,换个年轻些的,这药末从怀胎吃到生产,只怕也无用。可二嫂都四十了,本就用着安胎药……这一胎有一点不好,都是一尸两命。”
圣上也听过数位太医的禀报,光听那手法就觉得似曾相识:这事儿幕后黑手是哪个还用追查?
别看他二哥与肃端王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因为彼此的理念和利益截然相反而导致斗争无法调和,双方也能“点到为止”。
撑死把对方斗到圈禁,绝对不会伤到对方性命,更不肯弄得对方断子绝孙。
因为义忠王和肃端王都是宗室!
太~祖~立国时便立下规矩:内斗可以,但不许害命,否则共诛之!
本朝开国这么多年,尚无斩首宗室的先例,屠子戮孙就更不用提。这也是发觉“太上皇虎毒食子”的时候,怡安王会反弹得这样厉害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仅是圣上不信肃端王会做下此事,就连正经苦主义忠王妃都不觉得她家的政~敌~肃端王会因为她而破例。
肃端王爱财如命又睚眦必报不假,但还没下作阴损到对妇孺出手。
不过肃端王府受义忠王妃“一巴掌”也不冤枉就是:因为令妃当初就是肃端王引荐的,圣上登基前,肃端王妃每次进宫都要拜访令妃。
因此圣上愿意让他理由充分的二嫂先出口恶气,哪怕大军出征后肃端王府和忠顺王府都十分消停。
于是他听过贤妃的嘀咕,端茶笑道,“二嫂有分寸,且瞧着吧。”
看着圣上面上一派从容,贤妃能依稀感觉到他心里头窝着火呢。
连着几个儿子全让那个妖妇弄得子嗣艰难,若非怕沾上“弑父”的名头,而且太上皇手中还捏着大约半支禁军,圣上真能把令太妃剁成肉泥好泄愤。
于是于“情”于“理”,哪怕太上皇修道之后越发“清心寡欲”,他可以不慈,但圣上乃至义忠王却不敢不孝。
好吧,一时收拾不了那妖妇,圣上可以派人除掉那妖妇在外面的爪牙……若是能在拔竹子的过程中带出泥,乃至露出那一大片竹林的根系……那就更好了!
这些话,贤妃也只能在心里嘀咕,没想到她跟圣上默契了一回:南下的那几个怎么还没传来有用的消息?
与此同时的凤藻宫,听说圣上在贤妃那里,不用伺候这位爷,正好让元春好生静一静想一想。
刚刚从抱琴那儿得到的口信儿,已经让元春干坐了一下午。贵妃抚着小腹,神色阴沉着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当时就把抱琴几个大丫头连带当值的内侍们全吓着了。
抱琴瞧着不好,硬着头皮上前询问元春要不要请大夫来。想想今日她出宫见亲人,回来便立即把那些话转告给娘娘……事情因她而起,自然要她头个上前询问。
元春抬头,皱眉严令几个贴身伺候的心腹不许轻动,吩咐完就继续思量。
直到晚饭点儿,元春才好像“回过神儿来”,对抱琴道,“今晚上弄个锅子吃,琢磨了一下午也是饿了。”说着自己也笑了,轻抚小腹道,“饿着我自己也不敢饿着肚里的这个小祖宗。”
抱琴在心里长舒口气,“娘娘说什么是什么。”
最为信任的大丫头这弦外之音,元春听得分明,她拍拍抱琴的手背,“娘家不省事又能如何?我一个女流之辈,说话……莫说东府里的堂兄,就自家的爹娘也未必真正放在心上。”
元春也是有感而发。
比如她不许母亲和嫂子再在外放贷,母亲和嫂子不过是稍微收敛了些;再比如她不许娘家修造奢侈的省亲别墅,家里也没听,似乎还因为父亲亏空事发而导致银钱不济而暂停修建……后来因为她有孕在身,自然不能再回家省亲,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些事情,作为娘娘耳目的抱琴全都知晓,她一时都不知从何劝起。
这消息从琏二爷那儿得来,抱琴从自家亲娘口中听说的时候没觉得如何,只是亲娘最后补上的那句让她不得不重视:林大人说此事不简单,娘娘该早些知道,兴许更该早做打算。
然而看过娘娘的反应,抱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了。
话说这个消息从贾琏传到元春这儿……其中颇有几分曲折。
按道理传递消息,一般都是由王夫人进宫的时候亲口告诉贵妃——小条短信白纸黑字的东西,万一被人截住,也是麻烦,自然不如“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这种方式保险。
贾琏确实算不上精明,但他却很笃定这消息让婶娘带入宫中……并不合适。
第一,二婶不觉得东府派人到忠顺王的地盘上采买药材顺理成章。第二,二婶……很固执。此事姑父已然背书,二婶偏就觉得这事儿没什么了不起,那她向贵妃传话时就不知道会变味儿成什么样……
因为二婶面儿上好像一直没什么,但跟姑妈姑父一家子都不大合得来。随着姑父高升,背地里议论过黛玉的心腹也被丢到了庄子,二婶的这份儿不自在就越发分明。
因此二婶传消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从贵妃的心腹那儿想主意。
贵妃宫里的大太监休沐出宫时,自然有机会与其接触,但这位大太监又不好保证一心忠于贵妃……
总之贾琏总觉得没有贵妃的准话,这人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于是就只剩让抱琴爹娘捎信儿了。
抱琴自小便伺候贵妃,关键是这丫头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抱琴的娘老子也依旧在老太太跟前做事。
贾琏略作思量,便直接去找贾母说话。
自打这个孙儿做官,常往自己身边跑……陪她的功夫比他老子和二叔加在一起的时候都多。
老太太面上笑呵呵的,心里也是很欣慰的。
这个时候的贾母还没老糊涂,更没孤注一掷,把兴旺家族的希望全寄托在生带异象的宝玉身上。
她对常来跟她说话长孙贾琏也颇为看重。
贾琏揣着心事而来,加上这些日子祖孙感情颇为融洽,他进来便高呼一声,“祖母救我。”
老太太先是唬了一跳,旋即眯着眼睛把孙儿仔细打量了一番:脸不白额头也没汗,不狼狈不害怕的……哪像是惹祸了的模样?倒像是有心事找她解惑。
贾琏也没啥铺垫,把“得知宁府着人去西南采买药材,他偶然将此事告知姑父,姑父便让他尽早让贵妃知晓”和盘托出,之后更是老实道,“孙儿想给贵妃报个信儿,娘娘身边的太监也不知道信不信得过,求您指条明路。”
老太太静静听完,说道,“小心谨慎才是正理。”琏哥儿这是怕老二家的泛酸……比起儿媳妇,还是孙儿和女婿更得老太太欢心。
话说老太太已然知道两个儿子转向了太上皇,或者说是偏向肃端王……对此她也是默许的。
就算这条路选错了,家里还有贵妃在,只是低调几年,终究风光依旧。
而且偏向肃端王别的好处不好说,官职什么的也不是想有就有,但银钱上却是很宽裕的。
贾政拿的,挪用的,都比以前多,而且也不怕肃端王的门人再找茬。这才过去多久,当时赔进去的三万两,已然捞回来一半。
贾赦那边的几样生意也大赚了一笔:前些日子赖大带人运回的银子,就是大老爷这次借着肃端王那边关系赚来的——这就是投诚的红利。
当然,这些银子入账之后得再拿出一部分孝敬上去,但家里确实得了实惠。更因为这场东风,贵妃的省亲别墅也能顺利地完工。
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贾母自然更不会反对儿子们的选择,但是老太太一样晓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孙儿贾琏的舅舅和姑父依旧偏向义忠王,而孙儿又很听他舅舅和姑父的话,对此老太太一样默许。
别说孙儿贾琏了,老太太对女婿林海也颇为信任:信任他的人品以及他的判断。
所以这消息最后顺顺当当地传到了元春耳朵里……还是原滋原味的版本。
元春不同于她那个认不得多少字的亲娘,她自小在老太太身边长大,她的学问仔细论起来未必比年纪轻轻就中了举的贾珠差。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家境比较富裕的那种,很多人都粗通医理。元春读书的时候,她祖父还健在,那条件自不必说,等她入宫做了女史再封妃,大把的闲暇时光元春都在读书。
总之,元春不仅仅是粗通医理,她的医药水平很是拿得出手。她听完抱琴的转述,就对宁府那边采买的药材有所猜测,加上姑父那句“尽早让贵妃知道”,她就笃定姑父跟她想到一处去了。
那是什么药,又有什么用,元春都能猜到个七八分。别忘了元春正是凭着告发令太妃某个心腹的功劳,才入了圣上的眼。
顺带一提,从这个令太妃心腹的口供,一通顺藤摸瓜,圣上截断了穆家一条从西北到京城的财路以及情报线。
元春越想越生气,暗骂道:早不去晚不去,非在蓉哥儿媳妇去世后弄出这么一桩事情来,再加上那里是忠顺王的地盘……
秦可卿的身世,元春又心如明镜。
那药……肯定干系不小……只是这种事儿肯定瞒不过圣上啊!
因为几位皇子都中过令太妃的招,圣上已然派人离京寻找线索去了。
这事儿往好处想,珍大哥哥只是好奇,抑或是为秦可卿报仇,而去探探忠顺王府以及穆家的把柄,可赶上这个时机八成得撞到南墙上,到时候落在圣上那里,瓜田李下的根本说不清!
反正她是不信珍大哥哥能跟穆家勾结——因为当初除掉秦氏生父的,那也就是令太妃的将军兄长,正是伯祖父贾代化本人;而之后寻找到犯下死罪袍泽的遗孤之人,依旧是伯祖父贾代化。
于秦氏而言,宁府对她有恩亦有仇;可对于穆家来说,只有仇,没恩!
这事儿娘家人知道的恐怕都不多,元春也是听圣上亲口所言才知道这个不算秘密的秘密。
总之反复思量了好一会儿,元春决定下次圣上来,她就提前透点口风。
理清这些念头,元春终于想起来自己坐得太久了,得活动活动,这时她才发觉双腿都麻了……
元春扶着抱琴的手在屋里慢慢走动,边走边琢磨:传递消息只能靠抱琴……真是越想越说不过去。
不过她有孕在身,很多事情都做不得。于是她吩咐抱琴道:“告诉你爹娘,以后每次问问我琏二哥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抱琴连忙应下,“是。”
母亲兴许想要把持住她在外的耳目……想像管着宝玉那样管着她。
元春只是懒得计较——她进宫后涨了多少见识,纵然以前有什么想不明白的,现在……还能瞒得过她?
母亲看上了长房的爵位,现在不大好做得太明显,但却有心让长房无法轻易与她搭上话。
元春想到这里不由冷笑:小家子气。大伯父身为一等将军又如何?他是在朝堂上是说话算话的?
娘家长房若是因过夺爵,二房能保证不受半点牵连?更能平平安安地不降等袭爵?
母亲未免太高看她。
元春有感而发,当着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姐妹兼心腹,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母亲也是不让人省心。琏二哥都不敢让她传信儿,不就是怕涉及姑父那边母亲就泛酸误事。”
抱琴劝道:“娘娘封妃,太太自然高兴,心气儿……自然跟以前不一样了。”
实话说到这个地步,抱琴无愧元春对她的信任。
元春忽然福至心灵:皇后的父兄一定能封个国公!
她刚封妃那会儿母亲说起的爵位,应该指的是这个!当时舅舅王子腾官居一品,似乎还有机会入阁,母亲有此想法并不稀奇。之后舅舅中风,不得不闭门养病,母亲再进宫时话里话外提及爵位,总是伴着大伯那边如何不着调,琏二哥做官后不顾及家里……这时母亲念想的就是大房的爵位了吧。
想到这里,元春也不由头疼:母亲真是心高气傲,一门心思想要掐尖儿要强。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王夫人嫁入荣国府,先被妯娌,也就是贾赦原配,贾琏亲娘压了一头,之后又被真正的大小姐小姑子贾敏压了一头,除了长相,那会儿的王夫人无论出身见识还是学识,全都没法儿跟嫂子小姑子相提并论。
王夫人真是满心嫉妒无处可诉。
好不容易十几年过去,熬死了这两个,她头顶上依旧有贾母这座大山……
等到亲哥哥彻底发达,亲闺女封妃,王夫人自觉能扬眉吐气一回,然而事实依旧不能如她所愿。
尤其是王夫人发现哪怕她有了个有孕在身的贵妃女儿,在家里地位似乎也没什么变化。真正的财权还有重要的人手人脉,依旧掌握在老太太手里。
即使明白不大合适,进宫的王夫人还是忍不住向女儿抱怨,然后把自己的心愿夹杂在这些零零碎碎的抱怨之中。
元春一直都不怎么理会,现在彻底想通,也……不想搭理。她母亲不容易是真的,难道她在宫中就容易了?
舅舅虽然的确曾是她的助力,但在更长的时间里却在拖后腿。封妃后却不能执掌宫务,八成就是圣上的敲打之举。
估计看出她跟舅舅也不是全然一条心,圣上才给了她不少体面。
元春跟贤妃走得近,朝堂之事明里暗里听了不少。前几天在贤妃那儿听了舅舅若干逸闻,元春都不想召舅母入宫了。
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道自己舅舅是个“左右逢源”的~政~治~投机者,元春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在舅舅王子腾似乎因为什么而有所触动,这些日子在家养病,贤妃也说避避风头非议渐少,元春稍微放了点心。
话说回来,仅仅因为贾雨村卖官而被查,王子腾就能气得……半是气半是吓的中风……怎么可能啊?
正巧此时的王府,王子腾坐在摇椅上,指尖轻点太阳穴,“已经快到京城了?”
坐在他手边的长子低声回话道:“瞧着是没什么妨碍,去官了事罢了。那些不该说的,他应是不曾开口。”
这父子说的正是贾雨村。
王子腾点了点头,“那边儿,”他轻叹一声,“也是没查到他身上。让他消停些,再说起复之事。”
长子应下,又提醒道,“听说宁府贾珍打发心腹去西南……他也没想避着人。”
王子腾摆了摆手,“若能查到什么,未免太小看忠顺王府。他想惹祸上身便由着他。”
“那娘娘那边?”
王子腾双手按在扶手上,轻轻巧巧地坐直身子,“回头让你母亲进宫提个醒。”顿了顿又着重道,“娘娘跟我那妹子不一样,她是个明白人。将来没准儿还得指望娘娘说上几句话,你不要怠慢了。你母亲那里你不要再乱说话。”
长子闻言,肩膀微微一抖……在父亲跟前他也不用做戏,“是。儿子知道错了。”
王子腾点了点头,“这回义忠王妃必是动了真怒……”他手里还有些肃端王的把柄,“回头我写封信,你给义忠王府送过去。”
他也不求义忠王妃记下这个人情……义忠王只要能平安归来,不说彻底翻身也能算半个摄政王。他此举只求稍微拉回点儿印象分,别让义忠王再那么记恨他而已。
第六十回
然后……这就完了吗?怎么可能!
就算义忠王不在京城,义忠王府被这样兜头挨了一耳光,还能“不服憋着”?未免太小瞧世子,尤其是义忠王王妃了。
令太妃他们动不得……因为动令太妃就等于动太上皇,不过找个有点干系的出出气肯定不在话下……比如肃端王。
所以,隔日林海跟衙门里跟上司闲聊时,户部尚书郭拯就以“趣闻”开腔,“肃端王家的老四昨晚从酒楼里出来不慎落马……据说破了相。”
什么不慎落马啊?
八成是把肃端王家的四公子围堵在某个漆黑的小巷,再套上麻袋狠狠揍上一顿。
林海听了就笑:这报复方式略显孩儿气……当然,还得看看后招。义忠王妃险些一尸两命,这事儿哪是挨顿揍就能算了的?
话说,义忠王世子本想暴揍肃端王世子的。
可惜肃端王只一个嫡子,王爷王妃爱若至宝。加上肃端王世子自从去年丢了颜面,如今不大随意出门,每次出行还都阵仗颇大,在义忠王带走不少王府好手的情况下,义忠王世子还真不太好对肃端王世子下手。
除了世子,就属肃端王的庶出四子受其父器重,此君又经常代表肃端王府出门走动——好了,就是你了!
于是这位四公子就吃了顿拳脚。不过也只是皮肉伤,伤筋动骨一样没有……义忠王世子素有分寸:真要是把四公子如何,肃端王心痛是不假,但也便宜了肃端王妃那母子俩。
林海笑过后又问:“肃端王作何反应?”
郭拯答道:“小辈打打闹闹罢了。王爷要是真跳出来讨个说法,也不是他了。”郭拯已然听说了义忠王妃直接处置掉了她两个贴身女官。
林海点了点头,先夸奖世子处变不惊——郭拯毕竟是义忠王世子的“娘家人”,人家就爱听世子的好话。
见郭拯笑纹渐深,林海又道,“世子胸中素有丘壑,颇有圣上之风。”
义忠王世子性格上当然像他亲爹:相较于沉稳内敛的圣上,义忠王的性格要更明朗直接一些。
郭拯笑而不语,边听边点头,一副俱有荣焉的模样。
林海又见识了一回“甥舅亲”:郭拯此刻无需做戏。毕竟对林海来说,面见义忠王世子不是难事,当面求证一下更不是难事。
想想贾琏也是多年不跟舅舅联系,然而他一旦主动说些好话,他舅舅还不是立即回心转意关照起外甥来。
只可惜他家黛玉那两个舅舅……就是例外,呵呵。
话说,“被自己贴身女官糊弄了好多年”这件事儿,义忠王妃压根不怕丢人,处置掉那二人的转天,打发人进宫送信儿去了——还是义忠王世子亲自进宫送信儿。
没多久,圣上与诸位嫔妃以及皇子们就全部知晓。
就在郭拯与林海闲聊这一日的晚上,圣上来到贤妃宫中,二人对义忠王妃这次险些中招都感慨良多。
贤妃服侍着圣上脱下外衣,并亲手奉上适口的清茶,“昨儿听老四说,”她刻意顿了下,四皇子出继她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不过圣上显然无意计较,于是她继续道,“二嫂那两个贴身丫头身上熏得也不是什么虎狼之药,每次倒茶时抖落点药末进去,日积月累的,换个年轻些的,这药末从怀胎吃到生产,只怕也无用。可二嫂都四十了,本就用着安胎药……这一胎有一点不好,都是一尸两命。”
圣上也听过数位太医的禀报,光听那手法就觉得似曾相识:这事儿幕后黑手是哪个还用追查?
别看他二哥与肃端王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因为彼此的理念和利益截然相反而导致斗争无法调和,双方也能“点到为止”。
撑死把对方斗到圈禁,绝对不会伤到对方性命,更不肯弄得对方断子绝孙。
因为义忠王和肃端王都是宗室!
太~祖~立国时便立下规矩:内斗可以,但不许害命,否则共诛之!
本朝开国这么多年,尚无斩首宗室的先例,屠子戮孙就更不用提。这也是发觉“太上皇虎毒食子”的时候,怡安王会反弹得这样厉害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仅是圣上不信肃端王会做下此事,就连正经苦主义忠王妃都不觉得她家的政~敌~肃端王会因为她而破例。
肃端王爱财如命又睚眦必报不假,但还没下作阴损到对妇孺出手。
不过肃端王府受义忠王妃“一巴掌”也不冤枉就是:因为令妃当初就是肃端王引荐的,圣上登基前,肃端王妃每次进宫都要拜访令妃。
因此圣上愿意让他理由充分的二嫂先出口恶气,哪怕大军出征后肃端王府和忠顺王府都十分消停。
于是他听过贤妃的嘀咕,端茶笑道,“二嫂有分寸,且瞧着吧。”
看着圣上面上一派从容,贤妃能依稀感觉到他心里头窝着火呢。
连着几个儿子全让那个妖妇弄得子嗣艰难,若非怕沾上“弑父”的名头,而且太上皇手中还捏着大约半支禁军,圣上真能把令太妃剁成肉泥好泄愤。
于是于“情”于“理”,哪怕太上皇修道之后越发“清心寡欲”,他可以不慈,但圣上乃至义忠王却不敢不孝。
好吧,一时收拾不了那妖妇,圣上可以派人除掉那妖妇在外面的爪牙……若是能在拔竹子的过程中带出泥,乃至露出那一大片竹林的根系……那就更好了!
这些话,贤妃也只能在心里嘀咕,没想到她跟圣上默契了一回:南下的那几个怎么还没传来有用的消息?
与此同时的凤藻宫,听说圣上在贤妃那里,不用伺候这位爷,正好让元春好生静一静想一想。
刚刚从抱琴那儿得到的口信儿,已经让元春干坐了一下午。贵妃抚着小腹,神色阴沉着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当时就把抱琴几个大丫头连带当值的内侍们全吓着了。
抱琴瞧着不好,硬着头皮上前询问元春要不要请大夫来。想想今日她出宫见亲人,回来便立即把那些话转告给娘娘……事情因她而起,自然要她头个上前询问。
元春抬头,皱眉严令几个贴身伺候的心腹不许轻动,吩咐完就继续思量。
直到晚饭点儿,元春才好像“回过神儿来”,对抱琴道,“今晚上弄个锅子吃,琢磨了一下午也是饿了。”说着自己也笑了,轻抚小腹道,“饿着我自己也不敢饿着肚里的这个小祖宗。”
抱琴在心里长舒口气,“娘娘说什么是什么。”
最为信任的大丫头这弦外之音,元春听得分明,她拍拍抱琴的手背,“娘家不省事又能如何?我一个女流之辈,说话……莫说东府里的堂兄,就自家的爹娘也未必真正放在心上。”
元春也是有感而发。
比如她不许母亲和嫂子再在外放贷,母亲和嫂子不过是稍微收敛了些;再比如她不许娘家修造奢侈的省亲别墅,家里也没听,似乎还因为父亲亏空事发而导致银钱不济而暂停修建……后来因为她有孕在身,自然不能再回家省亲,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些事情,作为娘娘耳目的抱琴全都知晓,她一时都不知从何劝起。
这消息从琏二爷那儿得来,抱琴从自家亲娘口中听说的时候没觉得如何,只是亲娘最后补上的那句让她不得不重视:林大人说此事不简单,娘娘该早些知道,兴许更该早做打算。
然而看过娘娘的反应,抱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了。
话说这个消息从贾琏传到元春这儿……其中颇有几分曲折。
按道理传递消息,一般都是由王夫人进宫的时候亲口告诉贵妃——小条短信白纸黑字的东西,万一被人截住,也是麻烦,自然不如“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这种方式保险。
贾琏确实算不上精明,但他却很笃定这消息让婶娘带入宫中……并不合适。
第一,二婶不觉得东府派人到忠顺王的地盘上采买药材顺理成章。第二,二婶……很固执。此事姑父已然背书,二婶偏就觉得这事儿没什么了不起,那她向贵妃传话时就不知道会变味儿成什么样……
因为二婶面儿上好像一直没什么,但跟姑妈姑父一家子都不大合得来。随着姑父高升,背地里议论过黛玉的心腹也被丢到了庄子,二婶的这份儿不自在就越发分明。
因此二婶传消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从贵妃的心腹那儿想主意。
贵妃宫里的大太监休沐出宫时,自然有机会与其接触,但这位大太监又不好保证一心忠于贵妃……
总之贾琏总觉得没有贵妃的准话,这人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于是就只剩让抱琴爹娘捎信儿了。
抱琴自小便伺候贵妃,关键是这丫头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抱琴的娘老子也依旧在老太太跟前做事。
贾琏略作思量,便直接去找贾母说话。
自打这个孙儿做官,常往自己身边跑……陪她的功夫比他老子和二叔加在一起的时候都多。
老太太面上笑呵呵的,心里也是很欣慰的。
这个时候的贾母还没老糊涂,更没孤注一掷,把兴旺家族的希望全寄托在生带异象的宝玉身上。
她对常来跟她说话长孙贾琏也颇为看重。
贾琏揣着心事而来,加上这些日子祖孙感情颇为融洽,他进来便高呼一声,“祖母救我。”
老太太先是唬了一跳,旋即眯着眼睛把孙儿仔细打量了一番:脸不白额头也没汗,不狼狈不害怕的……哪像是惹祸了的模样?倒像是有心事找她解惑。
贾琏也没啥铺垫,把“得知宁府着人去西南采买药材,他偶然将此事告知姑父,姑父便让他尽早让贵妃知晓”和盘托出,之后更是老实道,“孙儿想给贵妃报个信儿,娘娘身边的太监也不知道信不信得过,求您指条明路。”
老太太静静听完,说道,“小心谨慎才是正理。”琏哥儿这是怕老二家的泛酸……比起儿媳妇,还是孙儿和女婿更得老太太欢心。
话说老太太已然知道两个儿子转向了太上皇,或者说是偏向肃端王……对此她也是默许的。
就算这条路选错了,家里还有贵妃在,只是低调几年,终究风光依旧。
而且偏向肃端王别的好处不好说,官职什么的也不是想有就有,但银钱上却是很宽裕的。
贾政拿的,挪用的,都比以前多,而且也不怕肃端王的门人再找茬。这才过去多久,当时赔进去的三万两,已然捞回来一半。
贾赦那边的几样生意也大赚了一笔:前些日子赖大带人运回的银子,就是大老爷这次借着肃端王那边关系赚来的——这就是投诚的红利。
当然,这些银子入账之后得再拿出一部分孝敬上去,但家里确实得了实惠。更因为这场东风,贵妃的省亲别墅也能顺利地完工。
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贾母自然更不会反对儿子们的选择,但是老太太一样晓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孙儿贾琏的舅舅和姑父依旧偏向义忠王,而孙儿又很听他舅舅和姑父的话,对此老太太一样默许。
别说孙儿贾琏了,老太太对女婿林海也颇为信任:信任他的人品以及他的判断。
所以这消息最后顺顺当当地传到了元春耳朵里……还是原滋原味的版本。
元春不同于她那个认不得多少字的亲娘,她自小在老太太身边长大,她的学问仔细论起来未必比年纪轻轻就中了举的贾珠差。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家境比较富裕的那种,很多人都粗通医理。元春读书的时候,她祖父还健在,那条件自不必说,等她入宫做了女史再封妃,大把的闲暇时光元春都在读书。
总之,元春不仅仅是粗通医理,她的医药水平很是拿得出手。她听完抱琴的转述,就对宁府那边采买的药材有所猜测,加上姑父那句“尽早让贵妃知道”,她就笃定姑父跟她想到一处去了。
那是什么药,又有什么用,元春都能猜到个七八分。别忘了元春正是凭着告发令太妃某个心腹的功劳,才入了圣上的眼。
顺带一提,从这个令太妃心腹的口供,一通顺藤摸瓜,圣上截断了穆家一条从西北到京城的财路以及情报线。
元春越想越生气,暗骂道:早不去晚不去,非在蓉哥儿媳妇去世后弄出这么一桩事情来,再加上那里是忠顺王的地盘……
秦可卿的身世,元春又心如明镜。
那药……肯定干系不小……只是这种事儿肯定瞒不过圣上啊!
因为几位皇子都中过令太妃的招,圣上已然派人离京寻找线索去了。
这事儿往好处想,珍大哥哥只是好奇,抑或是为秦可卿报仇,而去探探忠顺王府以及穆家的把柄,可赶上这个时机八成得撞到南墙上,到时候落在圣上那里,瓜田李下的根本说不清!
反正她是不信珍大哥哥能跟穆家勾结——因为当初除掉秦氏生父的,那也就是令太妃的将军兄长,正是伯祖父贾代化本人;而之后寻找到犯下死罪袍泽的遗孤之人,依旧是伯祖父贾代化。
于秦氏而言,宁府对她有恩亦有仇;可对于穆家来说,只有仇,没恩!
这事儿娘家人知道的恐怕都不多,元春也是听圣上亲口所言才知道这个不算秘密的秘密。
总之反复思量了好一会儿,元春决定下次圣上来,她就提前透点口风。
理清这些念头,元春终于想起来自己坐得太久了,得活动活动,这时她才发觉双腿都麻了……
元春扶着抱琴的手在屋里慢慢走动,边走边琢磨:传递消息只能靠抱琴……真是越想越说不过去。
不过她有孕在身,很多事情都做不得。于是她吩咐抱琴道:“告诉你爹娘,以后每次问问我琏二哥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抱琴连忙应下,“是。”
母亲兴许想要把持住她在外的耳目……想像管着宝玉那样管着她。
元春只是懒得计较——她进宫后涨了多少见识,纵然以前有什么想不明白的,现在……还能瞒得过她?
母亲看上了长房的爵位,现在不大好做得太明显,但却有心让长房无法轻易与她搭上话。
元春想到这里不由冷笑:小家子气。大伯父身为一等将军又如何?他是在朝堂上是说话算话的?
娘家长房若是因过夺爵,二房能保证不受半点牵连?更能平平安安地不降等袭爵?
母亲未免太高看她。
元春有感而发,当着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姐妹兼心腹,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母亲也是不让人省心。琏二哥都不敢让她传信儿,不就是怕涉及姑父那边母亲就泛酸误事。”
抱琴劝道:“娘娘封妃,太太自然高兴,心气儿……自然跟以前不一样了。”
实话说到这个地步,抱琴无愧元春对她的信任。
元春忽然福至心灵:皇后的父兄一定能封个国公!
她刚封妃那会儿母亲说起的爵位,应该指的是这个!当时舅舅王子腾官居一品,似乎还有机会入阁,母亲有此想法并不稀奇。之后舅舅中风,不得不闭门养病,母亲再进宫时话里话外提及爵位,总是伴着大伯那边如何不着调,琏二哥做官后不顾及家里……这时母亲念想的就是大房的爵位了吧。
想到这里,元春也不由头疼:母亲真是心高气傲,一门心思想要掐尖儿要强。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王夫人嫁入荣国府,先被妯娌,也就是贾赦原配,贾琏亲娘压了一头,之后又被真正的大小姐小姑子贾敏压了一头,除了长相,那会儿的王夫人无论出身见识还是学识,全都没法儿跟嫂子小姑子相提并论。
王夫人真是满心嫉妒无处可诉。
好不容易十几年过去,熬死了这两个,她头顶上依旧有贾母这座大山……
等到亲哥哥彻底发达,亲闺女封妃,王夫人自觉能扬眉吐气一回,然而事实依旧不能如她所愿。
尤其是王夫人发现哪怕她有了个有孕在身的贵妃女儿,在家里地位似乎也没什么变化。真正的财权还有重要的人手人脉,依旧掌握在老太太手里。
即使明白不大合适,进宫的王夫人还是忍不住向女儿抱怨,然后把自己的心愿夹杂在这些零零碎碎的抱怨之中。
元春一直都不怎么理会,现在彻底想通,也……不想搭理。她母亲不容易是真的,难道她在宫中就容易了?
舅舅虽然的确曾是她的助力,但在更长的时间里却在拖后腿。封妃后却不能执掌宫务,八成就是圣上的敲打之举。
估计看出她跟舅舅也不是全然一条心,圣上才给了她不少体面。
元春跟贤妃走得近,朝堂之事明里暗里听了不少。前几天在贤妃那儿听了舅舅若干逸闻,元春都不想召舅母入宫了。
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道自己舅舅是个“左右逢源”的~政~治~投机者,元春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在舅舅王子腾似乎因为什么而有所触动,这些日子在家养病,贤妃也说避避风头非议渐少,元春稍微放了点心。
话说回来,仅仅因为贾雨村卖官而被查,王子腾就能气得……半是气半是吓的中风……怎么可能啊?
正巧此时的王府,王子腾坐在摇椅上,指尖轻点太阳穴,“已经快到京城了?”
坐在他手边的长子低声回话道:“瞧着是没什么妨碍,去官了事罢了。那些不该说的,他应是不曾开口。”
这父子说的正是贾雨村。
王子腾点了点头,“那边儿,”他轻叹一声,“也是没查到他身上。让他消停些,再说起复之事。”
长子应下,又提醒道,“听说宁府贾珍打发心腹去西南……他也没想避着人。”
王子腾摆了摆手,“若能查到什么,未免太小看忠顺王府。他想惹祸上身便由着他。”
“那娘娘那边?”
王子腾双手按在扶手上,轻轻巧巧地坐直身子,“回头让你母亲进宫提个醒。”顿了顿又着重道,“娘娘跟我那妹子不一样,她是个明白人。将来没准儿还得指望娘娘说上几句话,你不要怠慢了。你母亲那里你不要再乱说话。”
长子闻言,肩膀微微一抖……在父亲跟前他也不用做戏,“是。儿子知道错了。”
王子腾点了点头,“这回义忠王妃必是动了真怒……”他手里还有些肃端王的把柄,“回头我写封信,你给义忠王府送过去。”
他也不求义忠王妃记下这个人情……义忠王只要能平安归来,不说彻底翻身也能算半个摄政王。他此举只求稍微拉回点儿印象分,别让义忠王再那么记恨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