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国士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阵略带几分焦枯味道的微风,轻轻地吹过荒芜了的田地,阡陌上生长茁壮的野草随风左右摇摆,一颗露珠从嫩绿的叶尖滑落下来,宛若一滴泪珠。//Www、QΒ5.com//这时,路边干涸的渠道中,一具被尘土虚掩着散乱白骨随着荒草低垂而暴露出来,战乱兵祸的萧瑟气息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传来,路边一株枯死乌桕树上蹲着几只乌鸦,它们嘎嘎怪叫起来扇动翅膀,斜眼张望着打搅了自己进餐的行路人。
抬头看了一眼这只乌鸦,白正宗顿时情绪低落地垂下头,加快了步伐继续往前赶路。
所谓近乡情怯,越是靠近老家,游子的心情也就越是担心害怕。在返乡的这一路上,白正宗已经看过太多惨不忍睹的人间悲剧,他实在不知自己家中会变成何种模样。作为林旭塑体重生计划的小白鼠,幸运地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白正宗孤身一人穿行在战乱的中原腹地,不单要躲避乱兵和盗匪的劫掠,时不时窜出的成群野狼和野狗,这些吃惯了人肉的家伙也并不好对付。
一路上历经磨难才回到了河东老家,白正宗仗着一口地道的乡音取得了侥幸存活的本地人的信任,几经辗转找到了他的一位母系远房亲戚。
双方一见面,面有菜色的亲属看清来人是谁,他可是吓得不轻,无比惊诧地说道:
“白大爷,听说您不是已经……那个了吗?”
一个人死而复生这样的稀罕事,大概千百年也未见得出一回,岂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况且,白正宗也不希望别人用看待怪物的那种眼光盯着自己,他只得设词搪塞说道:
“呃,那是谣传。对,谣传。”
闲扯了几句岔开话题,随后白正宗迫不及待地问道:
“徐贤弟,我家里可还好?”
“唉,去岁兵乱,胡人由乡里经过,你们家跑得慢了点,如今……”
闻听此言,白正宗登时如遭雷殛,手脚冰凉嘴唇颤抖。过了好大一会功夫,他缓过劲来,追问说道:
“难不成,连一个活的都没了?”
这位应该管白正宗叫一声表舅的徐麟摇了摇头,说道:
“该是有跑掉的,大伙当时都在逃难,回来之后也未曾找见哪!”
听了这话,白正宗心如刀绞,仰面高呼说道:
“苍天哪!你欲绝我的生路吗?”
只有人真正死过一回才能晓得活着不易,白正宗也是作过鬼的,又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胸襟眼界自非凡人可比。在一通恸哭嚎啕过后,他擦干了泪水,开始冷静地为日后打算。
那个白正宗为之效忠奋战一生的大秦帝国业已灰飞烟灭,即使洛阳朝廷没有覆灭的时候,为大秦流干了最后一滴血的白正宗也没被朝廷大佬们正眼瞧过。刚刚他已经仔细问过徐麟自己的身后事,大秦朝廷是如何处置的。当年白正宗在肤施城兵败自刎的消息传出后,他家中的遗属没得到半点抚恤。换句话说,白正宗的这条性命虽然已卖了,架不住买主在事后翻脸不认帐。
常言道: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华夏的“士”这个社会阶层从春秋时代列国纷争开始兴盛繁荣,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待遇问题。
春秋战国之交,三家分晋的前夕,那位坚持要替被赵襄子所灭的智伯复仇的刺客豫让。当被赵襄子当面问到,为什么从前所侍奉的主家同样被灭,他不会如此卖命的理由时。豫让毫不掩饰地自我剖白说,前面侍奉的那些主家只给了他相当于一般士人的待遇,所以他就用一般士人的标准来报答主家的给予。智伯是按照对待一国之中杰出人士的礼遇来对待豫让,那么他有义务按照国士的标准来报答主家的器重与赏识。
由此可知,士人出仕的基本原则是物质待遇和接待规格并重,一旦接受了什么等级的待遇,此后就该按这个标准做人做事,这是天经地义的。
儒家亚圣孟子也很坦白,**裸地叫嚣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下间的一切权利和义务都必须是符合对等原则的,那种上位者要求下位者承担无限义务;无偿付出;无私贡献;假使撇去了大义的浮云和掩人耳目的道德外衣,映入眼帘的唯有明火执仗的若干大盗而已。
面对着如此蛮横无理的主顾,士人可以名正言顺地选择拂袖走开。一句话,咱们是等价交换,没好处的话,大爷凭什么低三下四伺候你呀!
这种彼此心照不宣的社会契约,直到始皇帝赵政一统天下迎来了终结之期。随着列国竞争的格局成为历史,待价而沽的卖方市场猛然间跌入了别无二价的买方垄断市场,华夏士人的独立精神随即受到沉重打击。
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白正宗扪心自问,这些年来他的所作所为,可称是大秦的国士了。然而,大秦帝国居然用如此冷淡的态度来报答他的付出和贡献,这又岂止是当作庶人对待,根本是视如草芥一般轻贱。既然如此,事实证明双方恩断义绝,漫说洛阳朝廷已成明日黄花,即使昔日的大秦皇帝犹在咸阳,深感心灰意冷的白正宗也失去了效忠这个帝国的理由。
雇主负义在先,恶意地撕毁了双方业已达成的默契,白正宗如今恢复自由之身,他尽可随意挑选新主顾,不会有人跳出来责难某人不忠不义。
自觉成为了待业中年的白正宗,此刻正摸着下巴上新冒起的一层胡子茬,琢磨前途走向,他自言自语地说道:
“红巾军?呸,一群贼寇,白某岂能从贼?”
跟山贼草寇属于同行的红巾军,白正宗铁定是看不上眼的,跟叶飞那*一样投奔铁勒人,那就更不用考虑了。前些年白正宗还跟那班人杀得七荤八素,最后赔上了一条老命,难道要他屈膝侍奉蛮夷吗?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
天下纷争的乱局接近尾声,留存下来的势力也不太多了,白正宗选来选去只剩了一个不错的选项,那就是南下渡河投奔兴汉军。不管怎么说,陈凉建立的大汉总还有几分蓬勃向上的精神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也颇得人心,白正宗思来想去觉得只能这么办了。于是,在林旭南下百越之地讨伐虎妖霍山君的同一时间,名副其实两世为人的白正宗摸到了兴汉军南阳大营的门口。
陈凉的一部三国演义没白看,深得乱世枭雄曹操唯才是举的精髓,在他上位之初颁布的那道求贤令长期保持有效。
只是话虽如此,一名普通平民百姓想要毛遂自荐,总归还是得有人引荐一下才稳妥,贸然跑到营寨门口要求找工作的楞头青着实不常见。
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没能成为明面上的规则,只因为一旦拿出来一说就站不住脚,犹如冬日冰雪见不得夏天的阳光。
白正宗来到兴汉军的营门口,自称是来投奔兴汉军的贤者,几名把守营门的军官不敢擅自作主,连忙派人向内通报。闻知这条讯息,专职负责文牍工作的参军祭酒宁采臣,受到无暇分身的陈凉指派前来营寨门口,先替陈凉验一验货色。
这时,宁采臣来到近前,他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身形孔武有力的白正宗,觉得此人气度不凡,宁采臣也正了正衣冠,拱手说道:
“敢问,可是足下欲求见汉王?”
闻声,白正宗同样拱手还礼,说道:
“正是,不才白某前来投奔汉王。”
人的名,树的影。但凡出来混的,终归要讲个名头高低,拦路*的山大王尚且要取个坐地虎、钻天侯之类诨号打响自家招牌,何况是自问有几分才干的人物呢?
宁采臣定神瞧着白正宗,愈发感觉此人非比寻常,于是他耐心询问说道:
“那敢问足下如何称呼?”
白正宗的眉头一挑,朗声说道:
“在下乃前大秦上郡太守白正宗。”
闻听此言,宁采臣脸上表情看起来很古怪,沉默片刻之后,他苦笑着说道:
“噢,在下好像听闻白郡守不甘受辱于胡人,在破城之日便于肤施城头拔剑自刎而亡,未知足下……”
讲话文绉绉的读书人特别喜欢讲究个措辞委婉的调调,实际上,宁采臣这话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我知道白正宗死了,你小子跑来想要冒名顶替的话,对不住,这事已经露馅了,识相的话自己赶紧滚蛋吧!
抱定了真金不怕火炼的主旨,白正宗丝毫不为所动,自负地一笑说道:
“此事说来话长,可否代为通禀一声?”
见状,宁采臣也算见多识广,既然晓得对方有恃无恐,他也不必非得做这个恶人不可,当即点头说道:
“呵呵,既是如此,请先生在此稍候。”
说完,宁采臣转身快步来到中军帐,一五一十向陈凉汇报了此事。听罢宁采臣的报告,陈凉略加思索,摇着头起身说道:
“孤一向求才若渴,焉能见贤才而不问?纵是有假,孤也不过空忙一场,好过怠慢了贤达之士,你来引路。”
当年,林旭开始暗中培养陈凉的时候,尤为注重对他个人器量方面的塑造,时常灌输一些诸如礼贤下士和千金买马骨的历史典故,这些内容也被好学不倦的陈凉牢记于心。尽管外面这个前来投奔的白正宗真假莫辨,但是堂堂的白郡守之名在关中,乃至于整个中原都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很多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很快想通了这一点,陈凉倒也不介意冒着上当受骗的可能亲自接见来人,他错了一回又有何妨,外人知道了还得夸赞陈凉求贤若渴,所以才会上当呢!
双方一碰头,陈凉刚一看到虎背熊腰,面有风霜之色的白正宗,认真端详了几眼,他心中已然有底了,这位就算不是白正宗也断非寻常人物。
当即,陈凉抢先几步,一把拉着白正宗的手说道:
“孤正是陈凉,未知阁下可是白公正宗?”
闻声,白正宗连忙躬身下拜,口中说道:
“在下白正宗,参见汉王殿下。”
比起以貌取人这种肤浅的观察方式,久居高位的陈凉养成的习惯是观察气度精神。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出身背景直接决定了他在举手投足间,必定会带有某种特点,从来没有例外的。除非是奥斯卡影帝级别的专业表演者,持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扮演另一个人,否则的话,单凭观察气度的办法就很容易知晓,观察对象那些无法抹除的外在特征。
身材高大的白正宗站在那里,双脚不丁不八,双手自然垂下,左手总是不自觉地稍稍向后移动。
近些年来在行伍中摸爬滚打的陈凉知道,这是那些习惯了手扶腰间刀剑的武将才会养成的细节习惯,像是司徒雅和苗仁辅都有类似的小毛病,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一。再看一看白正宗的眼神,迷惘之中略带几分哀凉之气,面对陈凉这样气场强烈的人物,交谈之时仍能宠辱不惊侃侃而谈。至此,陈凉不再怀疑白正宗的身份来历造假,这个时代还不兴拿着野鸡大学的假文凭到处招摇撞骗,如此杰出人物也不可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定会有不少人认识,压根没必要冒充别人。
想清楚了这些疑点,此刻陈凉加倍热情地拉着白正宗的胳膊,连声说道:
“太好了,太好了。白义士之名天下皆知,您能前来指教陈某,实乃不胜荣幸,快些里面请。”
最新全本:、、、、、、、、、、
一阵略带几分焦枯味道的微风,轻轻地吹过荒芜了的田地,阡陌上生长茁壮的野草随风左右摇摆,一颗露珠从嫩绿的叶尖滑落下来,宛若一滴泪珠。//Www、QΒ5.com//这时,路边干涸的渠道中,一具被尘土虚掩着散乱白骨随着荒草低垂而暴露出来,战乱兵祸的萧瑟气息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传来,路边一株枯死乌桕树上蹲着几只乌鸦,它们嘎嘎怪叫起来扇动翅膀,斜眼张望着打搅了自己进餐的行路人。
抬头看了一眼这只乌鸦,白正宗顿时情绪低落地垂下头,加快了步伐继续往前赶路。
所谓近乡情怯,越是靠近老家,游子的心情也就越是担心害怕。在返乡的这一路上,白正宗已经看过太多惨不忍睹的人间悲剧,他实在不知自己家中会变成何种模样。作为林旭塑体重生计划的小白鼠,幸运地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白正宗孤身一人穿行在战乱的中原腹地,不单要躲避乱兵和盗匪的劫掠,时不时窜出的成群野狼和野狗,这些吃惯了人肉的家伙也并不好对付。
一路上历经磨难才回到了河东老家,白正宗仗着一口地道的乡音取得了侥幸存活的本地人的信任,几经辗转找到了他的一位母系远房亲戚。
双方一见面,面有菜色的亲属看清来人是谁,他可是吓得不轻,无比惊诧地说道:
“白大爷,听说您不是已经……那个了吗?”
一个人死而复生这样的稀罕事,大概千百年也未见得出一回,岂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况且,白正宗也不希望别人用看待怪物的那种眼光盯着自己,他只得设词搪塞说道:
“呃,那是谣传。对,谣传。”
闲扯了几句岔开话题,随后白正宗迫不及待地问道:
“徐贤弟,我家里可还好?”
“唉,去岁兵乱,胡人由乡里经过,你们家跑得慢了点,如今……”
闻听此言,白正宗登时如遭雷殛,手脚冰凉嘴唇颤抖。过了好大一会功夫,他缓过劲来,追问说道:
“难不成,连一个活的都没了?”
这位应该管白正宗叫一声表舅的徐麟摇了摇头,说道:
“该是有跑掉的,大伙当时都在逃难,回来之后也未曾找见哪!”
听了这话,白正宗心如刀绞,仰面高呼说道:
“苍天哪!你欲绝我的生路吗?”
只有人真正死过一回才能晓得活着不易,白正宗也是作过鬼的,又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胸襟眼界自非凡人可比。在一通恸哭嚎啕过后,他擦干了泪水,开始冷静地为日后打算。
那个白正宗为之效忠奋战一生的大秦帝国业已灰飞烟灭,即使洛阳朝廷没有覆灭的时候,为大秦流干了最后一滴血的白正宗也没被朝廷大佬们正眼瞧过。刚刚他已经仔细问过徐麟自己的身后事,大秦朝廷是如何处置的。当年白正宗在肤施城兵败自刎的消息传出后,他家中的遗属没得到半点抚恤。换句话说,白正宗的这条性命虽然已卖了,架不住买主在事后翻脸不认帐。
常言道: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华夏的“士”这个社会阶层从春秋时代列国纷争开始兴盛繁荣,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待遇问题。
春秋战国之交,三家分晋的前夕,那位坚持要替被赵襄子所灭的智伯复仇的刺客豫让。当被赵襄子当面问到,为什么从前所侍奉的主家同样被灭,他不会如此卖命的理由时。豫让毫不掩饰地自我剖白说,前面侍奉的那些主家只给了他相当于一般士人的待遇,所以他就用一般士人的标准来报答主家的给予。智伯是按照对待一国之中杰出人士的礼遇来对待豫让,那么他有义务按照国士的标准来报答主家的器重与赏识。
由此可知,士人出仕的基本原则是物质待遇和接待规格并重,一旦接受了什么等级的待遇,此后就该按这个标准做人做事,这是天经地义的。
儒家亚圣孟子也很坦白,**裸地叫嚣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天下间的一切权利和义务都必须是符合对等原则的,那种上位者要求下位者承担无限义务;无偿付出;无私贡献;假使撇去了大义的浮云和掩人耳目的道德外衣,映入眼帘的唯有明火执仗的若干大盗而已。
面对着如此蛮横无理的主顾,士人可以名正言顺地选择拂袖走开。一句话,咱们是等价交换,没好处的话,大爷凭什么低三下四伺候你呀!
这种彼此心照不宣的社会契约,直到始皇帝赵政一统天下迎来了终结之期。随着列国竞争的格局成为历史,待价而沽的卖方市场猛然间跌入了别无二价的买方垄断市场,华夏士人的独立精神随即受到沉重打击。
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白正宗扪心自问,这些年来他的所作所为,可称是大秦的国士了。然而,大秦帝国居然用如此冷淡的态度来报答他的付出和贡献,这又岂止是当作庶人对待,根本是视如草芥一般轻贱。既然如此,事实证明双方恩断义绝,漫说洛阳朝廷已成明日黄花,即使昔日的大秦皇帝犹在咸阳,深感心灰意冷的白正宗也失去了效忠这个帝国的理由。
雇主负义在先,恶意地撕毁了双方业已达成的默契,白正宗如今恢复自由之身,他尽可随意挑选新主顾,不会有人跳出来责难某人不忠不义。
自觉成为了待业中年的白正宗,此刻正摸着下巴上新冒起的一层胡子茬,琢磨前途走向,他自言自语地说道:
“红巾军?呸,一群贼寇,白某岂能从贼?”
跟山贼草寇属于同行的红巾军,白正宗铁定是看不上眼的,跟叶飞那*一样投奔铁勒人,那就更不用考虑了。前些年白正宗还跟那班人杀得七荤八素,最后赔上了一条老命,难道要他屈膝侍奉蛮夷吗?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
天下纷争的乱局接近尾声,留存下来的势力也不太多了,白正宗选来选去只剩了一个不错的选项,那就是南下渡河投奔兴汉军。不管怎么说,陈凉建立的大汉总还有几分蓬勃向上的精神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也颇得人心,白正宗思来想去觉得只能这么办了。于是,在林旭南下百越之地讨伐虎妖霍山君的同一时间,名副其实两世为人的白正宗摸到了兴汉军南阳大营的门口。
陈凉的一部三国演义没白看,深得乱世枭雄曹操唯才是举的精髓,在他上位之初颁布的那道求贤令长期保持有效。
只是话虽如此,一名普通平民百姓想要毛遂自荐,总归还是得有人引荐一下才稳妥,贸然跑到营寨门口要求找工作的楞头青着实不常见。
潜规则之所以是潜规则,没能成为明面上的规则,只因为一旦拿出来一说就站不住脚,犹如冬日冰雪见不得夏天的阳光。
白正宗来到兴汉军的营门口,自称是来投奔兴汉军的贤者,几名把守营门的军官不敢擅自作主,连忙派人向内通报。闻知这条讯息,专职负责文牍工作的参军祭酒宁采臣,受到无暇分身的陈凉指派前来营寨门口,先替陈凉验一验货色。
这时,宁采臣来到近前,他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着身形孔武有力的白正宗,觉得此人气度不凡,宁采臣也正了正衣冠,拱手说道:
“敢问,可是足下欲求见汉王?”
闻声,白正宗同样拱手还礼,说道:
“正是,不才白某前来投奔汉王。”
人的名,树的影。但凡出来混的,终归要讲个名头高低,拦路*的山大王尚且要取个坐地虎、钻天侯之类诨号打响自家招牌,何况是自问有几分才干的人物呢?
宁采臣定神瞧着白正宗,愈发感觉此人非比寻常,于是他耐心询问说道:
“那敢问足下如何称呼?”
白正宗的眉头一挑,朗声说道:
“在下乃前大秦上郡太守白正宗。”
闻听此言,宁采臣脸上表情看起来很古怪,沉默片刻之后,他苦笑着说道:
“噢,在下好像听闻白郡守不甘受辱于胡人,在破城之日便于肤施城头拔剑自刎而亡,未知足下……”
讲话文绉绉的读书人特别喜欢讲究个措辞委婉的调调,实际上,宁采臣这话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我知道白正宗死了,你小子跑来想要冒名顶替的话,对不住,这事已经露馅了,识相的话自己赶紧滚蛋吧!
抱定了真金不怕火炼的主旨,白正宗丝毫不为所动,自负地一笑说道:
“此事说来话长,可否代为通禀一声?”
见状,宁采臣也算见多识广,既然晓得对方有恃无恐,他也不必非得做这个恶人不可,当即点头说道:
“呵呵,既是如此,请先生在此稍候。”
说完,宁采臣转身快步来到中军帐,一五一十向陈凉汇报了此事。听罢宁采臣的报告,陈凉略加思索,摇着头起身说道:
“孤一向求才若渴,焉能见贤才而不问?纵是有假,孤也不过空忙一场,好过怠慢了贤达之士,你来引路。”
当年,林旭开始暗中培养陈凉的时候,尤为注重对他个人器量方面的塑造,时常灌输一些诸如礼贤下士和千金买马骨的历史典故,这些内容也被好学不倦的陈凉牢记于心。尽管外面这个前来投奔的白正宗真假莫辨,但是堂堂的白郡守之名在关中,乃至于整个中原都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很多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很快想通了这一点,陈凉倒也不介意冒着上当受骗的可能亲自接见来人,他错了一回又有何妨,外人知道了还得夸赞陈凉求贤若渴,所以才会上当呢!
双方一碰头,陈凉刚一看到虎背熊腰,面有风霜之色的白正宗,认真端详了几眼,他心中已然有底了,这位就算不是白正宗也断非寻常人物。
当即,陈凉抢先几步,一把拉着白正宗的手说道:
“孤正是陈凉,未知阁下可是白公正宗?”
闻声,白正宗连忙躬身下拜,口中说道:
“在下白正宗,参见汉王殿下。”
比起以貌取人这种肤浅的观察方式,久居高位的陈凉养成的习惯是观察气度精神。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出身背景直接决定了他在举手投足间,必定会带有某种特点,从来没有例外的。除非是奥斯卡影帝级别的专业表演者,持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扮演另一个人,否则的话,单凭观察气度的办法就很容易知晓,观察对象那些无法抹除的外在特征。
身材高大的白正宗站在那里,双脚不丁不八,双手自然垂下,左手总是不自觉地稍稍向后移动。
近些年来在行伍中摸爬滚打的陈凉知道,这是那些习惯了手扶腰间刀剑的武将才会养成的细节习惯,像是司徒雅和苗仁辅都有类似的小毛病,只不过是轻重程度不一。再看一看白正宗的眼神,迷惘之中略带几分哀凉之气,面对陈凉这样气场强烈的人物,交谈之时仍能宠辱不惊侃侃而谈。至此,陈凉不再怀疑白正宗的身份来历造假,这个时代还不兴拿着野鸡大学的假文凭到处招摇撞骗,如此杰出人物也不可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定会有不少人认识,压根没必要冒充别人。
想清楚了这些疑点,此刻陈凉加倍热情地拉着白正宗的胳膊,连声说道:
“太好了,太好了。白义士之名天下皆知,您能前来指教陈某,实乃不胜荣幸,快些里面请。”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