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布衣卿相 > 第二十六章 节前

第二十六章 节前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火苗在跃动,夏元鼎静静地看着像晚霞一样的火在锅底燃烧,松树枝发着声响,伴着一阵阵好闻的香味。

    蒸笼里就是晚上要吃的蒸菜了,他不清楚这个要蒸多长时间,但是人饿得时候,就是一秒钟也觉得漫长。

    在夏元鼎回家不久,等到日头都已经落山的的时候,夏守智满身泥土的回家了,夏元鼎一看就知道,这又是下湖去了。

    这里说的下湖,可不是下湖游泳的下湖,而是根据他们杜山村的位置,把田地分为了北湖地和南湖地,其中北湖地靠近映柳河,南湖地靠近翠屏山脉。

    房子盖好后,夏守智就不常去山上了,下湖的次数开始频繁起来,每次傍晚总是背一捆青草回来,现在的青草已经开始涨起来了。

    “爹,喝水!”夏守智看着爹每天总是这样的操劳,心里对他也很是尊敬,等到夏守智坐下,赶紧亲自把水送过去。

    “好!”夏守智平时不太爱说话,但喝着这白开水,心里却感到一丝丝甜意。

    夏李氏来回的忙活着,这顿简单的晚饭很快的就做好的,母女负责做饭,父子负责搬桌椅,夏守智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上,左手是女儿夏莹雪,右手是儿子夏元鼎,对面坐着的是妻子。

    对于这样的坐位,夏元鼎虽不明白但也一直遵守着,并且现在已经习惯了。

    此刻摆在他面前的就是一碗蒸好的菜,还冒着热气。

    “别顾着看,都饿坏了吧,快吃吧!”夏守智看着儿子看着碗里的蒸菜,以为儿子饿坏了,也不废话,赶紧下令开饭。

    夏元鼎却不是饿了,只是有些感到新奇而已,以前想吃不到的东西,在这里却是吃到了。

    用筷子夹一口吃下,感觉味道不错,自然不能跟那些山珍海鲜比,但能吃到农家饭菜的味道,二者不能唐突比较。

    看着儿子吃得比较满意,夏李氏笑着说以后天天蒸着给他吃,这可令夏元鼎不敢想象,心想娘就会开玩笑,现在还都每天吃着粗粮,还说天天吃白面呢!

    想到这夏元鼎心里是有怨念的,为什么他就没有享福的命,生在了穷苦人家。这话他爷爷是不同意的,他们可是读书人家,只是暂时破落了而已,会有复兴的一天的。

    这都没什么,你们不行就让我上吧,我现在满脑子的挣钱想法,不给本钱我空手套白狼都行,夏元鼎在心底不住地吐槽。

    空有抱负,奈何身躯弱小,还得再蛰伏个几年。

    想这么多干什么,娘做的饭味道确实好,那就再来一碗好了!

    饭后,收拾的活不归夏元鼎干,这些天也看透了这里的风景,看穿也夜晚的星空,他也养成了早睡的习惯。

    打算洗洗脚就睡觉的他,突然想到了之前的一个问题,还压在心底,现在正好找机会问问。

    于是夏元鼎又把回屋的心思放了放,走到了夏守智面前,问道:“爹,我听人唱,博山琉璃簪、杭州绒纂,这杭州是在何处?”

    听到儿子询问,夏守智有些为难的说:“这博山我倒是知道,离着这儿要往东北挺远,这杭州也只是听说在东南,具体在哪爹也不清楚,要不你去问问你爷爷吧!”

    多半就是这种结局了,现在出一趟远门都不容易,中州三合县离着这杭州也有十万八千里远了。不同的的是,中州是行政上州府县的最高一级,而杭州应该是那座城的那一带地区。

    夜里,夏元鼎一个人躺在床上,梳理着这些日子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首先一点,脚下还是地球,按照社会发展水平应该是应该是封建社会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他生活的山村应该是在北方平原的农村。令他疑惑的是,历史面目全非,就是历史学家过来也弄不清所处时代,更别说是他了。虽然历史完全变了,可是有很多东西他却是熟悉的,比如这科举选人的制度,又比如这歌谣中唱到的城市。

    历史到底为什么变得这么错乱了,怀着这样的疑问,夏元鼎睡去。

    白天继续在杜园学习,夏元鼎渐渐适应了在新环境下的生活,也在学堂树立了他的权威。

    这天傍晚夏元鼎又如往常一样回家了,夏守智却喊着他要出一趟门。

    “你哪儿啊!”夏元鼎好奇地问道。

    夏守智还没回到,夏李氏就抱怨说:“你自己去不就行了,怎么还让孩子跟着受累!”

    夏守智苦笑着说道:“我这不是看他也没事吗,就想带着他出去逛逛,不远,累不着!”

    “那快点回来,回来再吃法吧!”

    得了应允,夏守智便带着夏元鼎出发了。

    “爹,去哪儿啊!”夏元鼎又问了一遍。

    “不远,就在村口!”夏守智回答道。

    “那我们干点什么去!”看着两人什么也没带,夏元鼎可不认为这是跟上次一样是去送鱼的活。

    “快到清明了,我们得做些准备!”夏守智说道。

    什么鬼,清明,这里居然还有清明,也怪夏元鼎没有好好了解,其实不只有清明,这里的节日其实还挺多,这些日子他就这样迷迷糊糊的度过了。

    清明节,这个很重要的节日。像很多节日都有渊源一样,清明节也有它的渊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谈到,清明节是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还有人人都会背的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时候就该种西瓜和豆角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种树也是在这个时候。

    清明本是春游踏春的好日子,据夏元鼎所知,清明节流行的扫墓本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有关,这时候孩子们还要放风筝。

    怪不得货郎挂着那么多风筝卖呢,原来到了清明还流行这个……

    难道是折柳?夏元鼎想到,这会不会太早了,应该不是了,折柳只需要提前一天就行,这不是还有几天吗。

    其实都是他自己想多了,夏守智都说了是为清明做的一些准备,偏偏他就能想这么多。

    “好了,我们到了!”说着走着,很快的两人就来到了西村口。

    这一次,夏元鼎闭嘴了,不再问什么,因为这处人家他曾经来过,倒也谈不上有什么深刻印象。

    但是来这里干什么,有必要带上自己吗。

    不管怎么说,来都来了,还是进去再说吧,夏元鼎跟着夏守智的脚步,一下子就跨过了大门的门槛,这可比他们家的高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