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上门求救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率先跑到正门的赵三郎拔开门栓,把两扇门扉朝里一拉,就有一个人顺势倒进了门,他忙一把将那人扶住。目光敏锐的赵三郎立刻发现满面尘土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姐赵元娘。
“哎呀!元娘姐!元娘姐!你这是咋了?”赵三郎急急问道。按理来说,赵元娘此刻应在老赵家干活儿,怎么会孤身一人跑到这儿来了?
见到赵元娘虽有赵三郎在一旁搀扶,可虚弱无力的她还是几欲摔倒,赵三娘忙冲上前去扶了她一把。
走近一瞧,赵三娘猛然发现赵元娘的脖子上竟有一道青紫的勒痕,触目惊心。不用多说,这定然又是老赵家做的孽,一股抑制不住的怒气霎时间盈满胸臆,赵三娘大声说道:“是乔氏那个老妖婆干的?还是赵成青那个小贱人干的?她们这两条毒蛇,怎么能这么对你?元娘姐,你别怕!快说说,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今儿我定然杀上门去为你讨回公道!”
听了赵三娘这番铿锵有力的保证,赵元娘那双早已丧失光彩,此时毫无焦距的眼中终于显出了一丝清明,她抬头望向三叔一家,竟然意外地听到那位和她一样懦弱的三叔掷地有声道:“元娘,有啥委屈你只管说!三叔一定替你做主,为你讨回公道!”
要真是你那好娘亲和你那好妹妹干的好事儿,你真能替赵元娘做主讨回公道吗?别人信不信赵四娘不知道,反正她是不信的。
诚然,见到赵元娘的处境如此凄惨,纵然是心肠有些刚硬的赵四娘也为之动容,她立时生出救助赵元娘的念头,但也只能保证让赵元娘脱离老赵家的魔爪。替她做主,为她讨回公道?恐怕真到那时,“孝顺”儿子赵永忠还是会习惯性地站出来阻拦。前身记忆中的无数教训告诉赵四娘,这个“主”赵永忠他做不了。这个“公道”赵永忠他讨不回。即使赵四娘有心替赵元娘出头,可当家人不给力,赵四娘也爱莫能助。
生怕自家老爹把话说得太满,待会儿下不了台。赵四娘忙打岔道:“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咱们还是把元娘姐姐扶到后面让她躺着歇息会儿吧!娘,你赶紧去盛一碗热汤来,让元娘姐姐暖暖身子。”
众人见赵元娘脏兮兮的脸上尽是憔悴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嘴唇更是蜕了一层皮,隐隐渗出血丝来,就知道她确实疲惫不堪,恐怕随时都可能倒下。于是大家当即按下心中的困惑停下追问,打算听从赵四娘的建议让赵元娘先去休息。而姜氏立刻转身去后厨给赵元娘盛汤,热心的杨氏则去打水给赵元娘洗脸。
不过焦急万分的赵元娘此刻哪有心思休息。她朝赵永忠重重跪下,哭着哀求道:“还请三叔赶紧去救救我娘!”
赵永忠登时手足无措,忙让赵三娘姐妹俩把赵元娘扶起,可执拗的赵元娘说什么也不肯起来,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元娘姐姐。你别慌,有话坐下来慢慢说。你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咱们说一遍,让咱们心里有个数。只有这样才能想出合适的对策来,进而把大伯母顺利救出来。”赵四娘劝慰道。
听了赵四娘的这番话,惊慌失措的赵元娘打了一个激灵,登时醒过神来。她明白一味地哭泣只会误事,于是立刻止住哭声。顺从地随着赵四娘坐下,把这些天的遭遇结合她们母女俩的猜测而还原成的真相,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
原来那日上门说亲的王媒婆在许了一大堆好处后,成功说服老赵家答应将赵成青早日送去做妾。临出门时,王媒婆无意间看到了正抱着盆去洗衣服的赵元娘。虽说赵元娘被赵乔氏母女磋磨多年,早就面色发黄、瘦弱不堪。可目光毒辣的王媒婆还是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姑娘底子极好,细细调养一番后,绝对远胜赵成青。于是发现好苗子的王媒婆忙不迭地向赵乔氏打听起赵元娘来。一番打探后,王媒婆就明白老赵家并不待见赵元娘,也知道她的外祖家已经没落。她可以算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甚至于老赵家对待大房唯一血脉的态度竟是,只要给得起聘礼,把赵元娘嫁去谁家都无所谓,但有一点他们家决不会为赵元娘出一文钱嫁妆钱。王媒婆闻言立刻把赵元娘记入了自个儿的小黑本,以备候选。
要说这个王媒婆在静海县城也颇出名,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听说只要有人家出得起谢媒钱,她就什么恶姻缘都敢牵。前两日就有户人家慕名将王媒婆请上门,托她说亲。王媒婆也知道这个要求说亲的苗家很是不妥,不过见钱眼开的她一听说有大笔谢媒钱,立时昧着良心接了下来。
至于这说亲的人选,王媒婆立刻想到了赵元娘,就和苗家人提了提。苗家人心想,出身良家,品貌端庄,很是符合他家的要求;自幼失怙,娘家无良,就不怕万一日后出事会有人替他家媳妇出头。这个赵元娘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忙点头答应。
于是王媒婆离开苗家后,当即就去了趟老赵家,向赵老爷子他们提了这门亲事。上房里面赵老爷子他们一听说应了这门亲事不单会有丰厚聘礼,还会有种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哪会管这苗家的公子是圆是扁,立马就决定应下来。不过开明的赵老爷子在正式答应前,还是把宋氏找了过来,说是要听听她这个做娘亲的意见。接着赵老爷子让王媒婆当着宋氏的面,再把这门亲事介绍一遍。
据王媒婆所说,这个苗家恰巧是温家的姻亲,说亲的对象苗佑仁正是温家大少奶奶苗氏的娘家弟弟。人家苗家虽然是商贾人家,却立志要培养出个读书人来光耀门楣,于是在他家三代单传的小公子还不到七岁的时候,就花大价钱请了个秀才老爷给他开蒙。有名师的指点,再加上苗公子聪慧无比,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进了静海县城最有名的静海书院,如今不过二十岁的他就已经有了秀才功名在身,正在发奋读书准备考个举人回来。
这个苗公子不论人品、家世,还是才学、相貌那都是一等一的,若非要说他有什么不足之处,也就只能说和他定亲的那个姑娘命太短,还没能嫁进苗家做少奶奶享福,就一命呜呼了,还连累苗公子得了个克妻的恶名,至今没能再定下门亲事来。
经王媒婆的巧嘴这么一介绍,宋氏当然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克妻的名声虽然不好听,可宋氏清楚那都是再假不过的虚名,元娘那么好的一个孩子,不也背负着克夫的骂名吗?
只不过宋氏心中虽然极为乐意,但出于女方的矜持,也不好一口就把亲事答应下来,就说要考虑几日再做回复。而尽管老赵家急于拿到王媒婆暗中许诺的好处,但也怕将来留下个逼迫孙女的恶名,再看宋氏其实是愿意的,心想也不差这几天工夫,索性让宋氏亲口答应了,免得她日后说嘴。于是他们也就假意说服王媒婆稍等几日。
话说宋氏眼见自家闺女都十八岁了,可老赵家一点儿为她说亲的意思都没有,正自日夜揪心不已。就在这时忽然从天而降了一份大好姻缘,她自然是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先前在上房里也就没有细想。然而愚孝的宋氏其实并不蠢笨,过后冷静下来的她立刻察觉出这里面的不对劲。
县城里的温家和苗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她并不清楚,不过苗家能把闺女嫁去温家做大少奶奶,这就说明两家八成门第相当。即便苗氏是高嫁,但苗家也绝不会比温家差到哪儿去。如此想来,人家苗公子的条件并不比温二公子差,最重要的是苗公子是娶妻,温二公子是纳妾,为妻为妾这里面的差别海了去了。这道理她能想到,“精明能干”的婆母她们能想不到?她们为啥不直接和苗家结亲,反而要让小姑子去温家做妾?
再者,依王媒婆所说人家苗家在县城里有头有脸,那么苗公子即使背负克妻之名,也不至于蹉跎至今都说不上亲呀?怎么会掉价到小村里找个名声不佳的“老姑娘”?自卑的宋氏从来不敢高估自己,她认为这极不符合常理,这个苗公子恐怕没有王媒婆所描述的那么美好。
思及至此,宋氏开始焦虑不安起来,不过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寻思从老赵家这儿怕是得不到真相的,那就只能向别人打听了。
这三年来,宋氏在老赵家的强压之下极少和外界打交道,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过随着三房的离去,老赵家就把原先由三房负责的活计转嫁到了宋氏母女身上,为了拾柴、挑菜,甚至于下地,老赵家不得不放宋氏出门。于是昨日下晌宋氏就借着出门拾柴的机会,悄悄去了趟里正家,向娘家在县城里的梁氏打听起这个苗公子来。
率先跑到正门的赵三郎拔开门栓,把两扇门扉朝里一拉,就有一个人顺势倒进了门,他忙一把将那人扶住。目光敏锐的赵三郎立刻发现满面尘土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姐赵元娘。
“哎呀!元娘姐!元娘姐!你这是咋了?”赵三郎急急问道。按理来说,赵元娘此刻应在老赵家干活儿,怎么会孤身一人跑到这儿来了?
见到赵元娘虽有赵三郎在一旁搀扶,可虚弱无力的她还是几欲摔倒,赵三娘忙冲上前去扶了她一把。
走近一瞧,赵三娘猛然发现赵元娘的脖子上竟有一道青紫的勒痕,触目惊心。不用多说,这定然又是老赵家做的孽,一股抑制不住的怒气霎时间盈满胸臆,赵三娘大声说道:“是乔氏那个老妖婆干的?还是赵成青那个小贱人干的?她们这两条毒蛇,怎么能这么对你?元娘姐,你别怕!快说说,到底出了什么事儿?今儿我定然杀上门去为你讨回公道!”
听了赵三娘这番铿锵有力的保证,赵元娘那双早已丧失光彩,此时毫无焦距的眼中终于显出了一丝清明,她抬头望向三叔一家,竟然意外地听到那位和她一样懦弱的三叔掷地有声道:“元娘,有啥委屈你只管说!三叔一定替你做主,为你讨回公道!”
要真是你那好娘亲和你那好妹妹干的好事儿,你真能替赵元娘做主讨回公道吗?别人信不信赵四娘不知道,反正她是不信的。
诚然,见到赵元娘的处境如此凄惨,纵然是心肠有些刚硬的赵四娘也为之动容,她立时生出救助赵元娘的念头,但也只能保证让赵元娘脱离老赵家的魔爪。替她做主,为她讨回公道?恐怕真到那时,“孝顺”儿子赵永忠还是会习惯性地站出来阻拦。前身记忆中的无数教训告诉赵四娘,这个“主”赵永忠他做不了。这个“公道”赵永忠他讨不回。即使赵四娘有心替赵元娘出头,可当家人不给力,赵四娘也爱莫能助。
生怕自家老爹把话说得太满,待会儿下不了台。赵四娘忙打岔道:“现在不是问这个的时候。咱们还是把元娘姐姐扶到后面让她躺着歇息会儿吧!娘,你赶紧去盛一碗热汤来,让元娘姐姐暖暖身子。”
众人见赵元娘脏兮兮的脸上尽是憔悴不堪,双眼布满血丝,嘴唇更是蜕了一层皮,隐隐渗出血丝来,就知道她确实疲惫不堪,恐怕随时都可能倒下。于是大家当即按下心中的困惑停下追问,打算听从赵四娘的建议让赵元娘先去休息。而姜氏立刻转身去后厨给赵元娘盛汤,热心的杨氏则去打水给赵元娘洗脸。
不过焦急万分的赵元娘此刻哪有心思休息。她朝赵永忠重重跪下,哭着哀求道:“还请三叔赶紧去救救我娘!”
赵永忠登时手足无措,忙让赵三娘姐妹俩把赵元娘扶起,可执拗的赵元娘说什么也不肯起来,场面一时有些混乱。
“元娘姐姐。你别慌,有话坐下来慢慢说。你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咱们说一遍,让咱们心里有个数。只有这样才能想出合适的对策来,进而把大伯母顺利救出来。”赵四娘劝慰道。
听了赵四娘的这番话,惊慌失措的赵元娘打了一个激灵,登时醒过神来。她明白一味地哭泣只会误事,于是立刻止住哭声。顺从地随着赵四娘坐下,把这些天的遭遇结合她们母女俩的猜测而还原成的真相,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
原来那日上门说亲的王媒婆在许了一大堆好处后,成功说服老赵家答应将赵成青早日送去做妾。临出门时,王媒婆无意间看到了正抱着盆去洗衣服的赵元娘。虽说赵元娘被赵乔氏母女磋磨多年,早就面色发黄、瘦弱不堪。可目光毒辣的王媒婆还是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姑娘底子极好,细细调养一番后,绝对远胜赵成青。于是发现好苗子的王媒婆忙不迭地向赵乔氏打听起赵元娘来。一番打探后,王媒婆就明白老赵家并不待见赵元娘,也知道她的外祖家已经没落。她可以算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甚至于老赵家对待大房唯一血脉的态度竟是,只要给得起聘礼,把赵元娘嫁去谁家都无所谓,但有一点他们家决不会为赵元娘出一文钱嫁妆钱。王媒婆闻言立刻把赵元娘记入了自个儿的小黑本,以备候选。
要说这个王媒婆在静海县城也颇出名,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听说只要有人家出得起谢媒钱,她就什么恶姻缘都敢牵。前两日就有户人家慕名将王媒婆请上门,托她说亲。王媒婆也知道这个要求说亲的苗家很是不妥,不过见钱眼开的她一听说有大笔谢媒钱,立时昧着良心接了下来。
至于这说亲的人选,王媒婆立刻想到了赵元娘,就和苗家人提了提。苗家人心想,出身良家,品貌端庄,很是符合他家的要求;自幼失怙,娘家无良,就不怕万一日后出事会有人替他家媳妇出头。这个赵元娘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忙点头答应。
于是王媒婆离开苗家后,当即就去了趟老赵家,向赵老爷子他们提了这门亲事。上房里面赵老爷子他们一听说应了这门亲事不单会有丰厚聘礼,还会有种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哪会管这苗家的公子是圆是扁,立马就决定应下来。不过开明的赵老爷子在正式答应前,还是把宋氏找了过来,说是要听听她这个做娘亲的意见。接着赵老爷子让王媒婆当着宋氏的面,再把这门亲事介绍一遍。
据王媒婆所说,这个苗家恰巧是温家的姻亲,说亲的对象苗佑仁正是温家大少奶奶苗氏的娘家弟弟。人家苗家虽然是商贾人家,却立志要培养出个读书人来光耀门楣,于是在他家三代单传的小公子还不到七岁的时候,就花大价钱请了个秀才老爷给他开蒙。有名师的指点,再加上苗公子聪慧无比,他在十岁的时候就进了静海县城最有名的静海书院,如今不过二十岁的他就已经有了秀才功名在身,正在发奋读书准备考个举人回来。
这个苗公子不论人品、家世,还是才学、相貌那都是一等一的,若非要说他有什么不足之处,也就只能说和他定亲的那个姑娘命太短,还没能嫁进苗家做少奶奶享福,就一命呜呼了,还连累苗公子得了个克妻的恶名,至今没能再定下门亲事来。
经王媒婆的巧嘴这么一介绍,宋氏当然是一千个一万个愿意。克妻的名声虽然不好听,可宋氏清楚那都是再假不过的虚名,元娘那么好的一个孩子,不也背负着克夫的骂名吗?
只不过宋氏心中虽然极为乐意,但出于女方的矜持,也不好一口就把亲事答应下来,就说要考虑几日再做回复。而尽管老赵家急于拿到王媒婆暗中许诺的好处,但也怕将来留下个逼迫孙女的恶名,再看宋氏其实是愿意的,心想也不差这几天工夫,索性让宋氏亲口答应了,免得她日后说嘴。于是他们也就假意说服王媒婆稍等几日。
话说宋氏眼见自家闺女都十八岁了,可老赵家一点儿为她说亲的意思都没有,正自日夜揪心不已。就在这时忽然从天而降了一份大好姻缘,她自然是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先前在上房里也就没有细想。然而愚孝的宋氏其实并不蠢笨,过后冷静下来的她立刻察觉出这里面的不对劲。
县城里的温家和苗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她并不清楚,不过苗家能把闺女嫁去温家做大少奶奶,这就说明两家八成门第相当。即便苗氏是高嫁,但苗家也绝不会比温家差到哪儿去。如此想来,人家苗公子的条件并不比温二公子差,最重要的是苗公子是娶妻,温二公子是纳妾,为妻为妾这里面的差别海了去了。这道理她能想到,“精明能干”的婆母她们能想不到?她们为啥不直接和苗家结亲,反而要让小姑子去温家做妾?
再者,依王媒婆所说人家苗家在县城里有头有脸,那么苗公子即使背负克妻之名,也不至于蹉跎至今都说不上亲呀?怎么会掉价到小村里找个名声不佳的“老姑娘”?自卑的宋氏从来不敢高估自己,她认为这极不符合常理,这个苗公子恐怕没有王媒婆所描述的那么美好。
思及至此,宋氏开始焦虑不安起来,不过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寻思从老赵家这儿怕是得不到真相的,那就只能向别人打听了。
这三年来,宋氏在老赵家的强压之下极少和外界打交道,几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过随着三房的离去,老赵家就把原先由三房负责的活计转嫁到了宋氏母女身上,为了拾柴、挑菜,甚至于下地,老赵家不得不放宋氏出门。于是昨日下晌宋氏就借着出门拾柴的机会,悄悄去了趟里正家,向娘家在县城里的梁氏打听起这个苗公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