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全军过江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宣主力过河之后,除了留下一个哨士卒看守渡口,保护营寨中安放的大炮外。剩下的士卒甚至没来得及休整,就马上出兵前往延水关渡口接应老弱。
像刘宣这种带着老弱行军打仗的军队,虽然靠着老弱牵制,能够勉强控制住士卒的军纪,但是在兵法上也留下了明显的漏洞,一旦老弱有失,主力也会马上溃散而去。
历史上郑成功攻打南京之战,就因为随军的老弱被清军俘虏击散,导致主力军心大乱、大部分溃散而逃,大好的局面也几乎毁于一旦。
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上凡是造反的农民起义军,军纪大部分都不太好。这一个现象并不是因为农民起义的领袖毫无大志,而是因为独特的历史原因造成。
历史上凡是起义造反的百姓,几乎都是活不下去的饥民,他们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拿起刀枪反抗朝廷的统治,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理想大义,而是在绝望中挣扎活命。
在起义举兵的初期,这些饥民百姓几乎看不见任何胜利的希望。在绝望的心理下,他们破罐子破摔,疯狂的砸碎一切旧的秩序,而不能建设一个新的秩序。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历史上的起义军几乎都会在烧杀抢掠,裹挟百姓,屠城杀降中轮回。
刘宣虽然在起兵的初期,就建立了严酷的军法,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休养生息,像以前一样流窜下去,这种严酷的军法将会越来越被士卒所厌恶。
跟着他造反的士卒,并不是身怀理想的红军,也没有那些有文化的理想主义者充当骨干。
他的麾下,大部分都是饥民盗匪、溃逃的官军,这些人跟着他造反,只是为了活命生存。如果刘宣一直这样不让抢劫杀人,不让欺凌妇孺,不让杀降屠城,恐怕就会被大部分士卒所厌恶抛弃。
因为只有能够给士兵带来金银财物、钱帛美人的统帅,才会被士卒所拥戴效忠。
所以刘宣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尽快的占据一处根据地,不能像历史上王嘉胤等人那样四处流窜。刘宣现在的实力已经算是不小,麾下的兵力已经超过万人,披甲的精锐也有两千,远远超过同时期的王嘉胤、紫金梁等人。
历史上神一魁起兵不久,还能在铁角城开荒种田,刘宣作为一个天命所归的穿越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远见远远超过了神一魁、李自成、高迎祥等农民军起义者。
刘宣之所以没有在陕北割据,是因为陕北连年干旱,这种严酷的旱灾持续到了崇祯八年。加上陕北地方穷困人口稀少,并不是成就霸业、割据一方之地。
而相邻的山西情况就好一些,山西虽然山地众多,但是大同、太原、晋中、临汾几处盆地都比较富庶,人口也比较稠密,既能扩充军队,也能筹集饷银。
刘宣渡河之后,一直思考着这支军队的出路,在他初步的想法中,已经决定在山西南部寻机发展,看能不能占据平阳府一代,然后趁机向关中地区发展。
从清水关到延水关大约六十余里,如果走陆路行军,最少也需要一天半。但是这一次刘宣靠着黄河逆流而上,带着大部分船只走水路而行,虽然逆流行军,但是水路远比陆地快捷,还没用一天时间,他就带领大部分主力来到延水关前。
延水关的守军只有不到千人,面对刘宣的七千大军,根本提不起一点儿抵抗的力气。
刘宣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还没有造成多少伤亡,守卫营寨的官军就已经死伤不少。官军守备见守不住渡口营寨,立刻就抛弃了大队,带着自己的亲兵落荒而逃。
刘宣打下了营寨,马利用手中的渡船,接应对岸的中军老弱,因为人数不少,整整的忙了三天,才将这些老弱妇孺、锅碗瓢盆、坛坛罐罐一起接过了黄河。
等全军过河,刘宣才从李旭升口中得知,延绥总兵吴志勉的探马已经距离延水关不远。李旭升麾下的骑兵探哨,还与延绥的精骑交了几次手,两方都损伤了几名探哨,对于对方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刘宣过了黄河,已经算是脱离了延绥巡抚的管辖,以明代地方文官的尿性,延绥、陕西等地官军肯定不会越境追赶。
哪怕是前线围剿农民军的三边总督杨鹤,也要上奏朝廷,只有得到了朝廷的允许,才可能进入山西追剿刘宣。
以明末官僚办事推诿拖延的毛病,这一来一回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两个月,有了这两个月时间,刘宣也能在山西初步打开局面。
从延水关渡口过了黄河,已经距离永和县不远,永和县位于平阳府隰州治下,距离延水关渡口八十余里。城中的户口只有千余户,人口不足五千,县中的壮丁更是只有千余人。
永和县兵微将寡,虽然地处山中,也算是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刘宣麾下的上万大军,还是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现在刘宣面临的最大困难,根本不是永和县两丈高的城墙,而是山西境内连绵不绝的群山。
进入山西之后,到处都是高山峻岭,刘宣麾下的大军行动也越来越艰难,尤其是那些千斤重的佛郎机炮,更是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
尽管刘宣心中非常不情愿,但是带着千斤大炮根本不可能跋山涉水,无奈之下刘宣还是轻装简行,将大部分十几门佛郎机重炮埋入地下,只带着轻便的虎蹲炮继续前进。
虎蹲炮轻者三十多斤,最重者也就百余斤,只要有两个身强体壮的大汉,就能扛着行军,在山路纵横的山西地界,这种轻便的火炮虽然威力不算大,但是无疑非常适合山区作战。
虽然刘宣尽可能减轻负重,但是八十里山路,大军还是磕磕碰碰的走了三天时间。
三日之后,大军终于来到永和县城下,面对紧闭城门,恐慌万状的永和县城,刘宣并没有轻易攻城,而是扎好了营寨养精蓄锐,好好休整一夜,等候第二天清早一举破城。
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
刘宣主力过河之后,除了留下一个哨士卒看守渡口,保护营寨中安放的大炮外。剩下的士卒甚至没来得及休整,就马上出兵前往延水关渡口接应老弱。
像刘宣这种带着老弱行军打仗的军队,虽然靠着老弱牵制,能够勉强控制住士卒的军纪,但是在兵法上也留下了明显的漏洞,一旦老弱有失,主力也会马上溃散而去。
历史上郑成功攻打南京之战,就因为随军的老弱被清军俘虏击散,导致主力军心大乱、大部分溃散而逃,大好的局面也几乎毁于一旦。
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上凡是造反的农民起义军,军纪大部分都不太好。这一个现象并不是因为农民起义的领袖毫无大志,而是因为独特的历史原因造成。
历史上凡是起义造反的百姓,几乎都是活不下去的饥民,他们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拿起刀枪反抗朝廷的统治,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理想大义,而是在绝望中挣扎活命。
在起义举兵的初期,这些饥民百姓几乎看不见任何胜利的希望。在绝望的心理下,他们破罐子破摔,疯狂的砸碎一切旧的秩序,而不能建设一个新的秩序。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历史上的起义军几乎都会在烧杀抢掠,裹挟百姓,屠城杀降中轮回。
刘宣虽然在起兵的初期,就建立了严酷的军法,并且一直坚持了下来。但是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休养生息,像以前一样流窜下去,这种严酷的军法将会越来越被士卒所厌恶。
跟着他造反的士卒,并不是身怀理想的红军,也没有那些有文化的理想主义者充当骨干。
他的麾下,大部分都是饥民盗匪、溃逃的官军,这些人跟着他造反,只是为了活命生存。如果刘宣一直这样不让抢劫杀人,不让欺凌妇孺,不让杀降屠城,恐怕就会被大部分士卒所厌恶抛弃。
因为只有能够给士兵带来金银财物、钱帛美人的统帅,才会被士卒所拥戴效忠。
所以刘宣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尽快的占据一处根据地,不能像历史上王嘉胤等人那样四处流窜。刘宣现在的实力已经算是不小,麾下的兵力已经超过万人,披甲的精锐也有两千,远远超过同时期的王嘉胤、紫金梁等人。
历史上神一魁起兵不久,还能在铁角城开荒种田,刘宣作为一个天命所归的穿越者,在这个问题上的远见远远超过了神一魁、李自成、高迎祥等农民军起义者。
刘宣之所以没有在陕北割据,是因为陕北连年干旱,这种严酷的旱灾持续到了崇祯八年。加上陕北地方穷困人口稀少,并不是成就霸业、割据一方之地。
而相邻的山西情况就好一些,山西虽然山地众多,但是大同、太原、晋中、临汾几处盆地都比较富庶,人口也比较稠密,既能扩充军队,也能筹集饷银。
刘宣渡河之后,一直思考着这支军队的出路,在他初步的想法中,已经决定在山西南部寻机发展,看能不能占据平阳府一代,然后趁机向关中地区发展。
从清水关到延水关大约六十余里,如果走陆路行军,最少也需要一天半。但是这一次刘宣靠着黄河逆流而上,带着大部分船只走水路而行,虽然逆流行军,但是水路远比陆地快捷,还没用一天时间,他就带领大部分主力来到延水关前。
延水关的守军只有不到千人,面对刘宣的七千大军,根本提不起一点儿抵抗的力气。
刘宣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了几次,还没有造成多少伤亡,守卫营寨的官军就已经死伤不少。官军守备见守不住渡口营寨,立刻就抛弃了大队,带着自己的亲兵落荒而逃。
刘宣打下了营寨,马利用手中的渡船,接应对岸的中军老弱,因为人数不少,整整的忙了三天,才将这些老弱妇孺、锅碗瓢盆、坛坛罐罐一起接过了黄河。
等全军过河,刘宣才从李旭升口中得知,延绥总兵吴志勉的探马已经距离延水关不远。李旭升麾下的骑兵探哨,还与延绥的精骑交了几次手,两方都损伤了几名探哨,对于对方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刘宣过了黄河,已经算是脱离了延绥巡抚的管辖,以明代地方文官的尿性,延绥、陕西等地官军肯定不会越境追赶。
哪怕是前线围剿农民军的三边总督杨鹤,也要上奏朝廷,只有得到了朝廷的允许,才可能进入山西追剿刘宣。
以明末官僚办事推诿拖延的毛病,这一来一回的时间,最少也需要两个月,有了这两个月时间,刘宣也能在山西初步打开局面。
从延水关渡口过了黄河,已经距离永和县不远,永和县位于平阳府隰州治下,距离延水关渡口八十余里。城中的户口只有千余户,人口不足五千,县中的壮丁更是只有千余人。
永和县兵微将寡,虽然地处山中,也算是易守难攻,但是面对刘宣麾下的上万大军,还是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现在刘宣面临的最大困难,根本不是永和县两丈高的城墙,而是山西境内连绵不绝的群山。
进入山西之后,到处都是高山峻岭,刘宣麾下的大军行动也越来越艰难,尤其是那些千斤重的佛郎机炮,更是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
尽管刘宣心中非常不情愿,但是带着千斤大炮根本不可能跋山涉水,无奈之下刘宣还是轻装简行,将大部分十几门佛郎机重炮埋入地下,只带着轻便的虎蹲炮继续前进。
虎蹲炮轻者三十多斤,最重者也就百余斤,只要有两个身强体壮的大汉,就能扛着行军,在山路纵横的山西地界,这种轻便的火炮虽然威力不算大,但是无疑非常适合山区作战。
虽然刘宣尽可能减轻负重,但是八十里山路,大军还是磕磕碰碰的走了三天时间。
三日之后,大军终于来到永和县城下,面对紧闭城门,恐慌万状的永和县城,刘宣并没有轻易攻城,而是扎好了营寨养精蓄锐,好好休整一夜,等候第二天清早一举破城。
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