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伐明 > 第三十七章清点

第三十七章清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天色已经彻底黑暗,寒气也越加袭人,在小冰河时期,气候极度严寒,而在苦寒的陕北高原,到了冬天的夜间,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三十多度。

    今日的夜空乌云遮盖,严严实实的将月亮挡在后面,看不见一点儿光亮,尽管天气恶寒,漆黑一片,但是刘宣并没有马上收兵回营,而是在漆黑寒冷的夜空中打扫战场。

    如今的陕北之地,早已经遍地流民,因为山西巡抚封锁黄河渡口,陕北的流民过不了黄河,只能困守在陕北之地。

    一些饥民西入甘北,但是甘肃北部比起陕北之地也好不了多少,同样是饥荒遍地,民不聊生。

    因为饥民逃离不了贫困的陕北,导致了陕北之地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流民团伙。这些流民团伙,因为没有粮食,常常争斗不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用活人充当两脚羊食用,哪怕是路边的死尸,也从来不会放过。

    一些弱小的流民团伙,因为生存艰难,常常在夜间活动,这些吃人肉的饥民,仿佛食腐肉的秃鹰,在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几乎遍地都是。

    刘宣和他的队伍,也是这种大大小小的流民团伙一员,毕竟他现在还没有攻打州县,不算是在朝廷挂号的强贼大盗。

    如果刘宣不能快速打扫战场,这些宝贵的棉衣,兵器,铠甲等等战备物资。恐怕很快就会被附近流浪的饥民发现。一夜之间,这些珍贵的兵甲,就会被流浪的饥民抢夺干净。

    在如今的陕北之地,尽管刘宣心中不愿意承认,但是一件棉衣,一领铠甲,一石粮食,远远比一条人命值钱。

    如今的陕北之人,人命远远不值一钱,现在到处都是活不下去的饥民,只要有粮食,刘宣可以轻易的召集十万青壮。

    而棉衣,铠甲却不容易制造。尤其是陕北生产力落后,除了城市之外,乡间的社会秩序也几乎荡然无存,这每一件棉衣,每一领铠甲,对于刘宣都是价值万分。

    在今日之战前,刘宣的麾下,陈铁牛后哨,李昭云预备哨都还没有棉衣。如今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自然要将缴获的战利品全部清点清楚,运回董家堡,才能让刘宣放下心来。

    刘宣将战死的士兵纷纷火化,用一个个陶罐将骨灰收起来,全部带回了董家堡,而战死的官军,和受军法而死的士卒,尸体全部扔在荒野之上,成为饥民口中的粮食。

    等刘宣清点的战利品,带队回到董家堡之时,已经是深夜子时了。

    远远的,董家堡之内闪烁着一盏盏灯火,让人心中不住的感觉到一丝温暖热情。

    等刘宣他们一进入城门,只见城门口砌着二十多个土灶,每一个土灶上面都煮着一大锅滚烫的肉汤。

    一些火工,厨娘身穿单衣,瘦弱的身体紧紧靠在灶台上,眼睛狠狠的盯着锅里,嘴里的唾沫不由自主的从嘴角滴下。

    但是这些厨娘火工,却没有一人向锅中捞肉吃,这是因为刘宣军中规矩森严,稍微有一点儿违反纪律,都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这三个月来,刘宣不仅勤于练兵,还常常为部众讲一些大道理,。并且亲自教导一些机灵的士兵识文断字,培养后备骨干,这样的工作,不仅刘宣亲自干,就连李昭云,李旭通,孙登等识字之人,也常常为士兵充当老师,教导他们读书认字。

    通过三个月时间,刘宣还在学生中普及了阿拉伯数字,这种数字简单易学,易于传播。中国古代的算筹尽管也非常方便,但是刘宣的麾下,几乎没有多少会使用算筹的手下,就连刘宣自己,也没有见过古代的算筹。

    刘宣挑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士兵,亲自教导他们阿拉伯数字,经过三个多月学习,刘宣已经教出二十多个徒弟。

    这些徒弟,已经能熟练的使用阿拉伯数字计数,也能娴熟的背会乘法口诀,勉强能够使用竖式加减运算,至于三位数以上的乘除法,就爱莫能助了。

    这些能够熟练使用简单数学的士兵,被刘宣全部充当书记官,负责清点管理后勤粮草。有了这些会使用简单数学的书记官,一时间,后勤营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不少。

    刘宣将队伍整顿好,排成队列,按照规矩排队打饭。

    刘宣见后勤老弱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见过肉味,今日又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决定宰杀耕牛,犒赏三军,提振士气。

    刘宣从董家堡抢来的十一头耕牛,如今已经只有三头,剩下的耕牛,除了为刘宣成亲宰杀一头之外,其余都被营中士卒食用,毕竟营中的士卒操练辛苦,急需要大量的营养肉食,所以每隔半月二十天,刘宣都要宰杀耕牛,为麾下的士卒改善伙食,补充营养。

    在古代,耕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凡是古代封建王朝,宰杀耕牛都是大罪。大明律规定“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而上古的汉唐时代,宰杀耕牛的处罚就更加严重。

    耕牛这种宝贵的牲畜,哪怕是一般的乡绅大户,也不见舍不得随意宰杀,一年能吃上一两顿牛肉,已经非常难得了。

    乡绅大户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普通的平民百姓了,老百姓一生之中能吃上几顿牛肉,恐怕都值得吹嘘一生一世了。

    刘宣连续宰杀耕牛,给士兵改善伙食,尽管得到了士兵的拥戴,还是让一些长者议论纷纷。

    在这些长者看来,刘宣的行为也太过奢侈,不是长久之计。就连刘宣的岳父李昭云,也对这种行为有些埋怨。

    毕竟耕牛这种宝贵的财产,杀一头就少一头,耕牛长大也很不容易,如果全部杀了,以后开垦田地,也很不容易。

    但是刘宣心中清楚,陕北之地,不是善地,很快就会残破不堪,不适合长时间停留落脚。加上这里边军云集,敌强我弱,也不可能成为刘宣的根基之地。

    历史上的农民军,也在崇祯二年冬天,趁着清军入侵,晋陕二省勤王,山西总兵张鸿功率兵出省,山西延河渡口空虚之际渡过黄河渡口,攻入山西,在山西境内进一步发展壮大。

    刘宣狠下心来,一次宰杀两头耕牛犒赏三军。这两头耕牛,都是年龄在十岁以上的老牛,尽管冬天粮食不足,有些瘦弱掉膘,但是连骨带肉,每一头都有四五百斤。

    刘宣规定凡是参加刚才作战的士卒,,每人分一斤熟牛肉,奖励美酒一升。战死的士卒,家人分三斤牛肉,粮食三十斤。他将所有的面粉一次性拿出来,全部做成面条,让士兵敞开了吃。

    后勤营的老弱,每人可以分一碗牛杂汤,一碗白面面条,牛骨汤可以敞开喝。

    这一顿在现代人看来异常简陋的晚餐,却能极大地收拢人心,哪怕是刚刚投降的俘虏,也能吃一碗白面面条。

    就在众人欢欢喜喜,杀牛吃酒之际,刘宣却站在一处角落中,默默的盘算着这次战役的胜败得失。

    这一次战役,刘宣麾下的士兵战死五十八人,死于军法之下的士卒八人,受伤七十一人,其中重伤二十三人。

    战死的士卒,死于火炮之下的就有二十一人,火铳弓箭十一人,两军阵前二十六人。由此可见,哪怕这个时代的火炮有着许多的缺点,但是也有了战争之神的峥嵘。

    而官军大约战死一百余人,受伤的超过一百,其中重伤四十六人,俘虏四百二十八人。剩下的士卒几乎全部溃散而去,值得一提的是三十个骑兵成建制的投降,如果能让这股骑兵彻底归心,刘宣麾下的骑兵队也会实力大增。

    军器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盔甲,这次战斗,因为溃兵为了逃命,几乎扔下了全部兵器甲胄。除了顾世虎身边的家丁外,官军的铠甲几乎全部便宜了刘宣。

    此战刘宣共缴获棉甲三十六件,齐腰甲三十四件,锁子甲二十二件,罩甲十一件,山纹甲八件。加上刘宣以前的三十多件铠甲,刘宣麾下的甲兵第一次超过百人,达到一百五十人左右。

    其次缴获鸟铳一百杆,三眼铳二百杆,虎蹲炮六门,佛郎机四门,弓箭三百六十张。长矛,长刀,夹刀棍等长兵器四百件,雁翎刀,戚家刀等短兵器六百多件。

    这一次战役,对于刘宣来说毫无疑问是一场大胜仗。此战之后,延长县城几乎像一个脱光衣服的少女暴露在刘宣面前,只要刘宣愿意,就可以任意欺凌。

    这一战,首先锻炼了部队。此战刘宣伤亡一百四十人左右,超过全军百分之十。但是刘宣的军队却没有溃败,这样的表现,在古代来说,已经算是一支合格的军队了,应该超过了大部分的明军。

    通过这一战,官军充当了一次运输大队长。刘宣麾下士兵的武器也大大的改善,此战之后,刘宣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无疑有了较大的提升。

    就在刘宣仔细思量之时,却见金娘穿着一件青色圆领袄裙,外面罩着大红色外罩,手中拿着一个大海碗,盛了满满一碗红烧牛肉,端到刘宣面前。

    金娘轻声开口说道:“夫君,今日打了胜仗,而你却愁眉不展。还是吃上一碗牛肉,好好休息一晚吧,睡上一个好觉,明日再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