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332章 攻心为上

第332章 攻心为上

作者:风吹过的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颜良这番痛斥着实掷地有声,但听在陶升耳中却略显尴尬。

    毕竟陶升早前也从过贼,但陶升当年也是逼不得已,从贼不久就弃暗投明,所以倒并未觉得颜良是针对他。

    而颜良说得的确没错,如杨凤、张燕等人都曾受过朝廷招安,许之以官位,希望他们为首的头目能管管好手下人等,莫要再劫掠郡县。

    不过这又有何用呢,贼人便如蝗虫一样到处流窜,即便张燕、杨凤得了封赏有所顾忌,不再亲自劫掠,他们手下的贼人照样我行我素。

    更何况,很多贼人心想你张燕、杨凤抢掠够了还得封官位,我等还没抢够,再抢他一票,说不定日后也能招安封官。

    那些贼人也说是替天行道,可是他们真个只是义贼么?做的事情是义举么?

    从过贼之后,若不诚心悔悟,并付出代价,还能得到高官厚禄,那被抢掠的百姓会如何看待?岂不是鼓励人们去做贼?

    颜良那一拳很是沉重,把案上的水杯都震到了地上,好在漆木的杯子不会摔碎,只是筵席上溅了些水渍。

    侍立在颜良身后的韩高走上前来捡起杯子,提起水壶倒了杯水,说道:“将军喝杯水消消气。”

    梅娘的幼弟韩高虽然天性腼腆话不多,初到颜良身边后还有些不习惯,不过在牛大带了他一阵子之后,也就放开了手脚,学会了察言观色。

    这不,这会儿见颜良生气,连忙上来倒水。

    颜良接过水杯,咕咚咕咚喝了一通,稍稍舒缓了下情绪,然后对陶升道:“听闻贼子如此放肆,某有所失态,让二君见笑了。”

    陶升哈哈一笑道:“无妨无妨,陶某初听张坦的要求时,也是气得不轻,不过在下却以为,张坦此人漫天要价不过是色厉内荏罢了,我等倒不妨与其虚与委蛇一番,只消将黑山各山头分化开来,一一剿灭不为难事。”

    颜良点点头道:“元亨兄此言甚是,且让他嚣张一时。”

    陶升又道:“黑山之中山头林立,有些个贼帅头目过往时日也为恶不深,更有那些被挟裹的民众亦是无辜,不知将军对这些人有何计较?”

    颜良思忖片刻道:“若是诚心悔过来投,倒也不是不能容下他们,便如昨日就有一批人从黑山来投,彼辈先前是公孙瓒麾下义从,公孙瓒消亡后依附于黑山,如今见黑山势颓,遂来投附于我,其中有一人还是公孙瓒从弟公孙越之子,我如今已任命他为我本营屯长。”

    陶升赞道:“将军多有容人之量,莫说公孙瓒的族侄,在下听闻夏侯渊的长子如今亦为将军麾下短兵。”

    颜良对夏侯衡之事也颇为自得,听陶升称许也拈须而笑,说道:“夏侯衡倒是个可造之材,放在夏侯渊身边也是埋没了,我算是代他管教管教儿子。”

    陶升道:“在下近些时日在管理各屯堡事务时,各堡军吏便屡屡言有人要加入堡中,经在下查实,多为过往隐匿于山中的逃民,其中还有往日被黑山贼所挟裹去的民众。”

    颜良一听也关心了起来,问道:“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人数多不多?”

    陶升道:“各屯堡在开垦沿山荒地时,发现有些地方有人出没的痕迹,一些缓坡也有粗种一些菽豆,在下带人前去查看,那些人却逃往更深的山林之中。”

    “但时间久了,那些逃民也不再惧怕,便是有人在不远处开垦也不躲避。大约是看屯民们的餐食都还不错的缘故,有些人还向屯民们讨要吃食。”

    “在下授意手下军吏拿些吃食去找他们攀谈才得知,这些逃民往日里都是躲避赋税和劳役,才躲进山里。有些人曾经被黑山各山寨驱使耕种过一些田地,有些人则连黑山贼都不理,只是躲在山旮旯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依附在小山头下的流民受不得山中的清苦,也跑了出来。在下暂时容许这些人围在屯堡边上居住,至于具体如何处置,却要请示明府。”

    颜良道:“有人来投自是好事,只消元亨兄做好盘查筛选,将一些老实可靠的尽数编为屯民,至于一些身份可疑的也不要放过,把他们尽数发去铁矿和煤矿干活便是。”

    陶升来到常山有些时日了,自然清楚铁矿和煤矿的事情,闻言不由大笑道:“明府这一招端得是人尽其用啊哈哈哈!”

    颜良也笑道:“眼下荒芜的土地多的是,既然有人主动下山来投,那我等不妨就多多宣传,若是依附黑山贼的流民都没了,我看他们就靠那些顽匪能逍遥到何时去。”

    他想了一想,叫过韩高吩咐道:“阿宝,去把陈行之与辛伯宁叫来,此事事关情报与军谋,让他们俩脑袋好使的过来一起参详参详。”

    陈正如今作为颜良手下的职方掾,但仍兼着灵寿县令,需要两头跑,虽然忙碌了些,但倒也乐在其中。

    辛儒作为军谋掾,也就是狗头军师的角色,理当一直随在颜良身边出谋划策。

    不过辛儒也是第一次正是在军中任事,颜良吩咐他要对军中各项事务多接触多了解,以免在做谋划的时候脱离开军队的实际情况,成为纸上谈兵之辈。

    故而辛儒这段时间十分忙碌,既要了解军中的各项组织架构,战力分布,又要熟悉了解先期收集来的关于黑山贼的情报,以便在剿匪之战中建言献策。

    甚至颜良还把辛儒丢进了教导营里待了段时间,旁听舆图观察、测绘,战术分析、运用等课程。

    二人来到之后,颜良与陶升把先前几人交流之事挑重点说了。

    辛儒首先说道:“下吏以为,如今黑山之中多有人下山来投,足显人心向背,我等当大力宣扬郡中善政,最好让黑山之中人尽皆知,必能打击其人心士气。”

    陈正的关注点则在另外一方面,说道:“下吏以为贼子张坦等人虽然无礼无状,然如今黑山各贼之间矛盾多多,正是我逐一击破的良机,不妨多与彼辈接触接触,即便不能说动其悔过自新诚心归降,也能让众贼子间互相猜忌,不能互相援护。”

    “若张坦等贼人贪得无厌不知进退,甚至还可故意将我等与其人来往的信函恰巧为张燕所获,引起贼人间互相猜忌攻伐,我或可坐收渔利也!”

    辛儒也赞同道:“陈令所言甚是,如今黑山众贼尚且存有侥幸之心,若是如先前之仗再打上几次,相信更能令其认清事实,人心离散,我等当尽力招降纳叛,力图分化,将黑山贼消解于无形。”

    对二人的献策建言,颜良沉吟片刻后说道:“伯宁可为我作一篇《告黑山贼众及附从民众》,备言我常山宽大为怀,只诛首恶及罪孽深重之辈,其余附从之人若洗心革面,倒戈来降,我常山一应接纳,使其归化为民,若负隅顽抗,届时定当被碾为齑粉,勿谓言之不预也!”

    辛儒揖礼道:“下吏遵命。”

    颜良想起一事,又关瞩道:“此文乃是宣谕无知之民,不必过多修辞,当言简意赅,使黔首百姓一听便知!”

    辛儒道:“在下明白了。”

    颜良又对陈正说道:“细作用间之事,本就归职方掾所辖,行之你当与陶将军、习君多多商议,多拟定几套方略,争取在贼子中间先发展些许有心归义之辈,以期获得贼子的动向,必要时也可反戈一击,助我军大获全胜。”

    陈正也领命道:“在下遵命。”

    颜良站起身来道:“元亨兄、习君,行之、伯宁,剿灭黑山乃是当前第一要务,诸君自当与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还黑山周边民众一个太平安康!”

    众人俱都起立抱拳道:“自当为明府效犬马之劳。”

    ——☆——☆——☆——

    “公理,何如此之急也?”

    “伯槐兄,若非我一意催迫,怕是你不愿前去吧?”

    “我宗族中人都在此地,自不愿远行,便是子明公要去常山,我去送送便是,何必一并随往。”

    “说来说去,伯槐兄还是不信我之言,以为我所言皆为虚妄。”

    “非也非也,我自是信得过公理贤弟,只是那常山再是气象万千,也不至于让我非得前往一观吧?”

    在上党郡屯留县去往铜鞮的县道上,正有一行人往北而去。

    同行的是三名男子,不过岁数却上下有差,最年长的一人约莫三十四五岁,最年幼的一人约莫十二三岁,中不溜的那个则是二十出头样子。

    那中不溜的年轻人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仲长统,而另外二人面貌酷肖,乃是一对来自河内郡温县的父子,父名常林,子名常时。

    仲长统是个有理想的有为青年,见世道繁乱,便不愿待在家中死读书,而是与小伙伴满维一同满世界游荡。

    他俩在上党偶遇了有为中年崔琰、公孙方,因志趣相投故而结伴同行,拜访了避居铜鞮开课授讲的钜鹿人张臶,又随他们一同去往常山。

    同行的四人里,如今崔琰为井陉令,公孙方为真定丞,满维则是任了议曹史,俱都在常山任事,只有仲长统拒绝了颜良的延揽,表示世界很大,我想去再浪一浪。

    颜良倒也并不勉强,送上丰厚的程仪并两匹良马,让他浪起来更欢。

    同时颜良也提了一个小小请求,便是让仲长统在在游历常山各地时,以一个平常人的眼光审视地方政务,若有何不平、不公、不当之处,记录下来到时候向他提出,供他参考改进。

    仲长统虽然年轻,但心气很高,又是个不耐拘束的人,所以才屡屡拒绝了高幹、颜良等人的征辟,不过颜良后来的小小请求倒是正合他意。

    他一直游历各地,就是想要了解民生,增长见识,从而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

    得了颜良的委托后,仲长统很认真地在常山各地游逛。

    这时候的常山,因为讨逆营强势进入,使得地方贼患大受抑制,地方百姓不用再担心走在路上被人劫个道。

    加上颜良大搞比武大会和盐铁酒专卖许可唱卖,引来了诸多人流,让常山显得异乎寻常地繁华。

    而颜良到郡之后,大力整肃吏治,罢免了一些才不配位德行有缺的官吏,提拔任用了不少如崔琰、刘劭、田灿、张广、沐并、时苗之类的良吏。

    时苗与夏侯兰等人巡视各县乡,重审过往的一些冤假错案,纠办了不少恶霸劣绅。

    往日里一些抛荒的沿山边地也被丈量厘定,一股股的流民从各地被招募到常山,准备开垦荒地,大兴屯田。

    整个郡国每个县每个乡都恢复了县校与乡庠,适龄学子可以不用交束脩就免费入学,此外还能额外享受官家提供的免费餐食。

    在郡国名山之下,还打算修建一座庞大的学舍群,供天下好学向上的士人使用,被颜良起名为“六山学院”。

    这种种新气象是仲长统在别他郡国所未见的,虽然当地百姓仍旧贫苦,但至少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今后的生活也有了盼头。

    对此,仲长统很疑惑,心想难不成冀州都如此富足?袁大将军的治政水平有这么高明?

    他带着疑惑从常山进入了钜鹿,又从钜鹿进入了赵国,从赵国进入魏郡。

    走的地方越多,他的疑惑越深,因为他发现不论是钜鹿、赵国、魏郡,地方上的情况都与常山不同,与他过往经过的那些郡县也都差不多,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日子贫苦,吏治混乱。

    在路上,他还不止一次看到有流民结伴而行,流民的来源五花八门,有冀州各郡来的,甚至还有从兖州、青州来的,而目的地都是常山。

    仲长统好奇地询问,流民们告诉他在邺城、济北、东郡等等地,都有人在流民聚集的地方宣称只要去到常山之后,官家都管衣食,还会组织他们开荒屯田,有些手艺的,还能凭手艺过上好日子。

    这些流民里有些人家已是赤贫,没有去常山的路费,那些人还能酌情接济些钱粮。

    他联想到在元氏、高邑等城外的流民安置点,便心中了然,更对颜良为这些贫苦人群着想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