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华夷之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声钟声自言台之外响起,原本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停下了谈论,看向了台上的众人。
坐在台上正北方向座位中间,那个穿着华贵紫色官袍的威严老头站起身来,看着台上众人,双手虚压,朗声道:“今日华夷之辨,现在开始。”
所谓华夷之辨,按历代来说,乃是根据礼仪来区分华夏和蛮夷,这里的礼仪是指《周礼》、《仪礼》、《礼记》以及《春秋》。
而历代文人对于华夷之间的区别,还有该如何对待,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因此有了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自古有之,历经千年而不绝,不论是哪一个朝代文人,皆是争论不休,而不同朝代对于所谓蛮夷的政策,也是因为文人的争论而有所不同。
可以说这虽然只是国子监例行的一场辩论,却也代表着这些即将踏入大宛官场,以后或许会成为中流砥柱的书生们的态度。
等到他们站在那太明宫上之时,今日侃侃而谈的想法,说不定就会变成一道道政令,引导着大宛的走向。
徐明远在书中看过不少历代文人对于华夷之辨的讨论,不过往日之词不适用于今时今日,现今大宛国势强大,虽然四周有强蛮环视,却也足以威震四方。
那留着长须,相貌颇为威严官员自然就是国子监祭酒,姓蔡。据说当年曾夫子也曾担任过数年的国子监祭酒,也算个清贵之位。
祭酒大人环视一圈,朗声道:“先贤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今日于言台设华夷之辨,诸位皆可畅所欲言。以现今大宛之天下为基,论四夷与我大宛之别,且可畅谈如何与诸夷相处。
人人心中皆有杆秤,今日之辩不论胜败,不过若是有经世之才,想来诸位大人也不会让明珠蒙尘。
今日诸位立此言台,可直抒胸臆,来日立于朝堂之上,莫忘直言进谏。如此方才不枉今日之盛举。”
“不敢忘祭酒之言!”台上诸人和台下众人齐声应道,神色皆是有些肃穆。
“好,今日华夷之辩,谁先起第一辩?”祭酒大人微微点头,看着台上诸人朗声问道。
“学生宁安志愿起第一辩。”坐在中间的一袭蓝衣起身应道,正是那长安四大才子之一的宁安志。
国子监掌大宛学政,所以天下书生对国子监祭酒皆可自称学生,以示尊重。
宁安志一起身,众人的目光便是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一些知道他身份的人也是轻声向旁边的人介绍起他来。
宁安志,宁侯爷府大少爷,现年十九岁,十五岁便以诗名动长安。十八岁那年与方亭延等人被称为长安四大才子,今年秋参加国子学院试,得榜首之名。被称作最有希望得金科状元的人之一。
宁安志容貌俊秀,器宇轩昂。虽被数千人注视着,却也没有露出丝毫怯色。嘴角挂笑,从容地看着那祭酒大人。
“好,且听听你有何佳辩。”祭酒大人看着宁安志微笑道,说着也是重新落座。
宁安志先冲着祭酒大人那个方向执弟子礼行了一礼,又是冲着众人略一揖手,站直,尔后朗声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然以诸夷之野蛮,不识礼之位何物,故称之为夷。先贤有言,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
宁安志一开口,众人便皆是停下了言语,听着宁安志的言谈,不时点头,再看向宁安志之时,眼中已是多有钦佩之意。
徐明远听着宁安志的话语,却是眉头微皱,听了一会,又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方亭延刚好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奇怪之色,不过也没有在这时开口。
宁安志之言,辞藻华美,引经据典,确实说的头头是道,可以看出他饱览群书,博闻强识。
这样的言谈,化于纸上,绝对是一篇上等的策论,难怪此人会被誉为长安四大才子之一,确有其真才实学。
不过他所言,在徐明远看来却是有些空洞,虽然张口便是圣贤之言,将历代华夷之辨的精髓尽数吸收,化为己用。但是他所言却是少有涉及现今大宛周遭诸强国,和臣服于大宛的那些小国。
宁安志以圣人之言为中心,将华夷之别详细的讲诉了出来,让台下一些不甚了解的书生恍然大悟。而且又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言语严谨,思路清晰,确实能称上佳之辩。
便是那些坐在椅子上的紫黄公卿亦是不少频频点头之人,看向宁安志的目光也是颇为赏识。
“华夷之辨自古有之,若诸夷能学礼义,则可容纳其为华,若不能,则以其为夷,勿近之。”宁安志以此结尾,再行一礼,尔后坐下。
场下静了静,然后便是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一些国子监的学生更是面色激动,以宁安志为荣。
“宁师兄果然不凡,不愧被称作长安四大才子,若不是前段时间他和百里瑜师兄不在,那白墨楼又岂能这般容易连挑我们六大书院。”离徐明远身后不远处,一个穿着国子监院服的书生有些崇拜道。
“就是,那白墨楼不正是从剑南道那种偏远蛮夷之地来的,我倒要看看今日的华夷之辨他会如何说,难不成他还要为蛮夷正名?”他身旁一个国子监弟子亦是应和道。
“哈哈,你这话倒是有意思……”又是一人插嘴道。
徐明远听此,面色微沉,却也没有回头看向那二人。不用想也知道,其他的国子监学生此时恐怕也是用差不多的言语议论白墨楼,看来白墨楼此次入长安独挑六大书院,还是引了众怒。
方亭延看着徐明远,再看了一眼西北角神态自然坐着的白墨楼,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场下的谈论依旧热烈,坐在台上的那几位公卿亦是轻声交谈着,完全没有制止的意思。
过了好一会,祭酒大人方才站起身来,示意众人安静之后,朗声道:“可有人愿起第二辩?”
“学生百里瑜,愿起第二辩。”宁安志身旁穿着青色国子监院服的百里瑜起身朗声道,声若洪钟,掷地有声。
===================感谢maxuouo、公子卿陌、好书今何在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推荐。(未完待续。)
一声钟声自言台之外响起,原本喧哗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停下了谈论,看向了台上的众人。
坐在台上正北方向座位中间,那个穿着华贵紫色官袍的威严老头站起身来,看着台上众人,双手虚压,朗声道:“今日华夷之辨,现在开始。”
所谓华夷之辨,按历代来说,乃是根据礼仪来区分华夏和蛮夷,这里的礼仪是指《周礼》、《仪礼》、《礼记》以及《春秋》。
而历代文人对于华夷之间的区别,还有该如何对待,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因此有了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自古有之,历经千年而不绝,不论是哪一个朝代文人,皆是争论不休,而不同朝代对于所谓蛮夷的政策,也是因为文人的争论而有所不同。
可以说这虽然只是国子监例行的一场辩论,却也代表着这些即将踏入大宛官场,以后或许会成为中流砥柱的书生们的态度。
等到他们站在那太明宫上之时,今日侃侃而谈的想法,说不定就会变成一道道政令,引导着大宛的走向。
徐明远在书中看过不少历代文人对于华夷之辨的讨论,不过往日之词不适用于今时今日,现今大宛国势强大,虽然四周有强蛮环视,却也足以威震四方。
那留着长须,相貌颇为威严官员自然就是国子监祭酒,姓蔡。据说当年曾夫子也曾担任过数年的国子监祭酒,也算个清贵之位。
祭酒大人环视一圈,朗声道:“先贤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今日于言台设华夷之辨,诸位皆可畅所欲言。以现今大宛之天下为基,论四夷与我大宛之别,且可畅谈如何与诸夷相处。
人人心中皆有杆秤,今日之辩不论胜败,不过若是有经世之才,想来诸位大人也不会让明珠蒙尘。
今日诸位立此言台,可直抒胸臆,来日立于朝堂之上,莫忘直言进谏。如此方才不枉今日之盛举。”
“不敢忘祭酒之言!”台上诸人和台下众人齐声应道,神色皆是有些肃穆。
“好,今日华夷之辩,谁先起第一辩?”祭酒大人微微点头,看着台上诸人朗声问道。
“学生宁安志愿起第一辩。”坐在中间的一袭蓝衣起身应道,正是那长安四大才子之一的宁安志。
国子监掌大宛学政,所以天下书生对国子监祭酒皆可自称学生,以示尊重。
宁安志一起身,众人的目光便是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一些知道他身份的人也是轻声向旁边的人介绍起他来。
宁安志,宁侯爷府大少爷,现年十九岁,十五岁便以诗名动长安。十八岁那年与方亭延等人被称为长安四大才子,今年秋参加国子学院试,得榜首之名。被称作最有希望得金科状元的人之一。
宁安志容貌俊秀,器宇轩昂。虽被数千人注视着,却也没有露出丝毫怯色。嘴角挂笑,从容地看着那祭酒大人。
“好,且听听你有何佳辩。”祭酒大人看着宁安志微笑道,说着也是重新落座。
宁安志先冲着祭酒大人那个方向执弟子礼行了一礼,又是冲着众人略一揖手,站直,尔后朗声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然以诸夷之野蛮,不识礼之位何物,故称之为夷。先贤有言,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
宁安志一开口,众人便皆是停下了言语,听着宁安志的言谈,不时点头,再看向宁安志之时,眼中已是多有钦佩之意。
徐明远听着宁安志的话语,却是眉头微皱,听了一会,又是微笑着摇了摇头。
方亭延刚好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奇怪之色,不过也没有在这时开口。
宁安志之言,辞藻华美,引经据典,确实说的头头是道,可以看出他饱览群书,博闻强识。
这样的言谈,化于纸上,绝对是一篇上等的策论,难怪此人会被誉为长安四大才子之一,确有其真才实学。
不过他所言,在徐明远看来却是有些空洞,虽然张口便是圣贤之言,将历代华夷之辨的精髓尽数吸收,化为己用。但是他所言却是少有涉及现今大宛周遭诸强国,和臣服于大宛的那些小国。
宁安志以圣人之言为中心,将华夷之别详细的讲诉了出来,让台下一些不甚了解的书生恍然大悟。而且又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言语严谨,思路清晰,确实能称上佳之辩。
便是那些坐在椅子上的紫黄公卿亦是不少频频点头之人,看向宁安志的目光也是颇为赏识。
“华夷之辨自古有之,若诸夷能学礼义,则可容纳其为华,若不能,则以其为夷,勿近之。”宁安志以此结尾,再行一礼,尔后坐下。
场下静了静,然后便是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一些国子监的学生更是面色激动,以宁安志为荣。
“宁师兄果然不凡,不愧被称作长安四大才子,若不是前段时间他和百里瑜师兄不在,那白墨楼又岂能这般容易连挑我们六大书院。”离徐明远身后不远处,一个穿着国子监院服的书生有些崇拜道。
“就是,那白墨楼不正是从剑南道那种偏远蛮夷之地来的,我倒要看看今日的华夷之辨他会如何说,难不成他还要为蛮夷正名?”他身旁一个国子监弟子亦是应和道。
“哈哈,你这话倒是有意思……”又是一人插嘴道。
徐明远听此,面色微沉,却也没有回头看向那二人。不用想也知道,其他的国子监学生此时恐怕也是用差不多的言语议论白墨楼,看来白墨楼此次入长安独挑六大书院,还是引了众怒。
方亭延看着徐明远,再看了一眼西北角神态自然坐着的白墨楼,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场下的谈论依旧热烈,坐在台上的那几位公卿亦是轻声交谈着,完全没有制止的意思。
过了好一会,祭酒大人方才站起身来,示意众人安静之后,朗声道:“可有人愿起第二辩?”
“学生百里瑜,愿起第二辩。”宁安志身旁穿着青色国子监院服的百里瑜起身朗声道,声若洪钟,掷地有声。
===================感谢maxuouo、公子卿陌、好书今何在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推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