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国子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务本坊为唐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二街从北数的第一坊,北抵皇城南面,坊内分布着国子监、进奏院、先天观和众多官员住宅。
国子监独占半坊之地,领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为大宛最高学府。可谓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数百年来,大儒辈出,拜相封侯之人数不胜数。
国子监三年一期考核就在殿试结束一个月后,考中之人便可入学,据说没能高中的读书人多半会留下来试一试,若是考进了国子监,那可就多了几分中进士的希望。
马车驶入务本坊,一路之上尽是马车和步行的书生,十数丈宽的街道也是变得有些拥挤,两边停着的马车已经不知延伸到何处去了。
过了好一会,马车才是停了下来,徐明远看着窗外一人多高的坊墙后,一棵棵冒头的古木,和一幢幢院舍,也是不由地有些激动。
当年大书法大家虞世南所书的《孔子庙堂碑》,上载:“万雉斯建,百堵皆兴,揆日占星,式规大壮,凤甍骞其特起,龙桷俨以临空。”徐明远早有耳闻,可见国子监之盛。
今日一见,白墙青瓦,院舍林立,巍然而立,槐木成林,往来皆书生,果非虚言。
徐明远等三人下了马车,路上之人,认出马车上的印记之人,看向三人,皆是露出了几分讶异之色,猜测着三人是何方人物,能够乘着李尚书的马车前来。
徐明远名声不显。又没有什么了不得的靠山,这些人自然是不认识的。易就更不用说了。短刀让李牧逼着留在了车上,现在看着正国子监乐呵呵地笑着。只是个人畜无害的少年郎。
李牧的身份倒是足够让人重视的,只是他昨日方才入长安,除了昨日在城门口与公主那帮人起了冲突,还未正式在人前露面,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不出他来。
不过一些有心人扫过李牧腰间的一块玉牌之后,不由地露出了几分惊疑之色,再看向李牧之时,已是多了几分恭谨。
不过这往来的多是书生,就算有人猜出了李牧的身份。此时也不会贸然上前来结交。所以一身紫衣,身材魁梧的李牧和一身蓝白对襟长衫的徐明远,还有穿着一身深蓝色劲装的易,直愣愣地站在门口,这有些奇怪的组合,也是颇为引人注目。
今日的华夷之辨,果真如李牧所说的,备受关注,不光是穿着青色院服的国子监学生。还有不少穿着各式长衫、袄衣的书生,玉簪锦衣有,粗布麻衣亦有。
还有不少身着各式官服、常服的中年人,多半是朝中之大臣。这刚下了早朝过来的。
这华夷之辨自然不是因白墨楼而起,每次会试之前,国子监都会举办一次。堪称大宛读书人之盛会。
徐明远侧头看了一眼易,笑着问道:“你也没进去过?”
“之前没有需要进去的事。”易摇了摇头。又是有些不屑道:“不过是些无用书生罢了,除了夸夸而谈。还能干嘛。”
“又是齐浩波说的吧。”徐明远笑着摇了摇头,看来齐浩波对这国子监没什么好印象。
易点了点头道:“小徐,又被你猜中了。”
李牧笑着说道:“就别在这杵着了,咱们进去吧。”说着当先向着国子监里走去。徐明远和易点了点头,亦是随着人群向着里面走去。
国子监独占半座务本坊,自然是奇大无比,一入大门,最为醒目的自然是门阖沉沉的孔庙。孔庙乃天下读书人心中圣贤之庙,入国子监,自然是要先到孔庙拜上一拜。
再看他处,远近不知多少院舍,槐木遍植其间,处处是书生,言谈不离经书和辩论。
“现在辩论应该快开始了,孔庙要不等出来之时再拜,要是开始了的话,就算我拿了我小叔的令牌也进不去了。”李牧看了一眼孔庙前排着的长队,看着徐明远说道。
易对那孔庙根本没兴趣,所以不需要问他的意见,徐明远虽然想见识一下这天下第一孔庙,不过李牧所说的也是事情,所以也是点头应下了。
李牧拉住了一个国子监的学生,问清楚了今日辩论的言台位置,三人便是快步向着那里走去。
国子监言台乃大宛太宗皇帝设立的,为了广开言路,特设言台,天下书生登言台,可畅所欲言,不论所言如何,不追究其罪。
言台设于国子监西南角,铺着平整的青石,中央有一半丈高的石台,五六丈方圆,此时台上百余个蒲团之上已经差不多坐满了人。
台下已是站满了人,放眼看去,少说也有两三千人,好在都是间隔了些距离,所以也不显得十分拥挤。
李牧拿那块玉牌在守着院门的小吏面前一晃,原本已经推脱言台已满的小吏,立马堆着笑容躬身让徐明远三人进去。
待到三人进去之后,又是重新换上了严肃的神情,将那些衣着有些寒酸的读书人拦在了门外。
三人进了言台的院落,数十丈方圆的大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言台上摆了一排太师椅,此时已经坐满,入目的多是穿着紫色袍衫,束金玉带的朝中大员,还有几名穿着青色长衫的老先生。
那排座位后一丈远处摆了几排座位,坐着的也多是公卿大臣,和一些大儒。
徐明远和易跟着李牧往石台挤去,一路上的书生虽有愠怒,不过一看魁梧的李牧,却也没人多说什么。
一路往里去,徐明远也是听到了不少信息,原来台上坐着的皆是觉得自己有胸有沟壑,想要在这辩论之上出言的才俊。
而从众人的口中,徐明远也是多次听到了白墨楼的名字。
从国子监学生口中传出的多是贬斥之言,说他不过是井底之蛙,入了长安侥幸胜了几场,便以为自己了不得了。
至于来长安赶考的普通书生,已是将白墨楼这个能够独挑六大书院,将那些自诩不凡的天之骄子踩在脚下的人,视作心中偶像了,兴奋的讨论着今日白墨楼能否再次获胜。
三人顺利地挤到了石台下,李牧探着脑袋左右看了看,笑道:“看看你那风头正盛的朋友在哪呢。”
==============感谢书友1602192……、公子卿陌、好书今何在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推荐票。(未完待续。)
务本坊为唐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二街从北数的第一坊,北抵皇城南面,坊内分布着国子监、进奏院、先天观和众多官员住宅。
国子监独占半坊之地,领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职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为大宛最高学府。可谓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数百年来,大儒辈出,拜相封侯之人数不胜数。
国子监三年一期考核就在殿试结束一个月后,考中之人便可入学,据说没能高中的读书人多半会留下来试一试,若是考进了国子监,那可就多了几分中进士的希望。
马车驶入务本坊,一路之上尽是马车和步行的书生,十数丈宽的街道也是变得有些拥挤,两边停着的马车已经不知延伸到何处去了。
过了好一会,马车才是停了下来,徐明远看着窗外一人多高的坊墙后,一棵棵冒头的古木,和一幢幢院舍,也是不由地有些激动。
当年大书法大家虞世南所书的《孔子庙堂碑》,上载:“万雉斯建,百堵皆兴,揆日占星,式规大壮,凤甍骞其特起,龙桷俨以临空。”徐明远早有耳闻,可见国子监之盛。
今日一见,白墙青瓦,院舍林立,巍然而立,槐木成林,往来皆书生,果非虚言。
徐明远等三人下了马车,路上之人,认出马车上的印记之人,看向三人,皆是露出了几分讶异之色,猜测着三人是何方人物,能够乘着李尚书的马车前来。
徐明远名声不显。又没有什么了不得的靠山,这些人自然是不认识的。易就更不用说了。短刀让李牧逼着留在了车上,现在看着正国子监乐呵呵地笑着。只是个人畜无害的少年郎。
李牧的身份倒是足够让人重视的,只是他昨日方才入长安,除了昨日在城门口与公主那帮人起了冲突,还未正式在人前露面,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不出他来。
不过一些有心人扫过李牧腰间的一块玉牌之后,不由地露出了几分惊疑之色,再看向李牧之时,已是多了几分恭谨。
不过这往来的多是书生,就算有人猜出了李牧的身份。此时也不会贸然上前来结交。所以一身紫衣,身材魁梧的李牧和一身蓝白对襟长衫的徐明远,还有穿着一身深蓝色劲装的易,直愣愣地站在门口,这有些奇怪的组合,也是颇为引人注目。
今日的华夷之辨,果真如李牧所说的,备受关注,不光是穿着青色院服的国子监学生。还有不少穿着各式长衫、袄衣的书生,玉簪锦衣有,粗布麻衣亦有。
还有不少身着各式官服、常服的中年人,多半是朝中之大臣。这刚下了早朝过来的。
这华夷之辨自然不是因白墨楼而起,每次会试之前,国子监都会举办一次。堪称大宛读书人之盛会。
徐明远侧头看了一眼易,笑着问道:“你也没进去过?”
“之前没有需要进去的事。”易摇了摇头。又是有些不屑道:“不过是些无用书生罢了,除了夸夸而谈。还能干嘛。”
“又是齐浩波说的吧。”徐明远笑着摇了摇头,看来齐浩波对这国子监没什么好印象。
易点了点头道:“小徐,又被你猜中了。”
李牧笑着说道:“就别在这杵着了,咱们进去吧。”说着当先向着国子监里走去。徐明远和易点了点头,亦是随着人群向着里面走去。
国子监独占半座务本坊,自然是奇大无比,一入大门,最为醒目的自然是门阖沉沉的孔庙。孔庙乃天下读书人心中圣贤之庙,入国子监,自然是要先到孔庙拜上一拜。
再看他处,远近不知多少院舍,槐木遍植其间,处处是书生,言谈不离经书和辩论。
“现在辩论应该快开始了,孔庙要不等出来之时再拜,要是开始了的话,就算我拿了我小叔的令牌也进不去了。”李牧看了一眼孔庙前排着的长队,看着徐明远说道。
易对那孔庙根本没兴趣,所以不需要问他的意见,徐明远虽然想见识一下这天下第一孔庙,不过李牧所说的也是事情,所以也是点头应下了。
李牧拉住了一个国子监的学生,问清楚了今日辩论的言台位置,三人便是快步向着那里走去。
国子监言台乃大宛太宗皇帝设立的,为了广开言路,特设言台,天下书生登言台,可畅所欲言,不论所言如何,不追究其罪。
言台设于国子监西南角,铺着平整的青石,中央有一半丈高的石台,五六丈方圆,此时台上百余个蒲团之上已经差不多坐满了人。
台下已是站满了人,放眼看去,少说也有两三千人,好在都是间隔了些距离,所以也不显得十分拥挤。
李牧拿那块玉牌在守着院门的小吏面前一晃,原本已经推脱言台已满的小吏,立马堆着笑容躬身让徐明远三人进去。
待到三人进去之后,又是重新换上了严肃的神情,将那些衣着有些寒酸的读书人拦在了门外。
三人进了言台的院落,数十丈方圆的大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言台上摆了一排太师椅,此时已经坐满,入目的多是穿着紫色袍衫,束金玉带的朝中大员,还有几名穿着青色长衫的老先生。
那排座位后一丈远处摆了几排座位,坐着的也多是公卿大臣,和一些大儒。
徐明远和易跟着李牧往石台挤去,一路上的书生虽有愠怒,不过一看魁梧的李牧,却也没人多说什么。
一路往里去,徐明远也是听到了不少信息,原来台上坐着的皆是觉得自己有胸有沟壑,想要在这辩论之上出言的才俊。
而从众人的口中,徐明远也是多次听到了白墨楼的名字。
从国子监学生口中传出的多是贬斥之言,说他不过是井底之蛙,入了长安侥幸胜了几场,便以为自己了不得了。
至于来长安赶考的普通书生,已是将白墨楼这个能够独挑六大书院,将那些自诩不凡的天之骄子踩在脚下的人,视作心中偶像了,兴奋的讨论着今日白墨楼能否再次获胜。
三人顺利地挤到了石台下,李牧探着脑袋左右看了看,笑道:“看看你那风头正盛的朋友在哪呢。”
==============感谢书友1602192……、公子卿陌、好书今何在的打赏,谢谢大家的推荐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