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明士风流 > 第四章 拜访蹇义

第四章 拜访蹇义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吴敬斋是个精明内敛的人,这十年来他看着颜安一点点长大,从一个瘦弱孩童渐渐长成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刚开始几年颜安总是沉默寡言,后来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渐渐的有所好转,虽然还是有些略显孤僻,不过对身边的人也算是温厚有礼,和熟悉的人在一起还能偶尔开开玩笑,不过吴敬斋知道,颜安这么多年来还是没能放下心中的仇恨。

    朱棣和朱元璋一样,是个多疑的人,任何对他产生威胁的东西,都是选择粗暴的方式去毁灭,这一对父子心中,从来没有法不责众这一说,只要你敢挑战他的底线,他就敢对你举刀。虽然距靖难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不过朱棣心中的那根弦一直没有松动过,他要他的江山万年永固,就必须在有生之年扫清朝堂内外一切反对他的声音,他要给自己的子孙铺就一条直通万世的康庄大道,所以他重建了锦衣卫。现在朝堂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步步杀机,锦衣卫、东厂依然在四处拿人,没有人说得清自己过了今天晚上是否还能再看见明天的太阳。

    四年前,吴敬斋其实就已经探查到了一些义兄谢道蕴一家被杀的蛛丝马迹,当年锦衣卫正在江南各地构陷富户商贾,贪墨查抄所得,江南地界儿上一时之间人人自危,逐渐尝到甜头的鹰犬们,胃口越来越大,一般的商贾早已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了,在利益的驱使下便盯上了那些世家大户,可是这些世家大户背后的关系都是盘根错节,家中子弟也都或多或少有在朝为官者,当时锦衣卫还没有像现在这般无所忌惮,照理说他们应该也怕事情闹大了不可收拾,不至于饥不择食冒然动手,可是时任扬州千户所千户的庞永偏偏就动手了,谢家树大招风,自然成了第一个目标,后来事发,庞永被一个叫刘永的御史弹劾,被皇上下旨砍了头,事情到此应该算是终了了,可是弹劾的那个御史后来却发生的意外,也死了。吴敬斋知道事情应该不是这么简单,一定还另有隐情,假如自己的猜测是对的,那这背后之人得多么可怕,一件连皇上都惊动了的案子居然就这么简单的了结了,涉案的两个人都这么“合理”的死了,吴敬斋再想查探,却是什么也查不到了。

    吴敬斋深知这里面的水太深了,颜安是谢家唯一的骨血,有时候放下仇恨好好活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吴敬斋千方百计的想把颜安留在自己身边,他曾经试着跟颜安提过,要向朝廷举荐,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当个官,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惜被颜安拒绝了。

    当颜安提出要去京城参加科举的时候,吴敬斋知道,自己怕是留不住这个孩子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放下,他这是要去京城找寻一个真相,可是,当他知道一切的时候,还能够全身而退吗?

    颜安进京的时候,吴敬斋让颜安到了京城之后拿上他的信件替他拜访一下自己的恩师,他知道京城对颜安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地方,现在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尽办法,让颜安离开京城那个是非圈子。这么多年情同父子,他不想见到颜安出事,吴敬斋好几次都差点想跟颜安说出他的猜想,好让颜安知难而退,可是每次话都到嘴边了,却都被自己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颜安出了客栈,在街边吃了些豆腐脑,顺便向卖豆腐脑的老汉打听了一下方向,他今天要去拜访的是当朝吏部尚书蹇义。

    来到蹇义府邸门前,眼前的场景跟颜安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本以为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府邸不说多么富丽堂皇,怎么说也得气派些吧,结果看见的只是一座灰砖淡瓦的普通宅院,正门也就一丈来宽,门上漆皮已经开始剥落。颜安上前叫门,开门的是一个老仆人,探出头来问他找谁,颜安说明了来意之后,老仆人让他在门口稍待片刻便进去通报了,一炷香的功夫之后,大门再次被打开。

    “老爷请公子进去说话,请跟我来吧。”

    颜安跟在老仆人后面,绕过一道影壁之后,院内一簇簇的竹子随风晃动,点缀在道路两边,竹叶沙沙作响。又走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个拱形门,走进去之后发现这里应该是一个小花园,遍地的花草映入眼帘,园内布局精巧,此处主人在园林技艺上应该颇有造诣。颜安还没来得及仔细观赏,就已经来到了一个堂屋前,堂上一位老人正坐着喝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和蔼,没有想象中那些高官们的威严气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翁呢。

    颜安走进去弯腰行礼:“后学末进颜安,见过蹇大人。”蹇义起身走到颜安面前抬手虚扶,问道:“你就是敬敏的侄子?”敬敏是吴敬斋的字,颜安起身回道:“吴敬斋正是家叔,这次来京之前,家叔托晚辈代他给您老问安,这是家叔让晚辈带给您的信。”

    颜安说着就把信掏了出来,蹇义接过信叫颜安坐下,吩咐下人上茶,接着就坐下看起了信。颜安没有出声打扰,闲着无聊便打量起屋中的摆设,看了一圈,忽然发现东面的墙上有一副对联,不过只有上联没有下联,上联是: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颜安一时想不出,正盯着上联发呆。

    “你对对联很感兴趣?”颜安收回目光发现蹇义正笑着看向自己,便回道:“晚辈对对联一道功力尚浅,只是平时有空闲的时候会瞎琢磨琢磨。”

    蹇义笑着对颜安说:“这对子是去年老夫偶然间想到的,只是写出了上联之后,确怎么也想不出下联,一些同僚来家里做客见到了,也曾对出来几个,不过老夫都不是很满意,所以直到现在下联还空着。”说完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这时,颜安刚好看见蹇义身后的孔子画像,惊喜的说道:“晚辈有下联了。”

    听颜安说他对出来了,蹇义有些意外:“你说来听听。”颜安起身吟道:“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孺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蹇义听完略一琢磨,回头再看颜安的眼神就不大一样了,抚须说道:“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对出下联,难得难得,而且下联对仗工整,立意也好,尤其是‘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八个字,老夫尤为欣赏,你很不错,单这一点就足见你才思敏捷,根基扎实,日后再稍加锤炼,定然能够出人头地。”

    颜安骤然被称赞,有些不好意思,“大人过奖了,晚辈刚才也是偶然看见您背后的孔圣人像才有的灵感,当不起大人这般赞誉。”

    蹇义挥挥手笑道:“你不必妄自菲薄,老夫身为吏部尚书,负责全国官员升迁调度,功绩考评,虽然别无长处,可是这双看人的眼睛还是很准的,你此次来京城,是准备参加今年科举的吧?”

    颜安恭声回道:“大人说的不错,十年寒窗,受圣人教化而不能用之于民,岂可甘心。”蹇义听完颜安的话,对他很是赞赏,接着蹇义又考校了颜安一番,问了一些关于国家民生方面的问题,颜安都对答如流,而且提出的一些观点都很有可行性,一老一少相谈甚欢,最后还不忘比拼了一下对联,蹇义对颜安的表现很是满意,这样的好苗子不多见呐!这时想起自己那个门生吴敬斋给他的来信,蹇义觉得要是真把颜安外放到地方上去,实在是太屈才了。

    老少二人相谈正欢,老仆进来禀告,说皇太孙来了。原来蹇义不光是吏部尚书,还身兼太子詹事,他学识过人,为人正派,所以朱棣就把皇太孙朱瞻基交给了他教导。

    蹇义和颜安刚准备起身相迎,就听见门外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老师可在屋内?学生来拜见老师了。”接着颜安便看见一个相貌清秀的少年,身穿镂金紫色长袍,腰系玉带,足登黑色短靴,看着十三四岁的样子。

    “老臣见过殿下。”

    “在下颜安见过殿下。”

    朱瞻基上前扶起蹇义,看了旁边的颜安一眼,问道:“老师,这位是?”

    蹇义指着颜安笑着说:“他叫颜安,他的叔父是老臣的门生,现在是应天巡抚,他这次进京是为了参加今年科举的,今天替他叔父给我捎来了一封信。”接着又为颜安介绍道:“这位是皇太孙殿下,”颜安听完朝朱瞻点头示意。

    颜安见皇太孙来了,自己也不便久留,便向蹇义告辞,走的时候蹇义告诉他没事经常来坐坐,考试之前如果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来找他请教,颜安谢过之后便离开了。

    “老师,你怎么对此人如此看重。”

    “殿下,这个颜安才思敏捷,学识不俗,而且举止有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想来今年的金榜上会有他一席之地的。”

    “哦?学生可是很少见老师如此夸赞一个人呐,想来此人定是一个不俗之人喽?”朱瞻基不觉间对颜安起了几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