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柳暗花明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待会修改,请见谅,谢谢大家
而且这个事情,它还有一个实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这个事是发生在第一次北伐战争,我们知道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出发,北伐曹魏,必须翻过秦岭。翻过秦岭有三条路,东边的一条叫子午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长安;中间的一条叫驻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在武功;第三条路叫斜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在陈仓。那么魏延提出的办法是什么呢?说请丞相给魏延一万人马,当中五千精兵,还有五千人干什么呢?运粮食。我魏延带着这支人马,走子午谷北上,十天功夫就可以到长安。长安是谁在守着呢?是曹操的女婿,叫做夏侯楙。这夏侯楙是个公子哥儿啊,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可以,打仗不行的,如果夏侯楙发现末将的军队从天而降,肯定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末将就可以拿下长安,丞相自己呢带着大军从斜谷北上,这样我们两军会合,咸陽以西都搞掂了。诸葛亮不听,设有采纳魏延的这个计策,这个就叫做“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史上的一个公案,历史学家一直在争论,说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对呢还是不对呢?两派意见。一派说这个是不对的,这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时机,这么好的一个计谋,奇袭嘛,完全可以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你把长安、咸陽以西都搞掂了,这个事儿不就弄成了呜?这是一派意见。另一派意见认为诸葛亮是对的,因为魏延的这个计策,风险太大了。
[画外音]魏延所建议的“子午谷奇谋”是一项极具桃战性的北伐战略,跟当年韩信的“暗渡陈仓”没有区别,全都危险万分,但是打仗贵在出奇,出奇才能制胜。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口口声声要北伐,然而魏延提出的这个“子午谷奇谋”,他最终却没有采纳。因此历史学家们便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坐失良机,也有人认为魏延的计谋风险太大无法实施,那么易中天先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他又有着什么不同于前人的看法呢?
但是我觉得他们算的都是军事账,军事我不懂,我也很难说他们这个军事账谁算对了谁算错了,而我觉得呢,诸葛亮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政治家在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首先算的是政治账,因为我们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目的无一不是政治的目的,所以诸葛亮肯定要先算政治账。因此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了,诸葛亮算的是一笔什么样的政治账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他为什么要北伐?他北伐的目的、动机、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出师表》有回答。因为诸葛亮出兵之前给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出师表》里面诸葛亮就锁定了北伐的目标,是十六个字,“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目标是什么,就是要把北方把它搞掂了,把曹魏这些奸凶除掉,把大汉王朝恢复起来,让我们的皇上重新回到洛陽去当皇帝,这是北伐的目标。
那么我们又要问,这个目标实现了呜?没有。那我们又要问,这个目标为什么没有实现呢?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曹魏非速亡之国,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接管了蜀汉的政权,这个时候,曹魏那边是一片欣喜,因为他们始终是把刘备当作头号敌人的,诸葛亮它觉得还可以打打主意。于是曹魏那边许多人给诸葛亮写信,劝他投降,诸葛亮设有给他们回信,但是写了一篇文章叫《正议》,大义凛然地回答了这些劝降的人。在这篇文童里面,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据正道而临有罪”,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蜀汉手上掌握着正义,而你们曹魏是有罪的。据正道而临有罪是战无不胜的,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那么这个话呢,我们也要分析,我们要问一问,曹魏有罪呜?没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民不聊生,这个时候统一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天下统一,人民才能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才会安定,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清况下,谁能够平定天下,谁能够使天下重归统一,谁就是对的。那么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鼎立,这三家你从正面上说,它们都是想恢复天下统一的,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魏蜀吴都是正道;从反面说,它们都想独霸天下,都不让人家来统一,从这个角度讲,它们都有问题。所以魏蜀吴三家不存在谁正道、谁有罪的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我们要问,蜀汉就是正道呜?你说你面对曹魏“据正道而临有罪”,你面对刘表、刘璋的时候,请问刘表、刘璋有罪呜?刘表、刘璋没罪,你为什么把人家的地盘夺了?你夺了刘表、刘璋的地盘,你夺了荆州、夺了益州是靠的正道呜?所以这个说法,作为政治口号喊一喊是可以的,用来鼓舞蜀汉军民的士气也是可以的,别当真,当真就是书呆子。
何况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曹魏方面他自己认为有罪呜?他有负罪感呜?没有啊。曹操他们是很困难,曹魏在建国的道路上也确实是坎坷不平的,困难重重,那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有罪呜?不是的。是因为当时士族不支持。士族为什么不支持曹操呢?一是瞧不起他这个阉宦遗丑,就是曹操出身不好,宦官后代,清高的士族瞧不起他;第二,士族不喜欢曹操的唯才是举,什么唯才是举,唯才是举就是不让我们当官嘛,那这个问题曹丕解决了(未完待续。)
待会修改,请见谅,谢谢大家
而且这个事情,它还有一个实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谋”。“子午谷奇谋”这个事是发生在第一次北伐战争,我们知道诸葛亮率军从汉中出发,北伐曹魏,必须翻过秦岭。翻过秦岭有三条路,东边的一条叫子午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长安;中间的一条叫驻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在武功;第三条路叫斜谷,终点在什么地方呢?在陈仓。那么魏延提出的办法是什么呢?说请丞相给魏延一万人马,当中五千精兵,还有五千人干什么呢?运粮食。我魏延带着这支人马,走子午谷北上,十天功夫就可以到长安。长安是谁在守着呢?是曹操的女婿,叫做夏侯楙。这夏侯楙是个公子哥儿啊,纨绔子弟,吃喝玩乐可以,打仗不行的,如果夏侯楙发现末将的军队从天而降,肯定吓得屁滚尿流,弃城而逃,末将就可以拿下长安,丞相自己呢带着大军从斜谷北上,这样我们两军会合,咸陽以西都搞掂了。诸葛亮不听,设有采纳魏延的这个计策,这个就叫做“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是三国史上的一个公案,历史学家一直在争论,说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对呢还是不对呢?两派意见。一派说这个是不对的,这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时机,这么好的一个计谋,奇袭嘛,完全可以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你把长安、咸陽以西都搞掂了,这个事儿不就弄成了呜?这是一派意见。另一派意见认为诸葛亮是对的,因为魏延的这个计策,风险太大了。
[画外音]魏延所建议的“子午谷奇谋”是一项极具桃战性的北伐战略,跟当年韩信的“暗渡陈仓”没有区别,全都危险万分,但是打仗贵在出奇,出奇才能制胜。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口口声声要北伐,然而魏延提出的这个“子午谷奇谋”,他最终却没有采纳。因此历史学家们便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坐失良机,也有人认为魏延的计谋风险太大无法实施,那么易中天先生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他又有着什么不同于前人的看法呢?
但是我觉得他们算的都是军事账,军事我不懂,我也很难说他们这个军事账谁算对了谁算错了,而我觉得呢,诸葛亮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政治家在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首先算的是政治账,因为我们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争的目的无一不是政治的目的,所以诸葛亮肯定要先算政治账。因此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了,诸葛亮算的是一笔什么样的政治账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他为什么要北伐?他北伐的目的、动机、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出师表》有回答。因为诸葛亮出兵之前给刘禅上了一道《出师表》,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出师表》里面诸葛亮就锁定了北伐的目标,是十六个字,“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目标是什么,就是要把北方把它搞掂了,把曹魏这些奸凶除掉,把大汉王朝恢复起来,让我们的皇上重新回到洛陽去当皇帝,这是北伐的目标。
那么我们又要问,这个目标实现了呜?没有。那我们又要问,这个目标为什么没有实现呢?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曹魏非速亡之国,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接管了蜀汉的政权,这个时候,曹魏那边是一片欣喜,因为他们始终是把刘备当作头号敌人的,诸葛亮它觉得还可以打打主意。于是曹魏那边许多人给诸葛亮写信,劝他投降,诸葛亮设有给他们回信,但是写了一篇文章叫《正议》,大义凛然地回答了这些劝降的人。在这篇文童里面,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据正道而临有罪”,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蜀汉手上掌握着正义,而你们曹魏是有罪的。据正道而临有罪是战无不胜的,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那么这个话呢,我们也要分析,我们要问一问,曹魏有罪呜?没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民不聊生,这个时候统一是唯一的出路,只有天下统一,人民才能重新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才会安定,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清况下,谁能够平定天下,谁能够使天下重归统一,谁就是对的。那么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鼎立,这三家你从正面上说,它们都是想恢复天下统一的,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说魏蜀吴都是正道;从反面说,它们都想独霸天下,都不让人家来统一,从这个角度讲,它们都有问题。所以魏蜀吴三家不存在谁正道、谁有罪的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我们要问,蜀汉就是正道呜?你说你面对曹魏“据正道而临有罪”,你面对刘表、刘璋的时候,请问刘表、刘璋有罪呜?刘表、刘璋没罪,你为什么把人家的地盘夺了?你夺了刘表、刘璋的地盘,你夺了荆州、夺了益州是靠的正道呜?所以这个说法,作为政治口号喊一喊是可以的,用来鼓舞蜀汉军民的士气也是可以的,别当真,当真就是书呆子。
何况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曹魏方面他自己认为有罪呜?他有负罪感呜?没有啊。曹操他们是很困难,曹魏在建国的道路上也确实是坎坷不平的,困难重重,那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有罪呜?不是的。是因为当时士族不支持。士族为什么不支持曹操呢?一是瞧不起他这个阉宦遗丑,就是曹操出身不好,宦官后代,清高的士族瞧不起他;第二,士族不喜欢曹操的唯才是举,什么唯才是举,唯才是举就是不让我们当官嘛,那这个问题曹丕解决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