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料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许多事情是这样的。
你并不重视甚至嗤之以鼻的东西,却是其他人所追捧、朝拜之物。
在陆氏书画行的时候,楚风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一来是身旁接触之人少之又少,二来,是这些人很少以世俗为念的,就连刘正卿,都是世俗当中的一个特例,身上自带了几分潇洒气度,于是在面对文端先生的时候,也没有那种溜须拍马的姿态。
可如今,却不同了……
卢林满心欢喜的搬进了楚风屋子,收拾妥当后,去看楚风,便发现这一位当真在书案上鼓弄着什么。
毕竟走的是通判大人的门路,有关楚风的事情,卢林是这几个人中最为清楚的。
早就听说这少年书法上颇有造诣,似乎又极善丹青……水墨会这个名词,卢林听通判大人提过,但他并非杭州本地人,所以那到底是个什么层次的存在,他是并不清楚的。只是通判大人说着,他便听着,偶尔赞叹附和几声,如是而已。
同样的还有程源先生的名号……程源先生并不怎么出山,出手的画作也素来有限,一旦偶尔有一篇流出,要么是被人深藏于宅院之内,要么是被本地的乡绅雅士竞相求购收藏的,所以,出了杭州城之后,程源先生的名声的确说不上响亮。
但名声与能力原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无法说明程源先生的手段不行。
可是另一方面,人终究是一种习惯于“道听途说”的动物。卢林听着这些话,思付着想象中所谓当地名士应有的样子,也就下意识的对程源先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了。
心里也难免就想着:什么楚风不楚风的,也不过就是运数好,拖上了山阴陆氏这样的大树。至于才华什么的,或许是有几分的,但必定不多,只不过是花花轿子众人抬罢了。
他卢林虽然从未从政,却有不少同窗在此激流当中,而且年岁摆在那里,些许道理还是懂得的。
他也打听的明白,如今杭州任上这位知州大人,是因为在朝中得罪了人,才被放了外任。如今正********的找门路,往汴梁城里钻,如今好不容易搭上了山阴陆氏这条门路,自然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这样算起来,楚风实在是个好命数的人。拜了个好老师不说,还正好摊上这样顺风顺水的好事情。
卢林在心中叹息又叹息,只能求菩萨高祖宗,希望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走一走这样当头的鸿运了。
心里思付着这些有的没的,卢林轻咳一声,走上前去,笑着道:“怨不得都说楚郎君书画风、流,青年才俊,原来郎君是这样刻苦之人,果然是我辈应该……”
话说到一半,卢林便也走近了。楚风所写的字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落在眼前。
那一个个字并不大,如今却如同一个又一个的巴掌一般,拍在了卢林的脸上。只不过是一个瞬间的事情,卢林的老脸竟然红到了家。
楚风想着平白无事,总不能就这样发呆耽搁。于是索性与往常一样,做一些临帖、作画的事情。只不过手头没有书帖,他只好默临。还是蔡襄的《暑热帖》,这样几十个字,还是他第一次进行默临,果然发现了几个往日注意不到的地方,心头暗喜,准备回去之后再好生研究的,正巧卢林便前来搭话。
停笔抬头,楚风转眼便看到了卢林胀红胀红的脸,也不免微微一怔。
“卢兄这是怎么了,脸这样红?莫不是昨夜春寒料峭,染了风寒?”楚风虽然对于卢林并不投缘,但也说不上厌恶。眼见着别人生病而不管不顾、弃之一旁,倒也不是楚风能够做出的事情。
连忙执笔起身,楚风抬起手,去摸卢林的额头。
“啊!没事没事!”卢林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倒退半步,面有尴尬之色,嘴上胡诌着,“方才想要打个喷嚏,憋了半天又打不出,结果就闹了个大红脸,哈!实在丢人!”
楚风闻言半信半疑,但他也想不出什么别的解释,上下打量一番卢林的模样,也的确不像是生病的,于是只好点了点头:“春风虽然柔和但也顽皮些,卢兄还是注意身体的好。”
“多谢,多谢。”卢林尴尬的应了下来。
偷偷撇了一眼楚风书案上的字迹,卢林心里免不了又是一抖。
没看错啊,真的是眼前这个小家伙写的……这人才多大,什么偏生能够写出这样风韵的字迹来,实在令人……卢林的心有些乱了,一时竟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言辞来形容眼前的字迹。
楚风哪里会看不到他的目光,这时候微微一笑:“信手涂鸦,卢兄见笑了。”
“哪里哪里。”卢林忍不住流露出一抹苦笑,“楚郎君真是高才,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您这笔法……”
“是学蔡君谟的《暑热帖》,写的不好,卢兄当玩笑看罢。”楚风这话说的十分诚恳,毕竟他临习《暑热帖》的时日尚短,许多精髓根本还没有体会到的。
可是这话落在卢林耳中,却变成了另外一种味道。心中苦涩氤氲而出,卢林咂摸半晌,只能换得一声叹息。
他看着那书案上的字迹,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意志消磨。心里原本对楚风的那点嗤之以鼻,也就此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只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
人与人最要命的差距,并不是身份与地位。这种东西尚且可以依靠后天的运势与努力去弥补,可是天分这种事情,却是一生定下的命数,永远不可能改变的……
卢林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心想以自己的天分,就算再潜心练字二十年,也未必能够有这样的成就的。不甘心之余,又是浓浓的惆怅,堵在心里调和、混杂着,终究终究,与这春风一混,化作一缕烟尘,就此消散了。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许多事情是这样的。
你并不重视甚至嗤之以鼻的东西,却是其他人所追捧、朝拜之物。
在陆氏书画行的时候,楚风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一来是身旁接触之人少之又少,二来,是这些人很少以世俗为念的,就连刘正卿,都是世俗当中的一个特例,身上自带了几分潇洒气度,于是在面对文端先生的时候,也没有那种溜须拍马的姿态。
可如今,却不同了……
卢林满心欢喜的搬进了楚风屋子,收拾妥当后,去看楚风,便发现这一位当真在书案上鼓弄着什么。
毕竟走的是通判大人的门路,有关楚风的事情,卢林是这几个人中最为清楚的。
早就听说这少年书法上颇有造诣,似乎又极善丹青……水墨会这个名词,卢林听通判大人提过,但他并非杭州本地人,所以那到底是个什么层次的存在,他是并不清楚的。只是通判大人说着,他便听着,偶尔赞叹附和几声,如是而已。
同样的还有程源先生的名号……程源先生并不怎么出山,出手的画作也素来有限,一旦偶尔有一篇流出,要么是被人深藏于宅院之内,要么是被本地的乡绅雅士竞相求购收藏的,所以,出了杭州城之后,程源先生的名声的确说不上响亮。
但名声与能力原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无法说明程源先生的手段不行。
可是另一方面,人终究是一种习惯于“道听途说”的动物。卢林听着这些话,思付着想象中所谓当地名士应有的样子,也就下意识的对程源先生的能力估计不足了。
心里也难免就想着:什么楚风不楚风的,也不过就是运数好,拖上了山阴陆氏这样的大树。至于才华什么的,或许是有几分的,但必定不多,只不过是花花轿子众人抬罢了。
他卢林虽然从未从政,却有不少同窗在此激流当中,而且年岁摆在那里,些许道理还是懂得的。
他也打听的明白,如今杭州任上这位知州大人,是因为在朝中得罪了人,才被放了外任。如今正********的找门路,往汴梁城里钻,如今好不容易搭上了山阴陆氏这条门路,自然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这样算起来,楚风实在是个好命数的人。拜了个好老师不说,还正好摊上这样顺风顺水的好事情。
卢林在心中叹息又叹息,只能求菩萨高祖宗,希望自己什么时候也能走一走这样当头的鸿运了。
心里思付着这些有的没的,卢林轻咳一声,走上前去,笑着道:“怨不得都说楚郎君书画风、流,青年才俊,原来郎君是这样刻苦之人,果然是我辈应该……”
话说到一半,卢林便也走近了。楚风所写的字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落在眼前。
那一个个字并不大,如今却如同一个又一个的巴掌一般,拍在了卢林的脸上。只不过是一个瞬间的事情,卢林的老脸竟然红到了家。
楚风想着平白无事,总不能就这样发呆耽搁。于是索性与往常一样,做一些临帖、作画的事情。只不过手头没有书帖,他只好默临。还是蔡襄的《暑热帖》,这样几十个字,还是他第一次进行默临,果然发现了几个往日注意不到的地方,心头暗喜,准备回去之后再好生研究的,正巧卢林便前来搭话。
停笔抬头,楚风转眼便看到了卢林胀红胀红的脸,也不免微微一怔。
“卢兄这是怎么了,脸这样红?莫不是昨夜春寒料峭,染了风寒?”楚风虽然对于卢林并不投缘,但也说不上厌恶。眼见着别人生病而不管不顾、弃之一旁,倒也不是楚风能够做出的事情。
连忙执笔起身,楚风抬起手,去摸卢林的额头。
“啊!没事没事!”卢林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倒退半步,面有尴尬之色,嘴上胡诌着,“方才想要打个喷嚏,憋了半天又打不出,结果就闹了个大红脸,哈!实在丢人!”
楚风闻言半信半疑,但他也想不出什么别的解释,上下打量一番卢林的模样,也的确不像是生病的,于是只好点了点头:“春风虽然柔和但也顽皮些,卢兄还是注意身体的好。”
“多谢,多谢。”卢林尴尬的应了下来。
偷偷撇了一眼楚风书案上的字迹,卢林心里免不了又是一抖。
没看错啊,真的是眼前这个小家伙写的……这人才多大,什么偏生能够写出这样风韵的字迹来,实在令人……卢林的心有些乱了,一时竟然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言辞来形容眼前的字迹。
楚风哪里会看不到他的目光,这时候微微一笑:“信手涂鸦,卢兄见笑了。”
“哪里哪里。”卢林忍不住流露出一抹苦笑,“楚郎君真是高才,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您这笔法……”
“是学蔡君谟的《暑热帖》,写的不好,卢兄当玩笑看罢。”楚风这话说的十分诚恳,毕竟他临习《暑热帖》的时日尚短,许多精髓根本还没有体会到的。
可是这话落在卢林耳中,却变成了另外一种味道。心中苦涩氤氲而出,卢林咂摸半晌,只能换得一声叹息。
他看着那书案上的字迹,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意志消磨。心里原本对楚风的那点嗤之以鼻,也就此烟消云散了,剩下的只是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
人与人最要命的差距,并不是身份与地位。这种东西尚且可以依靠后天的运势与努力去弥补,可是天分这种事情,却是一生定下的命数,永远不可能改变的……
卢林看着眼前的少年郎,心想以自己的天分,就算再潜心练字二十年,也未必能够有这样的成就的。不甘心之余,又是浓浓的惆怅,堵在心里调和、混杂着,终究终究,与这春风一混,化作一缕烟尘,就此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