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靖康之难(二十六)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一月十三日早朝时,有臣寮上奏说:“当年,王机守雁门,和诜守雄州,薛嗣昌帅太原,詹度帅河间,皆滥受赏功,以助成今日之患,他们皆应受到惩处。”
宋钦宗于是下旨,追回和诜武功大夫官职,与王机一同除名勒停,送往高州编管;詹度责授海州团练副使,安置于郴州;薛嗣昌已死,其生前官职全部剥夺。
又有臣僚上奏,建议水淹牟驼冈。牟驼冈,即金军上次兵临城下时扎营结寨的地方。宋钦宗准奏,令都水监着手办理。
宋钦宗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阻止住金军南下。这也是朝廷所面临的头等大事,是事关朝廷安危的最严重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满朝文武皆束手无策,无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宋钦宗只好决定,按照十一月八日众大臣的集体表决来办,即“割地以舒难”。宋钦宗任命知枢密院冯澥为告和使、徽猷阁学士李若水为副使,令他们与王云、马识远一起再次出使金军,去拜见宗翰和宗望,办理交割三镇地界事宜,请求金人停止进兵。由于形势日益紧迫,宋钦宗令他们务必于次日出发。
第二天,冯澥与李若水遵旨离京,当天晚上到达中牟。当地有人向他们反映说:“已有敌骑渡河。”
随行人员听说后皆很害怕,建议回京报告皇上,然后换一条路走。冯澥问李若水:“当如何?”
李若水说道:“守边防河将士闻风而逃遁,若奉使者也如此,朝廷将何所赖也?以某处之,唯有死而已。今日敢有回者,行军法!”众人遂不敢支声。
其实金兵还没到达此地。只是一些从黄河南岸溃逃的宋兵,来到这一带骚扰百姓,当地人误认他们是金兵。
此后,冯澥与李若水在路上,每天都向朝廷奏报一次,报告沿途所见,请京城早做安排防备。
途中,冯澥与李若水巧遇从河阳逃出来的陶宣干。李若水问他:“敌军来势如何?”
陶宣干回答道:“观其事势,所图不小。”
李若水又问:“今在甚处?”
陶宣干回答道:“已开始渡河矣。”
李若水又问:“他们若欲过河,有船栰否?”
陶宣干回答:“浮桥已烧尽,恐怕他们会拆屋木作船栰。”
李若水又问:“宗翰来否?”
陶宣干回答:“不知。”
李若水又问:“今朝廷一一答应其所请,他们能否撤兵?”
陶宣干反问:“答应何事?”
李若水回答:“割三镇。”
陶宣干摇摇头道:“这恐怕不能满足其要求。”
冯澥问:“金人杀使人否?”
陶宣干想了想答道:“自古戎狄无道,但何尝杀使人?”
李若水说道:“某舍得一死,无足计较者。”
陶宣干建议李若水和冯澥两人分开走,他说道:“李副使可先走,冯枢密可后来,傍晚可行。”
李若水和冯澥接受建议。不久,李若水骑马先走,冯澥乘轿随后。他们继续朝河阳方向,迎着金军走去。
十一月十四日,即冯澥和李若水离京那天,宋钦宗心里很难受。感伤惆怅与焦虑不安,一齐涌上心头。三镇就这样放弃了吗?他内心很纠结。隐隐隐痛,让他坐立不安。他找出那些反对弃地的奏疏,认真阅读了几篇,忽然觉得这些说法也很有道理,特别是太学博士万俟虚、监察御史晁贯之等八人,方略优长。宋钦宗决定亲自召见一下万俟虚与晁贯之,他令唐恪安排他们入宫奏对。
万俟虚和晁贯之接到通知后,先来到都堂见唐恪,他俩对唐恪说道:“三镇乃祖宗之地,岂可弃之?金人之志不在于割地,实欲侵犯中原,他们只是以三镇为.asxs.罢了。公为宰辅,应召天下之兵与之力争也。”
唐恪说道:“屡次出军屡次败衄,再召兵也无益,徒费刍粮扰劳百姓而巳。守信割地,诚为上策。且皇上欲据耿南仲王尚书提议,再遣康王出使。诸公召对,不宜高论,以免皇上愈加疑惑。”
万俟虚和晁贯之没有答应。他们来到睿思殿,对宋钦宗说道:“河北三关,曾被契丹乘晋开运之难而抢夺占有。后来,周世宗御驾亲征始收复其地。河东太原,刘家父子据有数代,周世宗一征,太祖太宗再征,这才征服。积二十年之功,残数万人之命,这才统一,与中国成为一体。
三镇,得之诚难也。且无太原,则不能控制西北;无瀛州、定州,则不能保卫京城。三镇,对于中国犹如人之四肢。如果一肢有病,就想去掉,则人不为全人,甚至危及全身矣。况三镇之民,皆陛下赤子,割地则弃民,为民父母而弃其子孙,岂为万全之道乎?
冒顿,乃一戎人也,宁肯弃金帛妻妾,必不忍弃地。故终能威敌,而保有疆土。今陛下富有四海,为中原之主,奈何反而弃土,为邻国所耻哉?
大臣以弃地为国是,乃忘万世之业,而苟图目前之安。其议计疏拙,致国家面临倾危,诚可痛惜!
东汉邓骘欲弃凉州,虞诩说:疽食浸淫,将无限极。南唐锺谟愿弃江淮,宋齐邱说:卖国窥利,徒倾社稷。为人臣而愿弃国之地,岂是忠于主哉?”
宋钦宗问道:“然则,奈何?”
万俟虚和晁贯之又说道:“金人率众自北而入,必将深入内地侵犯京师。为今之计,当召四道兵马二十万,与京城守兵环城列寨,以卫王室。然后,以羽檄召天下勤王兵,分别屯驻于京郊。金人来后,断绝其物资,使其无所掠夺。他们远离本土,长途奔袭,必不能持久。待其困弊,然后击之,诚为万全之计。”
宋钦宗听后,似有感悟,对于弃地之策又开始有所动摇,又想督兵与金人交战。
第二天早晨,宋钦宗忽然接到李若水于十四日晚上从中牟县派人送回的奏报道:“途中碰到游骑,道路传言金人已渡河矣。......和议必不可谐,请皇上早做守备,速下哀痛诏,征兵于四方。”
十一月十三日早朝时,有臣寮上奏说:“当年,王机守雁门,和诜守雄州,薛嗣昌帅太原,詹度帅河间,皆滥受赏功,以助成今日之患,他们皆应受到惩处。”
宋钦宗于是下旨,追回和诜武功大夫官职,与王机一同除名勒停,送往高州编管;詹度责授海州团练副使,安置于郴州;薛嗣昌已死,其生前官职全部剥夺。
又有臣僚上奏,建议水淹牟驼冈。牟驼冈,即金军上次兵临城下时扎营结寨的地方。宋钦宗准奏,令都水监着手办理。
宋钦宗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阻止住金军南下。这也是朝廷所面临的头等大事,是事关朝廷安危的最严重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问题,满朝文武皆束手无策,无人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宋钦宗只好决定,按照十一月八日众大臣的集体表决来办,即“割地以舒难”。宋钦宗任命知枢密院冯澥为告和使、徽猷阁学士李若水为副使,令他们与王云、马识远一起再次出使金军,去拜见宗翰和宗望,办理交割三镇地界事宜,请求金人停止进兵。由于形势日益紧迫,宋钦宗令他们务必于次日出发。
第二天,冯澥与李若水遵旨离京,当天晚上到达中牟。当地有人向他们反映说:“已有敌骑渡河。”
随行人员听说后皆很害怕,建议回京报告皇上,然后换一条路走。冯澥问李若水:“当如何?”
李若水说道:“守边防河将士闻风而逃遁,若奉使者也如此,朝廷将何所赖也?以某处之,唯有死而已。今日敢有回者,行军法!”众人遂不敢支声。
其实金兵还没到达此地。只是一些从黄河南岸溃逃的宋兵,来到这一带骚扰百姓,当地人误认他们是金兵。
此后,冯澥与李若水在路上,每天都向朝廷奏报一次,报告沿途所见,请京城早做安排防备。
途中,冯澥与李若水巧遇从河阳逃出来的陶宣干。李若水问他:“敌军来势如何?”
陶宣干回答道:“观其事势,所图不小。”
李若水又问:“今在甚处?”
陶宣干回答道:“已开始渡河矣。”
李若水又问:“他们若欲过河,有船栰否?”
陶宣干回答:“浮桥已烧尽,恐怕他们会拆屋木作船栰。”
李若水又问:“宗翰来否?”
陶宣干回答:“不知。”
李若水又问:“今朝廷一一答应其所请,他们能否撤兵?”
陶宣干反问:“答应何事?”
李若水回答:“割三镇。”
陶宣干摇摇头道:“这恐怕不能满足其要求。”
冯澥问:“金人杀使人否?”
陶宣干想了想答道:“自古戎狄无道,但何尝杀使人?”
李若水说道:“某舍得一死,无足计较者。”
陶宣干建议李若水和冯澥两人分开走,他说道:“李副使可先走,冯枢密可后来,傍晚可行。”
李若水和冯澥接受建议。不久,李若水骑马先走,冯澥乘轿随后。他们继续朝河阳方向,迎着金军走去。
十一月十四日,即冯澥和李若水离京那天,宋钦宗心里很难受。感伤惆怅与焦虑不安,一齐涌上心头。三镇就这样放弃了吗?他内心很纠结。隐隐隐痛,让他坐立不安。他找出那些反对弃地的奏疏,认真阅读了几篇,忽然觉得这些说法也很有道理,特别是太学博士万俟虚、监察御史晁贯之等八人,方略优长。宋钦宗决定亲自召见一下万俟虚与晁贯之,他令唐恪安排他们入宫奏对。
万俟虚和晁贯之接到通知后,先来到都堂见唐恪,他俩对唐恪说道:“三镇乃祖宗之地,岂可弃之?金人之志不在于割地,实欲侵犯中原,他们只是以三镇为.asxs.罢了。公为宰辅,应召天下之兵与之力争也。”
唐恪说道:“屡次出军屡次败衄,再召兵也无益,徒费刍粮扰劳百姓而巳。守信割地,诚为上策。且皇上欲据耿南仲王尚书提议,再遣康王出使。诸公召对,不宜高论,以免皇上愈加疑惑。”
万俟虚和晁贯之没有答应。他们来到睿思殿,对宋钦宗说道:“河北三关,曾被契丹乘晋开运之难而抢夺占有。后来,周世宗御驾亲征始收复其地。河东太原,刘家父子据有数代,周世宗一征,太祖太宗再征,这才征服。积二十年之功,残数万人之命,这才统一,与中国成为一体。
三镇,得之诚难也。且无太原,则不能控制西北;无瀛州、定州,则不能保卫京城。三镇,对于中国犹如人之四肢。如果一肢有病,就想去掉,则人不为全人,甚至危及全身矣。况三镇之民,皆陛下赤子,割地则弃民,为民父母而弃其子孙,岂为万全之道乎?
冒顿,乃一戎人也,宁肯弃金帛妻妾,必不忍弃地。故终能威敌,而保有疆土。今陛下富有四海,为中原之主,奈何反而弃土,为邻国所耻哉?
大臣以弃地为国是,乃忘万世之业,而苟图目前之安。其议计疏拙,致国家面临倾危,诚可痛惜!
东汉邓骘欲弃凉州,虞诩说:疽食浸淫,将无限极。南唐锺谟愿弃江淮,宋齐邱说:卖国窥利,徒倾社稷。为人臣而愿弃国之地,岂是忠于主哉?”
宋钦宗问道:“然则,奈何?”
万俟虚和晁贯之又说道:“金人率众自北而入,必将深入内地侵犯京师。为今之计,当召四道兵马二十万,与京城守兵环城列寨,以卫王室。然后,以羽檄召天下勤王兵,分别屯驻于京郊。金人来后,断绝其物资,使其无所掠夺。他们远离本土,长途奔袭,必不能持久。待其困弊,然后击之,诚为万全之计。”
宋钦宗听后,似有感悟,对于弃地之策又开始有所动摇,又想督兵与金人交战。
第二天早晨,宋钦宗忽然接到李若水于十四日晚上从中牟县派人送回的奏报道:“途中碰到游骑,道路传言金人已渡河矣。......和议必不可谐,请皇上早做守备,速下哀痛诏,征兵于四方。”